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領袖的正確打開方式

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大亂世。一代又一代君主在這個舞臺上粉墨登場,夢想逐鹿中原,又匆匆地被歷史洪流淘洗,落寞而去。

然而,在這些君主中,也不乏出類拔萃的豪傑人物,能夠脫穎而出,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痕跡。其中一人,名叫魏斯,此人正是戰國時期魏國的開國國君,歷史上鼎鼎有名的魏文侯。在司馬光筆下,成功的領導者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和應該扮演的不同角色,你想要的他都有。

金牌創業明星團隊製作人

魏文侯尤以知人善任為人稱道,他身邊的名臣良將數不勝數,可以說是戰國金牌創業明星團隊:

武功方面,任用了戰神吳起,還有一代名將樂毅的祖宗、戰國早期的名將樂羊;

文治方面,有孔子的十大弟子之一的子夏,還有當時儒學的代表人物田子方。

法治行政方面,有法家的鼻祖、商鞅和韓非子的祖師爺李悝,還有小學課文中都講述過其事蹟的一代名臣西門豹……群英薈萃,各顯其能。

是什麼讓這些名臣願意輔佐魏文侯呢?《資治通鑑》中,司馬光用短短三句話便解釋了原因:

“ 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為師。每過段幹木之廬必式。四方賢士多歸之。”

第一句話提到兩個人名:卜子夏和田子方,魏文侯拜他們兩位為師。卜子夏、田子方何許人也?這兩位都是著名的儒家學者,卜子夏來頭尤其大,是孔子晚年最重要的弟子之一。

按《論語》裡的說法,孔子的學生可以劃分成四大“專業”,其中有一個類別是文學。卜子夏是孔門文學科代表,不僅名列孔門七十二賢,還是“孔門十哲”之一,地位極高。田子方則是子貢的學生,屬於孔子的再傳,現今上海市的遊覽勝地田子坊之名就來源於他。為了發展魏國的文教事業、培養人才,魏文侯把他們請到魏國居住,並且親自拜他為師。

魏文侯:領袖的正確打開方式

卜子夏

魏文侯:領袖的正確打開方式

田子方

第二句話中提到的段幹木,是一位住在魏國的賢人。魏文侯久仰他的大名,很想見他。但段幹木不想結交權貴,老躲著不見。後來魏文侯搞了次突襲,不派人事先知會,直接登門拜訪。段幹木一聽說魏文侯來了,趕緊爬後牆逃走,讓魏文侯白跑一趟。但魏文侯並未生氣,反而更加敬重段幹木,每次乘車路過段幹木居住的地方,都要站在車上敬禮。

這種敬禮的方式,古文中稱為“式”。古人站著乘馬車,車廂前頭有一塊橫木,這塊橫木就叫做“式”。乘在車上的人,可以手撫式木,微微低頭,以示敬意。魏文侯“每過段幹木之廬必式”,即便看不到段幹木本人,只要看到他的房子,也要敬禮。

魏文侯重視人才、尊重人才的精神,感動了很多有能力有才學的人,他們紛紛來到魏國,幫助魏文侯圖強爭霸。所以《資治通鑑》這段中的第三句話:“四方賢士多歸之”,講的便是魏文侯禮賢下士的效果。

我們熟知的許多戰國名人,都曾在魏文侯手下效力。比如戰國早起法家代表人物李悝,他寫過一部《法經》,主張治國要重視農業和法治。魏文侯用李悝主持變法,這是戰國時代變法風雲的先聲。

魏文侯:領袖的正確打開方式

李悝

魏文侯:領袖的正確打開方式

吳起

再比如與孫子齊名的名將吳起,也曾在魏國一展身手。還有小學課文《西門豹治鄴》的主人公,也是魏文侯手下的大臣。史稱魏文侯“首霸中原”,魏國在這些人的幫助下,成為了戰國七雄中第一個脫穎而出的國家。

如此宏偉的功業,如果離開這些人才的幫助,還能成就嗎?《資治通鑑》把“禮賢下士”作為魏文侯成功的首要素質,確實是有道理的。

說話算話的老闆

有一次魏文侯和大臣們一起飲酒,非常盡興,但天卻下起了雨。魏文侯命人準備車駕去郊外。這時有人來勸阻魏文侯,說剛才喝酒已經很盡興了,天又在下雨,還要去郊外幹嘛呢?魏文侯答道:我和掌管山林的官員約了今天去打獵,得跟他見一面,不能失約。

