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二黑结婚》:从群众调查中写出的通俗故事

《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的一部短篇小说,小说以通俗的笔法描绘了当时封建社会,进步青年追求自由婚姻的故事,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形成了独特的特色,开创了中国评书体的现代小说形式。

一、《小二黑结婚》的创作背景

都说艺术源于生活,赵树理之所以能够写出这样的作品,除了他自身高超的文学创作能力,还有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的原因。赵树理的创作灵感就是源于生活中发生的一件真实事件,他是在和别人拉家常的时候听到对方说自己村里面有人自由恋爱结果遭到抵制有的兴趣,之后就去到了当事人所在的村子调查,但是却发现村里的人竟然都一致的认为自由恋爱就是不对。这一下子就让赵树理觉得提高民众思想觉悟是当务之急,于是就对故事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改变,精心构架了故事情节,写出了《小二黑结婚》。

《小二黑结婚》:从群众调查中写出的通俗故事

二、《小二黑结婚》的文本解读

在《小二黑结婚》的故事中,赵树理主要围绕“二诸葛”“三仙姑”两个封建家长和“小二黑”“于小芹”两个进步青年进行了描写,小二黑和于小芹两人自由恋爱,村里的人都十分看好,可他们二人的父母不同意,还通过各种迷信行为要阻止两人一起,最后还是经过领导的教育,两人才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行为,小二黑和于小芹才幸福地结了婚。

作者通过二人父母一系列的行为揭示了农村封建习俗对人思想的束缚,塑造出了三组不同特色的人物形象,一是小二黑和于小芹这两个进步青年,他们作为解放区新农民的典型,思想观念进步,敢于对封建文化反抗,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就比如在二诸葛为小二黑养童养媳的时候,小二黑就进行了坚决的反抗,表示要养让父亲自己养;三仙姑为于小芹包办婚姻时她直接拒绝。二是二诸葛和三仙姑两个落后农民,他们二人都是封建思想毒害的产物,具有浓厚的迷信思想,遇到问题只通过算卦解决;三仙姑也是总通过封建迷信去骗去钱财,每次穿衣打扮也是和别人格格不入。三是金旺和兴旺两个封建恶势力的代表,他们利用了当时农民的保守思想获得了职位,还利用自己的权利为非作歹,但最后依旧是没能逃脱过惩罚。这三组形象各具有不同的意义,既突出了当时时代新旧观念的巨大冲突还歌颂了民主政权的力量,对封建恶势力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整篇文章虽然是以农村生活作为题材,但是它的意义却是与众不同,具有尖锐的针对性,促使人们认识到了追求爱情自由的重要性,让众多的旧农民在读作品的时候意识到了作品中的形象正是自己的缩影,从而觉醒了过来,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正确进步的思想熏陶。

《小二黑结婚》:从群众调查中写出的通俗故事

三、《小二黑结婚》的作品风格

《小二黑结婚》这部作品和当时文坛上的一些主流作品相比有它自己的特色,虽然文坛中描写农村文化的人不在少数,但是能够将这种农村文化写出自己特点的却是只有赵树理一人,因此他也成为了大众公认的“语言艺术大师”。

创作

赵树理的创作风格在他的作品中都有体现,这也是他独一无二的特色。在《小二黑结婚》这部作品中,赵树理使用一系列通俗的具有民族化的语言为我们呈现出了一个真实的乡村故事,让人看过之后就觉得好像这样的故事是真实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样。作品是以农村小人物为故事中心,而赵树理作为一个农村出生又具有农村生活经验的人,就通过自己的丰富经验加上对真实案件的仔细观察写出了这样一篇独特而又接地气的作品。同时作品中的一些人物还是赵树理生活中的真实缩影,就像是小二黑的父亲“二诸葛”这一人物就是赵树理父亲的真实写照,他在生活中认识故事又将故事写入真实生活,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自然更加生动。

《小二黑结婚》这篇作品也形象地揭示了封建思想的弊端,让众多的人民认识到了这一点,作品中树立的一个个鲜活形象更让人印象深刻,而故事情节连贯,通俗易懂,也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他的不拘一格也成为了他的独特创作风格。

