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糧食市場異動,大風暴還在後面,大力發展現代農業

全球糧食市場異動,大風暴還在後面,大力發展現代農業

新冠病毒的來襲是一場健康危機。但如果不採取適當措施,將有可能導致糧食安全危機。

01全球糧食安全正在面臨一場大考驗!

在中國疫情得以控制的時候,國外疫情開始大爆發。從2月25日開始,中國以外國家新增病例超過中國新增病例,國外疫情的發展成為焦點。

目前,全球已有151個國家報告確診病例,歐洲累計確診65447例,亞洲累計確診108868,北美洲累計確診5283例,南美洲累計確診633,大洋洲累計確診457例,非洲累計確診427。其中,意大利、伊朗、西班牙和韓國的疫情爆發得非常迅猛。

全球糧食市場異動,大風暴還在後面,大力發展現代農業

根據糧農組織的調查報告,在全球二百零六個國家與地區中,只有三十三個能夠在糧食上做到自給自足,只有六個國家有對外援助能力,分別是中國,美國,澳大利亞,巴西,阿根廷與新西蘭。

在這重要的節骨眼上,糧食主產國也紛紛出現拋錨情況。2019年以來的高溫天氣,讓有些國家爆發了旱災,阿根廷則因為農業政策導致大豆(4301, 9.00, 0.21%)減產,朝鮮因嚴重乾旱導致糧食歉收......就連一直風調雨順的美國也開始鬧旱災,美國農業部預測2019-2020年度玉米(1985, -9.00, -0.45%)、小麥將分別減產12%和11%。澳洲大火嚴重影響畜牧業和農業,讓澳洲這個糧倉今年的糧食產量數據極有可能嚴重下滑。預計在維州東部地區,大火將給飼料、儲備糧以及牧場帶來較大損失,澳洲糧食減產數據大概在7%左右。禍不單行,正當2月對新冠狀病毒談之色變的時候,非洲埃塞俄比亞拉響了了蝗災警報。沙漠蝗對埃塞爾比亞、埃及、中東、巴基斯坦的糧食生產造成了比較嚴重的損壞。根據數據統計估計,如果蝗災持續下去,2020年全球的糧食產量將銳減三成以上,而且還對夏季農作物的耕種產生了影響。美國和加拿大是全球糧食的重要產地,兩國2017年的糧食產量分別列全球第二和第十,合計佔到全球總產量的28.9%。特朗普週一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最糟糕的情況是新冠病毒疫情可能在7月、8月或者更晚結束。更令人擔憂的是華盛頓州與溫哥華毗鄰,美加墨是自由貿易區,美加之間沒有邊境線。華盛頓州的疫情傳播到溫哥華的可能性非常大。如美洲疫情擴散,對全球農業生產和糧食安全獎構成重大威脅。

乾旱加上天災人禍,使得全球農業畜牧業漁業都將受到影響,全球糧食減產已成事實。

全球糧食市場異動,大風暴還在後面,大力發展現代農業

02從應對以往疫情經驗中學習

SARS和MERS疫情對中國(包括香港和臺灣)的經濟以及糧食和營養安全的影響相對較小,這主要歸功於我國應變能力和應急能力。新加坡、越南和加拿大等國家也顯示出這種韌性,因為它們擁有足夠的糧食儲備,並且擁有連接國內和國際市場的充滿活力的價值鏈。但是埃博拉病毒對一些非洲國家的農業生產、銷售和貿易產生了巨大影響。在生產方面,由於道路阻塞,農民獲得種子,肥料和殺蟲劑等投入品的機會有限。許多地區都面臨嚴重的勞動力短缺。

以上因素的綜合,導致超過40%的農業用地未被耕種。至於營銷問題上,農民無法將新鮮農產品運輸到當地和城市市場。此外,由於無法向學校提供糧食援助,學校的日間進餐計劃被中斷。由於貨船船員因害怕被感染而拒絕前往這些國家,國際運輸服務被延誤或取消,直接導致貿易中斷。

