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大腸息肉密切相關的八大因素,看看中了幾條?


95%以上的大腸癌是由大腸息肉演變而來,阻止大腸息肉就可以阻斷大腸癌發生。要預防大腸息肉,首先要了解其發生原因,今天就與大家聊聊大腸息肉發生的十大相關因素。

國內大腸息肉發病率比較高,在人群中總髮病率達到1.6%~12.0%,尤其到了中年後發病率更高,達10%~30%,而95%以上的大腸癌是從大腸息肉一步步演變而來,因此預防和及時治療大腸息肉很重要。

要想預防大腸息肉,首先要了解其發生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干預。今天就與大家聊聊大腸息肉發生的那些相關因素。

為什麼會長大腸息肉?至今仍然不是很清楚,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1 年齡

年齡是大腸息肉發病的重要因素,隨著年齡增大發病率增高,到了中年大腸息肉的發病率高達10%~30%。到了中年,尤其50歲以後即使沒有任何症狀,也有必要做一次腸鏡檢查,是否有大腸息肉、甚至大腸癌,以便能及時治療。

2 慢性炎症刺激

腸道慢性炎症,可能由細菌、病毒、寄生蟲感染引起,也可能與腸道自身免疫性炎症損傷有關。據研究,腺瘤性息肉的發生可能與病毒感染有關。腸道慢性炎症,往往表現慢性腹痛、腹瀉、便血等症狀,有這些症狀者應及時腸鏡檢查,積極治療腸道慢性炎症以預防大腸息肉的發生。

3 代謝相關的各項因素

包括:超重、肥胖(尤其腹型肥胖)、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代謝綜合徵是大腸息肉發生的危險因素。積極鍛鍊,控制飲食,減輕體重,治療和預防“三高”,就可以預防、減少大腸息肉的發生。

4 膽系(膽囊、膽道)疾病

大腸息肉患者同時伴有膽系疾病的患者較對照組明顯增高,提示膽系疾病是大腸息肉患病的危險因素。

5 腸道菌群失調

正常情況下,腸道微生態保持平衡狀態。如果益生菌減少、致病菌增加,則可能導致結腸黏膜的慢性炎症,繼而發生結腸息肉。

多喝含有益生菌的酸奶,多食富含益生元的食物,可預防大腸息肉。

小麥、洋蔥、大蒜等食物中富有可溶性纖維低聚糖,香蕉被認為是最方便的富含低聚糖來源的食品之一。

6 吸菸、飲酒

吸菸與腺瘤性息肉密切相關。吸菸史在20年以內者大多發生小的腺瘤,而吸菸史在20年以上者大多伴發大的腺瘤。

經常飲酒是大腸息肉患病的另一個危險因素。

酒精及其代謝產物乙醛可誘導DNA甲基化,干擾葉酸、鈣等潛在抗癌營養物質的吸收,並可使腸道黏膜增生,這些會增加大腸息肉及腫瘤發生的風險。

7 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飲食

飲食因素與腸息肉的形成有一定關係,特別是細菌和膽酸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礎。

不當飲食會增加大腸息肉發病風險;恰當食物又能預防大腸息肉發生、阻止其發展、降低其復發和癌變的機會。

西式飲食,高脂肪、高蛋白(尤其紅肉)、低纖維飲食容易發生結腸息肉。國內飲食西化也是結腸癌發病率升高的重要原因。

而多進食綠葉蔬菜、西紅柿、茄子、西蘭花、捲心菜、蘆筍、胡蘿蔔、蘿蔔、洋蔥、大蒜、豆類、大麥、玉米、香蕉、萍果等等,有利於腸道蠕動,增加腸道益生菌,增加葉酸攝入等多種機制來減少腸息肉的發生。

8 遺傳因素

一般認為,腸息肉的形成與基因突變和遺傳因素有密切關係,從目前研究情況表明,突變基因可以由父母遺傳給後代子女,在遺傳機會上男女是均等的,沒有性別的差異。

因此,家屬中有結腸癌和多發性大腸息肉的患者,你更要提早做腸鏡檢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