《小二黑结婚》:从群众调查中写出的通俗故事

语言

《小二黑结婚》中的语言风格应该是最能体现赵树理作品风格的一个展现,作品中语言最大的特点就是通俗,全篇文章没有华丽的语言,所有话语都十分接地气,也最自然。他主要就是从广大人民群众的角度出发去创作出通俗的作品,创作的主要目的也就是为了能够让更多的农民群众去认识到封建文化的弊端以及鼓励大众勇敢追求爱情,就像他自己说过的“我写的东西,大部分是想写给农村中的识字人读,并且想通过他们介绍给不识字的人听的,所以在写法上对待传统的那一套照顾的多一些。但是照顾传统的目的仍是为了使我所希望的读者乐于读我的东西,并且要继承传统上那一种形式”,而他这一点完成的也是非常完美。他的语言风格标新立异,用通俗话语进行创作,把农民群众的语言加工锤炼再结合戏曲等语言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小二黑结婚》:从群众调查中写出的通俗故事

《小二黑结婚》的语言突出了地域文化的特色,赵树理的“评书体”小说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在语言中展现出了山西晋阳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气息,在小说中刻画的“二诸葛”和“三仙姑”这两个人物就和当地的祭祀文化相关,“他们二人是村里的两个神仙,一个爱算卦,一个爱扮天神”;还有他的语言还受到了当地上党梆子的影响,上党梆子戏曲在唱的时候故事连贯,故事完整,而《小二黑结婚》中也将起因、经过、结果都做出了完整的叙述。

同时《小二黑结婚》的语言还有幽默风趣的特点,尤其是在刻画人物形象的时候表现的就更加的明显,就比如他在写到“二诸葛忌讳“不宜栽种”,三仙姑忌讳“米烂了”。”的故事时就展现出了他们异于常人的做法,通过他们的语言、动作、表情等产生了幽默的效果;还有他给小说中人物取的绰号就十分幽默,在揭示人物特性的时候,让读者也看到了作者对他们落后行为的揶揄之情;此外他还利用了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显示出了语言的幽默,就比如在描写三仙姑的打扮时写道“三仙姑却和大家不同,虽然已经45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上了霜。”这样就将三仙姑的缺点进行了放大,让人看了之后感觉到了她的滑稽,因而显示出了诙谐幽默,而这样的幽默又恰到好处,俏皮而不严肃,幽默但不油腻,看了后还觉意味深长。

《小二黑结婚》:从群众调查中写出的通俗故事

选词

一个作品风格的灵魂主要在于选词的好坏,只有充分将词语的意思表达出来,这样作品的意义才能更加的深刻。在《小二黑结婚》中,作者就十分注重词语的选择,他通过两方面的内容对词语进行了选择和锤炼。首先是在意义上面,作者根据故事中表达人物的意义对词语进行了选择,就比如说在描写于福时写道“:“于福是个老实的后生,不多说一句话,只会在地里死受。”这一个“死受”就展现出了于福的憨厚老实,也体现了农民们的勤劳质朴。在词语的声音上,作者才用了中国戏曲的风格。在小说中运用了一系列叠音的方式,比如二诸葛在请求区长的时候就说到了“千万请区长恩典恩典”就表现出了当时二诸葛的心理状态十分着急。

手法

在《小二黑结婚》中,作者在描写人物的时候采用了大量的白描手法,他通过人物的精神气质来对人物的性格进行了描写,就比如在描写二诸葛性格的时候,首先说到了他“不宜栽种”的故事,这时候就让人对其有了一个整体的印象,这就让人印象非常深刻。还有作品中还采用了多种排比、比喻、对偶等手法来进行人物的刻画,将几个人物活生生的展现在了读者的眼前。

四、《小二黑结婚》的影响

《小二黑结婚》这部作品描写的农村社会,但更多是对当时社会上的情况的思考,为解决当时社会中存在的众多问题做出了贡献,也贯彻了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提到的“为工农兵服务”精神,他的评书体形式也是让人喜闻乐见。也正因为这一系列的深刻内涵,所以小说在出版之后就被不少创作家进行了改编,推出了电影、豫剧、歌剧以及连环画等多种不同的形势,让人看了之后就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小二黑结婚》:从群众调查中写出的通俗故事

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这部作品真的可以说是众多农村题材作品的典范,它独一无二的作品风格、意义以及对后人的影响都是很多作家无法超越的,在情节、语言的描写更是独树一帜,打造出了自己的风格,因此也有人将其作品称作是“具有大众风格的人民艺术”。就连原来中国文联主席周杨也曾经评价“《小二黑结婚》是反映农村斗争的最杰出的作品,也是解放区文艺的代表之作。”

还有赵树理的创作能力也是不可被大家忽略,他的众多作品中都包含着浓厚的乡土气息,真正的展现出了农村的巨大变革,是我国文坛上少有的热爱乡村、熟悉乡村的作家,因为其特殊的风格还形成了“山药蛋派”文学流派,成为了当时文坛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文学流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