眼下正在發生疫情嚴重影響了政治、經濟和文化多個方面。受到此次疫情的影響,中國的經濟在幾近“停擺”了兩個月的時間,使得原本發展日趨減緩的經濟突遇“急剎車”,其受到的傷害可想而知。對於相對弱小分散和缺乏抗風險能力的民營經濟和農業經濟來說,猶如屋漏偏逢連夜雨。以我國的農業生產為例,隨著各地春耕時間的迫近,農資的供應能力,物流的通暢性,農資的配送,農資的價格等問題凸顯,農戶觀望氣氛濃厚,備耕環節延後。接下來任何環節的紕漏都會耽誤農時,影響一年的收成,這是無法用後來的“加班加點”來彌補的。原本還在為“去庫存”而撓頭的各地政府,忽然發現保障糧食的基本供應居然並不是“手到擒來”和“理所當然”的事情。

03如果各國再次恐慌,糧食價格將飆升

糧食生產週期長達四個月。一旦糧食出現危機,這個剛需所產生的世界性恐慌將遠遠大於一次疫情所產生的衝擊。如果這次全球疫情持續時間較長,對於全球糧食的生產影響如何?將是未知數。一旦糧食減產30%,而糧價的上漲絕不是30%那麼簡單!2018年豬瘟,我們只是撲殺了約200萬頭豬(中國每年宰殺了約7億頭生豬),佔的比例很微小,但2019年中國生豬產量因為豬瘟減少了1.5億至2億頭。豬肉價格破30,吃不起豬肉都快成了我們口頭禪了。2008年的糧食危機也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教訓。這場危機是由於澳大利亞和阿根廷的乾旱,石油價格上漲,用於生物燃料生產的糧食穀物使用量增加以及貿易政策失靈造成的。這些促使許多國家實施各種出口政策,以限制食品的出口。

全球糧食市場異動,大風暴還在後面,大力發展現代農業

例如,原本不存在大米供應短缺,但由於恐慌行為,許多國家對大米出口徵收更高的稅率或完全禁止大米出口。大米價格在六個月內在全球市場上翻了一番,導致大米貿易嚴重中斷,從而導致了糧食價格危機。如果各國這次再次發生恐慌,儘管規模更大,但糧食貿易和市場仍可能會受到干擾。在七八十年代的時候,我國還是個農業大國,但是近些年,一旦說起農業,太多的農民們愁眉不展。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很多年輕人們都會認為在農村種地沒出息,更多的農村人選擇去城裡打工,每年耕地面積不斷減少,空餘的部分只能依靠國外進口來填補,而且這種情況還在不斷的惡化,想到有一天如果我國無法從國外進口糧食,國內有沒有人願意種糧食,那將是一場怎樣的危機。

我國不僅是農業生產大國也是進口大國,我國每年4500萬噸大豆需求有3000萬噸依賴於國際市場。我國每年要進口超過1億噸的糧食,大豆對外依存度更是超過80%。如此的依賴海外市場勢必會造成對方的抬價行為,但糧食又是必需品,我們不可能因為價格的抬升就放棄進口,受到海外市場的抬價,似乎也成了必然。為此國家也出臺了很多的政策,扶持了很多的貧困戶種糧種地,在我國也有很多的農業大學,在那裡國家傾注了無數的資源去研究新的農業技術,可是就算是學這個的學生,走出校門後也很少會有人再去從事農業。這一切的付出似乎都收效甚微。我國的農業依然停留在傳統的小農模式裡,農村裡老人越來越多,農民這個職業也和年輕人們越來越相行漸遠了。

全球糧食市場異動,大風暴還在後面,大力發展現代農業

現在農民種糧的積極性確實比較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糧食價格不高,一斤糧食沒有一瓶水貴,誰又願意辛辛苦苦去種糧呢?以玉米為例,東北地區玉米種植量很大,價格很低,南方地區玉米價格相對就高一些。以今天的玉米價格來說,江蘇玉米價格2233元/噸,浙江是2133元/噸,最便宜的黑龍江是1742元/噸。也就是說南方地區玉米價格都1元一斤以上了,價格區間在1.06~1.16元/斤之間。而黑龍江才0.87元/斤,連一元大關都沒有突破。

如此辛苦之下卻是如此微薄的收入,農藥、化肥、人工等成本都在增長,如此相比之下農民的利潤也越來越低了。由於我國的農業科技化還是沒有完全普及,現在的農業形式就是又苦又掙不到錢,如果我國還想回到當年的農業大國,還是要國家帶動普及農業知識,等到農村種地真的能掙到錢的時候,還會愁著每年那麼多的土地拋荒麼?

