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藏茶,我差點錯過了你

雅安藏茶,我差點錯過了你

玩黑茶已經有十三個年頭了,在黑茶中一直偏愛六堡茶和普洱熟茶。初識雅安藏茶還是在2009年,當時品飲的是剛出廠的新茶,感覺不太對口味,於是對整個雅安藏茶產生了偏見,認為藏茶沒什麼太好喝的茶。最近半年多有機會品鑑了幾十款各種年份的老藏茶、老茯磚,逐漸改變老楊對老黑茶的認識。老藏茶比之新茶更具時間賦予的魅力與韻味。歲月靜好,生命如歌,時光如流水,平靜、寧靜、清淨也不失為一種美好。大量老茶的品鑑,逐漸轉變了我對老藏茶的認識,藏茶中有好茶!藏茶,我差點錯過了你。

一、四川邊茶與雅安藏茶


雅安藏茶,我差點錯過了你

喜歡老黑茶的朋友,會經常聽到“邊茶”、“南路邊茶”、“西路邊茶”、“雅安藏茶”等與四川黑茶相關的名詞。這幾個名詞意義相關,但又不同,不易區分。要想弄清楚四川的藏茶,我們就要從弄懂這幾個名詞開始。

邊茶是邊銷茶的總稱,是專門銷往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茶葉,大多數為黑茶。歷史上,邊銷茶的品種很多,並不僅限於四川邊茶,主要品種有湖南的茯磚、黑磚、花磚;湖北的青磚、米磚;四川的康磚、金尖;雲南的緊茶等。為了方便運輸,邊銷茶多為緊壓茶。

四川省是中國邊銷茶生產的大省,也是中國最早生產黑茶的地區之一。四川黑茶主要產品有南路邊茶和西路邊茶兩大類。宋代以來,各個封建王朝均推行“茶馬法”,對銷往藏區的茶葉官方統一管理,在四川雅安、天全、滎經等地設立管理茶馬交換的“茶馬司”。清代乾隆年間,官府規定雅安、天全、滎經等地所產的邊茶專銷康藏,稱為“南路邊茶”;灌縣、崇慶、大邑等地所產的邊茶專銷川西北松潘、理縣等地,稱為“西路邊茶”。這就是“南路邊茶”與“西路邊茶”的由來。


雅安藏茶,我差點錯過了你

換個表述方式,南路邊茶是指從成都出發運銷南邊通道的茶。目前,南路邊茶主要銷往西藏、青海、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等地,產品主要有康磚和金尖兩種。南路邊茶以雅安、宜賓、樂山為主要產區,集中在雅安、宜賓壓制。西路邊茶是銷往我國西北方向走古大道的茶。西路邊茶主要集中在邛崍、都江堰、平武、北川等地加工,成品茶主要為茯磚和方包茶,主要銷往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少量銷往甘肅、青海。西路邊茶一般較南路邊茶更為粗老。

關於雅安藏茶最權威的定義,老楊個人認為是現行行業標準《GH/T 1120-2015 雅安藏茶》。其中規定,雅安藏茶是:“在雅安市所轄行政區域內,以一芽五葉的茶樹新梢(或同等嫩度對夾葉)或藏毛茶為原料,採用南路邊茶的核心製作技藝,經殺青、揉捻、乾燥、渥堆、精製、拼配、蒸壓等特定工藝製作而成的黑茶類產品,具有褐葉紅湯、陳醇回甘的獨特品質。”有這一定義,我們可以明確雅安藏茶屬於四川南路邊茶中的一種,採用的是黑茶的渥堆發酵工藝。

二、雅安藏茶的製作工藝

雅安藏茶,我差點錯過了你

雅安藏茶屬於中國黑茶的一種,經過革新後的製作分為:五大工藝、十大工序,若干程序。

  五大工藝:炒茶→蒸茶→揉茶→發酵→烘茶。

  十大工序:(炒茶→蒸茶→揉茶→發酵→烘茶)→(選茶→拼配→蒸茶→成型→烘乾)。

  若干程序:第一步:(採摘→洗茶→脫水→涼幹)→第二步:(炒茶→蒸茶→揉茶→發酵→烘茶)→第三步:(選茶→拼配→蒸茶→成型→烘乾)→第四步:(包裝→檢驗→入庫→出廠)。

通過製作工藝與工序的對比,雅安藏茶與茯磚的製作工藝相似但又不同。雅安藏茶的不同點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1、採摘製作時間。雅安藏茶採摘鮮葉原料和製作的時間比其他黑茶稍晚。比如茯磚茶一般在夏季製作,以利於冠突散囊菌(金花)的發花。雅安藏茶一般在秋季末渥堆發酵,發酵時間要比茯磚茶長一些,翻堆的次數要多些。2.發酵的方式。雅安藏茶渥堆發酵的堆頭普遍較高、面積也大一些。3.發酵環境不同。雅安藏茶充分利用雅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不斷對渥堆環境進行改善處理,讓茶堆周圍的各種微生物對茶葉產生有效作用,形成了雅安藏茶獨有的風味。

