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节日的滋味

现代人认为,那些对美食有着孜孜不倦追求的人,大多是热爱生活的乐天派。如果这个观点成立的话,那么我们的祖先无疑是一群无比热爱生活的人,他们不仅热衷于将各种食材烹制成美味可口的食物,在各种大小节庆也总少不了各式美食,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美食的滋味逐渐成为人们对节日的主要记忆。

粽子,节日的滋味

正如人们提到除夕就自然会想到饺子,提到端午,人们最先想到的是粽子。千百年的历史中,中国流传着许多有关端午节、屈原与粽子的故事,但这些传说大多是后人赋予的美好祈愿。

中国最早的粽子出现于春秋时代,当时盛行以牛角祭祀天地祖先,后来渐渐有人于祭祀典礼上,以菰叶包裹黍米做成牛角状充当祭品,人们称之为“角黍”,这便是最早的粽子雏形。至两汉时期,开始有了将粽子作为端午节食物的做法。


粽子,节日的滋味

东晋时期,粽子正式成为端午节时的应节食品。崇尚浮华生活的东晋贵族开始在粽子上增添新的花样,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黍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米中还会掺杂各类珍禽兽肉及美味干果,粽子的品种日益增多起来。

又过了200年,南朝梁代文人吴钧作《续齐谐记》一书,书中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由此端午节、粽子便与屈原联系到了一起,在日后的千百年间不断演化出各种传说以及民俗风情。

至隋唐、两宋之后,经济重心南移,华夏文明重心随之南移,小小的一只粽子也受到了影响,人们制作粽子渐渐不再使用北方出产的黍米,转而使用南方的糯米,粽子也随之有了今日的样子。现如今,粽子的种类非常丰富,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辣粽、火腿粽,不一而足。

粽子,节日的滋味


嘉兴肉粽

嘉兴粽子,看而不腻,糯而不糊,甘糯可口,咸甜适中,尤以鲜肉棕最负盛名素有“棕子之王”的美誉。嘉兴肉粽诞生于明朝中叶:当时东吴西浙这一片的饮食丰富, 嘉兴湖州 带的茶食品种丰盛:而且做得十分精巧细腻.被称为“嘉湖细点”,而嘉兴粽子便是其中的代表。

直至清朝末期,在嘉兴-带,每逢过年、清明节、端午节,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不仅自己家人包棕子作节令食品,还作为礼品馈赠亲友,甚至成为老百姓日常食用的点心食品,在许多城镇都出现了专售粽子的店铺。

到了现代,由于嘉兴肉稼滋味鲜美,且食用、携带十分方便,因此又受到了生活节奏日益忙碌的现代都市人的喜爱;成为可以和肯德基、麦当劳相媲美的中式快餐。每日美间, 嘉兴人大多都会前往食铺点上一-只粽子,开始一天忙碌的生活。

粽子,节日的滋味

嘉兴肉粽的制作充分体现了“嘉湖细点” 中的“细“字.工艺精致异常。首先,制作鲜肉粽的肉馅用的是肥瘦适中、去皮的猪腿肉,按横丝纹切成长方形的小块,然后放入盆内,加少量食盐、白糖、味精、白酒,用手反复拌搓,直到肉块出现“小白泡”为止,这样制作的肉馅素熟后不仅滋味十足,而且特别香嫩。值得提的是.制作嘉兴肉棕最忌加入普油,因为酱油不仅会破坏肉馅的口感,还会掩盖住糯米的清香。

嘉兴肉粽所用的米以嘉湖一带所产上好糯米为佳,淘米时讲究淘得快、洗得净,不可用手揽拌,如此淘洗的米,捞出之后只需稍待片刻,米中的积水便可沥干。随后再将腌制肉馅的料汁倒入米中.搅拌均匀。由于淘洗的糯米吸水量少,所以料汁的滋味很容易便会浸入米中。

粽子,节日的滋味


包粽子亦有讲究,首先嘉兴肉粽所用粽叶一般为江西宁都、 赣州一带所产籍叶,自明清时代便是如此,这些粽叶生长在植被丰富、雨量充沛的山林中,其叶片厚薄适中,柔韧性强,清香度高。用这样的箬叶包粽子,既能保证粽子的外形和质量,又使粽子别具山野的清香,令人回味无穷。

包粽子时,要根据肉馅的肥瘦使用不同的手法。倘若肉肥,便不宜扎紧,松紧适度即可;倘若肉瘦,便须将粽子扎紧,因瘦肉熟了以后会收缩,扎得不紧的话,粽馅的肥汁会漏入水中,不能保持粽子的肥糯。


粽子,节日的滋味

嘉兴肉粽烧煮时也和一般粽子的煮法不同,不用冷水,而是以开水落锅,这样才能避免粽子因长时间烹煮而至味道走失。经过如此精细的工序炮制烧煮出来的肉粽,起锅时削开箬壳,放于瓷盆内,用筷子均匀地夹成四块,块块有肉,糯而不烂,吃起来鲜滋滋,油津津油而不腻,独具风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