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詞話: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錢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人間詞話: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人間詞話: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這是一首描繪西湖美景的名篇。

這詩處處扣緊環境和季節的特徵,把剛剛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繪得生意盎然,恰到好處。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點出錢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樓觀參差”景象,兩個地名連用,顯示詩人是在一邊走,一邊觀賞。

後一句正面寫湖光水色:春水初漲,水面與堤岸齊平,空中舒捲的白雲和湖面盪漾的波瀾連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態天容。

人間詞話: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仰視所見禽鳥,鶯在歌,燕在舞,顯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機。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寫俯察所見花草。

因為是早春,還未到百花盛開季節,所以能見到的尚不是奼紫嫣紅開遍,而是東一團,西一簇,用一個“亂”字來形容。

而春草也還沒有長得豐茂,僅只有沒過馬蹄那麼長,所以用一個“淺”字來形容。

這兩聯細緻地描繪了西湖春行所見景物,以“早”“新”“爭”“啄”表現鶯燕新來的動態;以“亂”“淺”“漸欲”“才能”,狀寫花草向榮的趨勢。

這就準確而生動地把詩人邊行邊賞的早春氣象透露出來,給人以清新之感。

前代詩人謝靈運“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二句之所以妙絕古今,受到激賞,正是由於他寫出了季節更換時這種乍見的喜悅。

人間詞話: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尾聯略寫詩人最愛的湖東沙堤。

白堤中貫錢塘湖,在湖東一帶,可以總攬全湖之勝。只見綠楊蔭裡,平坦而修長的白沙堤靜臥碧波之中,堤上騎馬遊春的人來往如織,盡情享受春日美景。

詩人置身其間,飽覽湖光山色之美,心曠而神怡。

以“行不足”說明自然景物美不勝收,詩人也餘興未闌。

人間詞話: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這首詩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遊記,從孤山、賈亭開始,到湖東、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綠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詩人飽覽了鶯歌燕舞,陶醉在鳥語花香,最後,才意猶未盡地沿著白沙堤,在楊柳的綠陰底下,一步三回頭,戀戀不捨地離去了。

人間詞話: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

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

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人間詞話: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人間詞話: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