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印的一筆賬:恆大未來向哪去?

3月31日,中國恆大(3333.HK)舉行了業績發佈會,公佈了2019年的業績。

數據顯示,恆大2019年實現合約銷售額6011億元;營收4775.6億;核心利潤408.2億元;資產負債率77.9%;淨負債率159.3%;現金餘額2287.7億元。

許家印的一筆賬:恆大未來向哪去?

01

恆大新戰略

在2019年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裡,恆大依然實現了一個高質量的發展,恆大這艘鉅艦依然沒有讓市場失望。

作為優等生,“成績很棒”並不在意料之外,但是在核心數據之外,大家關注的還在於,已經領跑於行業的恆大,要如何面對一個更加具有不確定性的未來,在業績發佈會上透露出來的恆大新戰略,成為最大的亮點。

許家印把恆大新的發展戰略歸納為“高增長、控規模、降負債”,而且目標非常清晰。

高增長,顧名思義是要實現銷售的高速增長,許家印將2020年的銷售目標,定在了8000億,而到2022年,突破1萬億的銷售額;而控規模則是針對土地儲備,嚴控土儲的規模,目標是負增長,未來每年要降低3000萬㎡左右,到2022年,土儲規模降低到2億㎡;降負債的目標也很直接,有息負債平均每年降1500億,到2022年,總負債要降到4000億以下。

許家印強調,“要用最大的決心、最大的力度,一定要把負債降下來”。

力度很強,決心很大,事實上,如果說這話的不是許家印,可能市場上買賬的人都寥寥無幾。一方面是許家印的敢說,而另一方面則是恆大的敢做,畢竟今天的恆大,已經可以憑實力立下這樣的“軍令狀”。

就在本月中旬,由權威研究機構組成的中國房地產TOP10研究組,公佈了2020年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恆大再次上榜,連續4年蟬聯百強榜的榜首。

許家印的一筆賬:恆大未來向哪去?

而在分榜單上,恆大又以綜合實力、融資能力、運營效率,登上了分榜單Top10的榜首,並且榮獲“年度扶貧標杆企業”的榮譽。

而這樣的恆大,已經下定決心了。

02

發力去槓桿

如果僅按“年齡”來論資排輩,恆大在Top房企的陣營中,屬於“小兄弟”,畢竟1996年成立的恆大,至今也不過是走了24個春秋。

那時,剛剛南下創業的許家印,沒有趕上1992年的房地產創業大潮,那一年許家印未來的“老朋友們”的事業正如火如荼。

在海南,萬通六君子已經賺到了第一桶金;在大連,王健林的西崗開發公司改制成為萬達;在上海,市政府官員出身的張玉良,創建了上海綠地;而在珠三角地區,就有了楊國強的碧桂園、李彬海建立的保利地產、陳卓林的雅居樂以及姚振華的寶能等多家房企。

一方面是起步晚,而另一方面背後也沒有大靠山,想要發展就得快步往前追,高槓杆是迫不得已,卻也是順應潮流。

要有錢,還要有地,這是房企的命脈,畢竟無論是房改的紅利、城鎮化的紅利還是舊改紅利,都需要有錢拿地才能吃下去,那麼在發展的過程中,“高槓杆”一直房企的重要代名詞。

對於恆大來講,也沒有例外,“錢”和“地”所帶來的擴張,帶來了長足的規模效應,但是在高槓杆的同時,恆大也一直在警惕高槓杆所帶來的可能的財務風險,降槓桿是大勢所趨,而恆大一直也在降槓桿的實踐當中。

事實上,近兩年的運營模式的轉變,就已經在為恆大“降負債”“控規模”打下基礎了。

2017年,恆大開始從規模型向”規模+效益“轉變,意在保持規模適度增長的同時,更加註重增長的質量,恆大還提前償還了1129億的永續債,不僅是為以後釋放利潤空間,也是在降低負債率;2018年,恆大的經營模式由高負債、高槓杆、高週轉、低成本的“三高一低”的模式向低負債、低槓桿、低成本、高週轉的 “三低一高”經營模式轉型,為的就是求穩。

無論是負債總額還是負債率,恆大的財務健康程度,是越來越高的。

而在土地儲備規模方面,從2017年的土儲在達到3.12億㎡之後,恆大就開始有意識地控制土儲的規模,新增土儲在降低,已經甚少在公開市場拿地,尤其是基本不參加對地王的爭奪,部分土儲的地塊靠併購,來維持總土儲規模在保持著相對穩定。

而現在,有意識地控制規模,2022年的土儲規模將在2016年的總額之下,但這也並不令人擔心,恆大總裁夏海鈞曾說,“即使不拿任何地,未來5-8年公司也可以保持穩定盈利。”

許家印的一筆賬:恆大未來向哪去?

03

高增長的新思路

“控規模”“降負債”之後,恆大能否實現高增長呢?

其實正應了許家印的那句話,“越是在市場不好的時候,越能體現恆大的功底”。

2020年,世界以一個絕對的“困難模式”開了年,從1月底開始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開始影響著人們的方方面面,在國內各行各業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房地產行業首當其衝。

在整個2月份,工地停工、售樓處關閉成為市場的主旋律,而3月份雖然已經有部分企業可以復工復產,但是對於一些城市來講,售樓處仍然不是一個很好的去處。

全行業的“慘”是真的慘,統計局的數據顯示,1-2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了16.3%,房企的土地購置面積下降了29.3%,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了39.9%,銷售額下降35.9%,如果單算2月份,數據只會更糟,畢竟2月份的國房景氣指數已經跌至97.39。

但是,市場的困境並沒有成為恆大的困境,從2月13日開始,恆大實施全國所有樓盤網上購房,一直並未真正成為市場主力的恆房通,開始成為恆大在困境中突圍的利器。

當地產公司的思路向互聯網思維靠攏,碰撞出來的就是不一樣的火花,“向規模要效益”,並不一定僅依賴線下渠道,上線“網上購房”雖然是形勢所迫,但是,從市場上引起的反響以及兩個月的實踐來看,這種線上的新思路,並不是不可行。

數據最會說話了,在全行業的下跌哀嚎中,恆大逆勢增長的速度,又創出了紀錄。

2月份的合約銷售金額與合約銷售面積的同比增長率,都在100%以上,一季度的銷售開門紅,1463億的銷售額,同比增長23%,而回款速度也在加快,1133億的回款,同比增長55%,刷新了行業最高紀錄。

許家印的一筆賬:恆大未來向哪去?

如果再回過頭來再看統計局的數據,恆大實際上扮演的角色,更像一個孤獨的俠客,在一場慘烈的戰鬥中,憑藉一己之力,力挽狂瀾。

這就是恆大的希望,也是恆大控速、降債的底氣。

而在業績發佈會上,許家印也給大家算了一筆賬,“2018年、2019年,恆大銷售回款每年維持在4500億左右,如果今年實現銷售8000億,回款按7000億計算,就會增加2500億的銷售回款。同時,恆大今年減少土地儲備3000萬平方米,就等於減少600億的支出。這樣一增一減,就一定能實現今年有息負債下降1500億的目標。”

還是一個穩穩的恆大,也許,這也是房企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