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究枝榉「九」早年名震洛阳的豫剧男旦兼导演慕水旺

(一)慕水旺二十多岁就名震洛阳一带

慕水旺(1918——1990年),河南密县王村人。他本姓胡,乳名栓紧。五岁时过继给慕姓亲戚为子,遂改姓慕。八岁在登封大金店“曲人班”坐科学戏五年,工青衣、花旦,依靠他的戏曲天赋,十八岁就当上了班主,带领该戏班在登封、临汝一带演出。1938年搭巩县“五省会戏班”。1940至1947年搭密县“太乙班”,在洛阳周边县镇演出,曾与豫剧名角王同秀、韩小丹、马金凤、张小孬同台演出,后来还活动在豫皖两省的广大城乡。

慕水旺在坐科学戏时就十分刻苦,花旦的“莲花步”要求台步又碎小而且快,双手摆动不能过肘,他为了练好这种步法,常常在头上放一碗水,咯吱窝里夹住两个鸡蛋,手里掂着两条小手绢,一跑起来就练半天。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练就了一身绝活,在《洛阳桥》、《阴阳河担水》这些花旦戏中,轻盈的台步,优美的唱腔,细腻的做派,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喝彩,也得到了“水上漂”的雅号(还有文章说,“水上漂”是送给比他老的男旦翟彦生的)

从艺以来,他演的第一个主要角色是《敬德钓鱼》中的翠莲。继而他先后在《凤萧媒》、《麒麟珠》、《拂手橘》、《虹桥关》、《玉虎坠》、《小双鱼过河》、《洛阳桥》等几十部戏中担当主角。慕水旺不仅花旦戏唱得好,而且武打戏也十分了得。他在《洪月娥背刀》中以武旦行当,扮演了巾帼英雄洪月娥,刀出手十分干净利落。有文字记载,那时豫剧舞台上的“出手”还很罕见,他在戏中却有一个非常精彩的动作:他把大刀直立,尾部置于脚尖,用手把刀环一拉,大刀立着在脚上转圈。然后往上一踢,大刀在空中来了个360度大旋转,之后又稳稳地落在靠旗与脑袋之间,用手接住大刀,观众惊叹不已,给他鼓掌,并称之为“绝招”之一。

慕水旺三十岁前,已成为名震洛阳的豫剧男旦,并带领一班人在洛阳及其周边城乡演出。

(二)从洛阳“景艺剧社”到“五一剧团”

1947年秋,慕水旺带领戏班来到洛阳成立了“景艺剧社”,从此剧社由农村转入城市,在洛阳扎下了根基。由于慕水旺是杨金顺的女婿,其妻是杨美容,所以杨家姐弟便成了“剧社”的主力班底。其演员主要有:杨桂英、杨美容、杨金凤、杨凤仙、杨三营,义女杨爱玲、杨素珍;另外还有孟玉珍、刘九来、李门搭、司景春、张燕君、翟彦生、翟爱云、贾秋花、马铁娃等。因为杨家是主力,所以号称“杨家班”。

这个剧社阵容强大,名角荟萃,慕水旺有组织能力,自然就成为剧社的社长。常演剧目除了慕水旺的《玉虎坠》,翟彦生的《洛阳桥》外,还有《劈杨藩》、《香囊记》、《姚刚征南》(即《黄金蝉》)等。

因其阵容强大、行当齐全、演出精良,而大受欢迎。

1949年4月洛阳解放后,按“红五月”的意义,更名为“五月剧社”,意在继承革命的光荣传统。同年8月与汤兰香、赵锡铭夫妇带领的戏班子“冠英剧团”合并,使演出阵容更加强大,为配合政治宣传,上演了《白毛女》、《王贵与李香香》等时装戏,引起了强烈社会反响。1949年冬天,豫西调名家王二顺到剧社打炮,第一场演出了《黄鹤楼》,深受好评。

