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詞話: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蘇溪亭》

(唐)戴叔倫

蘇溪亭上草漫漫,誰倚東風十二闌。

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人間詞話: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點評:

戴叔倫(732—789),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

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為道士。

其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閒適情調,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

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

“燕子不歸春事晚”。燕子還沒有回到舊窩,而美好的春光已快要完了。雖是眼中之景,卻暗喻著心中之情:遊子不歸,紅顏將老。

“一汀煙雨杏花寒”,正是“春事晚”的具體描繪。迷濛的煙雨籠罩著一片沙洲,料峭春風中的杏花,也失去了晴日下豔麗的容光,顯得悽楚可憐。

這景色具體而婉曲地傳出倚闌人無端的悵惘,不盡的哀愁。

如此寫法,使無形之情因之而可見,無情之景因之而可思。

宋人賀鑄《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詞裡的警句:“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也是此語。

四句詩全是寫景,而景語即情語,情景融渾無跡。

詩人描寫暮春景色濃郁而迷濛,恰和倚闌人沉重而憂鬱的心情契合相印,詩韻人情,雋永醇厚。

人間詞話: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蝶戀花·春景》

(宋)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人間詞話: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點評:

蘇軾(1037~1101),號東坡居士。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

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

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其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

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

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此詞是傷春之作。將傷春之情表達得既深情纏綿又空靈蘊藉,情景交融,哀婉動人。

清人王士《花草蒙拾》稱讚道:“‘枝上柳綿’,恐屯田(柳永)緣情綺靡未必能過。孰謂坡但解作‘大江東去’耶?”這個評價是中肯的。

蘇軾除寫豪放風格的詞以外,還寫了大量的婉約詞。可是卻總被“無情”所惱。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這是詞中最為人稱道的兩句。枝頭上的柳絮隨風遠去,愈來愈少;普天之下,哪裡沒有青青芳草呢。蘇軾的曠達於此可見。

“天涯”一句,語本屈原《離騷》“何所獨無芳草兮,爾何懷乎故宇”,是卜者靈氛勸屈原的話,其思想與蘇軾在《定風波》中所說的“此心安處是吾鄉”一致。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描述了牆外行人對牆內佳人的眷顧及佳人的淡漠,讓行人更加惆悵。盡是抑鬱終不得排解的心緒,意境朦朧,令人回味無窮。

人間詞話: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