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能流傳多久?從政治觀、價值觀、人物行事、文學,各位能否談談?

論語社


你好,這裡是“陽明悟行學宮”,很高興為你解答:

以下就說說我個人的看法,如果覺得我說的不合理可能留言探討。

我覺得《水滸傳》會淵源流傳,之所以被我們定位四大名著不是完全目無道理的,如果你感受到這只是單純的一部比別的狹義小說集那你就大錯特錯了,我只能說你沒有真正的去了解什麼是文學。

水滸中所展現的民間道德實踐其實不僅僅是暴力的俠義精神那麼簡單,而是還混合了各種儒釋道的個人道德觀點。比如宋江的義,若不放在儒家道德體系內去考察,其實是得不到解釋的;再比如梁山好漢之間口號上的平等關係和實質上的不平等關係之間的矛盾,若不結合道家的太平觀來解讀,你恐怕就要以為這是個具有了現代民主思想但囿於時代因素而破產的政治實踐團體了。

水滸傳的成文反映了那個時代民間社會的極端複雜性,普通民眾在諸多複雜的傳統價值觀中游走不定,忠、孝、禮、法、仁愛觀、天道觀、機緣觀、命數觀、太平觀、大同觀、公義觀,統統都要講,但又統統講不明白,這就導致整個梁山的道德實踐中處處存在著自我矛盾。我們當代社會的民間道德早就不是這種複雜的矛盾體了,我們很容易將道德規範看作一種互惠性契約,理解這些規範對於社會事務正常運作的意義。而水滸傳中所傳達出的那種道德實踐中無處不在的自我矛盾,道德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巨大反差,以及道德理想本身的模糊性和不確定性,我們其實是很難體會的,只能用一句“舊社會的黑暗”來籠統概括。

當然,這些都只是我的個人認識,但我覺得在理,我們還是來看看上面的問題吧:

1、政治觀:

可能大家都認為,在政治觀上《水滸傳》對於當下不適合,我想這也是上面問還能流傳多久,產生質疑的最根本原因吧。說的簡單點還是覺得我們現在的體系怎麼怎麼(這個都不細說,大家都懂)。

2、價值觀:

我簡單的舉個裡面的例子吧:我們可以理解林沖的奪妻之恨,但卻很難理解林沖為什麼早就把很多事情都算到了,也做了相應準備,卻仍然在事發後逆來順受。林沖是一個非常精於政治的人物,但卻顯得毫無政治野心。他在權力的鬥爭中做了很多私人努力,唯獨在權力得到滿足的最後一步之前要自我閹割一番。這種矛盾的格局若只用一個“複雜的人物形象塑造”來解釋是很難有說服力的,這樣的人物也只能讓我們不斷感慨,卻很難讓我們徹底迷戀上,因為他實在是太矛盾,離我們的私人道德實踐太遙遠了。我們不免要去思索,這樣一個特別的人物對於作者,對於那樣一個時代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我們一般會把林沖的行為看作是慫,但金聖嘆認為林沖是一個壓得住的絕頂人物,這顯然體現了一種價值觀上的差異,這個差異是什麼?來源何處?而這種思索對於普通看客來說,實在是過於艱難了。我至今也只是能拋出這個問題,至於解答,則是根本無從下手的。在來看整部有多少例子,多少不同價值觀的體現,這無不體現的《水滸傳》的魅力所在。

3、人物行事:

說到底人性是複雜的,不可能全是充滿建設性、認同感、同情心的一面,所以我總覺得或多或少或早或晚,大部分人都能在《水滸傳》裡遇到讀著讀著忽然渾身一激靈的地方。——可能是那句簡直是綠林好漢廣告詞一樣的“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用秤分金銀”,可能是阮小七那句“這一腔血只要賣與識貨的”,可能是林沖山神廟那一場風雪,可能是楊志抱著祖傳寶刀站在東京街頭的落魄,甚至更可怕的,也完全可能是李逵那個“排頭砍去”的不管不顧。而這種來自草莽的強勁生命力和不平、叛逆之氣,在其他經典名著裡是找不到的。

4、文學價值:

