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小孩不能刻模子,每個孩子都有閃光點,家長要懂“因材施教”

很多家長總是這樣訓誡孩子:"運動好有什麼用,成績不好就不行。"家長看不到孩子與眾不同的優點,在他們的眼中,只有自己認為有價值的優點才是有價值的。

其實,這樣的偏見不只在學習成績上,還有在性格、職業、專業等等方面。忽視和打擊來源於"刻模子"式的教育,這個教育方式就是在"隨大流",把一成不變的標準套用在孩子身上。

試想,用僵化刻板的標準來衡量一個鮮活獨特的人,能得出什麼好結果呢?

教育小孩不能刻模子,每個孩子都有閃光點,家長要懂“因材施教”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身上都有屬於自己的閃光點。而閃光點可以在成長過程變成孩子的優點和強項,幫助他們在生活和工作上取得成功。

要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家長就要懂得"因材施教",避免用千篇一律的方式教育孩子。

家長細心地挖掘孩子的閃光點,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你瞭解自己的孩子嗎?你孩子擅長什麼、喜歡什麼?一個孩子成才與否,家長起了很大的作用。孩子天賦的挖掘和能力的培養,50%的關鍵因素在家長身上。

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孩子也是生來各異。孩子們的性格在年幼的時候不太明顯,但是長大後特徵就會顯現。有些孩子比較害羞,有些孩子比較大膽,有的孩子很喜歡音樂,但是有的卻對數字很有興趣。

教育小孩不能刻模子,每個孩子都有閃光點,家長要懂“因材施教”

孩子身上的閃光點都需要我們細心地觀察和挖掘。只有瞭解了孩子的特徵,我們才能找到最合適的教育方式。

更重要的是,千萬不要以為孩子性格"平庸",沒有特點。正所謂"天生我材必有用",孩子肯定會有喜歡的事物和特別的天資,只是我們缺乏了發現美的眼睛。

千萬要注意的是,不要在公開場合數落自己的孩子,把孩子的優點"大化小,小化了"。家長總是為了謙虛而講孩子的缺點。這會使孩子內心很受傷,甚至會覺得自己沒有優點只有缺點,變得越來越不自信。

教育小孩不能刻模子,每個孩子都有閃光點,家長要懂“因材施教”

一則名為《你的孩子,值得十分的肯定》影片,採訪了來自不同家庭的媽媽和孩子,採訪者問媽媽們:10分是滿分,你給孩子打多少分?絕大多數媽媽的回答差不多,沒有10分的孩子,就算打了不錯的分數,接著也會講孩子多麼的調皮,讓媽媽多麼的頭疼。

作為家長,我們似乎總是能在孩子身上挑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有的人還會把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作對比。殊不知,孩子有著令你意想不到的優點,你眼中的毛病很可能是孩子的亮點和財富。

"條條大路通羅馬"現在的家庭教育已經不認同僵化的教育模式,而是儘量讓孩子發揮自己的特長和天資。就算是再笨拙的孩子,也可能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小天才。

在印度高分神劇《地球上的星星》中,小男孩伊夏成績很差,連字都寫不好,但實際上他是一個充滿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孩子。阿米爾汗飾演的尼克老師,不斷地鼓勵他,肯定他的優點。伊夏漸漸地學會了勇敢面對,他的"相對論"和藝術作品更是震驚了世界。

教育小孩不能刻模子,每個孩子都有閃光點,家長要懂“因材施教”

這部影片就是在講每個孩子都是一顆閃耀奪目的星星,有著自己的光輝,不可複製,絕無僅有。家長要像尼克一樣,細心地發現孩子的優點,讓孩子的潛能能夠釋放出來。

善於發現孩子的天賦並加以培養

"刻模子"這一做法常常出現在輔導孩子學習的時候。孩子對文學感興趣,但是物理學習落後,有些家長會因為理科就業好,就逼著孩子選理科。這是對孩子沉重的打擊,選擇自己不感興趣的科目,只會讓他在苦悶和不自信中度過校園時光。

在傳統文化裡,就有"因材施教"一說,它在現代教育的意義是針對孩子的志趣、能力等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教育。

因材施教要考慮到孩子的天賦。孩子一生下來可能就會具有某些特長,或者在某一方面天賦過人,或者孩子就是很喜歡做某事。

教育小孩不能刻模子,每個孩子都有閃光點,家長要懂“因材施教”

如果孩子從小就很聰明,學東西、記東西都很快,那麼家長可以讓寶寶多學點東西。可以充分利用好孩子的天賦。而如果孩子學習得很吃力,就避免讓孩子接觸太多科目,把精力花在某一事物上,學習的效率會更高。善於發現孩子天賦,能給孩子很大的幫助。

從出生開始,孩子就自帶"說明書",有優點有天賦,還會有明顯的天賦。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天賦加以引導,將短暫的興趣慢慢地轉變為長久的愛好。

與此同時,家長也要學會放手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事物,營造一個自由包容的學習環境,給予他們支持和鼓勵,才能成功地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

直面孩子的缺點,謹防鴕鳥心態

上了小學的琪琪成績一直很好,語文英語都學得很順利,在合唱隊的優秀表現也讓她越發自信。但是,到了三年級,要學英語了,琪琪就開始感覺學習變得費勁了很多。在加上其他科目的難度也更大了,琪琪幾乎失去信心,成績也一落千丈。

琪琪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但是卻不知道怎麼面對自己的缺點,以致於影響了自己的情緒和學習。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常常聽到看到這種情況。孩子對自己本來很有自信,但是一遇到困難就變得一蹶不振。

這是因為家長沒有去教育孩子重視自己的缺點,甚至家長自己沒能直面孩子的缺點,只沉浸在優點和天賦中沾沾自喜。

教育小孩不能刻模子,每個孩子都有閃光點,家長要懂“因材施教”

很多家長都有在用心地觀察孩子的優點,一旦發現孩子在某一領域的特長,就誇讚孩子,不惜花重金來培養孩子這方面的能力。可是,我們往往忽視了孩子的缺點。

一味地強調"揚長"只會讓我們在不知不覺間成為了"鴕鳥父母"。

因材施教不只是警示我們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其中還應該包括勇敢地承認孩子的不足。全面地觀察孩子,才是真正優秀的教育。

之前我與朋友分享這個觀點,但是朋友卻不以為然,總是覺得自己的孩子就是最好的。畫完一張畫、疊好幾件衣服、掃過一次房間都要大力地誇讚一番。孩子鬧脾氣不肯上學,她卻說:"孩子就是愛玩,不是什麼大事。"

在"鴕鳥心態"中,孩子愛玩是父母眼中的優點,貪玩也是優點。儘管許多愛玩的孩子思維都會比較靈活,如果家長能夠有意識地去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就是一件好事。但是凡事都有一個度,家長要分清楚寬容與縱容。

在小的時候不教育孩子改正,長大之後這些缺點可能會造成孩子一生的困難。所以,我們要注意直面孩子的優點,然後去正面教育孩子,別讓"鴕鳥心態"欺騙了自己。

其實,無論孩子在某一方面有什麼驚人的稟賦,我們都依然就記得,孩子的成長需要幾點,天才也是同樣。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逆境順境相伴而生,不管是面對孩子的優點還是缺點,我們都要懷有足夠的耐心和寬容,教育孩子取長補短。

學會因材施教,多聽取孩子的意見,親子之間的關係也能夠越來越融洽,孩子快樂,家長輕鬆,不正是簡單有效的教育方式嗎?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