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不忘中醫曾經的失落,永遠不忘中醫先輩的抗爭


3.17國醫節 | 永遠不忘中醫曾經的失落,永遠不忘中醫先輩的抗爭


醫館界 | 半夏


民國中醫陳存仁在其《銀元時代生活史》一書中寫到:“中醫界經過了這一次的大風暴,我們就根據在總商會開大會第一天的日期(1929年3月17日),定為“國醫節”,又稱“三一七事件”。從此之後,年年三月十七日那一天,全國中醫界都舉行國醫節紀念儀式。”

91年過去了,中醫界人士還會在3月17日這一天紀念“國醫節”。

大風暴指的是1929年民國政府的“廢止中醫案”,引起全國中醫的大抗爭,最終中醫取得了相對勝利。為什麼中醫人要持續紀念這一天?

因為整個三一七事件中,中醫先是差點被當時政府廢除,又通過抗爭,贏得了暫時的勝利,中醫人在三一七事件的刺激下,空前地團結起來。

2020年的3.17國醫節比較特殊。今年年初,中醫在抗擊新冠肺炎的戰疫中,接住了疫情的考驗,讓中國人又重新認識了一次祖國傳統醫學,也讓中醫人自信。

在這個特殊的歷史節點,國醫節的紀念有了別樣的意義。


回顧歷史

01 國醫節始末


▶1929年2月23-26日 , 在第一屆中央衛生委員會會議上, 餘雲岫提出的“廢止舊醫以掃除醫事衛生之障礙案”獲得通過。

▶1929年2月26日,上海《新聞報》首先披露此事。

▶《康健報》創始人陳存仁和《醫界春秋》雜誌創始人張贊臣通電商量對策,陳存仁提議召集全國中醫代表到上海來舉行一次大規模的抗爭會。

▶陳存仁和張贊臣贏得當時名醫謝利恆與丁仲英的支持,決定利用《康健報》和《醫界春秋》的全國訂戶地址,在各省各市各縣挑出二人,將抗爭通電轉交當地中醫公會。

▶藥業張梅庵加入,提出中醫師及中藥店擇日全體停業半天,舉行上海醫界聯合抗議大會。

▶上海醫界聯合抗議大會順利舉行,一千多中醫停診,幾百人藥業人員參加。定於三月十七日假座上海總商會舉行全國代表大會。

▶3月2日,餘雲岫主編的《社會醫報》把沒有宣佈實行的“廢止中醫案”刊登出來,再一次惹怒全國中醫藥界。

▶3月17日,有十五省代表,二百四十三縣的縣代表,四個市的市代表共計正式代表二百八十一人,參加全國醫藥團體總聯合會,會議連開三天,會上提出派代表到南京去請願。

▶3月23日下午,蔣介石接見請願團,說:“你們的事,我都知道了。我對中醫絕對擁護,你們放心好了。小時候,我有病都請中醫看的,現在也常服中藥。”接見時間雖然只有短短5分鐘,但大家還是確信,問題已得到徹底解決。

▶3月24日,請願團與衛生部長薛篤弼與請願團的談話中一再表明。自己決不會實施廢止中醫提案。與之相反,衛生部為加強與中醫的聯繫,還決定聘請謝利恆、陳存仁二位中醫為顧問。至此,請願任務可以說已勝利完成。


3.17國醫節 | 永遠不忘中醫曾經的失落,永遠不忘中醫先輩的抗爭

▲代表團合影


02 三一七事件是近代中醫廢存之爭的高潮

西醫在中國的進入和崛起,造成了中醫和西醫兩種醫學體系在中國的並存與抗爭,中西醫之間的比較成為近代中國醫學史的核心問題。這種比較只有在中國才成立,李約瑟提到,世界各族疾病歷史記載中,中醫學幾乎是唯一擁有連續性著述傳統的。