即使只從這點來說,《水滸傳》也是無可替代的:它應和了人心中不滿、不安於現狀,意圖反抗些什麼、掙脫些什麼的一面,以及充滿了破壞衝動甚至是獸性的一面。所以往往越是現實中生活艱難的時候,人們越會想起這本書,包括民族危機或者說外來壓力超過國內矛盾的時候,都會“轉思草澤”(魯迅先生《中國小說史略》中評水滸傳語),拿《水滸傳》這本古小說來抒發自己目下的情緒。何況《水滸傳》的文學技巧還那麼高。拿現在話說,“梗”太好了。特別是節奏明快、情節緊湊曲折傳奇性強、對話生動、白描手法高超這幾點,達到的高度和藝術效果,即使放到今天也是讓人驚歎的。就單是寫作技巧都無不適我中華之葵寶,更何況,歷史價值了。

——其實曾經有段時間特別不喜歡讀這些名著研究類的書,因為總覺得文學故事憑自己閱讀感受就好,看多了分析研究反而容易被框住;但後來慢慢發現還是應該讀的。一本好的小說往往是一個時代的另類編年史,那麼龐大的信息量,單憑自己去汲取和體會總難免有不到之處;何況出色的文學研究,是能夠激發新的閱讀原著文本的興趣的,甚至有的本身就是另一個有趣的故事~

陽明悟行學宮


《水滸傳》讀後感

這麼多年來,第一次讀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目前讀到第三十五章:鎮三山大鬧青州道 霹靂火夜走瓦礫廠。

讀《水滸》主要有三個感悟:

第一,感受中華古詩詞文字之美:

寫景物:“尋常巷陌陳羅綺,幾處樓臺奏管絃。”“失群的孤雁,趁月明獨自貼天飛;漏網的活魚,乘水勢翻身衝浪躍。”、”斷送落花三月雨,摧殘楊柳九秋霜”“前臨湖泊,後映波心。數十株槐柳縷如煙,一兩蕩荷花紅照水。涼亭上窗開碧檻,水閣中風動朱簾。”

寫爭鬥:“兩條龍競寶,一對虎爭餐。禪杖起如虎尾龍筋,朴刀飛似龍髻虎爪。”,再有“一對南山猛虎,兩條北海蒼龍。龍怒時頭角崢嶸,虎鬥處爪牙獰惡。

寫美女:寫金翠蓮“金釵斜插,掩映烏雲;翠袖巧裁,輕籠瑞雪。櫻桃口淺暈微紅,春筍手半舒嫩玉。”;寫閻婆惜“花容嫋娜,玉質聘婷。髻橫一片烏雲,眉掃半彎新月。”

寫俗語:“飢不擇食、寒不擇衣、慌不擇路、貧不擇妻”,“每懷惻隱之心,常有仁慈之念。”“賙人之急,扶人之困”、箭穿雁嘴、鉤搭魚鰓。

施耐庵的文字多對仗工整,讀來朗朗上口。

第二,少不讀《水滸》:

中學課本中,我們學過《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和《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電視劇也曾看過,“武松殺了潘金蓮和西門慶”的劇情,可是,殊不知這些只是片段,後面還有很多血腥的描寫。

林教頭林沖在山神廟中躲避風雪,不想陸虞候帶著兩人火燒了草料廠,要陷害林沖,正巧被林沖撞見,林沖取出一把刀就把這三人挖心的挖心,割頭的割頭,割了頭還挑在槍上走了;

武松殺了潘金蓮和西門慶,他們謀害武大郎,殺也就殺了,在後續,武松殺陷害自己的一個官員,從馬伕,到丫鬟,子女,夫人,再到官員,全部殺害,總共15口人。

花和尚魯智深殺人更了兇殘,一禪杖,當頭打著,把腦蓋劈做兩半個,隨即就把屍首火化了。

殺人、挖心、割頭的劇情時有出現,所以也更理解了那句“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

第三,《水滸》中報恩與義氣: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金家父女由於被欺負,魯智深看不過,三拳打死了鎮關西,後逃亡時,也得到金家父女的救助,才有了後來的上寺院做和尚。

