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殼4年後,擬再分拆九九久上市,深交所關注:是否構成重複上市

3月25日晚間,延安必康披露分拆子公司九九久至創業板上市的預案。此前,延安必康曾於2015年借殼九九久上市,該事項也引發深交所關注,要求公司針對是否存在上市主體重複上市以及九九久盈利能力等情況作出說明。


借殼4年後,擬再分拆九九久上市,深交所關注:是否構成重複上市

擬分拆新能源板塊上市

資料顯示,九九久於2010年5月首發上市,募集資金總額為5.62億元,其主營業務為新能源、新材料及藥物中間體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財報顯示,2019年1-9月,九九久實現營業收入10.69億元,淨利潤1.17億元;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13.33億元,淨利潤6590.69萬元。

延安必康在預案中指出,九九久所處的行業屬於資金密集型,本次分拆上市將為九九久提供獨立的資金募集平臺,其可直接從資本市場獲得股權或債務融資以應對現有業務及未來擴張的資金需求,加速發展並改善經營及財務表現。

預案顯示,延安必康直接持有九九久87.24%的股權,為九九久的控股股東。本次發行完成之後,延安必康對九九久仍擁有控制權。九九久的財務狀況和盈利能力仍將反映在公司的合併報表中。儘管本次分拆將導致公司持有九九久的權益被攤薄,但是通過本次分拆,九九久的發展與創新將進一步提速,進而有助於提升公司未來的整體盈利水平。

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表示,目前上市公司分拆有規則可依,該行為本身是合規的。而且從股東的角度看,兩塊不同的業務獨立上市是有利於股東利益的。“借殼的公司原資產二次上市,這種並不多見,因為大多數借殼原業務是被置換出殼的。這種分拆上市將會受到更多關注,但並不是障礙。”

曾作價70億借殼九九久上市

實際上,早在2015年12月,陝西必康製藥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作價70.2億元借殼九九久上市。資料顯示,陝西必康成立於1997年,是集原料藥、中成藥及化學藥品等生產和營銷於一體的現代化大型醫藥企業集團。

借殼上市之後,公司主營業務轉變為醫藥類產品的生產及自產品的銷售,成為一家集醫藥、藥物中間體、新能源、新材料業務為一體的上市公司。公司保持“醫藥+化工”雙主業模式。

2016年3月3日,九九久公告稱,鑑於公司重大資產重組之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已實施完畢,陝西必康製藥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成為公司全資子公司,公司名稱由“江蘇九九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江蘇必康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當年3月4日“九九久”證券名稱變更為“必康股份”。2018年,由於住所遷至延安,必康股份名稱變更為“延安必康製藥股份有限公司”,即延安必康。

2018年12月,公司向東方日升轉讓全資子公司九九久12.76%股權,交易價3.5億元。轉讓後,九九久由公司全資子公司變更為公司控股子公司。

值得關注的是,借殼兩年之後,延安必康淨利出現大幅下滑。年報顯示,2018年,延安必康實現營收84.47億元,同比增長57.3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4.04億元,同比下降54.72%。延安必康表示,反向併購江蘇九九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併購其他子公司形成的商譽存在減值計提的情形,導致利潤有所下降。

業績快報顯示,2019年延安必康實現營業收入95.5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11%;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28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8.83%。

深交所:是否構成重複上市

在公司披露分拆上市預案後,3月25日晚間,深交所向公司火速下發關注函,要求公司說明本次分拆上市的主體九九久是否與2010年5月首發上市主體屬於同一資產,是否存在重複上市的情形。

2015年12月,九九久披露《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並配套募集資金暨關聯交易報告書》,向陝西必康製藥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構成重組上市。

根據上述《報告書》,九九久自2013年以來面臨行業市場需求不旺盛和行業內競爭形勢日趨激烈等不利因素,以及公司處於轉型升級和產能擴張引致的營運成本顯著增加等內部不利因素,公司經營業績出現下滑等。

深交所要求延安必康結合九九久的行業環境及政策、市場供求關係、競爭狀況等,說明截至目前上述外部不利因素是否仍存在;同時,結合九九久產品情況、市場地位、主要財務數據等,說明重組完成後至今上述內部不利因素是否仍存在,並詳細論述九九久是否具備持續盈利能力。綜合上述情形,說明相關決策是否謹慎,是否存在主動迎合市場熱點的情形,是否涉及忽悠式分拆上市。同時要求公司說明前期擬轉讓九九久全部剩餘股權的原因,以及相關決策過程是否謹慎合理。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對中證君分析稱,關注函的核心問題是,同一資產是不是重複上市,這是問題的關鍵,說白了就是一女是否兩嫁。上市公司需要把這個問題說清楚,如果不構成重複上市那就需要另當別論,現在交易所是代表公眾投資者質疑,也沒有下結論。希望上市公司真實準確回應交易所質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