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寶雞古代為何被稱為長安的門戶?

遊書斌


陝西省西部有個著名的寶雞市。寶雞(只是寶雞這個地名)出名,與破解“蜀道難”千古難題的寶成鐵路有很大關係。不過在歷史上,寶雞可不是一般的有名,只是古代不叫寶雞,而叫鳳翔,是響噹噹的軍事重鎮,古都長安的西線門戶。蜀漢丞相諸葛亮的北伐雄心,就被耗盡在寶雞附近的崇山峻嶺裡。

可以這麼講:無論長安是不是國都,歷代朝廷都要以守住寶雞為要務。尤其是天下分裂,有勢力在蜀中建立王朝之時。最典型的一個例子——三國時魏蜀爭霸於此。

魏國控制淮南(合肥),對東吳有居高臨下之勢。而蜀漢佔據漢中形勢之地,對魏國控制的關中構成了重大威脅。魏蜀之交的地形,大致可分為六個部分,從南住北依次是:四川盆地(低),米倉山、大巴山(高),漢中(低)、秦嶺(高)、關中(低)、黃土高原(高)。其中,蜀漢佔據四川盆地,米倉山、大巴山,漢中,隔著秦嶺與魏國控制的關中、黃土高原相接。

關中是一個狹長的平原地帶,號稱八百里秦川,古老的渭水由西向東,橫穿整個關中平原,在潼關以北匯入黃河。而向東出了潼關,就是魏國國都洛陽。這也就意味著:蜀軍只要拿下關中,就能切斷涼州(甘肅)與洛陽之間的聯繫,蜀軍就可以佔據涼州與關中,隔潼關與魏對峙。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大將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以五千精兵奇襲長安),被諸葛亮以太過冒險為由否決了。但是,諸葛亮和魏延的戰略目標卻是一致的,都是攻佔關中形勢之地。只不過,諸葛亮求穩,兵出祁山。蜀軍主力的指向非常明顯,就是衝著寶雞去的。

寶雞(具體是今鳳翔縣)在春秋時稱為雍,是秦國早期的國都。為什麼叫“雍”?雍是指四面高、中間地的地形。寶雞四面皆是高地,中間低平,所以定名為雍。寶雞位於關中平原的西部,一旦讓蜀軍佔據寶雞,蜀軍可以沿著渭水向東進攻長安,涼州也輕易可得。你看,蜀軍剛出祁山,關中就已震動,安定郡、天水郡、南安郡,未動蜀軍一兵一卒,就叛魏歸蜀。

魏明帝曹叡表面上鎮定,派右將軍張郃率五萬精銳西去關中迎敵。但是,曹叡隨後親自去長安,因為關中形勢實在太不讓他放心了。萬一寶雞被諸葛亮佔據,關中危矣、洛陽也將受到巨大威脅。

形勢對諸葛亮本來是有利的,諸葛亮卻下了一步臭棋。諸葛亮派紙上談兵的參軍馬謖守街亭,結果這位三國版趙括把一盤好棋局給糟蹋了。街亭慘敗後,蜀軍在關中西線已無立足之地,只好回撤,北伐虎頭蛇尾收場。魏軍救街亭,實際上也解了寶雞之危,類似“圍魏救趙”。

在魏國的西線,有三大塊地理特徵:往西是涼州,往北是黃土高原,往南是蜀漢。而寶雞(今寶雞地級市區域,魏之扶風郡),恰好位於“腰眼”的位置。魏得寶雞,則向西可控制涼州,遠接西域,向南可圖蜀。而蜀得寶雞,向西可圖涼州,向東可圖關中,進而圖洛陽。向南則可穩固漢中,進而鞏固蜀中。

漢高祖被項羽貶到漢中,幾乎無東還的希望。劉邦拜韓信為大將,“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寶雞境內)”,這才向東佔據關中,進而消滅項羽統一天下。這是站在蜀國方位講的例子,也有站在魏國方位的例子。漢光武帝劉秀在中原作戰,西北的隴西為隗囂佔據,西南的益州為公孫述佔據。劉秀欲平隴西與益州,必先攻取寶雞一帶,取得戰略主動權。隴西隗囂、益州公孫述之亡,從地理上講,就是漢軍拿下寶雞,涼、蜀丟掉了門戶。