1950年冬,作为社长的慕水旺比较早的开展了戏改工作。从东北沈阳市邮购来《戏剧新报》杂志,又从北京、上海订了《新戏曲》、《人民戏剧》、《戏曲报》等期刊,还购买了《贫女泪》、《花烛恨》、《正气图》等剧本,陆续排演了《红娘子》、《鱼腹山》、《进长安》、《九件衣》、《洞庭英雄》等一批新戏。

1950年7月至1951年初,经慕水旺的周旋,“五月剧社”经历了一段跑高台演出生活。

1951年刘九来、杨素珍夫妇,及王二顺、马元凤夫妇先后又加入“五月剧社”,使演出阵容空前强大。经慕水旺导演,整理上演了《白蛇传》、《梁祝姻缘》,复排了新戏《廉吏风》、《将相和》、《小二黑结婚》等。

1953年被河南省定为重点剧团,“五月剧社”再次更名为“五月剧团”。此后几年阎立品、徐凤云也相继来洛加入剧团。1956年马金凤带着演出班底,组建为洛阳市豫剧一团,于当年“五月剧团”正式被编为洛阳市豫剧二团。后来两个团合并为洛阳市豫剧团,分分合合,现在又分成两个团,就不再细讲了。

(三)慕水旺的两则舞台轶事

1953年在洛阳洛阳老城东北运动场上,有两台大戏在唱对台戏。一台是周口越调剧团刘双辫(艺名)主演的古装戏《铡西宫》,另一台是慕水旺主演的以旦角为主的《阴阳河担水》,他在戏中扮演李翠莲。慕水旺以娴熟的演技,漂亮的扮相,征服了观众。慕水旺的戏赢啦,其名声也就在豫西一带更响了。

1955年7月,慕水旺率领五月剧团到登封大金店演出,乡亲们都亲切地奔走相告:“水旺的戏回来了!”当时他已多年很少演出了,观众非要让他和王二顺共同合演一出戏不可,因为他俩都是“曲人班”培养出来的佼佼者。为满足乡亲们的要求,他俩合演了一出《刀劈杨藩》。他那优美的大段唱腔,王二顺那精彩的腿功表演,博得了家乡观众的阵阵掌声。在大刀枪在对打中,素以机敏灵活的王二顺,在步伐上却跟不上慕水旺。戏完之后,王二顺对慕水旺笑着说:“你这个樊梨花,真想要我的命呀!”

以上两件事,充分说明慕水旺功力不俗,后一件事,也说明两位老同学之间的深厚友谊。

(四)慕水旺的后半生

慕水旺不仅戏唱得好,而且具有组织才干,八岁在登封大金店“曲人班”坐科学戏五年,出科不久,在他十八岁那年就当上了班主,从“景艺剧社”到洛阳市豫剧二团,他先后担任社长、团长等职务。并能兼作导演,他先后执导了《陈三两》、《情探》、《小二黑结婚》、《鱼腹山》,《八件衣》、《白毛女》等数十部戏,在洛阳一带颇有影响。在1956年河南省首届戏戏曲汇演上,他和许欣共同执导《张飞滚鼓》(王二顺主演,获得演员一等奖)而获得了导演二等奖。他后来干什么了?要告诉你,人生总不会处处如日中天,彩云过后也会有风雨,他的后半生也充满诸多不幸。

1957年,洛阳市戏曲界开展了反右、肃反运动,几乎在揪斗阎立品,划为“右派”的同时,慕水旺也未能幸免,他被定为“反革命”,绑送劳改。从此在洛阳戏曲舞台上销声匿迹,据说他同年到了西藏豫剧团,何时回来的,何时被“平反”,就不得而知了。

他有一个女儿叫穆爱秋,1951年春,她就成为五月剧团的演员。给我们深刻印象的是,穆爱秋在马金凤《穆桂英挂帅》电影版中,她扮演了杨金花。

(本文参阅了李振山、张金保的相关文章,在此表示感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