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和父母都要注意,因材施教,先從男女的教育策略不同開始!

眾所周知,西方國家特別是北歐國家都特別注重全民閱讀。學校的語文課就是閱讀課,要求學生按照書目讀完一個學期的書籍,並且有非常專業,科學的詞彙量與閱讀能力的測評。

上週,一位遠在德國朋友告訴我,德國的老師在指定學生完成一本名著之後,往往會對不同性別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比如,老師要求學生在一週之內閱閱讀完經典名著《蠅王》之後,一般會要求女生寫讀後感,而男生不需要寫讀後感,只需製做模型就可以了。他說很多西方國家都採取這種閱讀方式。

難道這就是西方國家的因材施教?難道男生需要更加註重培養動手實操能力?男生和女生真的有這麼大的區別嗎?

在我的記憶當中,讀完一篇優美文章或一部經典著作之後,老師經常要求寫讀後感,儘管男生女生喜歡閱讀的書籍不同,也從來不會因此而分男女。即便是要做模型,最多也只是團隊合作。只有在體育課、勞動課,男女有別,分配任務才有可能會有所不同。

原來,男人和女人天生的生理結構不同造成了男女有別,面對男孩與女孩也是需要有不同的教育策略。下文主要介紹童年期男女孩之間的不同

一、大腦分泌的激素不同。

剛生的男寶寶分泌一種生長激素—荷爾蒙,至8個月就停止,而女寶寶則會分泌至26個月。

加上大腦顳葉的神經連接數量男孩比女孩少、海馬體構造不同、大腦前葉額皮層發育男孩比女孩晚,因此,普遍來說,嬰兒期的女孩比男孩更早會說話,語言、閱讀、寫作、情感功能和專注力也更好。這就決定了女性天生語言、詞彙的腦功能優於男性,情感也更加豐富細膩。

教師和父母都要注意,因材施教,先從男女的教育策略不同開始!


比如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五歲的姐姐帶著弟弟妹妹,小姐姐可以把媽媽經常對弟弟妹妹說的話有模有樣地全部模仿出來,活生生的一個小大人。而如果是五歲的哥哥帶著弟弟妹妹的話,小哥哥就沒有那麼多的話語。

我們也經常可以看到女生朝男生一頓臭罵的情景。

不是男生不想說話,而是不會說。


教師和父母都要注意,因材施教,先從男女的教育策略不同開始!

這個時期,對應的教育策略是:男孩需要更多使用3T原則。

  • 共情關注(tune in):孩子的眼睛在哪,父母的關注就在哪畫,話語就在哪,這樣,可以有效提高孩子的語言詞彙能力,,促進腦發育。
  • 充分交流(Talk more):科學研究表明,小學前父母刻意多說5%的語言,孩子語言量增長13%,交流類對話可以增加30%,有互動的交流,可以促進孩子言語智能的開發。
  • 輪流談話(Take turns):單一式、封閉式的命令變成開放性的互動和探討。

第二、男孩與女孩天生視神經基本結構不同。

男性的視神經由多數感受黑白的杆細胞和少數錐細胞與細胞結連接而成,並且三個杆細胞聚集,連接一個細胞結節;女性則由多數感受彩色的錐細胞和少數杆細胞與細胞結連接而成,並且一個椎細胞就連接一個細胞結節。

教師和父母都要注意,因材施教,先從男女的教育策略不同開始!

所以女性天生對色彩很敏感,而男性對黑白灰更敏感,這幾天決定男性更加註重輪廓、概括、方向、戰略、衝突等宏觀方面,而女性更注重細節、色彩多元,生活多樣,情感也更加細膩,更加豐富。

教師和父母都要注意,因材施教,先從男女的教育策略不同開始!


教師和父母都要注意,因材施教,先從男女的教育策略不同開始!

因此,男生與女生喜歡閱讀的書籍有所不同,閱讀方法也要不同。女生喜歡閱讀細節描寫細膩的書籍,比如《紅樓夢》、《蠅王》等,對細節描寫更加敏感;我男生則不太喜歡閱讀細節描寫過於細膩的書籍,對沖突方位行動更加敏感,比如《三國演義》等。

女生寫起讀後感來也是如魚得水,洋洋灑灑就上千字,而男生的讀後感就寥寥幾句話,因此想要刺激男生更加專注的去閱讀細節描寫細膩的書籍,或許要求男生動手做模型,比寫讀後感效果更好。

第三、教團體與夥伴不同。

  • 女生的群體比男生的更小並且更加緊密。在學校裡,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女生成群結隊手,甚至兩三位女生手拉手去上廁所的現象,但幾乎沒有男生會手拉手去上廁所。
  • 男生通常用以上對下或抗衡來顯示自己的群體地位,而女生則會用排斥的辦法來顯示自己的群體地位。因此,男生往往通過看誰打架厲害來推選大哥,而女生則喜歡把自己不喜歡的人排斥在群體之外。
  • 男生在競爭情況下,希望打敗對方的動機高於女生。因此,男生比女生更容易衝動,好鬥,情緒波動更大。

教育策略:女孩比男孩更需要父親。父親喚起男孩高漲的情緒,讓孩子感到驚奇,超越極限,勇於面對危險,在面對陌生環境中無所畏懼,勇於獨立生存。

教師和父母都要注意,因材施教,先從男女的教育策略不同開始!


而對於女生而言,如果父親參與女孩的生活太少,女孩更容易早熟,社會適應友情行為上,更容易出現問題,走向歧途。

父親是女孩一生當中遇到的第一位男性,如果父親對女孩的讚美、肯定太少,只會導致女孩沒有自信,長大後渴望通過從別的男性身上獲取廉價的自信,失去自我。

教師和父母都要注意,因材施教,先從男女的教育策略不同開始!


總之,我們通常說男女有別,實際上,男性跟女性真的存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天生差別,真正的因材施教,首先要從承認男女有別,從對男孩和女孩的教育不同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