晁蓋遇難,宋江慌忙報信,救了晁蓋,後晁蓋送金銀報答宋江。而宋江之所以一直能得到好漢庇佑,也多因其經常仗義疏財、救人於危難,所以在江湖上威望很高,被人稱為及時雨宋江。此為報恩。

晁蓋等人想要搶劫官員給老丈人送的生日禮物,就找到了阮氏三兄弟,其中阮小七快人快語:

如果真的賞識我們那我們水裡火裡,都會去。就算死了也值得。這種士為知己者死的精神也很感人。正和了那好漢歌的歌詞,“水裡火裡不回頭!”

此為一個“義”字。



興趣廣泛愛好姐


中國文化永世共存,並有可能逐步主導整個人類文明!


用戶1342947076734


《水滸傳》以農民鬥爭宋江起義為首的故事線索為主,

故事非常形象並且藝術地地,再現了中國古代官逼民反的悲壯畫卷,這故事真的有點像我現在寫的小說《大明風雨情》也是一個個官逼民反的小故事。

說招撫,招安,最後都被害死,故事以宋江為領頭其實對國已經很忠臣了,但還是被害死,《水滸傳》中的一百零八位好漢,個個都是身懷絕技,卻最後的歸宿就是死,奸賊當道的世界,作者以豐富而又生動的人物形象,來揭露當時封建社會尖銳的階級矛盾


同時《水滸傳》的故事向我們展示了宋代的政治文化、正是奸賊當道還是不少人,不僅僅是宋朝,大明朝王振當時也害死了不少人。


《水滸傳》不但向我們展示了宋朝的民情風物等社會景觀,而且把宋江這個人物形象刻畫的比較形象。


宋江特別領導大家尋找出路,自認為招安是給兄弟尋找歸宿,其實是死路一條。

《水滸傳》中一百零八位好漢,人物形象塑造了的很生動,宋江忠義兩個字、把林沖、魯智深、李逵、武松等這些好漢給斷送了。

《水滸傳》展示給我們的是一批形象鮮明的梁山英雄好漢形象,也是一部氣吞山河的英雄傳奇故事,具有極高造詣,也有很很高的藝術成就。

《水滸傳》是一部具有強烈正義感的一百零八好漢,也是一部精神財富很高的作品。《水滸傳》就是講述了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漢,捨生取義的故事。


這一百零八位好漢了正義,為了真理奮不顧身。《水滸傳》這一百零八好漢。就是因為他們強烈的正義感,很清楚地告訴我們。

那些事情是不該做的,那些事情值得用生命去奮鬥的。

如果《水滸傳》出現在我們現代生活中,那真的是活雷鋒,在生活中,如果能夠做到是非分明,積極為人伸張正義,在幫助別人的同時,儘量幫助他人成就自己。


可《水滸傳》的英雄好漢,就是努力地幫助他人,從點滴做起,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位有利於社會的人,可以物質上的窮人,但精神高尚的人。


《水滸傳》能夠成為四大名著之一,是名副其實,水滸人物形象生動,敘事性強,在文學方面造詣也很高。

水滸通過一個一個的小故事,把一八零八好漢生動地描述出來,故事內容簡潔清晰,能把一百零八位好漢,如何逼上梁山說得栩栩如生。

我們搞文學創作的也能夠像《水滸傳》那樣通過事件來展示人物。


編劇妹妹玲兒


《水滸傳》中其實很多人物的性格和處境具有相似性,但是最終他們的經歷和結局卻不大一樣。這就不免讓人產生遐想;還有一部分人,他們的武藝才能差不多,但是在梁山上得到的待遇卻是千差萬別,這也讓人禁不住去思考;還有一部分人他們身世平凡,遭際堪傷,最後落得悽慘下場,這也引發了我們的思考。所有的蹊蹺和典型都指引著我們對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進行重新認識,因為不同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決定了人們不同的行事風格,不同的行事風格將導致不同的命運遭際。

