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多萬字的乾隆實錄裡,此詞只出現了幾次,卻讓很多大臣痛苦

天將大雨,黑雲壓城,我翻著《乾隆實錄》,正巧見到雨衣二字。

這是雍正皇帝駕崩未久,乾隆發佈上諭:

今日下雨,所有齊集之王公大臣官員侍衛執事人等,俱準穿雨衣。

一個準字說明什麼?

連穿個雨衣都要新皇施恩嗎?

看來,情形確實如此。

在先皇大喪之時,這雨衣還不是想穿就能穿啊。

為何?

因為你不能怕。

1000多萬字的乾隆實錄裡,此詞只出現了幾次,卻讓很多大臣痛苦

(清朝劇照)

皇帝讓你死,你都得死,哪怕落下來的是炮彈,是箭,也得頂上去,下個雨,穿啥雨衣啊?

再說了,你們來拜,得傷心不是?

得哭得梨花帶雨不是?

哭得夠狠,自然就是淚溼青衫。

反正都要溼,穿什麼雨及?

按著禮儀,似乎是該如此啊。

然則,新皇一道聖旨,讓他們可以穿雨衣了。

對臣下的體恤之情,溢於言表。

不由得想起皇帝們的馭下之道。

有人本不該死,早該放了,卻不放;

有人本來該升,早該升了,卻不升。

待到新皇即位,放的放,升的升,讓他們感恩戴德,一下就提高了威望。

那些人也不會去想,這些本來當是我的呀……

此與穿雨衣,簡直是異曲同工啊。

說白了,雨衣就是種工具,乾隆用起來,也算是得心應手了。

我搜了下實錄裡的雨衣,發現:

乾隆八年:

諭 前據履親王條奏:諸王以外,概不準服用紅雨衣,如此轉致無所區別。嗣後一品大臣,及朕前行走之御前侍衛等,俱著穿紅雨衣。

1000多萬字的乾隆實錄裡,此詞只出現了幾次,卻讓很多大臣痛苦

(清朝雨衣 圖源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二十七年又諭:

巡撫官階,雖屬二品,但系統率通省大員,嗣後各省巡撫著一體穿用大紅雨衣。

可見,清朝紅雨衣,先是諸王才能穿,他人不能逾越;之後,準一品大員及親近的侍衛穿;再然後,又準巡撫穿。

如果說這是大變動,五年之後,又有小變:

定文武各官雨衣品級。禮器館總裁于敏中等奏……文三品、武二品,只用大紅雨帽。至三品以下官員、及跟役人等,亦用區別,以辨等威。今擬文武三品,皆準用大紅雨帽。

也就是說,能用大紅雨帽的,再增武三品人員。

穿大紅雨衣,戴大紅雨帽,成了乾隆送的禮,收買人心,正正好。

不過,大臣們也並非時時愛穿,這種榮耀,該有時有很好,不想要時強給,也挺痛苦的。

這不,實錄記載,乾隆七年:

諭:今日舉行經筵典禮,禮部據向例,以天雨奏請改期。朕思魏文侯將出獵而雨。左右不欲行,文侯曰:吾已與虞人期矣,豈可無一期會哉,乃往,身自罷之。夫田獵之娛,尚不以遇雨失期,況經筵大典,業經祭告,自應舉行。但執事諸臣,例應在丹墀內排班行禮,未免沾溼,著穿雨衣排列,駕到,即入殿進講。講畢,即奏禮成,其階下行禮,殿內賜茶諸儀,俱著停止,嗣後凡遇雨,俱照此例行。

1000多萬字的乾隆實錄裡,此詞只出現了幾次,卻讓很多大臣痛苦

(清朝劇照)

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此時乾隆登基已七年,算得上舊皇了,但仍燒了一把火出來。

以前慣例是下雨就改期,現在他以“業經祭告”,上天都知道了為由,不允改期,而讓大臣們穿著雨衣聽講,其目的,大概在於,顯示自己很愛讀書吧。

行文及此,天氣預報裡的大雨還沒有來。我想著,乾隆的大臣們惹遇暴雨,會不會心裡暗罵呢?

可見,皇帝的雨衣啊,還真不是那麼好穿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