歷代在蜀中建國者,無不重視寶雞。五代十國前期,軍閥李茂貞割據寶雞一帶。他的存在導致兩件事:一、蜀主王建不能越過他討伐中原的朱溫;二、中原的朱溫不能越過他討伐蜀主王建。但是,王建認為李茂貞實力弱於朱溫,早晚會被朱溫吞掉,不如自己直接控制放心。王建為了得到寶雞,沒少給李茂貞挖大坑,最終還是無用功。後唐滅梁後,李茂貞識趣地向唐莊宗李存勖稱臣,後唐打開了滅蜀通道,李存勖才有底氣伐蜀。後唐之後,寶雞始終被中原王朝控制,以及周世宗柴榮消滅後蜀軍主力,奪取秦、鳳等州,這才讓北宋輕易消滅後蜀。

寶雞的地理位置,相當於通向西北、西南的丁字路口。從西晉大亂以來,關中地區成了各方勢力爭奪的主戰場之一,寶雞則是關中的“氣眼”所在。南北朝時期,寶雞稱為岐州,是北魏防禦南朝從漢中出兵進取關中的門戶。所以古人說:“岐州被敵軍攻佔,而關隴諸州毫髮未損的事,聞所未聞!”安史之亂,唐玄宗李隆基倉皇逃入蜀,而寶雞就是蜀中的北大門。

同時,寶雞也是靈武的南大門。靈武在現在的寧夏銀川附近,唐玄宗的太子李亨(唐肅宗)沒有跟父親入蜀,而是北上靈武(寧夏境內)稱帝。無論是唐玄宗北上返回長安,還是唐肅宗南下反擊安史之亂,寶雞都是他們回長安的要道。另外,唐朝還都長安後,吐蕃勢力強大,成為唐朝新的威脅。而寶雞,恰巧位於吐蕃的東線,又成為長安的門戶重鎮。當時就有人說:“本朝能在長安不再逃跑,全賴鳳翔以維持。”

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地圖帝


要說到長安的門戶,實際上有好幾個。長安所在的地方,被稱作關中,所謂關中,就是長安東邊的潼關-函谷關,北邊的蕭關-金鎖關,西邊的大散關--大震關和南邊的武關-藍關。這四個關口分別通向四個地方。

寶雞屬於長安西邊的門戶,通過絲綢之路從西邊來的各族人,想要到終點長安,寶雞是必經之地。

看看地形

而想要從寶雞進入漢中(戰國、秦、漢時期,漢中是控制成都平原的跳板),有這麼幾條路。

從西至東

1、陳倉道:沿著現在的寶成鐵路,即從寶雞市區向南,沿清姜河向南,經過鳳縣,順著嘉陵江往南先到達甘肅的徽縣等地,在到達漢中的略陽,從略陽向東南方向,進入漢中。

2、褒斜道:從眉縣出發,走褒斜道,斜就是目前眉縣的斜峪關水庫方向那條路,到達太白縣後,從太白縣進入留壩等地,再進入漢中。

這是從南邊來的2條路,聽過在秦國都城還在鳳翔一代遷移的時候,有次蜀國的人滅掉了褒國,從陳倉道一湧而出,差點幹掉了秦都都城。所以從秦國開始,東征之前,都會先南下漢中,佔領漢中後,以漢中為跳板幹掉成都平原上的各路諸侯。先搶佔這些產糧的地區,有了充足的糧草保證,才回去東征。

