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丨以《玩泥巴》為例,拆解低幼繪本中的教育溝通匠心。

2002年音樂界發生過一件怪事。

英國音樂家Mike Batt因為唱片侵權而吃了官司。

但是跟一般的侵權不一樣,Mike Batt只是在他的唱片《The Planets》中加入了一分鐘的沉默。

你可能會有疑惑,一分鐘沉默也侵權嗎?

是的,Mike Batt的官司最後和解了,他最終向一個叫約翰·凱奇信託委員會的單位支付了高達6位數的罰金。


原來這種無聲留白,是這個叫約翰·凱奇的人在1952年先搞出來的。

他在其作品《4分33秒》裡採用了這種做法。

這個曲子共三個樂章,總長度4分33秒,但是樂譜上沒有任何音符,唯一標明的要求就是沉默。

約翰·凱奇認為任何聲音都可以構成音樂,而《4分33秒》則是由演奏時聽眾聽到的環境聲音組成的。


書評丨以《玩泥巴》為例,拆解低幼繪本中的教育溝通匠心。


聽到這裡,你是不是還是覺得有點不對勁?那就對了。

作為音樂家的約翰·凱奇其實是20世紀最具爭議的先鋒派大師。

他的神操作還包括用拋硬幣算卦的方法作曲,把正演唱的歌手平放在鍵盤上等等。

但是不得不說,他影響力驚人。無論你覺得多麼奇怪,非常權威的《格羅夫音樂與音樂家辭典》都承認他是真正的作曲家、哲學家和音樂家,並認為他在二戰之後,深刻影響了舞蹈、繪畫、電影電視、印刷製作等藝術領域。與此同時,他還是詩人,版畫複製匠和業餘真菌學家。


而這個人呢,正是我們今天要推薦的一本小開本繪本《泥巴書》的作者之一。不過你可別因為聽了上面這個故事而認為這是一本奇葩書。相反,這本小書內容非常優秀。

書評丨以《玩泥巴》為例,拆解低幼繪本中的教育溝通匠心。

上次我們花5000字解讀了《遲到了一年的包裹》,讓大家見識了小開本童書驚人的信息量。今天我們推薦這本先鋒藝術家創作的小開本繪本,主要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溝通的匠心,約翰·凱奇在教孩子玩泥巴方面真是太用心了。


泥巴萬歲


實際上,玩泥巴可以算是童年最讚的遊戲了。這玩意兒跟蹦床一樣,只要是體驗過一半次,而沒有在小時候痛痛快快玩過,能後悔半輩子吧。

而且把泥巴玩好,也很精彩,不知道你們聽沒聽說過一個叫魏小雨的人,玩泥巴賺了不少錢呢。


書評丨以《玩泥巴》為例,拆解低幼繪本中的教育溝通匠心。


現在城裡孩子們上的那種很貴的陶藝班,其實說白了就是高級版的捏泥巴。

按照自然教育者的觀點,玩泥巴好處多:與自然接觸,身心愉悅。而且泥巴可塑性強,所以孩子們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這些就不多說了,總之一句話,泥巴萬歲。


平視,就是尊重


在這本適合5歲以下孩子閱讀的《泥巴書》裡,藝術家主要講了兩個東西的製作,一個是泥巴派,一個是泥巴夾心蛋糕,就是下面這兩個東西。


書評丨以《玩泥巴》為例,拆解低幼繪本中的教育溝通匠心。


有的人可能馬上就會有疑惑,就這還要用教嗎?捏個泥餅子,還要畫一個繪本嗎?

哎,這可能是低幼繪本推廣中,經常會遇見的誤解。這類型的反應也是我們在低幼童教育方面常見的一些反應。實際上孩子去玩,或者去探索,都不是一下就什麼都學會的。他跟同伴學習也是循序漸進的。

在這方面,有些外國人可能比較認真。細心的人可能注意到了,這個書的作者除了約翰·凱奇外,還有一位染織設計師洛伊絲·隆恩。就這麼一件小事,兩個人來合作。一句話,教孩子捏泥巴,人家是認真的。

這種認真,我認為體現出來的,主要是一種對孩子的平視的眼光。作者能夠充分理解考慮幼兒心理的必要。因為對初次接觸泥巴的小朋友來說,他和大人不同。在他的腦子裡,就算是做個泥餅子,實際上也分很多步。比如:

  • 怎麼和泥?
  • 做什麼形狀?
  • 怎麼才算做好?

