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三個老人說出心裡話:養老院何嘗不是晚年生活的尊嚴所在

我國現在60歲及以上人口為25388萬人,占人口總數的18.1%,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7603萬人,占人口總數的12.6%。

老年人養老問題成為社會和家庭的重大問題,去養老院養老這一途徑擺在許多老年人面前。

【話題】三個老人說出心裡話:養老院何嘗不是晚年生活的尊嚴所在


而認知理念的不同,在老人和子女之間形成重重障礙,養老院養老成為許多家庭中不可觸碰的禁區。

面臨衰老,三位老人說出了心裡話:養老院何嘗不是你晚年生活的尊嚴所在。

文老太太

85歲

我一輩子恪守養兒防老的古訓,覺得和兒子一起生活天經地義。我年輕時孝敬公婆,在婆家吃盡苦頭,挑水劈柴,做飯縫衣。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沒有吃過一頓消停飯。再苦再累,我覺得理所當然,因為我是兒媳婦。

我兒子結婚後就和我們一起過,我精心帶大孫子。買菜做飯,打掃衛生,從來沒讓兒子和兒媳婦為家裡事情請過假。

兒子和兒媳婦挺孝順,孫子上學後,家裡重新買房,經過再三考慮,仍然買到一起。

十多年前,我開始沒有能力做菜了,做出來也不好吃。我每天買菜,蒸饅頭,或者煮好米飯。現在只能煮米飯了,沒有力氣蒸饅頭了,幾乎都要兒子和兒媳婦做了。

他們也五十幾歲了,工作還很忙,為了給我們做飯,下班後再累也要堅持。有時他們有事在外面吃晚飯,也要提前急急忙忙回來做好我們的晚飯。

孫子在外地結婚後,他們卻不能經常去看自己的兒子,即使去了,也要匆匆忙忙一兩天就趕回來。他們多少年了也沒有出去旅遊,每天按部就班的做晚飯。

【話題】三個老人說出心裡話:養老院何嘗不是晚年生活的尊嚴所在


我覺得我和老伴就像兩條繩索,僅僅束縛住他們。眼看兒媳婦從青春年華到鬢角斑白,有了自己的兒媳婦,卻從來沒有過過小家庭的小日子,更沒有過二人世界。兒子的臉上褶皺縱橫交錯,經常是心事重重,人也特別顯老。

我心疼他們,也曾多次想過去養老院。一想到不能每天見到兒子,我心裡就不安。養兒防老,我去養老院了,親戚朋友怎麼想?是我兒子不孝順嗎?我丟不起那個臉。

現在我心裡每天都很受煎熬,看著兒子越來越消瘦的臉,兒媳婦越來越多的白髮,我們兩個人卻越來越沒用,成為沉重的大包袱。可是,我們還是不想去養老院,我們也許很快就不在了,就這麼熬下去吧。

於老太太

72歲

我曾經去養老院看過姨媽,那是一個挺有名氣的養老院。路上我對兒子說:養老院多好啊,不用自己做飯洗衣,還有很多夥伴,以後我也去養老院。兒子高興的說:好啊。他願意我晚年享福,所以,表現的很愉快。

進到裡面,寬闊的大廳佈滿花草樹木,卻一片寂靜。轉圈的二樓平臺上有幾位坐在輪椅上的老人,他們眼睛直直的盯著一個地方目不轉睛,臉上毫無表情。

姨媽的房間一桌一椅一櫃,一臺電視,一部電話機。有點像病房,沒有生機。

走時,姨媽依依不捨的送我們出來,平臺上的老人依然如剛才一般,一動不動。樓裡雖然有綠植,卻一片灰濛濛,死氣沉沉的感覺,花草凝固的像假的,甚至像死了一般沒有色彩和水分。

兒子緊緊挽住我的胳膊說:我可不讓你去養老院。

我奇怪的問他為什麼,我以為年齡還小的他看不出什麼問題。他告訴我姨姥眼睛裡有淚水,平臺上的老人是混吃等死的。

【話題】三個老人說出心裡話:養老院何嘗不是晚年生活的尊嚴所在


我吃驚他看出了問題,也一輩子感激他說不讓我去養老院。在離開養老院時他能說出這句話,我會一輩子感激他的,他小小年紀知道心疼媽媽。

可是,自從兩年前老伴去世後,我一個人守著空蕩蕩的屋子,我的心也空了。兒子想讓我在他家附近買套小點房子,來往方便點,我拒絕了。一套再小的房子掏空積蓄也不夠,難道我老了還要背上債務過著緊巴巴的日子嗎?也不想給兒子兒媳婦帶來更多的麻煩,距離產生美,和睦相處的婆媳關係是我最想要的。

