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垣县——王村镇井峪村

【类别名称】群众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

【标准地名】井峪村民委员会

【罗马字母拼写】

Jǐngyù Cūnmínwěiyuánhuì

【所在(跨)行政区】王村镇

【地名来历及含义】

井峪村因位于山沟内,村底有一条小河,河旁有一眼小井,水味甘甜,水源充足,除满足村民用水外,还可以浇灌菜园,故取名井峪。


襄垣县——王村镇井峪村


【历史沿革】

民国8年(1919年),井峪村隶属襄垣县第三区坪村编村所辖。

民国11年(1922年),井峪村隶属襄垣县第三区第十八编村(主村龙王堂)所辖。

民国26年(1937年)该村隶属襄垣县第三区龙王堂编村所辖。

建国后,井峪村曾有段时间改名为峪民社。隶属龙王堂乡:1958年隶属王村人民公社所辖,1959年9月隶属史北人民公社所辖,1961年6月隶属龙王堂人民公社所辖,1971年6月隶属武乡县龙王堂公社所辖,1973年3月隶属襄垣县龙王堂公社所辖,1984年4月隶属襄垣县龙王堂乡所辖,2001年撤乡并镇后隶属襄垣县王村镇所辖。


襄垣县——王村镇井峪村


【地理实体概况】

襄垣县王村镇井峪村位于王村镇北部,后田线(西接长太高速公路,从高家沟村后村自然村起,东至孔家洞村田家坡自然村)横穿井峪、铺沟、坪村三个自然村。该村下辖井峪、铺沟、坪村3个自然村,东临孔家洞,南与龙王堂坡上接壤,西与高家沟相连,北与武乡县上寺乡圪针庄村交接。井峪河,又名铺田河,发源于井峪村铺沟自然村,流经铺沟、井峪、坪村、田家坡四个自然村,与北坡河、孔家洞河合并流经武乡县监漳镇和本县西营镇入浊漳河北源。境内全长6000米。井峪村共有234户,590口人。村内共设6个村民小组。有卫生所1个。全村国土面积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700亩,山林面积1000亩。井峪村是个农业村,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农业种植和外出打工。


襄垣县——王村镇井峪村


【人物事迹】

魏氏手工粉条:在王村镇井峪村铺沟自然村,有河北人魏水孩、魏雪山弟兄二人开办的魏氏粉坊,从河北老家把整套工艺带来,他们技术高超,经营有方,所产的银丝粉、柳叶粉和粉皮一直供不应求。上世纪公社化以后,魏氏兄弟应聘到井峪大队副业队开办粉坊。改革开放以来,魏氏家族第三代传人魏照留、魏才高又在铺沟村办起了粉坊。魏氏手工粉条的具体做法:先将玉米、绿豆、小豆按比例浸泡20小时,添加一定比例的水,石磨磨成细末,用大罗将细末去渣后,经布兜过滤制成粉面块,然后再稀释,经过很多套工序,最后由把作师傅拿漏瓢下粉,成型的粉条经过日晒就成为魏氏手工粉条。

韩德三(1905—1979年)又名韩来富,王村镇井峪村人。13岁拜秧歌名艺人张金川为师学习唱戏,15岁便能顶角出台,以“小须生”名传襄垣北半县和武乡东半县。1924年,入改良班,被掌班白保孩的唱腔倾倒,偷学偷记,暗下功夫,烂熟于心。一次,戏班到黎城县演出《二进宫》,白保孩因病不能出台,韩德三自告奋勇冒充保孩出场,将保孩的唱腔做派模仿得惟妙惟肖,“假保孩”的艺名不胫而走,传遍上党和祁县、太谷、安泽一带。1938年襄垣县四区抗日农村剧团成立,韩德三参加了该剧团,积极挑演现代戏,深入敌占区宣传演出。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在太行区模范文教工作者会议暨文教展览会上,演出《李有才板话》扮演李有才,被誉为“活有才”,《小二黑结婚》中扮演刘修德,德三戏路宽,在《访三东》、《土地堂》、《赵兰英进京》、《劝荣花》、《李来成家庭》、《刘胡兰》等新旧剧目中,扮演过几十个性格迥异的人物,均以逼真的表演、极富变化的唱腔赢得殊荣。1946年,随团调入晋冀鲁豫军区后勤政治部人民剧团,任艺委副主任。1953年调“国营二二一厂”、“太行仪表厂”、“四二三厂”做工会工作。1955年调太原市工人文化宫工会任主席。1959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故事片《水流欢歌》经赵树理推荐,他在片中扮演了主角田有亮,把一个对党忠诚而又保守的农村干部形象刻画的活灵活现。1960年调太原市建筑工人俱乐部任主任。1963年退休。1979年逝世,享年74岁。