漢唐時期,西邊有吐蕃等少數民族軍事集團。而經寶雞進入關中還有一條路,那就是從固原-隴縣-鳳翔方向,經過六盤山-隴山而來。

在看看地圖,只要能打下蕭關,來自西北黃土高原地區的軍隊,進入關中平原簡直易如反掌,好比打開了水庫的閘門,再關上就很難了。

通過這些地方進入關中的,義渠等國,動不動就通過這裡進入關中幹仗。所以在戰國-秦漢唐時期,鳳翔府的名氣比現在寶雞的名氣大多了,鳳翔至今也是寶雞地區經濟和人口發展很好的城市。

很多人說,還有一條從天水向東沿渭河向東的路,是有的,但是不好走。

現在雖然有了高速,但是從天水到寶雞的幾百個隧道會讓你懷疑人生的。


不二旅途


寶雞是西安門戶的原因主要由西安周邊的地理環境和寶雞的地理位置決定的。西安所在的關中平原四面環山中間渭河經過,這片平原在歷史上就是一片沃野,我們通常稱之為八百里秦川。關中平原內部土壤肥沃,灌溉條件良好,是人民生產生活的好地方,所以從西周開始關中一帶就是中國較為繁華的地方。在冷兵器時代,軍事防禦對地理環境要求非常高。關中平原南靠秦嶺,北接黃土高原,渭河在秦嶺和黃土高原中間流過,形成了關中平原獨特的防禦系統。

中國古代許多朝代把都城定在關中平原就是看重了關中平原獨特地理環境。只要扼守住關中平原的幾個重要關口,就能最大限度的保證關中安全,而且關中平原的農田水利也能保證自給自足。依靠關中平原秦國統一六國建立不世奇功,西漢依靠關中平原開創大漢盛世,唐朝依靠關中平原開創了大唐氣象。而關中最重要的城市則是西安也就是古代的長安。

由於關中平原獨特的地理特徵,只有守住幾個重要關口就能保證關中的安全,所以在關中東南西北出口處建造了四個關口,我們通常稱之為平原四關,分別為潼關(秦漢為函谷關)、大散關、武關和蕭關。這四個關口共同拱衛關中和長安的安全,也就是西安的安全。

潼關(秦漢為函谷關)為四關之首,把住關中東出的大門。無論是秦國還是西漢只要扼守住函谷關,東方的政權基本上拿他們沒有辦法,他們反而可是在時機成熟之時東出函谷關逐鹿中原。扼守關中南部大門的是武關,武關為關中和長江中游相互進攻的必經之路,當年劉邦就是饒過函谷關,從武關攻入關中滅掉秦朝。蕭關扼守住關中的北大門。扼守關中西大門的便是大散關。而赫赫有名大散關便位於寶雞境內。寶雞在秦漢時期成為陳倉,就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那個陳倉。寶雞扼守住南北交通咽喉之處,自古有“川陝咽喉”之稱,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發生在寶雞境內的戰役多達七八十次之多。兵家爭奪寶雞並不是因為寶雞多重要,主要因為他們看中了關中和長安這塊肥肉,所以寶雞完全可以被稱為西安的門戶。


依稀說史


陝西省西部有個著名的寶雞市。寶雞(只是寶雞這個地名)出名,與破解“蜀道難”千古難題的寶成鐵路有很大關係。不過在歷史上,寶雞可不是一般的有名,只是古代不叫寶雞,而叫鳳翔,是響噹噹的軍事重鎮,古都長安的西線門戶。蜀漢丞相諸葛亮的北伐雄心,就被耗盡在寶雞附近的崇山峻嶺裡。

可以這麼講:無論長安是不是國都,歷代朝廷都要以守住寶雞為要務。尤其是天下分裂,有勢力在蜀中建立王朝之時。最典型的一個例子——三國時魏蜀爭霸於此。 魏國控制淮南(合肥),對東吳有居高臨下之勢。而蜀漢佔據漢中形勢之地,對魏國控制的關中構成了重大威脅。魏蜀之交的地形,大致可分為六個部分,從南住北依次是:四川盆地(低),米倉山、大巴山(高),漢中(低)、秦嶺(高)、關中(低)、黃土高原(高)。其中,蜀漢佔據四川盆地,米倉山、大巴山,漢中,隔著秦嶺與魏國控制的關中、黃土高原相接。



