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道總裁、溫柔CEO?能Hold得住員工的老闆才是好老闆


​霸道總裁、溫柔CEO?能Hold得住員工的老闆才是好老闆


嚴厲的老闆就能管理好公司嗎?

李總經營著一家貿易公司,他對產品和市場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但是公司成立了三年,業績一般,利潤微薄,營收能力遠遠達不到李總當初創辦公司的預估。


​霸道總裁、溫柔CEO?能Hold得住員工的老闆才是好老闆

鐵打的將軍流水的兵,公司換了幾波人,李總和人事永遠在招人,辦理離職的路上反覆循環。


我很好奇李總平時怎麼管理的,李總說:“員工就需要鞭策,我給他們制定了嚴格的績效考核,把他們每個月的業績目標比預期提高10%,員工一旦犯錯就罰款,大錯小錯都要罰款,小到員工桌面上的文件夾不整齊,也要罰款。”


“如果員工表現優秀有獎勵嗎?”李總不以為然:“我給員工工作的機會,發工資就是最好的獎勵,獎勵給多了會慣壞員工的,而且公司大部分的單都是我拿下的,他們一個個出不了單,關鍵時刻還得靠我。”


“那你會給員工做職業培訓嗎?”我繼續問,李總說:“我前面也跟你說了,我公司的離職率那麼高,萬一我花了大價錢給他們做培訓,他們轉身就去了競爭對手公司,賠本的生意,我不做。”


聽完李總的陳述,我在心裡為他捏了一把汗,他公司能撐到今天真的不容易,但造成這個局面都是他造成的,他不捨得放權,也不捨得給錢,扼殺了員工施展才華的機會,還制定了苛刻的制度,只有罰沒有賞,員工只有壓力沒有動力。


企業家對“捨得”這個人生修煉關口,有多少深刻理解和參悟,也往往註定了企業發展的前景,關係到人才的去留。正所謂“格局影響未來”,李總的格局也導致他的公司發展緩慢,甚瀕臨破產的邊緣。那和藹可親的老闆就能管理好企業嗎?


好好老闆是怎麼把企業做到破產的?


林總是電商公司的老闆,脾氣特別好,對員工達到了溺愛的程度,大家都叫他好好老闆,對員工有求必應,公司實行扁平化管理,他不做績效考核,經常自己出錢請員工吃飯,對犯錯的員工也顯得很寬容。


​霸道總裁、溫柔CEO?能Hold得住員工的老闆才是好老闆


然而林總的管理方式並沒有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很多員工反而因為林總的寬容,紀律鬆散,遲到早退的情況時有發生,今天小王要提前半小時去幼兒園接孩子,明天小李因為堵車遲到……


林總給花錢請講師給員工做職業培訓,他們也不當回事,一些同事甚至連筆記本都沒有帶。


在沒有約束的情況下,就要靠員工的自制力了,那些自律、不斷提升能力的員工,在學成後都選擇了跳槽或者是創業,理由是想挑戰更加有難度的事情。最後林總公司留下的大部分都是能力比較平庸的員工。


公司剛開始趕上了風口,發展良好,到了第三年,公司受到了行情的影響,營業額大幅度萎縮。


眼看著公司入不敷出,財務總監建議林總裁掉一半的員工,否則現金流支撐不了三個月。他左思右想,最終還是決定不裁員,因為他不捨得讓員工失業。


最後林總的公司還是沒有等來投資,倒閉了,最讓林總寒心的是,大部分員工在離開的時候都在責怪他經營不善導致破產,害他們失業,沒有了經濟來源。


林總對員工非常好,也很捨得付出,但是,他的好心卻養了一批沒有戰鬥力的員工,業績持續下降,最終企業倒閉。


企業最大的資產就是人才。不論是嚴厲的老闆,還是溫柔的老闆,精力難免有限,靠人管理人不如靠機制管理人。


除了捨得,老闆要明白,人管人不如機制管人


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一門藝術,張總就能做到張弛有度,遊刃有餘。


​霸道總裁、溫柔CEO?能Hold得住員工的老闆才是好老闆


張總在創業之前是一家上市公司的高管,我們也是在服務該公司的時候認識了張總,幾年前,他決定辭職創立自己的公司。


在公司創辦之前,他特地來到中力諮詢,他說,這些年,我看著老東家一步步做到上市,更是深刻理解了人才對企業的重要性,我也知道,用錢換不來真心,而真心也要有錢作為基礎,我該怎麼去拿捏好這個度呢?


在我們的幫助下,他首先針對創始合夥人團隊進行了股權分配、合夥人退出機制等。在人員管理方面,他採取賞罰分明的方法,制定相關的公司制度,對於踩了紅線的員工進行懲罰,對於成績突出的員工進行嘉獎。大家的工作態度積極,迅速打開了市場。


後來張總開始全公司實行合夥人制,採取了超額分紅和在職分紅的激勵模式,篩選出一批志同道合的核心高管團結在一起,為一個共同的目標努力。


合夥人機制除了激勵已經成為合夥人的員工,還激勵了那些沒有成為合夥人的員工,大家努力創造更多價值,爭取達到條件成為公司合夥人,與企業共贏。


張總公司員工離職率低,團隊凝聚力強,在半年之後開始盈利,隨著公司的發展,張總逐漸把用戶也發展成為了用戶合夥人,業績一路飆升,並在短短三年之內成為了行業頭部企業。


今年疫情來勢洶洶,張總的經營也受到了很大影響,合夥人以及員工自動申請了降薪,同時高度協作,迅速調整運營方式,極大程度減小了公司的損失。張總很感謝他們的合夥團隊,也慶幸自己有一個良好的合夥人機制。


在工業時代的傳統公司制下,員工創造的剩餘價值歸老闆所有。而在互聯網時代的合夥人制下,老闆和員工之間已經不是簡單的僱傭關係,而是變成事業夥伴。


老闆要以企業家精神去做事,以願景為引領關注員工、股東、社會等需求,而高附加值的員工積極主動為企業做貢獻,老闆和高附加值人才之間是共創和分享的關係。這種關係被稱為合作關係,它講究的是如何影響和激勵員工,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考核和獎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