《水滸傳》裡很大一部分天罡星主將都是封建官僚出身,他們大多是時局所迫不得不落草,還有一部分是糊里糊塗就被騙上了梁山,進退無路只好就範屈居於梁山水泊,在這些人的心裡,“早日接受朝廷招安”才是正道,這就是讀書人的弱點,早在知識啟蒙時期,他們就被灌輸了“忠於朝廷”“忠於皇帝”的“仁義”思想以及“報效朝廷”“封妻廕子”的政治抱負和夢想,這就為梁山走向誠招安,革命失敗已經預留伏筆。可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的時候就是有顛覆或者守護一個統治政權的強大力量,這種人於無形的力量是冷兵器所不能媲美的,這些都將指引著我們對於《水滸傳》所映射的時代價值觀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價值是什麼?對於價值的定義,選擇的角度不一樣,定義就會稍顯不同,比如說商品的價值是凝聚在商品內的無差別勞動力,而馬克思主義哲學中明確指出價值是外部客觀世界對主體需要的滿足程度。由於認識能力與認識範圍的差別性,不同時代的人們對價值的認識和了解也就不一樣;此外,就算生活在同一個時代的人,不同的人對同樣事物的價值評價也是不一樣的。這就是為什麼國家一直強調要加強價值觀的引導,使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不同的時代,人們具有不同的價值觀,就算是同一個時代,個人價值觀也會有差別。價值觀是一個歷史範疇。曾在上海師範大學的馬洪林教授就說“價值觀是一個哲學概念,也是一個歷史範疇。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價值觀。”

在認識價值觀的時代性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什麼是價值觀,“價值觀是人們關於什麼是價值,怎樣評判價值,如何創造價值等問題的根本觀點,是一種社會意識,集中反映了一定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這就說明了對事物是否有價值,價值小,如何創造價值等問題的標準是根據人們對事物的認識以及需求來判斷的。在同一個時代,會因為人們所處階級或者情景的差異性而對同一事物產生不一樣的評價,不同的時代人們對同一事物的評價也會大相徑庭。

我國在生產力還極其落後的時代,曾經出現青銅器比金銀貴的現象。等人們發現了鐵製品之後,青銅的價值量就下降了。在中國古代,年輕女性應該養在深閨,出嫁之後的女性應該三從四德,完全依附於丈夫家,遵循“七出”的條律,承擔起生育工具的重任而為家庭繁衍生息。對於社會平民而言,倫理綱常是人們尊崇的標準。君臣、父子、夫妻、兒女等都有明確的規定。對以上那些道德倫理綱常的規定嚴防死守的人就可以受到人們的尊重,反之就會受到人們的唾棄和鄙視。

在古代的封建社會中,婦女的社會地位很低,她們漸漸的淪為男性的附庸,成為生孩子的工具,一旦不能生育或者患上重大疾病等就會被按照“七出”的條律,被丈夫休掉。古代的女性也沒有自由,她們不能像現代的女性一樣自由自在地去想要去的地方,做想做的事情。古代的女性也不能像現代的女性一樣自由約會戀愛,由久處不厭來決定自己的婚姻,古代的女性沒有太多機會接觸和選擇異性,所以就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來搭成青年男女婚姻的紅線。如果古代女人具有現代女人一樣的行事風格,那麼當時的便是婚姻終止了還可以繼續重新尋找自己的人生伴侶,改嫁與再嫁是自由而正常不過的事,在古代這就涉及“貞潔”的問題了。所以不同的時代,人們的思想認識高度就不一樣,這就決定了人們對事物的看法會產生諸多的變化,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具有差異性,這就決定了人們的價值觀也具有極大的差異性,這就是說價值觀是具有時代性的。





視野vfs


只不過用它來作反面教材而已,會看就是好人,不會看就壞人!