關中是一個狹長的平原地帶,號稱八百里秦川,古老的渭水由西向東,橫穿整個關中平原,在潼關以北匯入黃河。而向東出了潼關,就是魏國國都洛陽。這也就意味著:蜀軍只要拿下關中,就能切斷涼州(甘肅)與洛陽之間的聯繫,蜀軍就可以佔據涼州與關中,隔潼關與魏對峙。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大將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以五千精兵奇襲長安),被諸葛亮以太過冒險為由否決了。但是,諸葛亮和魏延的戰略目標卻是一致的,都是攻佔關中形勢之地。只不過,諸葛亮求穩,兵出祁山。蜀軍主力的指向非常明顯,就是衝著寶雞去的。 寶雞(具體是今鳳翔縣)在春秋時稱為雍,是秦國早期的國都。為什麼叫“雍”?雍是指四面高、中間地的地形。寶雞四面皆是高地,中間低平,所以定名為雍。寶雞位於關中平原的西部,一旦讓蜀軍佔據寶雞,蜀軍可以沿著渭水向東進攻長安,涼州也輕易可得。你看,蜀軍剛出祁山,關中就已震動,安定郡、天水郡、南安郡,未動蜀軍一兵一卒,就叛魏歸蜀。



魏明帝曹叡表面上鎮定,派右將軍張郃率五萬精銳西去關中迎敵。但是,曹叡隨後親自去長安,因為關中形勢實在太不讓他放心了。萬一寶雞被諸葛亮佔據,關中危矣、洛陽也將受到巨大威脅。 形勢對諸葛亮本來是有利的,諸葛亮卻下了一步臭棋。諸葛亮派紙上談兵的參軍馬謖守街亭,結果這位三國版趙括把一盤好棋局給糟蹋了。街亭慘敗後,蜀軍在關中西線已無立足之地,只好回撤,北伐虎頭蛇尾收場。魏軍救街亭,實際上也解了寶雞之危,類似“圍魏救趙”。 在魏國的西線,有三大塊地理特徵:往西是涼州,往北是黃土高原,往南是蜀漢。而寶雞(今寶雞地級市區域,魏之扶風郡),恰好位於“腰眼”的位置。魏得寶雞,則向西可控制涼州,遠接西域,向南可圖蜀。而蜀得寶雞,向西可圖涼州,向東可圖關中,進而圖洛陽。向南則可穩固漢中,進而鞏固蜀中。

漢高祖被項羽貶到漢中,幾乎無東還的希望。劉邦拜韓信為大將,“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寶雞境內)”,這才向東佔據關中,進而消滅項羽統一天下。這是站在蜀國方位講的例子,也有站在魏國方位的例子。


漢光武帝劉秀在中原作戰,西北的隴西為隗囂佔據,西南的益州為公孫述佔據。劉秀欲平隴西與益州,必先攻取寶雞一帶,取得戰略主動權。隴西隗囂、益州公孫述之亡,從地理上講,就是漢軍拿下寶雞,涼、蜀丟掉了門戶。 歷代在蜀中建國者,無不重視寶雞。五代十國前期,軍閥李茂貞割據寶雞一帶。他的存在導致兩件事:一、蜀主王建不能越過他討伐中原的朱溫;二、中原的朱溫不能越過他討伐蜀主王建。但是,王建認為李茂貞實力弱於朱溫,早晚會被朱溫吞掉,不如自己直接控制放心。王建為了得到寶雞,沒少給李茂貞挖大坑,最終還是無用功。後唐滅梁後,李茂貞識趣地向唐莊宗李存勖稱臣,後唐打開了滅蜀通道,李存勖才有底氣伐蜀。後唐之後,寶雞始終被中原王朝控制,以及周世宗柴榮消滅後蜀軍主力,奪取秦、鳳等州,這才讓北宋輕易消滅後蜀。



