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人間詞話》,悟人生三境界

贈書 | 品《人間詞話》,悟人生三境界

回望漫長的中國文化史,可以肯定地說,《人間詞話》不僅是一部開創新紀元的詞話經典,而且還是一部影響深遠的文化經典。其中,“境界論”是全書最主要的思想核心與脈絡,是王國維在中西新舊等多重思想影響下所形成的獨特的批評理論,體現著對傳統詞話的創新。它既與中國傳統詩詞話一脈相承,又兼具文史哲視野,融合中西方美學,有著超越時代的獨特性;是一本永恆流傳、自成體系的中國美學經典著作。

《人間詞話》開篇第一句就說 :

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

王國維認為境界形成的基礎必是“真感情”與“真景物”。

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在他看來,情和景是文學構成的最基本要素,文學作品所寫之景與所抒之情必須具有真實性,所謂“真景物”“真感情”就是作者之所寫必須是出自其所見與所感。

人生三境界

王國維先生說想要成就大事業大學問者需有三種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赠书 | 品《人间词话》,悟人生三境界

此句是出自著名的詞人宰相晏殊的《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這是一首閨怨詞,男性以女性的口吻寫作,不僅僅是中國的古人,西方也是如此並且有相關的文學理論基礎。我們在屈原的《離騷》中就能夠看著這種手法:“眾女嫉餘之娥眉兮,謠諑謂餘以善淫! ”表面上是思婦或者怨婦、棄婦,但是經常用來表達賢人臣子懷才不遇的心情。

上闕以欄菊自喻,愁如煙縈繞在側難以派遣,露水如泣淚傷心之深也。為什麼這樣呢?原來燕子雙飛結伴而行,自己卻形單影隻,孤枕難眠,明月偏偏不解意,整夜整夜地從門戶裡照進來,讓人更覺煩悶,一夜無眠。下闕首句寫西風凜冽,綠樹凋零無比悽清,獨自登上高樓,似乎看到了路的盡頭。原來是想寄書信給自己的心上人,但遠隔萬水千山,是多麼的絕望啊。

下闕比上闕有所昇華,不單是離愁別恨、小愁小緒,把它當做人生普遍的際遇也不所不可。王國維先生把“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句話看作是人生第一層境界,認為”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首先就是要有明確的目標和理想。

赠书 | 品《人间词话》,悟人生三境界

著名的企業家雷軍在一次演講中提到自己在創辦小米之前就已帶領金山軟件完成了上市,並且在之後的幾年裡做天使投資的業績也還不錯,在別人眼裡早已是功成名就。但即便如此,雷軍仍不忘自己大學時就在心裡種下的夢想:做一個偉大的企業,造福全球每一個人。於是40歲的雷軍放下自己過去的頭銜與光輝,冒著有可能身敗名裂、傾家蕩產的風險重新踏上了創業的道路創辦了小米科技,並立下誓言要做高品質、高顏值、高性價比的產品,讓普通消費者都買得起、用得好。打破人們內心認為國產就是不如外國品牌的固有觀念。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赠书 | 品《人间词话》,悟人生三境界

第二首是柳永的《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此詞寫的是失意之恨。首句“佇倚危樓”,一個“危”字耐人尋味,孔子說,“亂國不居,危牆不立”,詞人獨倚危樓看來是失落到了極點,已經顧不到那麼多了。”望極春愁“之後,仍舊”無言誰會憑欄意“,不但等不到歸來的人,而且也沒有理解的人。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種時刻,看不到前途與光明,也沒有知音同行。下闕似有所悟,想借酒澆愁,然而愁更愁。索性不去管它了,哪怕從此一直消瘦憔悴下去,也無怨無悔。最後兩句,看似更加消沉實則振作,”衣帶漸寬終不悔“,仍然要”為伊消得人憔悴“ 表現的是一種決心,而且是矢志不渝。