中醫廢存之爭涵蓋在近代中西醫之爭中,西醫試圖廢除中醫,消滅中醫,中醫憤而反抗。國醫節紀念的三一七事件是中醫廢存之爭的一個高潮。

03 近代中醫廢存之爭重要歷史節點


▶1912年,北洋政府新定學制,摒中醫於學校門外,中醫界開始了第一次請願抗爭之舉

▶1915年,隨著兩大西醫會團體的創立,中國醫學團體有了中西之分。

▶廢止中醫之論始發於清末民間,構成廢除思想之濫觴,民初後廢醫論者漸多,1916年餘雲岫著《靈素商兌》,提出廢止中醫,非偶發之論,有深厚的思想淵源。幾年後杜亞泉、惲鐵樵等出面應戰,開中西醫學術正面論戰之先河。

▶1925年,中醫界再次請準中醫加入學系,中西醫之爭捲入了上層;同年,上海醫師公會創立,廢止中醫之營壘開始形成,於是中西論戰了無虛日

▶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肇建,政府設衛生部,權柄為協和醫院院長、中華醫學會會長劉瑞恆等西化派所握,中西醫之間形同冰炭。

▶1929年廢止中醫案出臺,由此引發全國性大抗爭,雙方劍拔弩張、勢如洪水不復可遏。這場混戰持續近10年因抗戰而擱止,其間,醫界、學界、政界乃至社會公眾糾纏其中,集會、請願、抗爭、論戰此伏彼起。戰後風波再起,一直延續到1949年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的瓦解。


當歷史照進現實


三一七事件歷史意義結合中醫戰疫現實,現實與歷史部分重疊,過去的經驗和教訓依然值得學習。

01 權利是爭取來的


“廢止舊醫以掃除醫事衛生之障礙案”的通過,讓中醫首次面臨現實生死問題,是西醫勢力首次動用政治力量解決文化紛爭,中西醫之爭由之前的文字和理論上的論戰,轉化政治和法律層面。而中醫人的反擊也是利用了政治力量,3月23日下午,請願團終於見到蔣介石,他說:“你們的事,我都知道了。我對中醫絕對擁護,你們放心好了。小時候,我有病都請中醫看的,現在也常服中藥。”接見時間雖然只有短短5分鐘,是蔣介石的話讓中醫代表團相信,問題已得到了徹底解決。


戰疫期間,從中央到地方,支持中醫藥參與抗疫相關政策一直十分及時。沒有政策支持,何談中醫藥發揮作用。而政策的支持,中醫人從來沒有停止過爭取,非典期間,便是鄧鐵濤鄧老等中醫元老爭取到中醫介入非典治療,證明了中醫治療瘟疫病的優勢,此次中醫抗疫,更有張忠德為代表的一批中醫人,帶著非典經驗進入戰場。


如今,中醫藥發展的相關政策出臺之前,幾乎都會有徵求意見稿,是中醫人建言的好機會。目前,院內製劑等相關政策尚未出臺,為這些政策積極建言,促進中醫藥的發展,是中醫人在提升醫術之餘,另外一種歷史責任。

02 中醫界前所未有的團結起來


在西醫的衝擊面前,一盤散沙中醫人首次團結起來,共同抗爭,意識到各自為政不利於事業發展。要知道,中醫醫生一直長期處於各自為政,長期譏評的關係中,這樣的弊習直到現在還存在。


抗疫期間,中醫內部總體的言論是向好的,但依然有部分攻擊同行的無理言論。


三一七事件以後,中醫師們日益減少彼此間的惡意攻擊,甚至效法西醫而擬定多種中醫醫學倫理,1933年上海國醫公會制定的十八條“國醫公約”中,便有多條專門論及同道相處的倫理,如“八、對病家切忌攻訐前醫方藥”,“九、對友人切忌評論同道短長”。我們是不是應該從中反思些什麼?