寶雞的地理位置,相當於通向西北、西南的丁字路口。從西晉大亂以來,關中地區成了各方勢力爭奪的主戰場之一,寶雞則是關中的“氣眼”所在。南北朝時期,寶雞稱為岐州,是北魏防禦南朝從漢中出兵進取關中的門戶。所以古人說:“岐州被敵軍攻佔,而關隴諸州毫髮未損的事,聞所未聞!”安史之亂,唐玄宗李隆基倉皇逃入蜀,而寶雞就是蜀中的北大門。 同時,寶雞也是靈武的南大門。靈武在現在的寧夏銀川附近,唐玄宗的太子李亨(唐肅宗)沒有跟父親入蜀,而是北上靈武(寧夏境內)稱帝。無論是唐玄宗北上返回長安,還是唐肅宗南下反擊安史之亂,寶雞都是他們回長安的要道。另外,唐朝還都長安後,吐蕃勢力強大,成為唐朝新的威脅。而寶雞,恰巧位於吐蕃的東線,又成為長安的門戶重鎮。當時就有人說:“本朝能在長安不再逃跑,全賴鳳翔以維持。


青玉綰海樓


陝西省西部有個著名的寶雞市。寶雞(只是寶雞這個地名)出名,與破解“蜀道難”千古難題的寶成鐵路有很大關係。不過在歷史上,寶雞可不是一般的有名,只是古代不叫寶雞,而叫鳳翔,是響噹噹的軍事重鎮,古都長安的西線門戶。蜀漢丞相諸葛亮的北伐雄心,就被耗盡在寶雞附近的崇山峻嶺裡。

可以這麼講:無論長安是不是國都,歷代朝廷都要以守住寶雞為要務。尤其是天下分裂,有勢力在蜀中建立王朝之時。最典型的一個例子——三國時魏蜀爭霸於此。

魏國控制淮南(合肥),對東吳有居高臨下之勢。而蜀漢佔據漢中形勢之地,對魏國控制的關中構成了重大威脅。魏蜀之交的地形,大致可分為六個部分,從南住北依次是:四川盆地(低),米倉山、大巴山(高),漢中(低)、秦嶺(高)、關中(低)、黃土高原(高)。其中,蜀漢佔據四川盆地,米倉山、大巴山,漢中,隔著秦嶺與魏國控制的關中、黃土高原相接。

關中是一個狹長的平原地帶,號稱八百里秦川,古老的渭水由西向東,橫穿整個關中平原,在潼關以北匯入黃河。而向東出了潼關,就是魏國國都洛陽。這也就意味著:蜀軍只要拿下關中,就能切斷涼州(甘肅)與洛陽之間的聯繫,蜀軍就可以佔據涼州與關中,隔潼關與魏對峙。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大將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以五千精兵奇襲長安),被諸葛亮以太過冒險為由否決了。但是,諸葛亮和魏延的戰略目標卻是一致的,都是攻佔關中形勢之地。只不過,諸葛亮求穩,兵出祁山。蜀軍主力的指向非常明顯,就是衝著寶雞去的。

寶雞(具體是今鳳翔縣)在春秋時稱為雍,是秦國早期的國都。為什麼叫“雍”?雍是指四面高、中間地的地形。寶雞四面皆是高地,中間低平,所以定名為雍。寶雞位於關中平原的西部,一旦讓蜀軍佔據寶雞,蜀軍可以沿著渭水向東進攻長安,涼州也輕易可得。你看,蜀軍剛出祁山,關中就已震動,安定郡、天水郡、南安郡,未動蜀軍一兵一卒,就叛魏歸蜀。

魏明帝曹叡表面上鎮定,派右將軍張郃率五萬精銳西去關中迎敵。但是,曹叡隨後親自去長安,因為關中形勢實在太不讓他放心了。萬一寶雞被諸葛亮佔據,關中危矣、洛陽也將受到巨大威脅。

