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醫生,我們要對生命負責

編者按:戰“疫”一線,飄揚在最前方的是黨旗,衝鋒在最前線的是黨員。在這次疫情中,煤炭企業各基層黨支部,或在疫情一線救死扶傷,或在生產一線保供穩產,或堅守後方守護職工身心健康,以組織引領黨員,以黨員帶動職工,發揮著戰鬥堡壘作用。

在山西陽煤集團總醫院,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以醫者仁心,或馳援湖北,或守崗盡職,呵護著每一名患者的健康。

“生命是平等的。無論是奔赴湖北抗疫一線,還是堅守在陽煤總醫院治病救人,都是一名醫務人員的價值體現,都要盡最大的責任。”陽煤總醫院內科系統第一黨支部組織委員、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郭瑞斌說。

他們集體按下了紅手印

這是一封按有48個殷紅手印的請戰書。2月12日,疫情進一步肆虐,“重災區”湖北急需更多的醫療支援。內科系統第一黨支部48名黨員集體請戰——“我們主動請戰,參加援鄂醫療隊,秉承救死扶傷的醫者初心,不畏艱險,不辱使命!”

“48個紅手印,代表48名黨員熾熱的心。”內科系統第一黨支部書記、腎病內科副主任史官茂說,“截至3月中旬,我們已有5名醫務人員奮戰在湖北抗疫一線。”

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李志明就是其中一員。臨行前一晚,父母憂心忡忡:“能不去嗎?”兒子扯住衣袖:“爸爸別走……”七尺男兒,淚眼蒙朧。

但他知道,疫情面前,自己更是一名“戰士”。他的戰場,在湖北省潛江市新冠肺炎應急醫院,被稱為潛江“小湯山”。

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戴著N95口罩,戴著近視鏡,再加上護目鏡,李志明眼前經常一層霧水。為此,李志明自創了“頻繁快速甩頭法”,讓移動的大水滴“擦拭”出清晰的視野。他還嘗試著使用消毒液擦拭眼鏡和護目鏡以減少霧氣,但那些殘留的液體嚴重刺激眼周皮膚,疼痛、脫皮、紅腫等各種不適接踵而至。

每檢查一名患者,除了關心症狀外,李志明還會關切地詢問患者飲食偏好、生活需求,鼓勵他們消除恐慌心理、積極配合治療。當患者伸出大拇指說“山西醫療隊好樣的”時,李志明覺得累點不算什麼。

2月底以來,陽煤總醫院陸續收到來自湖北省潛江市、天門市政府的感謝信,致敬內科系統第一黨支部李志明、趙喜萍、劉娟娟等醫務人員“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崇高職業精神。

他們為生命迎來曙光

“咱們科騰出了三個病房,對發熱患者集中管理。你是黨員,科裡準備安排你來管理這三個病房。有困難嗎?”1月25日,郭瑞斌詢問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醫師馬治強。

“沒有!一切服從組織安排。”於是,還在蜜月期的馬治強,珍藏起新婚的甜蜜快樂,投入到緊張的病房管理中。

2月11日,凌晨2點多,範曉豔的手機突然響起。她知道,一定又是關於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的會診。會診結束,已近凌晨5點。在辦公室合了會兒眼睛,早上8點,她又準時出現在病房。

3月10日,見到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護士長張智育時,她拖著一條僵直的右腿行走在病區。副護士長去了湖北一線,張智育的工作量翻了倍。勞累過度的她髕骨軟化,右腿疼痛,不能打彎。“即使不能去一線抗疫,在這裡也要站好崗!”張智育說。

史官茂最近也特別忙,腎病內科、急診科兩頭跑,生怕哪裡照顧不到。史官茂的妻子也在陽煤總醫院工作。“我倆忙起來,有時兩天才能見一面。孩子只能託付給她姥姥。”史官茂說。他們在外求學的女兒,本盼著這個超長假期能和父母歡聚。

“前方的同志在用生命奮鬥,後方更不能出任何紕漏。”郭瑞斌說。

春節以來,郭瑞斌所在科室管理著呼吸重病監護室的14張床,每天要對患者做6例到8例支氣管鏡檢查。這類檢查要進行氣道插管,有醫護感染的風險。“生命就在危機和轉機之間。不做,患者就面臨危機;做了,患者就有轉機。”郭瑞斌說,“我們是醫生,我們要對生命負責。”

掃碼在手機端打開頁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