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茶越早採摘,品質越好?未必哦,春白茶的這三個誤區別再犯了


春茶越早採摘,品質越好?未必哦,春白茶的這三個誤區別再犯了

《1》

南國的春天,色彩豔麗。

剛山上時,車道兩邊的樹(還是喊不出名字),剛剛落了黃葉,抽出新的芽,鵝黃色的葉子,點綴在枝幹上,看著有幾分骨感。

春天看樹葉的萌芽,真的是一天一個樣啊!

今天再看這些樹葉,竟然褪去了鵝黃色,變成了嫩綠色,陽光照射在上頭,灑下好像碎金子一般的光芒。

熠熠生輝。

春茶越早採摘,品質越好?未必哦,春白茶的這三個誤區別再犯了

春天的綠色,是真的養眼。

尤其是茶園裡,每一天看茶樹,都有新感受。

最近氣溫回暖地快,春茶萌芽的速度,越發快了。

山上,有些地方的白毫銀針,已經長成了特級白牡丹,照這生長速度,茶農們採茶,手腳要更麻利些才是。否則等到溫度再升高的,茶葉生長速度快了,那就一天一個模樣了。

高山茶春茶季,已經開始了兩週,在這十二天當中,趣事多多,也聽到了不少茶友們的問題。

忽而發現——春茶季都已經開始了,而你卻連這些“潛規則”都不懂!

春茶越早採摘,品質越好?未必哦,春白茶的這三個誤區別再犯了

《2》

春茶越早採摘,品質越好!

這個鍋,該不該甩給綠茶呢?

眾所周知,綠茶是每年春茶季,六大茶類當中,最早吹響採摘號角的茶類。

耳熟能詳的,是烏牛早。這種在二月份就能採摘,三月就能喝到的綠茶,絕對是春的使者。別的茶葉,尚且在襁褓中,尚未萌芽。有著早生種身份的烏牛早,卻早已可以採摘。

這一速度,果然是讓武夷巖茶望洋興嘆啊!

比不過,比不過,武夷巖茶還是壓軸登場吧。

興許,是受了綠茶的影響。

有一種說法,在茶圈混的那叫一個風生水起。

“春茶越早採摘,品質越好。”

這句話怎們看,都像是針對武夷巖茶的。要知道,武夷巖茶的採摘期,要是沒控制好,稍不留神都滑到立夏了。

春茶越早採摘,品質越好?未必哦,春白茶的這三個誤區別再犯了

好懸,幸虧及時剎車,武夷巖茶尚且有春茶開採。

不過,春茶越早採摘,品質越好,卻是個偽命題。

如果說,“春茶越早採摘,品質越好”這句話只是針對綠茶來說,好像也有三分道理哦,那些名優綠茶,不也是採嫩的,這樣才能賣出個高價?恩施玉露,雀舌,西湖龍井茶,圖的就是一個嫩字。

但是,六安瓜片不同意啊!太平猴魁也不答應啊!

且不論綠茶同宗的茶類,因一句“春茶越早採摘,品質越好”會生出嫌隙,其他茶類的,更是要憤憤不平。

不僅是武夷巖茶,還有桐木紅茶,也要生出反對的聲音。

誰說越早採摘,品質就越好的?

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談到採茶的時節:“清明太早,立夏太遲,穀雨前後,其時適中。”

春茶採摘,不應貪早,而是要注重恰當。

春茶越早採摘,品質越好?未必哦,春白茶的這三個誤區別再犯了

瓜熟蒂落,這是自然規律。

就拿白茶當中的白毫銀針來說。

白毫銀針,是白茶當中採摘自茶樹嫩芽的茶。有一片小葉殼護著,也有一個小護旗,一旗一槍的模樣,甚是有識別度。

這種用嫩芽製作的茶,採摘時卻有要求,並不是等到芽頭髮出來時,它就能夠採摘下來,製作成白毫銀針的。

它還需要生長,吸收養分,等到身體長到肥壯時,符合採摘要求後,才能採摘下來,製作成茶。

從發芽,到可以採摘,中間還隔著相當長的一段年時間,一週或十天,具體看當時天氣狀況。

只有等到芽頭符合採摘標準後,才能開採。否則,這些剛剛萌芽的茶,即便採下來,風味也不佳。它們還尚未成熟,如同吃了一個沒有熟的柿子,必然是麻口,難以下嚥的。

是以,並非所有的茶葉,都講究越早採摘越好。一切,講究時機正好。

春茶越早採摘,品質越好?未必哦,春白茶的這三個誤區別再犯了

《3》

春茶越早上市,越好?

對於茶農而言,早上市當然好啊,早上市,意味著可以早些把自己手裡茶賣出去,減少庫存壓力,資金回籠。

古人向來講究落袋為安,早些把茶賣了,變為現金,還可以投入下一步的生產,當然是好的。

而且有一些比較著急的茶農,還會不按照套路出牌。

甚至於為了能早一點上市,還會省去一些加工步驟,對於茶農而言,早一天上市售賣,是先機,是時機,更是商機。

但是對於我們消費者而言,卻要謹慎購買這些特別早上市的茶。

如綠茶,現階段已經有綠茶上市了,還有人都買到西湖龍井了。

如果這個時候,買的綠茶馬上著急喝,就有可能會出現上火的情況。與其著急購買,倒不如緩一緩,再稍微等兩天再喝茶。

還有白茶,也是一樣。

最早採摘的白茶,未必是最早上市的!