形勢對諸葛亮本來是有利的,諸葛亮卻下了一步臭棋。諸葛亮派紙上談兵的參軍馬謖守街亭,結果這位三國版趙括把一盤好棋局給糟蹋了。街亭慘敗後,蜀軍在關中西線已無立足之地,只好回撤,北伐虎頭蛇尾收場。魏軍救街亭,實際上也解了寶雞之危,類似“圍魏救趙”。

在魏國方位的例子。漢光武帝劉秀在中原作戰,西北的隴西為隗囂佔據,西南的益州為公孫述佔據。劉秀欲平隴西與益州,必先攻取寶雞一帶,取得戰略主動權。隴西隗囂、益州公孫述之亡,從地理上講,就是漢軍拿下寶雞,涼、蜀丟掉了門戶。 歷代在蜀中建國者,無不重視寶雞。五代十國前期,軍閥李茂貞割據寶雞一帶。他的存在導致兩件事:一、蜀主王建不能越過他討伐中原的朱溫;二、中原的朱溫不能越過他討伐蜀主王建。但是,王建認為李茂貞實力弱於朱溫,早晚會被朱溫吞掉,不如自己直接控制放心。王建為了得到寶雞,沒少給李茂貞挖大坑,最終還是無用功。後唐滅梁後,李茂貞識趣地向唐莊宗李存勖稱臣,後唐打開了滅蜀通道,李存勖才有底氣伐蜀。後唐之後,寶雞始終被中原王朝控制,以及周世宗柴榮消滅後蜀軍主力,奪取秦、鳳等州,這才讓北宋輕易消滅後蜀。 寶雞的地理位置,相當於通向西北、西南的丁字路口。從西晉大亂以來,關中地區成了各方勢力爭奪的主戰場之一,寶雞則是關中的“氣眼”所在。南北朝時期,寶雞稱為岐州,是北魏防禦南朝從漢中出兵進取關中的門戶。所以古人說:“岐州被敵軍攻佔,而關隴諸州毫髮未損的事,聞所未聞!”安史之亂,唐玄宗李隆基倉皇逃入蜀,而寶雞就是蜀中的北大門。 同時,寶雞也是靈武的南大門。靈武在現在的寧夏銀川附近,唐玄宗的太子李亨(唐肅宗)沒有跟父親入蜀,而是北上靈武(寧夏境內)稱帝。無論是唐玄宗北上返回長安,還是唐肅宗南下反擊安史之亂,寶雞都是他們回長安的要道。另外,唐朝還都長安後,吐蕃勢力強大,成為唐朝新的威脅。而寶雞,恰巧位於吐蕃的東線,又成為長安的門戶重鎮。當時就有人說:“本朝能在長安不再逃跑,全賴鳳翔以維持。”


monster扶男


:無論長安是不是國都,歷代朝廷都要以守住寶雞為要務。尤其是天下分裂,有勢力在蜀中建立王朝之時。最典型的一個例子--三國時魏蜀爭霸於此。

魏國控制淮南(合肥),對東吳有居高臨下之勢。而蜀漢佔據漢中形勢之地,對魏國控制的關中構成了重大威脅。魏蜀之交的地形,大致可分為六個部分,從南住北依次是:四川盆地(低),米倉山、大巴山(高),漢中(低)、秦嶺(高)、關中(低)、黃土高原(高)。其中,蜀漢佔據四川盆地,米倉山、大巴山,漢中,隔著秦嶺與魏國控制的關中、黃土高原相接。


舟曉


作為陝西人的老趙還沒去寶雞玩過呢,等有機會了一定得去溜達溜達。首先從地理位置上看長安處於關中地區的C位,北邊有黃土高坡,東邊有黃河,南邊有秦嶺。由於這些天然的屏障的存在,別人攻打長安只能從西邊下手了,而長安的西邊正是寶雞。所以寶雞被稱為長安的門戶,戰略位置很重要。


吾趣歷史


無論長安是不是國都,歷代朝廷都要以守住寶雞為要務。尤其是天下分裂,有勢力在蜀中建立王朝之時。最典型的一個例子——三國時魏蜀爭霸於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