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新基建”煥發“新機”

智能製造、遠程辦公;在線逛街、網上購物、無人配送……突如其來的疫情“黑天鵝”,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一定衝擊的同時,也帶來了“雲經濟”“宅經濟”的悄然走紅,“新基建”煥發“新機”,成為對沖疫情影響、激發數字經濟的潛力、推進“六穩”工作、優化經濟結構的重要抓手,也為經濟轉型發展打開更大的想象空間。

“新基建”成為戰“疫”取勝的“新武器”。戰“疫”過程中,我們看到,“新基建”發揮了重要作用,個人健康碼、遠程醫療、在線辦公、企業“碼上覆工”等數字工具廣泛應用,從政府決策部署,到企業復工、社會運轉,數字“基礎設施”功能凸顯。疫情以某種方式加速推進了我國社會互聯網化,推動了整個社會經濟的“在線”進程。網絡會議、電話會議、視頻會議、遠程會診、線上辦公、線上經營、協同辦公、網絡課堂、在線學習成為新常態,數字經濟撐起了一片天,有力支撐我們抗擊疫情,增強了我國經濟的抗衝擊能力。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互聯網技術和平臺在社會治理、經濟發展、居民生活、企業管理、商業運轉等領域扮演了重要角色。互聯網數字技術快速進入傳統行業之中,打破了地域上的限制,使溝通和協作變得更有效率。事實上,一些地方數字化建設起步早、應用廣,在科學防疫、復工復產、便民利企方面更加主動,已顯現出“得數字化者得先機”的趨勢。

“新基建”是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新基建”既是基礎設施,又是新興產業,新產業新發展離不開基礎設施完善,對與未來科技發展相配套的基礎設施進行投資,是新經濟茁壯成長的必要前提。據預測,單是5G網絡,到2025年的建設投資便將累計達到1.2萬億元。儘管眼下“新基建”的投資規模還比不上傳統基建領域,但後勁十足,在推動產業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化發展上不可替代。培育壯大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推進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創新與產業應用,推動產業結構更趨優化、動能轉換持續加快、質量效益穩步提升,都離不開新基建這個“寵兒”。前不久,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召開會議,明確指出要“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可以預計,“新基建”將逐步帶動數字經濟的繁榮,不斷孕育新的建設需求,進而撬動更大規模投資、形成正向循環。

“新基建”是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切口”。“新基建”既承接了“舊基建”作為拉動經濟增長引擎的功能,又作為驅動經濟優化結構、轉型升級、提高效益的強大技術支撐。我國是全球製造大國,但大而不強、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還沒有很好解決。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有利於改變傳統制造業創新的線性發展路徑,構建基於工業互聯網的網絡化的創新體系,實現製造資源、製造知識、製造能力的跨企業、跨界協同和協作,從而大幅縮短製造業創新週期,加速其創新發展進程,對於破解我國製造業當前發展瓶頸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大力發展“新基建”,我國將不再處於全球供應鏈的中下端,制度優勢將使我國在全球供應鏈中實現大逆轉,不僅領跑數字經濟、雲計算、大數據、智能製造等產業,還將促使製造業、實體經濟在新一輪世界競賽中處於更強的地位。

乘風破浪潮頭立,揚帆起航正當時。隨著政策發酵,宏觀層面統籌協調、有力引領,微觀層面多點突進、積極作為,新基建將按下“快進鍵”,煥發新機,迎來“黃金時期”,點燃經濟發展新機遇,引領發展新浪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