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京把“養老院”搬回家

江蘇省南京市通過設置家庭養老床位、安裝智能硬件設備、實行“互聯網+居家養老”等養老模式的創新,讓老年人在家裡也能享受到專業化的養老服務。

江蘇南京把“養老院”搬回家

2018年10月16日,家住南京市鼓樓區祖師庵4號、患有輕度老年痴呆的蔣奶奶,不慎從自家床上跌落,幸虧家中配備了智能床墊,及時發出報警,第一時間接入了對應養老機構的系統,工作人員迅速調出攝像監控畫面,發現老人家已經趴在地上爬不起來,工作人員15分鐘內便趕到了蔣奶奶家中,成功化解了一次居家養老的危情。

生活中,類似這樣“生死時速”的瞬間常常發生。但是,在南京市鼓樓區,老人們卻總能化險為夷。因為,老人們已經成功地把養老院“搬回家”了。

2500張家庭養老床位解決“一床難求”

鼓樓區是南京市中心城區之一,全區60週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22萬餘人,占人口總數的24.05%,日益嚴峻的老齡化趨勢,導致養老機構床位供給缺口越來越大,而養老院中“一床難求”的狀況難以短時間改變。

為此,鼓樓區立足城區養老特點,創新開展了家庭養老床位建設。據統計,目前,全區已建成2500張家庭養老床位,既有效緩解了機構養老壓力,也滿足了居家老人的專業化養老服務需求。

鼓樓區寸土寸金,唯有拓展養老機構“開門辦院”的思路才能找到破解中心城區養老服務發展空間嚴重不足的“先天缺陷”,在南京市民政局的指導下,鼓勵有條件、夠資質的機構和組織,全面參與家庭養老床位建設,探索一條既能克服養老用地緊張、又能實現養老床位持續增長的發展路徑。

這一思路吸引了鼓樓區首批68家養老機構積極認領“家庭養老床位”,2500張標準化養老機構床位“搬”進了普通居民家中。南京瀚瑞頤養中心負責人梁飛院長介紹,作為第一批試點單位,中心已認領了500張“家庭養老床位”。“中心的養老床位只有224張,實際上,我們服務的院外老人比院內老人還要多一倍。”

這些“家庭養老床位”主要服務具有鼓樓區戶籍、有養老機構床位專業服務需求、無法或不願入住養老機構內部,或家庭有一定照料條件暫時無須入住養老機構的老年人,其中包括政府購買照護服務的老年人,失能失智、半失能老人。

家庭養老床位遠離養老機構,但養老服務的標準卻不能降低。為此,鼓樓區研製了“家庭養老床位”服務標準。記者發現,《服務規範》對生活照料、康復、護理、醫療、電子信息化、精神慰藉、文化娛樂等方面做了嚴格規定,並從團隊建設、崗位職責、分級護理標準、工具表單等方面制定了《操作指南》。

為了進一步拓展機構養老和社區託老機構醫養服務覆蓋的範圍,鼓樓區相關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養老機構簽訂醫護服務協議,激勵醫護人員每週2次上門為老人巡診,提供一體化醫護型養老服務。瀚瑞老年人服務中心則組建了家庭養老床位服務小組,50個人分為5個小組,每一小組負責一個片區,配有護士、康復師、護工和行政人員,每兩個小組配備一名醫生,每位簽約老年人每天都能享受上門服務,“服務內容包括了17個種類,例如換導尿管、膀胱沖洗等。”醫護服務人員說。

政策支持提高家庭養老補貼幅度

鼓樓區在執行江蘇省、南京市專項補貼的基礎上,專門研究出臺鼓樓區級《關於加快養老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關於進一步完善養老服務補貼政策的意見》《鼓樓區家庭養老床位管理辦法細則(試行)》等居家養老扶持政策細則,以落地成效檢驗政策成效。

鼓樓區採取政府補貼“家庭養老床位”一次性建設費、常規性運營費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專業養老機構把養老設施、標準化服務“搬”進老人的居家臥室。對每張家庭養老床位,政府配套補貼3000元;對於面向半失能、失能老人提供家庭床位的養老機構,政府的補貼標準分別從200元/人/月提高到400元/人/月、從400元/人/月提高到600元/人/月;對於面向半失能、失能老人提供家庭床位的社區居家養老中心,分別新增運營補貼480元/人/月、720元/人/月。

與此同時,和蔣奶奶家一樣,目前,鼓樓區已有5493戶家庭進行了“家庭養老床位”適老化配套改造,包括煙感探測器、床頭一鍵呼叫設備、紅外人體感應探測器、語音視頻通話設備、人體感應小夜燈、適老扶手、防滑設施等15項內容的“家庭養老床位硬件清單”,並增加運營管理系統網絡接入、專用直聯緊急呼叫、體徵監測等設施設備,進一步提高老人安全保障。

多元養老支撐老人幸福晚年

在鼓樓區,社會力量都積極參與到了養老服務中,既有朝夕相處服務中心等大學生創辦的養老機構,也有鐘山職業技術學院彩虹社區居家服務中心等高校創辦的養老機構,還有攜才助餐、“康惠通”呼叫、常青藤頤養小站等由企業創辦的養老服務品牌,更有心貼心老年人服務中心等下崗女工自主創辦的養老機構,形成差異化、多樣化發展的社會力量“多元養老”態勢。

鼓樓區特別鼓勵“抱團養老”,

江蘇南京把“養老院”搬回家

成立了鼓樓區養老服務聯盟,組織行業專家、一線社區居家養老機構,重點加強社區居家養老機構服務和管理標準體系建設,規範和細化了助餐、助浴、助潔等“十四助”流程。老年人和他們的家屬還能享受到“掌上智慧養老”。針對“老人對身邊服務不瞭解,養老供給方對精準服務不瞭解”的信息壁壘,鼓樓區整合全區養老資源,2018年年初開始運營的“智慧養老雲政務平臺”,從去年5月起首推並實現線上申報、補貼申請、資金使用、審核評估、運行監管等功能一體化、即時化、透明化,養老服務領域“不見面審批”全面提速增效;開通微信端口,通過社區居家、家庭床位、助餐點等十個版塊“窗口”,老人及家屬可以實時瞭解、選擇身邊合適的養老機構。

為了擴大志願養老的人群,去年5月,鼓樓區在線上成立江蘇省首家區級“時間銀行”,實行線上統一存儲、分級計算、通存通兌,以及志願者統一管理、培訓認證、等級獎勵等規章制度,最大限度地挖掘社會潛在服務資源和人力資源,鼓勵社區居民、老人子女、各類志願者利用碎片化時間幫老助老,促進志願養老服務的可持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