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發揮每個學生的潛力和可能性

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予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 ———— 陶行知

每到新學期開學報名的時候,看到一群幼稚可愛、聰明好動的兒童在家長的帶領來到學校報到,總有許多的憧憬:這些孩子以後會發展的怎麼樣?是否幾年以後到了高年級,他們的臉上仍然帶著這麼稚氣純真的笑?

看到孩子們一天天長大,就像自己親手栽種的一棵棵花苗,在陽光雨露的滋潤中漸漸長大,根也更加的結實,莖葉向外擴展,有些似乎有了花苞。


因材施教——發揮每個學生的潛力和可能性


但是總有一些花苗長得很慢,一天,兩天,似乎看不出來它們在生長,顏色也不是那麼鮮豔,有時候就在想,是什麼原因呢?

學生也是一樣,在一年級剛入校的時候,幾乎看不出他們的差別,孩子們一個個活蹦亂跳,可愛頑皮,考試的時候,那個喜歡安靜的小華和愛打鬧的小秦成績都是 九十多分,都很棒。但是,漸漸地,孩子們之間就有了差別,出現了分化。一直到高年級,學生之間的差別甚至特別大。比如計算方面,有些同學老師剛一把問題提出,立即就可以說出答案,而且準確性很高,而有的同學老師把題目講完,再讓他做,他都沒有理解,即使老師再三講解,同學也幫助他,他還是不能領會題目的意思。


因材施教——發揮每個學生的潛力和可能性


造成這種差距的原因是什麼呢?

1、就像前面提到的花木,在幼苗時期,看起來樣子是差不多的,其實它是有差異的,比如根的發育程度,對水分的吸收等。就像孩子,你讓他在植樹的時候提水澆樹,一個孩子可能能一連提四五桶也不會覺得很累,可是另外一個孩子,你讓他提一桶,他都做不到,如果非要讓他提一兩桶,那可能就會把它累壞,甚至身體出現毛病。

所以,學生到了高年級出現很大的差異,是因為我們在低年級的時候就沒有考慮到學生的這種本質的差異,沒有給予個別對待。

2、孩子們不僅在體力方面有著差異,在腦力方面更是有著差異。如感知力、觀察力、專注度、記憶力、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等。如上課的專注度,有些孩子專注的時間比較長,程度也比較深,有些孩子專注時間比較短,而且深度不夠,一有外界的干擾,孩子的注意力就會投入到其他事情上。有些孩子記憶力比較強,能很快的記住老師講的內容,有些孩子記住這些知識就需要很長的時間,不過在研究當中發現,記得快的孩子可能忘記的也比較快,記得慢的孩子可能記得比較牢固,遺忘的慢一些。

還有在閱讀理解方面,有些孩子到高年級能很快地看完一篇文章,也能很準確的複述出文章的基本內容,有些孩子看完一篇文章需要很長時間,看完以後對文章內容還沒有什麼印象。


因材施教——發揮每個學生的潛力和可能性


3、要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心和好奇心。好奇心是孩子求知的動力,沒有了好奇心,孩子就沒有了主動求知、獲取知識的源頭。現實生活中,老師和家長打擊孩子的好奇心和自尊心的事情每天都在上演,孩子試著自己擦桌子,擦得不是很乾淨,媽媽就跑過啦嘮叨:你看你擦得什麼桌子呀?一點都不乾淨。想象一下,孩子以後都可能不願意擦桌子了。媽媽讓孩子去看一下爐子上的水開了沒有,孩子去了半天沒回來,媽媽問孩子:水開了沒有啊?孩子說我不知道怎麼就叫開了。媽媽就抱怨:這麼大的孩子了,連個水開了都不知道,真笨。想象一下,孩子以後做有些事情就會畏手畏腳,沒有信心。

體育活動課上,孩子們在操場上追逐嬉戲,小艾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影子很好奇,就跑過去告訴老師:這裡有影子。還有其他的孩子聽到了也來告訴老師,還互相抓對方的影子。遇到這種情況,老師不是簡單粗暴地訓斥學生,而是通過活動引導學生自己解決問題。老師把原定的體育活動取消了,讓孩子們分成兩組來找影子:一組在太陽底下找,一組在沒有太陽的地方找。通過活動,既滿足了孩子們的好奇心,又讓孩子們知道了只有太陽底下才有影子,沒有太陽的地方是沒有影子的。孩子們愉快的活動當中,高興地自己探索問題,尋找問題的答案。


因材施教——發揮每個學生的潛力和可能性


4、對不同類型的孩子要分別對待,要了解孩子對知識的接受能力,不要讓孩子做他做不到的事。蘇霍姆林斯基的同事曾把他的學生分成以下的幾種:

(1)反應很快、成績很好的學生,這種學生不需要任何幫助就能很輕鬆地、準確地解答任何問題。

(2)勤奮努力的學生,這類學生他們的成績是需要勤勞和埋頭苦幹才能換來的。

(3)自己能解決中等難度的題,但是複雜的題不會做。

(4)做題很慢,只能解決一般甚至三分之一的題。

(5)他們不能做中等難度的題,甚至最簡單的基礎題也會出錯。

針對以上學生的不同情況,需要老師有較高的教育教學藝術,給不同程度的學生布置不同難度、不同數量的習題,如給第一類學生布置課本以外的作業,讓他們不要覺得完成了課本上的題就學完了,要發揮他們的特長,接觸更廣、更難的知識面。給最後一類學生布置數量很少的題,甚至於就是一道,讓他們在老師的指導幫助下能解答出來。


因材施教——發揮每個學生的潛力和可能性


這樣我們看到的場面就是課堂上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事要做,每個孩子都在積極思考,努力的做自己力所能及的題,這樣就調動了每個學生求知的積極性,使每個孩子都能參與到學習中來,使每個孩子都能得到進步,這對孩子和老師來說都是極大的享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