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還是因財施教!

近日“你家是自購房還是租賃房?你家戶型是什麼樣?你家房價是多少?”近日,這樣一連串跟“房”有關的問題出現在了深圳市龍崗區童夢可園幼兒園中(4)班下發的調查表中,引起網絡熱議。

此事讓人想起以前的新聞中,也有不少“摸家底”的例子。去年,上海某民辦學校在學生面談過程中,要求家長做問卷調查,不僅考察家長們的學識,還要求填寫爺爺奶奶的學歷、工作單位等信息;某幼兒園曾在佈置的作業中,讓孩子畫出自家車特別是車標的樣子;還有的,讓孩子和自己家的房子合影。

許多家長都質疑,“這究竟是為了描述我的小區,還是我家的經濟狀況?”

因材施教?還是因財施教!

毫無疑問的,這樣的調查表會讓人聯想到 因財施教!雖然大多數老師對待小朋友都是一視同仁的。但也不缺乏個別的老師因人而異,出現差異化對待小朋友!這樣的調查表,必定會讓家長覺得老師打探家裡的財力情況!

再就是小朋友並不知道房價的差異會意味著什麼,但是這樣的情況對小朋友是非常不利的。由於這些問題的公開討論,會讓小朋友不自覺的產生攀比的心理!

近期,小編所居住的小區附近一所幼兒園。出現的調查多少也會涉及到家長房產的情況!小編覺得,幼兒園是孩子的啟蒙首站。如果這樣的調查,以及產生的差異化對待。那麼孩子成長過程中所產生的一些其他的心理變化該如何處置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