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詞話: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寒食寄京師諸弟》

(唐)韋應物

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坐聽。

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人間詞話: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人間詞話: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韋應物詩集中收錄寄諸弟詩近二十首,出自性情,發自胸臆,雖只是即景拈來,就事寫出,卻令人感到蘊含深厚,情意悠長。

“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坐聽。”

寒食禁火,萬戶無煙,本來已經夠蕭索的了,更逢陰雨,又在空齋,再加氣候與心情的雙重清冷,這樣一層加一層地寫足了環境氣氛。

“江上流鶯獨坐聽”,層層遞進,“江上”是一層,“流鶯”是一層,“坐聽”是一層,而“獨坐”又是一層。

這句,本是隨換句而換景,既對春江,又聽流鶯,一變上句所寫的蕭索景象,但卻用一個“獨”字又折轉回來,在多層次中更顯示了曲折。

人間詞話: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想諸弟”,直抒胸臆,說明杜陵青草之思是由人及物,由想諸弟而聯想及之。

這首詩,運筆空靈,妙有含蓄,而主要得力於結尾一句。以景結情,藏深情於行間、見風韻於篇外。

與王維《山中送別》詩“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句,都取意於《楚辭。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

但王維句是明寫,語意實;這一句是暗點,更顯得蘊藉有味。

人間詞話: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人間詞話: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韋應物(737~792),中國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陝西西安)人。

文昌右相韋待價曾孫,出身京兆韋氏逍遙公房。

韋氏家族主支自西漢時已遷入關中,定居京兆,自漢至唐,代有人物,衣冠鼎盛,為關中望姓之首。不但貴宦輩出,文學方面亦人才迭見。

《舊唐書》論及韋氏家族說:“議者雲自唐以來,氏族之盛,無逾於韋氏。其孝友詞學,承慶、嗣立力量;明於音律,則萬里為最;達於禮儀,則叔夏為最;史才博識,以述為最。”這些韋姓人物,還只說到中、盛唐以前。

中唐前期的韋應物,則可以說是韋氏家族中作為詩人成就最大的一位。

韋應物15歲起以三衛郎為玄宗近侍,出入宮闈,扈從遊幸。

早年豪縱不羈,橫行鄉里,鄉人苦之。

安史之亂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職,始立志讀書,少食寡慾,常“焚香掃地而坐”。

從肅宗廣德二年(764年)起到德宗貞元七年(791年),先後為洛陽丞、京兆府功曹參軍、鄂縣令、比部員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蘇州刺史。

因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

將近三十年間,韋應物大部分時間在作地方官吏,其中也有短期在長安故園閒居,或在長安任官。

在地方官任上,韋應物勤於吏職,簡政愛民,並時時反躬自責,為自己沒有盡到責任而空費俸祿自愧。

“身多疾病思田裡,邑有流亡愧俸錢。”這是韋應物晚年任蘇州刺史時寫給朋友的詩中一聯。一派仁者憂時愛民心腸,感動著後世讀者。沈德潛評論說:“是不負心語。”

蘇州刺史屆滿之後,韋應物沒有得到新的任命,他一貧如洗,居然無川資回京候選(等待朝廷另派他職),寄居於蘇州無定寺,不久就客死他鄉。其享年約在五十五六。

韋應物是山水田園詩派詩人,後人每以王孟韋柳並稱。

其詩風恬淡高遠,景緻優美,感受深細,清新自然而饒有生意。

韋詩各體俱長,七言歌行音調流美,“才麗之外,頗近興諷”(白居易《與元九書》)。五律一氣流轉,情文相生,耐人尋味,有“五言長城”之稱。。

五、七絕清韻秀朗,《滁州西澗》的“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句,寫景如畫,為後世稱許。

人間詞話: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人間詞話: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