我思前想後,認為把手裡的錢用來選好點的養老院是最好的辦法。可是,養老院中那些呆滯的目光,病房一樣的房間,死寂的氣氛浮現在我的眼前。

寂寞孤獨像一塊巨大的鉛塊死死壓住了我,每一天,每一夜,我都是窒息和恐懼的。儘管我不停的給自己找事情做,學畫畫,學樂器。

我害怕夜晚到來,讓我心驚膽戰。我害怕太陽昇起,讓我孤寂淒涼。我堅守在只有我一個人的家中,一點點走近養老院,又一點點逼開養老院,它是我心中解不開的結。

傅老先生

87歲

我有四個兒女,有足夠的養老金,身體狀況也不錯,沒有必要去養老院養老。

兩個女兒遠嫁外地,每天過著悠哉悠哉的生活,幾乎不為我們兩個老人操一點心,小兒子自顧不暇。大兒子老實厚道,成為我們的支柱。

我們住的比較遠,他卻能做到呼之即來,揮之即去。我曾經對親朋好友說:有一個孩子孝順就不能去養老院。

【話題】三個老人說出心裡話:養老院何嘗不是晚年生活的尊嚴所在


這麼多年我們從來沒為大兒子著想過,無論什麼時間都打過電話,冰天雪地為一點點小事讓他跑來跑去,他也沒有埋怨過。

我和他媽大事小情都第一時間就找他,直到他的小家庭因為這樣事情不斷髮生,夫妻之間產生矛盾,他媳婦離開了他,我們才意識到自己太自私了。兒子一句話沒責怪我們,他媳婦說他是愚孝,他也沒反駁,臉色卻冰冷起來。

他的感情生活經歷了一次次挫折,對我們從來沒有改變。現在他的話越來越少了,快六十歲的人了還在疲於奔命,我們的事情也越來越多了。

前一段時間,老伴生了一場病,順嘴說了一句上養老院的話。我生氣了,一天沒和她說話。我們有孝順的兒子,為什麼要上養老院?

【話題】三個老人說出心裡話:養老院何嘗不是晚年生活的尊嚴所在


老年人一生奉獻給兒女,愛兒女多過愛自己,甚至影響了自己的生活質量。由於社會經濟比較落後,家庭收入低,他們大半輩子吃苦耐勞。老有所養是老年人最大的心願。養兒防老的老觀念還根深蒂固,養老院的不完善也成為他們最大的擔憂。

然而,無論如何,養老院是老年人有尊嚴養老的最好,也是最後場所。

【話題】三個老人說出心裡話:養老院何嘗不是晚年生活的尊嚴所在


子女無力養老

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已經進入老年人隊伍,一對獨生子女夫妻要贍養四位老人,還要撫育自己的子女,他們的子女面臨著激烈的競爭,佔據了父母的大量精力。社會快速發展同樣帶來工作壓力,他們無論是體力還是精力都達到高度緊張。

子女無能養老

出國大潮中有大批青少年出國學習和工作,還有大量青年人出外打拼,他們遠離父母不能為老人養老。老人沒有條件出國或者到子女工作的地方生活,遠水救不了近火,這部分老年人去養老院養老勢在必行。

子女無心養老

西方文化與傳統文化的博弈,孝道不再是家庭風氣的主流。兩代人價值觀和生活習慣不同,子女無心盡孝,父母成為累贅。兩代人各自獨立的生活模式越來越受到更多人的接受,養老院成為老年人養老的首選。

【話題】三個老人說出心裡話:養老院何嘗不是晚年生活的尊嚴所在


【話題】三個老人說出心裡話:養老院何嘗不是晚年生活的尊嚴所在


結語:不管你接不接受,養老院養老就在你面前存在著。當你老了,要有尊嚴的養老,不成為社會和子女的負擔,養老院不可避免的屬於你晚年的居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