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活著》 中每死一個人,它的苦難敘事的力度就衰竭一次?

一縷冷香

《活著》是作者餘華的代表作品,被拍成電影,還有電視劇的形式,可以說無論作為讀者還是觀眾,都在讀完或者看完後感慨良多。

這部小說講述了大時代背景下,隨著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徐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苦難,到最後所有親人先後離去只剩一頭老牛相依為命。

命運的苦難從徐福貴的嗜賭成性開始,賭光了家業,窮困中福貴因母親生病求醫在半道被抓壯丁開始,一直在糾纏著他。

先離開福貴而去的是福貴的母親,等到福貴被解放軍俘虜回到家鄉,才知道母親已經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著一雙兒女,女兒卻不幸成了啞巴。母親的離去對福貴打擊很大,但這還只是流淚的開始。


大女兒鳳霞在福貴被抓壯丁的時候,因為一場大病變成了聾啞人,但是乖巧、懂事。為了能供有慶讀書,將其送給別人,後來她跑回了家,在經歷了少年時期的苦難後嫁與二喜,過了一段安生日子,最後死在產床上。

有慶從生下來就經歷窮苦的困擾,喜歡跑步,費鞋,為了鞋子安好,冬天光著腳上學,為了縣長夫人獻血,被活生生抽血抽死。


二喜是鳳霞的男人,老實、為了相愛的人離去,精神一直不好,他的生命裡只有妻子鳳霞和兒子苦根,可命運不會對他有所偏愛,在鳳霞死後,因工地事故被石板壓死了,臨死前叫了一句:苦根。

家珍本來是千金小姐,對福貴的敗家,混帳一直不離不棄,甚至挺著大肚子走到鎮上,跪著求福貴別再賭錢,希望可以把福貴從賭場拉回。和福貴的婚後幾十年,也是家珍悲苦的幾十年,隨著女兒、兒子的死去,生活的苦痛折磨讓這個善良、嫻惠的好女人也活不下去,一睡不起。


苦根生下來母親就死了,父親二喜一直帶著,二喜一死,福貴帶著他,因為窮困,沒有吃多少好的東西,因為一次生病,福貴給他做了很多豆子,可沒想到,因為窮困,連豆子都少吃。最後直接撐死在家中。

《活著》簡潔有力,直扺人的內心,小說中那種對死去的人看似冷漠的語調,卻一次比一次更狠的刺痛著人心最深處,小說也沒有煽情的話,但每一次悲劇都是痛苦的!只有讀過這部小說,才會明白《活著》是一次殘忍的閱讀。


糧辰美精

活著本身沒有任何意義,有意義的是生活



眾所周知,《活著》本身就是一部文學史詩。福貴一家在殘酷命運下不斷掙扎,每一出悲劇都十分沉重痛苦。作為讀者,從最初的內心翻滾到最後麻木壓抑,看完後一陣沉默,不是無話可說,而是意無盡而言有盡,不禁詞窮,心情不可謂不復雜。

一部達到如此境界的小說,為什麼又說每死一個人,苦難的力度就衰竭一次呢?我認為理由有二。

1、從最初的悲劇到好轉,人們似乎又對生活產生了希望,讓人覺得難過的同時有一種不負所望的感覺。但一次次新的希望的破碎,讓人發現悲劇無窮盡又必然,對接下來的暫時美好有了變成悲劇的心理準備,有心理準備後,悲切固然有,但不是無法接受,所以說衰竭。

2、在一個個鮮活的形象死去後,我們才能真正看到迷霧後作者想表述的“活”,我們便開始將苦難的傷痛轉化為對講述的思考。一切活著的意義才成了故事本身,或許這樣,才能理解苦難的衰竭。



所以呀!

這雞養大了變成鵝,鵝養大了變成羊,羊大了又變成牛。那麼人“養”大了會懂得活著嗎?


阿謙的嘗試性探尋

這本書值得一讀,感覺人要堅強的活,主人公福貴經歷了大富大貴,到以後喪子喪女喪妻,到老孤苦無助,但主人公還是堅強的活下去,讀完這本書覺到我們生活中遇到的困難都不是個事,抗壓能力會加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