03 輿論工具功不可沒


《康健報》創始人陳存仁和《醫界春秋》雜誌創始人張贊臣利用《康健報》和《醫界春秋》的全國訂戶地址,在各省各市各縣挑出二人,將抗爭通電轉交當地中醫公會。

沒有這兩家中醫雜誌的群眾基礎,全國的中醫界不可能短時間聯合起來,也就不可能對上層造成壓力,避免中醫被廢止的命運。醫學報紙和雜誌是近代中西醫之爭的主要輿論工具。


抗疫期間,除了有人民日報,中國中醫藥報為首的官媒,為中醫抗疫站臺,諸多中醫自媒體,積極發出自己的聲音,中醫的優勢理應讓更多中國人瞭解。

04 是中醫的療效救了中醫

抗爭團將中醫療效作為自己抗爭的大旗。一方面,當時中國80%的地區沒有西醫,取消了中醫,老百姓的健康要靠誰?另一方面,即使當時的西醫代表了先進的西方文化,但是有識之士還是看到了中醫的療效優勢,認為中醫千年來“治效卓著”。

全國商聯會代表馮少山在請願中稱:“中醫中藥,為人民保障,垂數千年之久,治療確具實驗此為全國人民所公認者,……鄙人曩背留學歐美,知西醫對於外科,亦有相當可取,但生命相關之內科大症,非請中醫診治不為功,鄙人居第三者地位,根據事實和自身之試驗,認定中醫藥極有提倡之價值與必要,萬無廢止之可能與理由,希望醫藥界同志一致努力不難達到最後之日的”——參見《申報》1929年3月18日


此次中醫戰疫獲得各方的認可,不也正是“打鐵還是需自身硬”,中醫治疫的療效和優勢擺在那裡。


05 重視中醫教育


為了中醫後繼有人,三一七事件中,中醫代表方提出將中醫教育納入國家教育系統(雖然最終沒有實現),另一成果中央國醫館也曾致力於中醫人才的培育。


從近代中西醫抗爭伊始,中醫人便洞悉,中醫的發展問題的最終都可以歸於教育問題。直到現在,都是如此。疫情之下,很多中醫醫生的診務受到影響,不如趁這個時機好好充電,練好內功。疫情徹底過後,看中醫的老百姓無疑會多起來,到時候中醫的醫術得跟的上啊。


3.17國醫節 | 永遠不忘中醫曾經的失落,永遠不忘中醫先輩的抗爭

▲中央國醫館


為何紀念


時至今日,中醫廢止之爭,早已成為歷史,發展中醫更是中國國策,我們為什麼還要紀念“國醫節”這樣一個因中醫廢止之爭而起的節日。


我不禁想起國歌歌詞的爭議。


1949年9月25日,毛澤東、周恩來主持召開國旗、國徽、國歌、紀年、國都協商座談會。徐悲鴻提議用《義勇軍進行曲》代國歌,得到了梁思成、周恩來等人的贊同。但郭沫若、田漢等針對於該曲歌詞中“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等歷史性的詞句,認為不符現況,應當修改。最後毛澤東和周恩來贊同“安不忘危”的思想,認為新中國要達到真正安定、安全,還需要與內外敵人及各種艱難困苦奮鬥,從而決定不做修改


1949年11月15日,人民日報發文認為,採用《義勇軍進行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現時的國歌而不加修改,是為了喚起人民回想祖國創造過程中的艱難憂患,鼓舞人民發揚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愛國熱情,把革命進行到底


此次新冠疫情,中醫藥幾乎從一開始便參與抗疫,事實證明,中醫藥可以幫助新冠肺炎患者痊癒的時間縮短,避免輕症患者轉為重症,這是張伯禮院士提出來的證明中醫藥效果的兩個核心指標。


然而,在這樣強有力的事實下,還是有部分人依然無法接受中醫,疫情之下,中西醫孰好孰壞的言論層出不窮。


中西醫之爭不會因為一次疫情停止,中醫也不會因為一次疫情而崛起,路漫漫其修遠兮,我輩仍需努力。



· END ·

3.17國醫節 | 永遠不忘中醫曾經的失落,永遠不忘中醫先輩的抗爭


紫蘇|18018790602(微信同號)

3.17國醫節 | 永遠不忘中醫曾經的失落,永遠不忘中醫先輩的抗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