於是魏文侯冒著雨,乘著車來到郊外。他是去幹什麼?是想繼續冒雨打獵嗎?不是。魏文侯找到管理山林的官員,親口告訴他,下雨了,之前和你預約打獵的事,取消了吧。

魏文侯這麼做有必要嗎?雨天不去打獵,理由很充足;而且魏文侯貴為國君,即便爽約,山林管理員也不敢埋怨他。但站在山林管理員的立場來看,這事不一樣。魏文侯交代過的事,他必然不敢懈怠,即便下雨,他也會隨時待命。萬一魏文侯去了而他沒準備好,那就吃罪不起。

為了跟山林管理員確認活動取消,魏文侯不辭辛勞,親自走了一趟,體現出了一位優秀領導人對小人物、小事件的誠信與責任心。

魏文侯:領袖的正確打開方式

▲ 一言九鼎,“魏於是乎始強。”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和重要人物有約,比如職位高,輩分比長,或者能給予自己發展機會的,都會認真對待,甚至於戰戰兢兢,想盡一切辦法讓對方滿意,更不敢失信。但對於那些職位低,年資淺,或者對自己沒什麼幫助的人,往往就不會用同樣認真的態度去對待。

多數人在生活中都有這樣的勢利心態,難免有時言而無信。但魏文侯的這個舉動說明,他的誠信不分對象,他的責任心不分事情大小。

也正是在這些細節上,魏文侯展現了一位偉大領導人的魅力。古代史學家從未忽視這些細節,相反認為效應十分巨大:“魏於是乎始強。”魏文侯對一件小事都能言出必行,那麼凡有法制律令,也必然是嚴格執行,毫不懈怠。想做大事業,就該向魏文侯學習,事無鉅細,言出必行,對人誠信,對事負責。

三晉中的“教父”

魏文侯不僅是一國之君,還扮演著“江湖大佬”的角色。

魏、趙、韓三個諸侯國,均由晉國分裂而生,所以當時“國際”社會常把他們合在一起,稱作“三晉”。有一次韓國問魏文侯借軍隊,想要攻打趙國。魏文侯說:“寡人與趙,兄弟也,不敢聞命。”魏文侯說,魏國和趙國是兄弟之國,不能把軍隊借給別人去打自己的兄弟。韓國國君很生氣,埋怨魏文侯不幫自己,卻也因此停止了攻打趙國的計劃。

後來,趙國也來向魏文侯借軍隊,要去攻打韓國,魏文侯用同樣的話答覆趙國。因此趙國也怨恨魏文侯。但隔了一段時間,韓、趙兩國才知道,原來魏文侯曾經阻止別人來攻打自己,相比之下,覺得自己太狹隘了。於是韓、趙兩國國君懷著既慚愧又感激的心情,都來朝見魏文侯。通過這件事,魏文侯確立了在三晉中的領導地位。

魏文侯:領袖的正確打開方式

▲ 三家分晉時,韓、趙、魏的政治局面圖

魏、趙、韓三國,好比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但親友反目,兄弟鬩牆,是常有的事。作為兄弟或親屬當中的另一員,來處理這樣的矛盾,不僅需要能力和手段,還要有擔當。

魏文侯阻止韓、趙自相殘殺,兩頭不討好,但他默默承受了一切,不作任何辯白。所有矛盾都在他這裡消化,所有後果都由他承擔,最終達到維護三晉團結的目的——這就是擔當,這就是領袖的風範,而韓、趙兩國,最後也承認了他的“老大”地位。

聽得進意見的領導

前三個故事都塑造了魏文侯的正面形象。但是人無完人,當人取得一定成績的時候,難免會有些得意忘形,魏文侯雖然了不起,有時候也犯這毛病。

有一次,魏文侯問他的大臣們,你們覺得我是怎樣一個領導人?絕大多數大臣都非常知趣地回答道,您是一位仁德的君主。只有一個叫任座的人,很不合時宜地說了句:你不配稱作仁德之君。為什麼?任座說:前不久你打下中山國的土地,沒有封給你的弟弟,而是封給了你的兒子。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出你的自私。魏文侯聽完大怒,任座一看情形不妙,就趕緊溜出來了。

這樣的場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常見。一些大人物,為了表示謙虛,經常請人提意見,其實是滿心想聽奉承話;要是有人真提意見,心裡就老大不高興。於是“意見”也慢慢成了一種裝飾品。

但魏文侯和常人不同之處,在於知道自己的毛病就能夠改正。任座出去之後,魏文侯又問一位叫翟璜的大臣說,我是一位怎樣的領導人?翟璜回答道,你是仁君!