三、老藏茶的一二三

雅安藏茶,我差點錯過了你

歷史上,以“雅安藏茶”為代表的的南路邊茶是四川邊茶的大宗產品,過去主要以雅安、樂山為主要產區,國營茶廠時期產區擴大至四川全省,集中在雅安、宜賓、重慶、江津、萬縣、達縣等的國營茶廠(場)壓制。認為老的金尖、康磚只在現雅安市所轄的雨城、天全、滎經等地生產的說法是不準確的。

計劃經濟時期,雅安地區的國營茶廠數量不多,並且有明確的歷史資料記載。新中國成立,雅安地區沒收官僚資本改為國營茶廠,成立了草壩、河北、文定街、大北街四個國營茶廠。1953年公私合營,藏茶加工廠由原48家合併為三家,即國營雅安茶廠;國營滎經茶廠(現已被友誼茶葉有限公司全資兼併);國營天全茶廠。1972年建成國營名山茶廠,1985年建成國營雅安市(今雨城)茶廠,主產雅安藏茶。

雅安藏茶,我差點錯過了你

20世紀80年代,雅安茶廠開始用“民族團結牌”商標生產“金尖”和“康磚”,取代雅安茶廠1951年以來使用的“柯羅牌”商標。後來,相繼使用過“團結牌”、“民茶”等商標。其含義就是要讓藏茶成為藏漢民族團結的紐帶。因此,市場上標註20世紀八十年代以前雅安茶廠生產的“民族團結牌”康磚、金尖基本上可以判斷為假茶。

雅安藏茶煮著喝,源自於青藏高原獨特的地理氣候環境。生活在青藏藏族同胞,居住地一般在海拔2500米以上,水溫沸點一般在65到80度左右,飲食以牛羊肉、奶酪、酥油和青稞為主,因此藏族同胞煮熟的食物大多是半生半熟的狀態。這也就決定了在藏區,邊銷茶無法採用平原地區沖泡的品飲方式,只能採用熬煮的方式飲茶。當然,老藏茶煮著喝口感更為醇厚濃釅,也是平原地區一部分茶客喜歡煮著喝老藏茶的原因。

四、幾款精品老藏茶的品鑑感受

1、1992年滎經康磚茶。

雅安藏茶,我差點錯過了你

藏地保存茶品保存狀態不錯,沒有耗牛皮包茶羶味。茶香純正,是藏茶獨有的醇香,中間還有著較為明顯的酥油奶香和甜香。湯色紅亮透明,轉化良好,幹茶上泛油光,老茶特徵顯著。茶湯稠濃掛杯壁,口感醇厚,前幾道水不苦而微澀,甜度較好,生津較快,有類似野芹的藥香與木質香。四道水後,苦澀不顯,清冽甘甜,有喉韻暗生,茶湯中有類似紅糖水的香甜滋味,水路寬,較為耐泡。

2、四川筠連茶廠1986年生產的老康磚茶。

雅安藏茶,我差點錯過了你

這款茶磚在藏區保存,沒有經過南方倉儲,屬於純幹倉茶。幹茶及葉底中葉片多,梗的比例少,雖然是大葉大梗,但比四川筠連生產的老茯磚原料等級高。茶湯紅亮,香氣純正,無牛皮包藏茶帶有的羶味,醇香濃郁,兼有陳香與木質香。茶湯滋味層次較豐富,有輕微的酸味,苦澀不明顯,湯質醇厚,生津回甘較快,耐泡度好於同等年份的四川茯磚,老茶的韻味與茶氣感受較為明顯。這款茶體現出黑茶老茶中正醇和的特徵,倉儲良好,具有一定的後期轉化空間。

3、上世紀六十年代生產的藏茶金尖

雅安藏茶,我差點錯過了你

近六十年曆史的老茶幹茶表面己泛起了油光,這款其貌不揚,甚至看上去有些醜,卻引起了我對老黑茶的深入思考。這款老茶湯色呈橙紅色,香氣依然保持藏茶獨有的醇香,時間為其增添了淡淡的陳香和藥香。茶湯入口苦澀全無,喝慣了老生普的茶友會覺得有些淡,湯感卻很順,舌面甘甜生津,有似野芹的藥香,口感卻很清新。茶葉越泡越甜,耐泡度的確不好普洱古樹老熟茶,卻勝在回味甘甜如怡,薄而淡,生津持久,茶韻悠長。以我個人的品鑑經驗老藏茶、老獲磚特別是四川原料的邊銷黑茶在滋味、耐泡度、濃厚度上不及普洱老生茶。但是,四川老邊銷黑茶卻有著普洱老生茶沒有的平和與雋永。

雅安藏茶,我差點錯過了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