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源正潮剧“四台柱”


昔年源正潮剧“四台柱”

昔年源正潮剧“四台柱”


1962年,潮剧老生黄金泉向年青演员传艺。 (资料图片)

昔年源正潮剧“四台柱”


就像京剧有“四大名旦”,中国文坛有“四条汉子”,上世纪50年代潮剧界亦有“四台柱”的徽号。“台柱”即是指剧团挑大梁的人。被徽称为“四台柱”的便是当时源正潮剧团的演员吴为雄、郑蔡岳、陈玩惜与黄金泉。他们的主要行当依次为丑角、小生、乌面与老生。


源正潮剧团是潮剧最负盛名的六大班之一,肇始于清光绪末年,以阵容强盛、演艺精湛而闻名,有“老源正,无看心头疼”之说。剧团“四台柱”皆童伶出身,四人年龄相仿,成名较早,且德艺双馨,一专多能。吴为雄、郑蔡岳与黄金泉同是揭阳人。这四人虽是“台柱”,但为人低调,淡泊名利,不恃才矜己,不怙功相轻,以身作则,亲厚和气,为剧团后辈树立了榜样。
吴为雄(1920-1996),1938年进入源正戏班,新中国成立后曾先后担任源正剧团工管会主任、副团长,后任广东潮剧院二团副团长、潮剧院研究室副主任。吴为雄戏路广,饰演过小生、老生、花生、官袍丑、武丑、女丑等各类角色,能演能导,还会司鼓。代表作有《黄飞虎反朝歌》的黄飞虎、《红娘仔》的钦差、《卖武招亲》的贼王、《玉面狼》的李岱、《辩本》的宋仁宗、《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县官以及现代戏《白毛女》的黄世仁、《小二黑结婚》的二孔明、《彭湃》的马老师等,此外还在经典潮剧电影《刘明珠》中饰演番将与老太监,成功塑造了一奸一忠两个性格迥异的角色。为演好黄飞虎,已是“师父”级人物的吴为雄在晚上排演后,专门找剧团的洗衣工要来一把“汽灯”,利用灯影投射,对着墙幕训练翎子功。通过盔上翎子的舞动,表现黄飞虎思变时激烈的思想斗争,收到了成功的艺术效果。正式演出时,每到“黄飞虎”出神入化的翎子功表演,台下观众皆掌声雷动。


郑蔡岳(1925-2008),13岁卖身潮音老玉堂春班,1944年进入老源正兴班,早年演小生,后转演老生与丑角,活跃在潮剧舞台长达60年之久。其小生扮演俊美,塑造人物生动逼真。扮演过《卓文君》的司马相如、《秦香莲》的陈世美、《芦林会》的姜诗、《荆轲刺秦王》的荆轲、《金花女》的金章、《回书》的刘智远、《荔镜记》与《续荔镜记》的黄九郎、《汉文皇后》的赵通、《换偶记》的马大成等,现代戏《白毛女》的大春、《许阿梅铁山起义》的许阿梅、《小二黑结婚》的小二黑等。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50年代中期,郑蔡岳在《刘璋下山》中扮演刘璋,由于扮相俊美,功架不凡,令观众过目不忘,在澄海坝头演出时出现过村民争睹“刘璋”风采的盛况。
陈玩惜(1916—1990)是汕头潮阳区灶浦镇前洋乡人,退休后曾担任潮剧院艺术顾问,是著名潮丑方展荣的“师傅”。陈玩惜曾在潮剧电影《刘明珠》中成功扮演乌面角色朱厚藩,同时在武生与丑角行当方面,均颇有建树,在潮剧舞台上饰演过《马超》的马超、《武松杀嫂》的武松、《战徐州》的赵子龙等、《陆传芳冻雪》的陆传芳、《孟丽君》的刘奎壁、《换偶记》的知县、《玉面狼》的员外等,以及现代戏《南海长城》的赤卫伯、《海上渔歌》的特务老王、《东海最前线》的伪连长等。他在传承辅导后辈演员上不遗余力,其学生方展荣在《桃花过渡》中饰演的渡伯(老丑)便是得其真传。知名演员许仁敬、曾友禄、郑君明都曾向他求艺。

黄金泉(1918-1993)是惠来县人,13岁卖身三正顺戏班当童伶,后进入老源正剧团。黄金泉专攻老生行当,以唱功闻名。曾饰演过《闹开封》的王佐、《三击掌》的王允、《回寒窑》的薛仁贵、《黄飞虎反朝歌》的黄衮、《刘进忠》的刘进忠、《秦香莲》的包公等老生角色。1978年,黄金泉到汕头戏曲学校任教师,专心培养潮剧老生人才。潮州市潮剧团名老生唐龙通、福建省云霄潮剧团名老生陈裕和,揭阳名老生陈联忠等,都是其门下学生。
颉颃名家,“四柱”连辉,是建国后潮剧事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源正“四台柱”的艺术造诣以及他们为潮汕文化事业所作的贡献,彪炳在潮剧史册中。 (陈泽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