王國維先生把最後兩句看做人生第二層境界,其實就是告訴我們,有了第一層艱難的抉擇,那麼這第二層重在守護,在於不懈的追求。但在追求的過程中難免遇到挫折,成功的路上難免孤獨。如果耐不住寂寞、沒有獨倚危樓任他風吹雨打的魄力和勇氣,難免會半途而廢。第一層境界能不被世事所獲,確立正確的方向已實屬不易,這第二層能耐得住寂寞朝著這個方向不斷地奮鬥,就更不容易了。

赠书 | 品《人间词话》,悟人生三境界

正如曾有記者採訪科比時問到:“你為什麼會如此成功?”,科比反問:“你見過凌晨四點的洛杉磯嗎?我見過每天凌晨四點洛杉磯的樣子。”這句話激勵了無數逐夢人,有著頂級天賦的科比依然能堅持每天凌晨四點開始練球,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呢?科比常年如一日的高度自律,異於常人的進取心,不屈不撓,從不言棄,成了無數人的偶像,也贏得了對手的敬畏。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赠书 | 品《人间词话》,悟人生三境界

第三首是詞壇聖手辛棄疾的一首著名的婉約詞《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此詞寫的是元宵節逛燈會的盛況,伊人相會之歡悅心境。上闕先寫燈火輝煌、歌舞騰歡的熱鬧場面。花千樹,星如雨,玉壺轉,魚龍舞。滿城張燈結綵,盛況空前。下闕接著寫遊人車馬徹夜遊賞的歡樂景象。寶馬香車接踵而來,美女如雲飄然而去。人山人海,花團錦簇,在這樣一個傾城狂歡的元夕之夜,詞人在這裡與意中人密約會晤,久望不至,猛然見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元宵燈會熱鬧的讓人眼花繚亂,但詞人好像絲毫不為所動,所以才有了“眾裡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這句千古絕唱。意喻做學問、成大事業者,要達到第三境界,必須有專注的精神,反覆追尋、研究,下足功夫,自然會豁然貫通,有所發現,有所發明。這是閱盡人間滄桑登臨絕頂後,才會有的一覽縱山小的人生至高境界。

赠书 | 品《人间词话》,悟人生三境界

著名世界級鋼琴演奏家朗朗有次在美國巡演期間就有外國媒體這樣評價到,“朗朗的藝術水平已達到人琴合一,出神入化的境界”。朗朗3歲開始學習鋼琴。因為自己本身對鋼琴的熱愛加上父親發現朗朗在音樂上很有天賦,而且又不怕吃苦。所以為了獲得更好的發展與教育資源,9歲的朗朗便跟隨父親從瀋陽來到北京繼續深造。起初為了節省開支,朗朗和父親租住在北京一處很簡陋的筒子樓裡。朗朗每天要完成8個小時的練琴時間,並且常常會受到周圍鄰居的投訴,睡覺時還要擔心被老鼠咬傷手指。即使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朗朗10歲那年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中央音樂學院附小。1999年,剛滿17歲的朗朗得到著名指揮家艾森巴赫的賞識,被邀請參加美國芝加哥“拉維尼亞音樂節”世紀慶典明星音樂會,並作為替補登臺演奏了《柴科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從而開始了他的音樂演奏生涯。

人間詞話,詞話出於人間,存於人間。由人而感,由人而抒。詩詞是詩人感想的文字整合,字裡行間都是人生感悟。對詞話的品味,也就是對人生的感想。在當下的浮躁社會中,正需要《人間詞話》這樣的必讀指南來提升我們的修養與境界。

赠书 | 品《人间词话》,悟人生三境界

《人間詞話》2020年4月8日-果麥文化出品

福利贈書

  • 談談你對王國維所言“三境界”的理解。

  • 在評論區留言,將抽取 3位讀者,送出《人間詞話》

  • 截止時間:本週日晚 24:00

赠书 | 品《人间词话》,悟人生三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