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医生,我们要对生命负责

编者按:战“疫”一线,飘扬在最前方的是党旗,冲锋在最前线的是党员。在这次疫情中,煤炭企业各基层党支部,或在疫情一线救死扶伤,或在生产一线保供稳产,或坚守后方守护职工身心健康,以组织引领党员,以党员带动职工,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

在山西阳煤集团总医院,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以医者仁心,或驰援湖北,或守岗尽职,呵护着每一名患者的健康。

“生命是平等的。无论是奔赴湖北抗疫一线,还是坚守在阳煤总医院治病救人,都是一名医务人员的价值体现,都要尽最大的责任。”阳煤总医院内科系统第一党支部组织委员、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郭瑞斌说。

他们集体按下了红手印

这是一封按有48个殷红手印的请战书。2月12日,疫情进一步肆虐,“重灾区”湖北急需更多的医疗支援。内科系统第一党支部48名党员集体请战——“我们主动请战,参加援鄂医疗队,秉承救死扶伤的医者初心,不畏艰险,不辱使命!”

“48个红手印,代表48名党员炽热的心。”内科系统第一党支部书记、肾病内科副主任史官茂说,“截至3月中旬,我们已有5名医务人员奋战在湖北抗疫一线。”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李志明就是其中一员。临行前一晚,父母忧心忡忡:“能不去吗?”儿子扯住衣袖:“爸爸别走……”七尺男儿,泪眼蒙胧。

但他知道,疫情面前,自己更是一名“战士”。他的战场,在湖北省潜江市新冠肺炎应急医院,被称为潜江“小汤山”。

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戴着N95口罩,戴着近视镜,再加上护目镜,李志明眼前经常一层雾水。为此,李志明自创了“频繁快速甩头法”,让移动的大水滴“擦拭”出清晰的视野。他还尝试着使用消毒液擦拭眼镜和护目镜以减少雾气,但那些残留的液体严重刺激眼周皮肤,疼痛、脱皮、红肿等各种不适接踵而至。

每检查一名患者,除了关心症状外,李志明还会关切地询问患者饮食偏好、生活需求,鼓励他们消除恐慌心理、积极配合治疗。当患者伸出大拇指说“山西医疗队好样的”时,李志明觉得累点不算什么。

2月底以来,阳煤总医院陆续收到来自湖北省潜江市、天门市政府的感谢信,致敬内科系统第一党支部李志明、赵喜萍、刘娟娟等医务人员“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

他们为生命迎来曙光

“咱们科腾出了三个病房,对发热患者集中管理。你是党员,科里准备安排你来管理这三个病房。有困难吗?”1月25日,郭瑞斌询问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师马治强。

“没有!一切服从组织安排。”于是,还在蜜月期的马治强,珍藏起新婚的甜蜜快乐,投入到紧张的病房管理中。

2月11日,凌晨2点多,范晓艳的手机突然响起。她知道,一定又是关于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的会诊。会诊结束,已近凌晨5点。在办公室合了会儿眼睛,早上8点,她又准时出现在病房。

3月10日,见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张智育时,她拖着一条僵直的右腿行走在病区。副护士长去了湖北一线,张智育的工作量翻了倍。劳累过度的她髌骨软化,右腿疼痛,不能打弯。“即使不能去一线抗疫,在这里也要站好岗!”张智育说。

史官茂最近也特别忙,肾病内科、急诊科两头跑,生怕哪里照顾不到。史官茂的妻子也在阳煤总医院工作。“我俩忙起来,有时两天才能见一面。孩子只能托付给她姥姥。”史官茂说。他们在外求学的女儿,本盼着这个超长假期能和父母欢聚。

“前方的同志在用生命奋斗,后方更不能出任何纰漏。”郭瑞斌说。

春节以来,郭瑞斌所在科室管理着呼吸重病监护室的14张床,每天要对患者做6例到8例支气管镜检查。这类检查要进行气道插管,有医护感染的风险。“生命就在危机和转机之间。不做,患者就面临危机;做了,患者就有转机。”郭瑞斌说,“我们是医生,我们要对生命负责。”

扫码在手机端打开页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