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4 “因材施教”才是教育改革的初衷?

“因材施教”才是教育改革的初衷?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基礎教育正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全面轉軌,而小學的素質教育以開發兒童身心潛能,培養和提高兒童各方面素質為出發點和歸宿。當前的教育事業正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發展著,一方面,各級各類學校培養出了大批對社會有用的合格人才,他們德才兼備,進入各行各業後,能充分發揮其聰明才智,幹出了一番事業。然而,任何一位教育者不能不承認這樣一個現實:任何一個學校,任何一個班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一定數量的學困生,他們在學校共有的表現是:語言表達能力差,知識貧乏,思維遲鈍,厭學等,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教師放棄他們,讓他們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既沒有盡到教師的責任,又不利於創建和諧社會之風尚。如果因材施教,則能使學困生“樂”也。下面談談怎樣正確對待學困生學習的一些做法,以拋磚引玉。

“因材施教”才是教育改革的初衷?

一、正確對待學生的個別差異

首先,要相信所有智力正常的兒童都能學好小學數學。教學實踐經驗表明:數學成績不佳,絕大多數都不是由於兒童自身的智力因素造成的,主要是由於他們的非智力因素和教學條件造成的。因此,我們不能把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完全歸結為智力上的原因,更不能將學困生和“弱智”簡單地劃等號。對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樹立起每個學生都能學好數學的信心。

其次,要承認學生的個別差異。由於每個兒童的先天素質和後天影響在事實上存在著一定的差別,這種差別的結果必然反映為他們在學習興趣和動機、學習氣質和能力、學習方法和習慣等方面的個別差異。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承認這種客觀差異。

“因材施教”才是教育改革的初衷?

二、正確處理統一要求與因材施教的關係

從前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小學數學教學必須正確處理統一要求與因材施教的關係,應通過因材施教去實現全體學生最大可能的發展。切實轉化學困生,因材施教的關鍵問題是解決好學困生問題。首先,要關心並鼓勵學困生,幫助他們克服自卑心理,使他們建立起能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其次,採取一些切實有效的措施輔導學困生,幫助他們儘快彌補知識掌握上的某些缺漏。輔導學困生既要注意給他們彌補知識的不足,更要注意給他們彌補學習知識的方法,讓他們逐步學會學習。另外,還可以暫時降低某些較高要求來轉化學困生,先要求他們完成大綱所規定的最基本的學習任務,使他們能親自感受到成功的愉悅,樹立堅強的自信心,然後再逐步提高要求,從而使他們不斷進步,最終跟上全體學生的學習步伐。

“因材施教”才是教育改革的初衷?

三、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結合課堂教學,教師要有目的、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認真的學習態度,獨立思考、不畏困難的精神,養成計算仔細、思考認真、書寫工整、檢驗一絲不苟、聽講聚精會神、答問井井有條,以及課前自覺預習、課中主動參與、課後及時複習的良好學習習慣。在我班,我對部分學困生集中進行了習慣的培養,讓他們在習慣上與其他學生同步,如要求學生寫字規範、工整,作業要按照學校統一規定的格式來做:做題空格、直線、等於要用直尺來畫,等等,逐步培養學生的審美觀。

“因材施教”才是教育改革的初衷?

四、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他們學會學習

引導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讓他們從小學會學習,這既是未來社會對基礎教育的客觀要求,又是素質教育必須完成的一項基本任務。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高度重視學習方法的教學,讓學生切實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如實際操作、直觀感知、抽象概括、演繹推理、遷移類推、系統整理知識等方法,在複習時學會整理知識學習方法尤為重要。

在新授課中,要在新舊知識的連結點上下功夫,引導學生學會對比,區分同異。訓練時,引導學生抓住關鍵進行比較,區分異同。學生通過畫一畫、比一比、說一說,初步掌握了比較這一學法,為以後的學習打下了學習方法遷移的基礎。學生掌握了比較的學習方法,自學時就會逐步自覺去比較新舊知識的異同,抓住它們之間的聯繫和各自的特點與屬性,自己動腦動口動手解決問題,掌握新知。這樣就能從根本上提高後進生的學習能力,促使他們從“會學”到“愛學”。

“因材施教”才是教育改革的初衷?

複習時,要在知識的系統化上下工夫,引導學生自己整理知識,不斷擴充知識結構。無論是單元複習還是總複習,我決不讓學生在複習題裡兜圈子,而是重視引導他們把所學的知識進行梳理,使知識系統化,形成一個穩固的知識結構。學生學會了整理知識的方法,就會記憶牢固,印象清晰,知識結構得到不斷擴充。指導學生就“學習內容”和“學習情況”列表進行學習小結,回顧分析全冊書中有哪些重要知識,計算、應用題等方面有哪些類型,舉例說明哪些知識掌握較好,哪些知識還有缺漏。結合知識整理,再指導學生命題出卷。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鍛鍊培養了學生整理知識的能力。

總之,學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自身的因素,如智商低、不良的學習態度及學習習慣,有客觀因素,如教育者的失誤,家庭、社會等不良環境影響。教育者只有抓好以下方面的工作:一是保持客觀態度,正確對待學困生;二是著眼於教育的未來,才能使學困生的學習成績一步一步地有所提高。

更多新高考改革訊息,關注宏途教育公眾號(zoubanpaik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