【红色记忆】

史学礼(1924—1943年),男,王村镇井峪村坪村人。祖籍河南省温县。民国26年(1937年),温县被日军侵占,学礼亲眼看到祖父和姐姐惨遭杀害,怀着满腔仇恨,投奔八路军太行三队,历任通讯员、护士长等职。民国30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在一次反扫荡中,他率12名医护人员组成战斗队,阻击日军4小时,保证了伤员和医院安全撤退。在战斗中,他腰部受伤,于12月退伍,在井峪村坪村落户。民国31年春,被选为编村武委会主任。在几次反扫荡中,他先后打死打伤日伪军10人,缴获步枪2支,子弹100发,手榴弹12颗,受到太行第三军分区嘉奖。民国32年,日军夏季抢粮扫荡,史学礼率领民兵白天收麦,晚上放哨、藏粮。6月14日夜晚,民兵正和群众藏粮,突然报警枪响了。学礼立即让指导员率民兵掩护乡亲们转移,他一人留在后边阻击敌人。他见日军一涌而来,连投2颗手榴弹,手榴弹在敌群中爆炸,日军大乱。当敌人发觉前面阻击只有一人时,成群日军猛追过来,他连发5枪打到7名日军。那时,日军机枪、步枪齐发,史学礼身中数弹倒在地上,冲上来的日军用刺刀围住他要刺,学礼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壮烈牺牲。牺牲时年仅20岁。


襄垣县——王村镇井峪村


【文物古迹】

坪村圣母庙,又名娲皇宫,位于王村镇井峪村坪村自然村东,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布局,南北长27米,东西宽14米,占地面积约为378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正殿明间脊枋下遗有:“大清乾隆二十八年岁次……”题记。现存建筑物清代遗构,中轴线上由南向北遗有戏台、正殿,两侧遗存东西配殿基址,院西南角村人后建院门。院内存柏树一株。正殿建于高0.92米的砖石砌台基之上,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灰布仰板瓦屋面,五檩构架,檐下设异形栱交耍头。2005年重修庙内娲皇宫、马王殿、东西厢房、上下院房屋、舞台等建筑。娲皇宫内雕塑有娲皇圣母等神像三尊,石柱镌刻楹联为:上联:德配两仪百世胎元拼托始;下联:功弥四大万方赤子赖培成。庙内四根石柱做工考究精致,每根石柱高5米,均由一块石头制成,格外引人注目。坪村圣母庙现被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襄垣县——王村镇井峪村


坪村韩氏墓碑:1、清处士韩公墓碑。清嘉庆8年(1804年)闰二月十五日勒石,立于王村镇祁家岭韩氏墓地。碑青石质,圆首,高104cm、宽46.5cm、厚19.5cm。碑额线划“太极”云图,边饰连线花叶不断。碑文楷书,标明儿孙两度勒石记之。碑体中部断裂。

2、庠生翘楚韩公墓表。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九月十六日勒石。因碑阴改勒为史学礼烈士碑,现移至县烈士陵园。碑青石质,圆首。碑高113、宽51、厚17厘米。碑首篆额“庠生翘楚韩君墓表”,碑文楷书,22行,行48字。知县魏大贲撰文,李将震篆额,王效曾书丹,杨恒泰刻石。保存基本完好。


襄垣县——王村镇井峪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