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义不一定都是“草包”,李渊这一系列的举措证明了他的成功之处

历史上起义的不一定都是“草包”,唐高祖李渊在万事俱备下,于大业十三年(617年)六月五日宣布起义兵,同时向太原各郡发布了公告,希望各郡县能助一臂之力,救民与水火之中。可以说李渊的起兵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离建立王朝和千古伟业的道路还遥遥无期。

起义不一定都是“草包”,李渊这一系列的举措证明了他的成功之处

李渊剧照

李渊起兵时打的还是“尊隋”的旗号,可是李渊起兵的真实目的,天下人都是心知肚明。可是面对隋炀帝的暴政,很多人还是默认和赞同了李渊的做法。再加上李渊起兵后就下令打开了太原的官仓,救济了当地的老百姓。于是,李渊不仅得到了民意,还有越来越多的人投靠了李渊的起义大军,起义军的声势逐渐的壮大了起来。

有赞同之声,当然也有反对之声了,西河郡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西河郡在当时是太原的一个大郡,地理位置也十分重要,是太原通往长安的重要通道。可以说西河郡的反对之声是帮助了李渊,不仅起到了杀鸡儆猴的的效果,还增加了起义军的士气。李渊随即命李建成、李世民等人帅兵攻打西河郡。这只起义大军军纪严明,尊重并帮助老百姓,可以说是秋毫无犯。这样一只义军在山西就成了人口相传的仁义之师了。

起义不一定都是“草包”,李渊这一系列的举措证明了他的成功之处

李渊攻打西河郡

偌大的西河郡仅五日就被气势高昂的李家军攻破了,郡丞高德儒也被李世民抓获。破城之时,城内大乱,老百姓都陷入恐慌之中。因为在隋末时期,天下大乱,反抗起义军失败后会遭到屠城的现象,所以老百姓担心李家军也会沿用屠城的惯例。这时,李世民为了稳定民心,只当众斩了郡丞高德儒,并未伤害西河郡的老百姓和无辜的军士。

可以说西河郡一役,李家军向天下人展现了自己的风范,自己是“清君侧”的仁义之师,绝对不会滥杀无辜,绝对不会不守信用。

起义不一定都是“草包”,李渊这一系列的举措证明了他的成功之处

李渊攻打西河郡

西河郡平定后,整个山西都在李渊的掌控之下,于是在六月十四日,李渊在太原成立了大将军府,自领大将军一职,并封刘文静为司马,裴寂为长史。随后又下令建立三军,并封世子李建成为陇西公,领左军大都督职,统领左三统军;次子李世民为敦煌公,领右军大都督职,统领右三统军;由自己统领中军。随后让李元吉留守太原,并封为太原郡守,稳定李家军后方。可以说,李唐的政治军事机构就初步的形成了。

根基已然稳固,接下来就是如何一步步的向长安挺进了。七月,李渊亲率三万大军向霍邑进发。隋朝将领宋老生听闻李渊帅军来攻,于是就率两万精兵前往抵抗,但最终还是不敌李渊。这时李渊乘胜追击,马不停蹄的攻下临汾、绛郡等城池,一路凯歌高旋、势如破竹,最终抵达了龙门。

起义不一定都是“草包”,李渊这一系列的举措证明了他的成功之处

李渊剧照

到达龙门后,李渊将大军兵分两路,李渊亲率主力军渡过黄河夺取关中,另一路大军则向河东进发,阻击隋朝大将屈突通的部队。与此同时,刘弘基南下夺取了韩城,切断了蒲津桥。李渊顺利渡过黄河后,马上率军占领了永丰粮仓,周边等地的官员都主动向李渊表示归降。不仅如此,在李渊渡过黄河后,不少豪强子弟、能人异士都纷纷投奔而来,让李家军壮大了不少。

李渊势如破竹,想一鼓作气直捣长安。于是,便命世子李建成驻守永丰仓和潼关这个咽喉之地。命李世民率领大军由高陵、泾阳、武功等地向长安进发。李渊决定直捣长安不是随便说说的,是经过精密的策划后决定的,在李家军到泾阳后,当地不少的官民都投奔而来,让李家军扩充到了九万之多。后李世民又与平阳公主的“娘子军”及李神通等人汇合,声势之大,的确有直捣长安的资本了。

起义不一定都是“草包”,李渊这一系列的举措证明了他的成功之处

李家军

十月李家军的二十万大军顺利的在长安城外集结,留守长安的是隋炀帝的孙子,代王杨侑,辅助大臣是刑部尚书卫玄、左翊卫将军阴世师等人。这是卫玄一时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遂一病不起,随后就病死与家中。卫玄一死,阴世师只能督军守城了。

经过周密的准备后,终于到了攻城的日子。此时的长安城守备不足,隋炀帝又离开了长安,加上李家军的声势浩大,几日便拿下了长安城,阴世师等守城人皆被杀。长安城失守的消息传到了镇守河东的屈突通的耳中,于是屈突通下令退守洛阳。可是这一切都在李渊的预料之中,李渊早就命刘文静率军围堵,屈突通惨败被俘。刘文静将屈突通压往长安,李渊见屈突通是个将才,没有杀他,还将他命为兵部尚书。

起义不一定都是“草包”,李渊这一系列的举措证明了他的成功之处

隋炀帝剧照

自古以来都是得民心者得天下,李渊也深知这一点,他起兵后深得民心,才可所向披靡,取得胜利也是必然的,在李渊攻下长安后,也没有失信于民,依然遵循着“尊隋”的旗号,还拥立了杨侑为帝,尊隋炀帝为太上皇,不过这时的天下局势都已在李渊的掌控之中了。

知识链接

在隋朝末年,很多贵族阶级都开始叛乱,而隋炀帝对此深恶痛绝,并极力镇压和消灭这些叛军。此时的李渊害怕隋炀帝集中兵力来剿灭自己,到那时李渊就命悬一线了。于是,李渊在深思熟虑后,依然打出了“尊隋”的旗号,尊杨侑为新皇帝,尊隋炀帝为太上皇。这样就可以规避当朝者和天下人的猜忌,不仅可以保存实力,还可以继续打着自己的算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