王國維《人間詞話》妄評(四五至四七則)名家之比較二

〔四五〕讀東坡、稼軒詞,須觀其雅量高致,有伯夷、柳下惠之風。白石雖似蟬蛻塵埃,然終不免侷促轅下。

譯:閱讀蘇軾、辛棄疾的詞作,一定要去欣賞他們寬弘的氣度和高雅的情致,這裡有伯夷、柳下惠的遺風。姜夔雖然像金蟬蛻殼,不染風塵,但是最終免不了像車轅下的馬一樣受到拘謹。

王國維《人間詞話》妄評(四五至四七則)名家之比較二

四十五則評析:

本則是由上則的“胸襟”而發,王國維重點想講的是詞中可見人品。本則承續上則,再次褒揚了蘇軾和辛棄疾,講到二人有伯夷和柳下惠的氣度和情致。

伯夷是什麼樣的人呢?伯夷是殷商時孤竹君的長子,因為其父的遺願而主動讓位逃走,後來因周武王伐紂而叩馬問諫,試圖用忠孝來阻止周武王伐紂,當諫言不被採納後,隱居首陽山上,不食周粟而死。歷代文人士大夫都把他看作是忠義、仁孝的化身。

柳下惠又是什麼樣的人呢?春秋時期魯國士大夫,做過司法官員,因為為人正直不諂媚,多次被罷免,然而他從不怨天尤人,依然正道直行。他最著名的言論:“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這種覺悟和品行實在是讓敬仰。儒家的兩位聖人孔子和孟子都曾給予柳下惠極高評價。

王國維《人間詞話》妄評(四五至四七則)名家之比較二

就品行而言,蘇軾和辛棄疾都很正直忠義,這點不用懷疑。從二人經歷和行為來看,雖然比不上伯夷和柳下惠,但是也確實有二人的遺風,王國維對二人的評價比較中肯。姜夔一生未曾依靠科舉進入官場,僅靠自身才華做人門客。他雖然清高孤傲,但是又不得不看人臉色行事,自然會在品行方面有些拘謹。清高孤傲的性格成就了他詞作的格調高雅,而寄人籬下的生活又限定了他詞作的意氣揮發。王國維本則對姜夔的評價也不無道理。但詞歸詞,若用對比品行來評判這三人的詞作水平高低不免有失偏頗。

〔四六〕蘇、辛詞中之狂,白石猶不失為狷,若夢窗、梅溪、玉田、草窗、中麓輩,面目不同,同歸於鄉愿而已。

譯:蘇軾、辛棄疾是詞中的狂士,姜夔還不失為狷士。像吳文英、史達祖、張炎、周密、陳允平等這些人,面目不同,都屬於鄉愿小人一類罷了。

王國維《人間詞話》妄評(四五至四七則)名家之比較二

四十六則評析:

何為狂、狷?《論語·子路》中孔子有言:“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意在說明狂者積極追求有所作為,而狷者有所不為。本則王國維講蘇、辛是詞中狂士,意在指二人在詞中抒發政治抱負,不避風險,示意有所作為;講姜夔是詞中狷士,意在指他不直抒己見,超凡脫俗,有所不為。

何為鄉愿?《論語·陽貨》中孔子有言:“鄉愿,德之賊也。”鄉愿即鄉間那些沒有底線的人做出的媚俗趨時並博取“老好人”的行為和願望。在孔子看來“鄉愿”是極有損德性的。

王國維《人間詞話》妄評(四五至四七則)名家之比較二

王國維為何要用“鄉愿”來評價吳文英、史達祖、張炎、周密、陳允平等人?

這要從他們的經歷說起。史達祖依附南宋權臣韓侂冑,後來受到黥刑;吳文英曾與奸相賈似道有過交集;周密在南宋覆滅後,入元不仕,但沒有明顯的亡國之痛;張炎在南宋覆滅後歸隱,也沒有明顯的亡國之痛;陳允平在南宋覆滅後,短暫仕元。從幾人的經歷就知道王國維為何說這些人“鄉愿”了。這五人多多少少都在德行方面存在汙點,從五人的詞中王國維可能也沒看出有所作為和有作不為的跡象,所以把他們都歸於“鄉愿”一類。

拋開品行說詞藝,吳文英、史達祖、張炎、周密、陳允平這五個人的詞藝都相當高超。這些人除了史達祖外,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都曾師法姜夔,追求聲韻格律的純藝術之美。史達祖與姜夔的相似點也在聲韻格律上。

王國維《人間詞話》妄評(四五至四七則)名家之比較二

〔四七〕稼軒中秋飲酒達旦,用《天問》體作《木蘭花慢》以送月曰:“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景東頭。”詞人想像,直悟月輪繞地之理,與科學家密合,可謂神悟。

譯:辛棄疾中秋節飲酒直到天亮,用《天問》體創作《木蘭花慢》來送明月,說道:“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景東頭。”詞人憑想象,竟然悟到月亮繞地球的道理,這與科學家暗中相合,可以稱得上神悟。

詩詞摘錄 :

屈原《天問》

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誰能極之?馮翼惟象,何以識之?……

辛棄疾《木蘭花慢》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景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

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

王國維《人間詞話》妄評(四五至四七則)名家之比較二

四十七則評析

本則仍是承續上面幾則而來,王國維把辛棄疾的詞單獨拿來議論,講到“想像”和“神悟”,意在突出辛棄疾為人和創作的不同凡響。這裡面暗含著真景物和真感情,還是在為王國維“境界說”立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