因為之前有個掃興的任座,魏文侯心裡已經不太相信這話了,便多問了一句,為什麼說我是仁君?翟璜回答道:“臣聞君仁則臣直。曏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翟璜說,只有當君主仁厚的時候,大臣才敢於直言進諫。剛才任座說話這麼直率,敢於當眾批評你,這恰恰是你平時待人仁厚營造出來的氛圍。

魏文侯:領袖的正確打開方式

▲ 《呂氏春秋》《資治通鑑》《新序》等書都記載了“任座直言”的故事

翟璜的回答非常有技巧,其實是正話反說,換了個角度向魏文侯指出,剛才對待任座的態度是不對的,應該包容敢於提不同意見的人。翟璜的話,既給足了魏文侯面子,讓領導有臺階下,也指出了魏文侯錯誤所在。

魏文侯不愧是高素質的領導人,意識到錯誤之後,他立即下堂,親自迎接任座回到座位,從此以上賓之禮對待敢言的任座。

做太多事不如做人事

有一次魏文侯和田子方一起喝酒。古代貴族招待貴賓喝酒的時候,往往有樂官在旁負責奏樂。魏文侯邊喝邊聽,忽然說道,這編鐘奏出來的音樂不和諧,好像是左邊的鐘音太高了。

魏文侯:領袖的正確打開方式

▲ 樂官主掌演奏的編鐘,盛行於春秋戰國直至秦漢。

田子方聽完之後大笑,魏文侯問他笑什麼?田子方回答道:“臣聞之,君明樂官,不明樂音。今君審於音,臣恐其聾於官也。”作為一名君主,重要的是能知道在具體職位上的人是否稱職,而不是精通某些具體職務。落實到音樂上,君主應該掌握樂官是否稱職的情況,而不是每次都靠自己的耳朵去辨別音律。

田子方其實是通過音樂和樂官這件事,向魏文侯揭示了君主如何行使職責的一般原理。無論古代的君主,還是今天處於領導崗位的人,都不乏具有某些特長 的人。但身處高級領導崗位,應該統籌全局,而不是僅靠特長做自己擅長的事。

在中國傳統典籍中,有一個詞常用來形容那些只重細節而忽略大局的領導人,叫“察察之明”。人總有展示特長、表現精明的慾望。通過指摘別人工作中細節上的失誤,來表示自己的精明,就是所謂的“察察之明”。這點小聰明,是《資治通鑑》特別反對的。

任何一個組織機構,都是複雜的綜合體,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評價一個機構的運作,也要看整體的綜合效果,而不是看它某一方面是否特別優秀。作為負責全局的領導,如果單注重某一方面,很容易使全局工作片面突出,整體失衡。

其次,本來每個部門都各自有負責人,大領導親自抓某樣具體工作,就等於侵奪了負責人的職權。工作被領導幹了,那他幹什麼呢?這種越權,很容易引起各崗位職能紊亂。

所以,作為負有全局責任的領導,需要關注的不是具體工作,而是要掌握識人、用人的法則和技巧。只要挑對人,把合適的人放在相應的崗位上,那一攤子工作就可以放手交給他,無需事必躬親。否則,他的精力就會被細枝末節消耗,看不到大問題。這就是田子方說的“審於音而聾於官”。魏文侯覺得田子方講得非常有道理,聽完這番話後,也立即接受了他的意見。

《資治通鑑》通過魏文侯的故事,向讀者展示了作為一名成功領導人應該具備的五種素質:

◆ 禮賢下士、尊重人才

◆ 注重誠信、對言行負責

◆ 有擔當精神,不惜自我犧牲

◆ 包容不同聲音,善於採納意見

◆ 明確職責,不以察察為明

雖然已經是兩千多年前的古人,但放在今天,魏文侯或許還是能憑藉這些品質,站上“最受歡迎老闆”的“C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