而泥巴夾心蛋糕我們看著簡單,但實際上難度至少是泥巴派的2倍。不過我們如果做好兩個泥巴派,然後做夾心蛋糕就方便得多了。所以這樣一來,就可以把整個製作泥巴夾心蛋糕的過程,分為兩節課。先讓孩子做泥巴派,再做泥巴夾心蛋糕。不僅邏輯上合理,從受眾心理來看,先做一個簡單的練練手,然後再晉級,體驗會非常好。


先嚐試,再量化


泥巴派和泥巴夾心蛋糕的製作方法,還有一個用心之處,是“從感性到理性”的漸進邏輯。

我們可以這麼來理解,如果是給大人的菜譜,我們經常能看到配菜克重這種數量,因為大人已經理解這種抽象概念了。但是如果是給低幼孩子來講解,你上來就告訴他兩份土,一份水和泥最合適,孩子還不具有這個抽象能力,那他可能就不能理解,而且這麼教還容易教條。

那麼《泥巴書》是怎麼做的呢?

很簡單,在泥巴派的製作裡,作者講和泥的時候,沒說比例,就是一堆土,以及一些水,然後就讓孩子和泥。接著讓孩子判斷是不是太稀了,太稀了,就擠一擠,把水擠出來。然後把泥巴倒在舊報紙上,曬一曬就做好了。


書評丨以《玩泥巴》為例,拆解低幼繪本中的教育溝通匠心。


而在後面的泥巴夾心蛋糕這裡,則換了一個方法,所有的土還有水要裝杯,4杯土和2杯水可以做很棒的泥。這個時候,作者引入了抽象的數學概念。從感性認知體驗和泥,到理性認知什麼方法能和好泥,一步都不少。


書評丨以《玩泥巴》為例,拆解低幼繪本中的教育溝通匠心。


同時,鼓勵嘗試,貫穿全書,包括做泥巴夾心蛋糕的時候,在篩土環節對付大土塊,作者既畫了用腳踩,也畫了用石頭砸。別看很簡單,小朋友讀書的時候,發現兩種辦法就能激發更多。


統籌和翻盤都是技能


在製作泥巴夾心蛋糕時,因為需要更細的土,所以要篩一下。篩土的時候,小朋友們可能本能地會認為細土是有用的,而篩不下去的是沒用的。

這個心理很正常,我還記得大概三歲左右,我老婆讓孩子幫忙摘胡芹葉子要煮麵,我女兒摘完葉子以後把能吃的杆也扔掉了。我們下指令的時候,沒有提醒孩子把杆兒留著。對於毫無生活經驗的孩子來說,我們更像毫無生活經驗的家長。

但是在《泥巴書》裡,作者提醒說,土裡的小卵石彆著急扔掉,留著有用。這個實際上算是多線程任務了。有了統籌啟蒙、系統思維的意味。


書評丨以《玩泥巴》為例,拆解低幼繪本中的教育溝通匠心。


這些都是生活情形中不同處理模式的傳授。

除此之外,後面關於翻盤的技巧,非常優秀。我相信,今天很多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大人,看到這個操作,沒準也會微微一驚。這個烹飪操作,經常出現在一些蓋澆飯上的製作上。


書評丨以《玩泥巴》為例,拆解低幼繪本中的教育溝通匠心。


孩子們對這類型技巧的掌握,是非常有益處的。觸類旁通一下,一些生活技巧,總是可以想辦法傳授給小朋友。


想象力是快樂源泉


一本巴掌大的小書,認真講授一件看起來很簡單的小事。看著這樣的書真的是很開心。

你比如,泥巴派的製作,和好泥以後,書上給了各種不同的形狀。其實,這個就算是一種想象力啟蒙了。別小看這些東西,觸類旁通,類比思維是底層思維,很容易激發小朋友開動腦筋。如果你不這麼做呢,他可能只會複製他見過的東西。

再比如,你還記得上面我們說到篩土出來的小顆粒有用,你知道有啥用嗎?嘿嘿,夾心派一般都有果仁、巧克力之類的東西,正好用這些小卵石做夾心。是不是很有想象力?

不過最絕的,其實是用蒲公英做生日蠟燭。


書評丨以《玩泥巴》為例,拆解低幼繪本中的教育溝通匠心。


這個點子,真是想想都開心啊!

還有多少絕妙的創意在等著小朋友們發現呢?從小就看這樣的書,孩子頭腦肯定很靈活!


現在你知道《泥巴書》是一本什麼樣的好書了吧?一件在我們想象中很簡單的事情,別人也可以把它做得很用心很精彩。這背後是一顆平視孩子,能與孩子快樂交流的偉大童心。


小小書有大智慧,一本集烹飪、遊戲、藝術於一體的好玩泥巴書,推薦給您家的小小寶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