“農業是永不衰落的行業”,住常州的省政協委員、市政協常委、江蘇立華牧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程立力日前告訴記者,推動現代農業發展,是他一生所繫的事業。作為農業和農村界別的市政協委員,程立力2019年參加了美麗鄉村示範項目建設情況視察、城鄉統籌發展調研等界別活動,尤其通過協商座談,程立力和其他委員一起就促進養豬業健康平穩發展積極建言。最終,界別小組形成了《關於促進生豬生產,助力鄉村振興的思考》的調研報告,為黨委、政府提供了重要的決策參考。

程立力還建言政府和企業要加大投入,推廣應用現代化養殖技術,不斷完善動物防疫條件,在新品種培育、肉品質量安全等領域取得創新性突破,促進畜牧養殖機械化、信息化,提升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既實現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也保障百姓的菜籃子供給。作為農業企業家,程立力帶領企業走在了全國同行前列。他曾被評為“全國十大傑出青年農民”。目前,企業畜禽養殖基地已經分佈到全國9個省份。2019年公司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成為江蘇省首家上市畜禽養殖企業。

企業上市後,農業企業家朋友紛紛上門取經,程立力毫無保留地給同業者們分享發展的經驗教訓。他說,衷心希望更多農業企業能夠走上資本市場,做強做大。

本次疫情期間,程立力的企業還向市第三人民醫院、德安醫院、兒童福利院等醫療和福利機構,以及武漢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武漢亞心總醫院,捐贈企業的雪山雞產品,助力抗疫。如今,一旦疫情持續爆發,影響了全球糧食生產,各個國家一定會限制甚至禁止農產品出口,如果不將糧食穩穩得抓在自己手上,那麼狼真的會來。

國家高度重視 現代農業市場未來發展前景較好

現代農業,指的是用現代科技、現代裝備、現代經營管理、現代農民等先進生產要素武裝,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和資源利用率,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農業。而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是與現代機器體系的形成和農業機器的大規模應用是分不開的,它使我國農業由手工畜力農具生產轉變為機器生產,極大地擴大了農業生產效益。

全球糧食市場異動,大風暴還在後面,大力發展現代農業

近年來,我國政府高度重視國內現代農業產業的發展,也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隨著《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的正式發佈,《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的隨即出臺,《關於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的大力實行,《農業綜合開發扶持農業優勢特色產業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指導意見》的逐漸推進,我國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持續加快。

根據產業研究中心發佈的《2020-2024年現代農業行業深度市場調研及投資策略建議報告》顯示,近年來,在國家“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政策的提出背景下,我國加快了對傳統農業的改造。由於我國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農村勞動力逐漸向二三產業轉移,國內農村土地流轉面積不斷擴大,發展到2018我國農村土地流轉面積已經增長至5.3億畝,這為國內農業規模化生產奠定了堅實基礎,有利於現代農業產業的發展。

全球糧食市場異動,大風暴還在後面,大力發展現代農業

為了推動農村現代化政策的大力實施,以及傳統農業的持續升級,我國政府對農業的投資也一直保持著逐年增長的發展態勢,發展到2018年,我國第一產業固定投資已經增長至2.24萬億元,而現代農業作為當今農業發展的主流形式,自然也是國家財政農業投入的重點支持對象。隨著國家不斷加大對現代農業的投資力度,使得我國現代農業建設進程得到了不斷推進,也相繼吸引了一部分企業資本的投資。近年來我國現代農業投資額正在穩步增長,發展到2018年已經增長至190億元以上。總的來看,國家和企業的投資力度的加大,為我國現代農業產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近年來,隨著國家“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政策的提出,我國加快了對傳統農業的改造,現代農業逐漸成為當今我國農業發展的主流形式。在國家利好政策的支持以及社會資本的注入下,我國現代農業產業在未來仍有著較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文章來源:《預防新冠疫情引發全球糧食安全危機》、網易新聞、國科農研院、世界觀察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