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派36人去琉球抗擊倭寇,他們後代都成日本人,仍使用漢姓

相傳在秦始皇年間,嬴政沉迷煉丹學道,修煉成仙,派徐福帶領一群童男童女去蓬萊仙島。他們就在"蓬萊仙島"也就是現在的日本,住下了,不敢返回。又傳楊貴妃沒死,被人偷偷救下帶去了日本。一直到後來的遣唐使,日本才以大和國出現在我們眼前。

明朝皇帝派36人去琉球抗擊倭寇,他們後代都成日本人,仍使用漢姓

日本和我國的種種,都昭示著兩國之間又愛又恨的糾纏局面,從古至今。

到後來,日本明治維新,迅速強大,侵略中國。那是我們最黑暗的一段時期,是記憶猶新的恥辱,也有無數中國人,或主動,或被動的被掠去。當然還有更悲慘的,做慰安婦,被活埋,被拿去做實驗……令人髮指。

現在,我們實力相差不大,也就井水不犯河水,災難時互相幫扶一下。以後是什麼樣,就不知道了。

明朝皇帝派36人去琉球抗擊倭寇,他們後代都成日本人,仍使用漢姓

今天說的一個叫久米村的村落,就是當年被迫流亡到日本的一些中國人。對於琉球,也就是古代的臺灣,抵抗薩摩入侵的時候,提供了強烈的支持。

久米村不是日本本土的村落。當年的久米村,只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派遣去琉球抗擊倭寇的36位划船的舟工,他們曾經都是中國人,如今他們的後代都成了日本人。

在琉球王國時期(明朝的附屬國),他們被派遣前往琉球,一是為了防範海上倭國的侵犯,順便方便貢使往來,二是因為他們吃苦耐勞,心靈手巧。他們沒有辜負明洪武帝的期望,迅速在那霸港安家落戶。他們村名曾經是"唐營"或是"唐榮",後來才改的名。

明朝皇帝派36人去琉球抗擊倭寇,他們後代都成日本人,仍使用漢姓

因為久米村,也是個被日軍佔領的村落。被劃分到了日本沖繩縣。久米村一直堅定地認為自己是中國人,於是冒死在清朝1879年,絕大多數久米村的人返回中國。所以現在,日本的久米村人丁稀少,也因為一些諸如國籍的原因,無法返回中國了。

可是他們依舊使用漢姓,他們不願意接受日本文化,日積月累,潛移默化地改變沖繩縣的生活習慣。直到今天,沖繩縣和日本其他地區文化習慣差異巨大,而且十分不和。這些都是因為久米人長期的薰陶和感染。

明朝皇帝派36人去琉球抗擊倭寇,他們後代都成日本人,仍使用漢姓

但是久米村的人也想返回自己的家鄉,雖然曾經也是福州人,但是現在的他們,生在琉球,長在琉球,早就生了深厚的感情。他們也曾寄希望於民國政府,可惜,讓他們失望了。

二戰結束後,原則上戰敗國是要把佔領的土地返還回去,可惜美國為了自己的利益,他們沒有把中國當做可以拉攏的盟友,並沒有直接把那一片群島劃回中國。而中國,就算有多麼高超的辯術,也因為國家式微,沒法發揮作用。他們把這一片當做中間地帶,由美國管理。

明朝皇帝派36人去琉球抗擊倭寇,他們後代都成日本人,仍使用漢姓

在後來冷戰期間,又被日本用手段拿了過去。

這一部分的琉球,再也沒有回來。

久米村的人們也終於在廣大的土地上分散開去了。只剩下一個遺址。

明朝皇帝派36人去琉球抗擊倭寇,他們後代都成日本人,仍使用漢姓

但他們依舊在傳播著中國文化,保留著中國的風俗習慣。就像零散的又執著的宣傳單。——哪怕他們不這麼幹,也不會有人怨他們,但是久米人依舊堅持下來了。

後來,福州市和日本沖繩縣那霸市商榷在久米村原址建立一座名為"福州園"的庭院,保留了中華文化深入骨子裡的點點滴滴,紀念這一段奇特又遺憾的歷史,紀念這些執著又忠誠的久米人。

明朝皇帝派36人去琉球抗擊倭寇,他們後代都成日本人,仍使用漢姓

他們曾經,只是明朝皇帝朱元璋派遣去琉球抗倭的一個小小的舟工啊。如今,卻衍變成了日本沖繩人,想回到祖國,卻再也不能真正“回到祖國”。

許多人的曾經,都是那麼脆弱渺小。

現在中日互通有無,相互往來了,久米人也有不少回國的機會了,你怎麼看那些還留在日本的久米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