用戶儒林外客


四大名著,就藝術成就來看,不僅在中國的文學史上是空前的,甚至可以說之後的若干年可很難有任何一部小說能出其右的‘!既便在世界的文學史上,也是登峰造極之作。而《水滸傳》與其它三部又有其獨到之處,一一在反映當時的社會各階層的人們的普通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別是各種各樣的人物刻畫上是形象鮮明,個性突出的。因此,我認為它是一部不朽之作。


遠木三二三


《水滸傳》作為四大名著之一,雖然在明清時期曾被列為禁書,但將來可以一直流傳下去。

因為將來不會再有“農民起義”這種封建劇情了,所以也就不會因為政治原因被禁了。當然最重要的是,《水滸傳》本身的文學性和藝術性,在中華傳統文化傳承和發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和價值,讀者喜歡看,自然可以流傳於世。

1. 缺了《水滸傳》,“人生”就不完整了

四大名著之所以能流傳至今,就是共同描述了完整的人生:

《西遊記》是孩子的教育階段,稱為“童萌養正”;

《紅樓夢》是少男少女的故事,屬於“少年養志”;

《水滸傳》一幫中年人的故事,叫做“中年養性”;

《三國》描述打江山、坐江山,謂之“老年養德”。

從孩子到老年,四大名著湊在一起,“人生”就完整了,從這個角度來說,《水滸傳》 也要流傳下去。

2. 內容貼近生活接地氣

北宋王朝末期,皇帝昏庸,奸臣當道,各地盜賊四起,名不聊生。而書中非常真實地呈現了這種社會現實。

3. 表達了民眾的願望

書中描寫的一百單八將,雖然不能說全都好漢,但他們都有被“逼上梁山”的,他們的反抗都是因為環境的逼迫而導致的,官逼民反,“替天行道”代表了民眾的心聲。

4. 反思了當時的社會現實

《水滸傳》成書在亂世,價值觀崩潰、統治者腐敗不堪,百姓沒有活路,因此只能佔山為王、落草為寇。作為統治者應該反思自己的執政,作為百姓應該珍惜幸福的生活。

不同的聲音

社會上也有不同的聲音,比如說,有人提出:

“水滸裡滿是打家劫舍,落草為寇,佔山為王,各種血腥殺戮乃至淫穢的場景。少年人血氣方剛,心性未定,難免不有樣學樣”。

瑕不掩瑜,這種擔心是多餘的,這種觀點也是站不住腳的。讀者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會用腳投票,相信《水滸傳》一定會流傳下去的。

請關注頭條號:王陽明心學智慧,和你一起修心,傳遞正能量。


王陽明心學智慧


從政治層面講,通篇先抑後揚,有予盾思想,先揭出封建社會的腐敗,官逼民反,後又以宋江忠君思想把好兄弟們帶上不歸之路,自已也未善終。在卦建社會能流傳,對於今後,不得讚許。價值觀方面,很難統一。因組成複雜,各種層面均有,各有所愛,君王大臣欺詐享受腐敗;流氓匪盜,殺人越貨、快意江湖;被迫降服的,不能自我,放棄初心,人格淪喪;還有一部分為個人恩怨所獲,為己之私,最終奔上梁山;綜合而看,打著忠義旗號,各懷心欲,尤其後面,招安後征討各路英雄(抗擊外國不說),等於剛扔下要飯棒子就去打要飯的!道義又在哪?還去談什麼價值觀?!我想,有理性的看待,而不是是看熱鬧圖一樂。人物行事上,光彩的人不多。宋江陰險奸詐,為自已斷送大家。吳用,前後易主,真是無用。林沖,火併王倫,對妻仇的沉默!如何論他?武松、魯達,還算豐滿,形象鮮明!超凡的當屬公孫勝,絕塵而去…不一而論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文學方面,還是很好的!通篇結構嚴謹,人物刻畫精當,栩栩如生,流暢通俗,為我們描繪了一部波瀾壯闊歷史畫卷!其中各種人物得以在民間流傳。但新時代發展太快,各種新事物層出不窮,人的喜好有了廣大空間。青少年又迷於各種電子產品及遊戲類等等,對古典文學藝術追求相對又少;所以,個人淺見,《水滸傳》會隨時代發展而淡漠於人們的視野中。


村邊綠樹一一陳元春


可流傳到人類滅絕,僅憑娛樂性(故事性)都夠了。再來N次焚書坑孺都斷傳不了,會以各種方式在人類各文明族群裡流傳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