許多人覺著,你既然是最早採摘的茶,必定也是最早上市的,這是正常邏輯,沒毛病。但您卻忽視了一件重要的事兒——白茶的製作週期,是會根據茶葉做出調整。

白毫銀針,就是典型。

春茶越早採摘,品質越好?未必哦,春白茶的這三個誤區別再犯了

高山白毫銀針,它裡裡外外有5-7層覆蓋著白毫的嫩芽。這些嫩芽,每一層都有厚實的白毫作為保護。要把茶葉徹底烘乾,需要時間,尤其是最裡面一層的嫩芽,要把它也烘乾,需要的製作週期就長。

從萎凋到乾燥,白毫銀針的製作週期,少說也要一個月到一個半月。

算上時間,要等到今年五月才能喝上新茶白毫銀針,再看看日曆,還不到四月,咱們且把心放在肚子裡。

您是不是也發現了,最近已經看到有些人在賣今年的白毫銀針了?

也不奇怪,這些白毫銀針,其實是早產兒,製作工藝上,存在缺陷——含水量超標。為了提前上市,這些白毫銀針在製作時,烘乾就顯得很潦草了,只是把最外面一層烘乾,摸起來好像有乾燥的手感,但實際上,水分卻嚴重超標。

水分超標,對於咱們消費者來說,就是花了茶的價格,買了水。算起來,並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兒。而且這些水分含量太高的茶,不利於長期保存,存個三五個月,就會發黴、變質。

所以,春茶的上市,不貪早,而是要講究製作到位。

如果製作不到位,再早上市,買到手了,到最後也是浪費。

春茶越早採摘,品質越好?未必哦,春白茶的這三個誤區別再犯了

《4》

春茶,越新鮮越好喝?

當然不是!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凡事不能貪快。

喝春茶,也是如此,不論是哪一種春茶,喝的時候也是要講究時機正好。

別的不說,就以最近上市的綠茶為例。在喝綠茶的時候,就不能貪早,尤其是炒青綠茶,剛剛上市的它,會帶有一定程度的火氣。

如果您的體質,是容易上火的那一類,那麼,如果你喝多了剛上市的炒青綠茶,就有可能會上火。

故而,在喝炒青綠茶的時候,可以緩一緩,放個一週、兩週再喝它。這個時候,等到火氣沒那麼大了,喝茶的時候茶,才會覺得身心舒暢!

春茶越早採摘,品質越好?未必哦,春白茶的這三個誤區別再犯了

這一點,武夷巖茶也有發言權。

武夷巖茶的春茶在上市後,咱們買到手之後,也要注意,要讓武夷巖茶褪火。

褪火,即讓巖茶中的火氣消失,巖茶達到最佳飲用期。

此時,火氣消除,我們能感受到香氣和滋味,才是最好的。

如果武夷巖茶沒有褪火就喝,一來是沒有辦法充分感受到巖茶的香氣、滋味,巖茶身上的這些優點,都被火氣給遮蓋了。二來,這些火氣大的巖茶喝多了,容易上火。

所以,為了能更好地體驗巖茶的香、清、甘、活,剛剛上市的武夷巖茶,要放一放再喝,火褪了,再來感受。

春茶越早採摘,品質越好?未必哦,春白茶的這三個誤區別再犯了

白茶,也不例外。

它未必是要越新鮮越好喝。甚至,你要讓白茶緩一緩,它才能展示出最好的一面。

白茶,它經過萎凋、乾燥之後,它內部的物質相當於參加了一次馬拉松,體力已經消耗了,此時香氣、滋味物質,散落在各處,元氣大傷。

這個時候喝春白茶,未必是它最巔峰的狀態。反而是要放一段時間,稍過一些時間,讓茶葉中的物質重新聚攏,白茶還會更好喝一些。

且,符合國家標準的白茶,是可以長期存放的。

在長期存放的過程當中,茶葉中的各類物質,會發生微妙的變化,香氣和滋味,會改變。

故而,在不同階段,咱們喝春白茶,它所擁有的風味,與眾不同,各個階段感受春白茶,會有驚喜。

所以,春茶,未必是要越新鮮喝越好。

春茶越早採摘,品質越好?未必哦,春白茶的這三個誤區別再犯了

《5》

春茶,就如那閬苑仙葩。

它就像是茶界的明星一般,眾星拱月。

春茶好,茶界公認。它的營養價值高,鮮爽感強,花香豐富,這樣一款色、香、味俱全的茶,換作是誰都喜歡。

然,春茶雖好,卻不能再陷入春茶的誤區中。

唯有認清春茶,正確購買春茶,才能讓喝茶,變得更加有趣。

從來佳茗似佳人。

也只有我們買對春茶,才能體會到箇中精髓。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cunguchen201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