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國微:教育事業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雙創輕訪談 | 董國微:教育事業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董國微出生在普通農村家庭,1999年從中國民政幹部學院畢業被分配到“公主嶺市民政局”,工作半年後,懷著創業的夢想以及對IT行業的熱愛,走出了市委大院,開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活,此後一邊專研計算機技術,一邊從事計算機軟件開發與職業教育工作,2006年,進入了“長春和成動畫職業培訓學校”,之後創辦了“吉林省和信科技有限公司”“吉林省風和人力資源發展有限公司”“長春市乾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並且在人工智能領域、大數據雲計算領域、虛擬現實領域都有所突破,帶領團隊製作高科技項目60多個,其中12項已經申請了知識產權,並與吉林工程技術師範學院、長春工程學院、長春大學等幾所大學聯合立項,進行科研成果轉化,提出多個教育創新理論,並被多家大學採納實施, 為中國高科技技術創新及教育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雙創輕訪談 | 董國微:教育事業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在日新月異的教育產業變化面前,如何審時度勢,滿足產業需求?生源素質低、招生困難,培訓週期長?如何能保證教學質量?教育行業會有怎樣的發展趨勢?如何堅守創業初心?跟董校長一起看教育創業的痛點與前景!

1

在2006年計算機類職業培訓激烈競爭的時期,創業為什麼選擇了計算機培訓項目?

計算機行業屬於高端產業,並且上學、實習、工作一直都是從事的計算機專業,包括計算機職業教育和計算機軟件開發,所以在創辦學校的時候,就選擇了計算計培訓這一塊。我認為計算機行業是容易成就夢想的,也能讓低學歷的人才得到高收入的工作。

2

民辦學校面對學生自身缺乏決策能力,享受國家免學費等政策支持的公辦職業學校不斷湧現,大量民辦學校或關閉或轉型等問題,您是怎樣應對的哪?

轉變戰略與大學合作,對大學生進行培訓和培養,帶領他們走完就業前的最後一公里。因為我們教學實力強,讓想學習的學生有習可學,我們的教學模式也受到了大學生的認可,第一年培訓招生1200人,而且逐年上升,現在每年培訓人數達到了2000人左右。與此同時,我一直思考和探索解決一個問題,為什麼職業培訓學校會瞬間隕落?一直到2013年,我經過思考和實踐,找到了這個答案和解決辦法,就是我們職業教育沒有解決學生的根本問題,這個問題就是如何讓學生願意學習,樹立信心,發揮優勢,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產學研培養,價值體現和影響力教學,隨即,我又重新啟動了“長春和成動畫職業培訓學校”,做產學研培養,保證讓學生既有收入,又培養了他們的自信心。現在我們每年培養培訓學生2000人次,培養的學生全部高端就業,每年製作高科技項目60多個,多數項目進行了技術成果轉化及科技立項目。

3

其實在面對任何的一家培訓機構來說,生源素質低、招生困難,培訓週期長等等都會有這些普遍問題,我們如何能保證教學質量呢?

三個條件,一是找最好的老師,二是讓老師願意去教學,三是讓學生願意學習。我們的老師必須具備兩個條件,首先是老師必須具備多年的實際開發經驗和教學能力,具有足夠的實力。其次,老師在我們這裡也是項目經理,當項目經理拿到項目的時候,他一定要選擇學生去做,那麼學生是否有能力獨立完成項目呢?這就取決於他們如何教學生,如果把學生教會了,學生能力強,那麼他就有價值,反之,則需要項目經理獨自完成。所以我們每年寒暑假還有節假日,我們的老師都不休息,而是選擇利用假期來教學生學習。最後,培養學生的信心和價值體現。我們承接國內外高端的影視項目和遊戲項目,影視項目的傳播速度很快,學生參與後,通過新媒體進行宣傳分享得到讚揚和欣賞,增加自信心。另外,學生只要參與商業項目製作,都會獲得相應的收益,所以學生們的學習熱情都是十分高漲的,也有很強的自主性,根本不再需要老師們過多的督促。

4

教育決定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最重要的事業,那麼不如提一下您對教育行業未來的發展有什麼想法?

希望大學去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做教育,是需要有奉獻精神的,特別是民辦的職業教育,和其他行業不同,學生的時間和學習機會耽誤不起。教育機構應該先做教育,再做教育事業,最後才是創造財富,這三者順序不能顛倒。每一個學生的背後都承擔著一個家庭,甚至是一個家族的責任,我們如果做好,改變的將不僅是一個學生的命運,還可能是一個家庭、家族,乃至社會和整個國家的命運。所以從事教育不僅僅是要建立課程體系、做好服務,更重要的是要做好面對問題時的解決方案。不同的課程、不同的學生都要有一套不同的解決方案,解決方案是最關鍵的。校企合作,大學生雙創基地建設,要重視服務對象,教育事業,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把培養和服務放在主要的位置。對於民辦教育,我希望政府可以多創造一些能夠促進民辦教育長期發展的環境,而不僅僅是提供一些扶持資金。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是相對矛盾的,給民辦的職業學校一個長命百歲的機會,讓他們有修心志和熬實力的時間,才能真正成為教育問題的解決者而不是製造者。中國的教育事業任重而道遠,民辦職業教育機構既要擔負社會使命,又要創造財富,希望更多有良知,有責任感的人加入教育事業。

職業教育是高度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教育類型,跟不上社會需求,輕則學無所用、虛耗資源,重則積攢新的社會問題,面臨職業教育迎來發展新機遇的時期,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助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尤為重要。

複製此鏈接,精彩節目,等你來看:http://live.txjspdtv.com/live/tvchat-1512246582?shareuid=0&v=1573458867389&f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