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絕世天才和幼稚的白痴!鐘聲震耳時,他沒明白喪鐘為誰而鳴

韓信:絕世天才和幼稚的白痴!鐘聲震耳時,他沒明白喪鐘為誰而鳴

  公元前196年,韓信無所事事時,蕭何來找他了,說咱們皇帝在外面打了勝仗,大家都去宮裡祝賀,咱們也去吧?韓信這時候是在鬧情緒的,所以他不想去,說我這又是感冒又是竄稀的,身上不得勁,所以就不去了。

  蕭何勸他說就算是身上不舒服,也要強打起精神去啊,這畢竟是祝賀皇帝的事。老韓一聽心說算了,我給你蕭何一個面子,於是和蕭何一起進宮而去,到了宮中後,蕭何突然不見了,一頭霧水的老韓被縛帶進長樂宮,他這才知道自己被騙了,呂稚這娘們兒要弄死自己。

  一代軍事天才就此隕落,韓信不服了,臨死時大喊大叫說我後悔啊,我後悔沒聽蒯通的計謀,現在卻被一個娘們兒給騙殺了,這可真是天意啊!沒給他請律師,也沒有給他上訴的機會,直接就殺了。

  《史記·淮陰侯列傳》中記:

  相國給信曰:雖病,強入賀。信入,呂后使武士縛信,斬之長樂鍾室。信方斬,曰:吾不用蒯通計,反為女子所詐,豈非天哉

韓信:絕世天才和幼稚的白痴!鐘聲震耳時,他沒明白喪鐘為誰而鳴

  老韓實在沒必要這樣小看呂稚,他打仗是天才,但玩起政治來,他在呂稚手中連個小學生都不如。呂稚那是什麼人?結識聖上於微末之時,激勵聖上於頹廢之際,國成之後,背聖上無法去背之黑鍋,殺聖上無法去殺之功臣。她是老劉最親密的戰友,最勤奮的鞭策者,這麼一個人。不該被看不起。

  所以,老韓到死都沒能活明白,還順嘴把蒯通給賣了,有這麼幹的嗎?你打仗是厲害,可是你得明白打仗是政治的延續,政治無法再續時,就打仗來解決,打完仗後,一切還得歸於政治。

  但他到死就愣是沒有明白,還覺得自己死在一個女人手裡是羞辱,這就挺悲哀了,他就是這麼個人,身上彷彿揹負了兩個人格,一個是軍事天才,一個是政治白痴。

  可如果我們翻看他的履歷就會發現,他的命運,其實早就已經註定,他的過往,註定了他以後的結局。

韓信:絕世天才和幼稚的白痴!鐘聲震耳時,他沒明白喪鐘為誰而鳴

  一、貧賤不移鴻鵠志,困頓靜待崛起日

  假如生在現代,韓信如果是個公司員工,應該也是個不招人待見的主。為啥這樣說呢?因為他不合群。

  試想想,身邊有這麼個人,平時你有點愛好,身邊這麼個人鄙視你,說你庸俗,說你沒大志。然後他邊說著,邊住在你花錢租的房子裡,而且完全不當自己是外人,你買來吃的他二話不說先吃,完全不管你夠不夠吃。吃完一抹嘴,說你這樣的人,我都不願意跟你一起出去逛街,我跟你出去感覺丟人!

  您說說,你煩不煩身邊有這樣的人?韓信就是這麼個人。他窮困潦倒,吃不起飯,投靠一個當亭長的朋友。咱們在這裡說一下這個亭長的官職,因為劉邦之前也是秦朝的一個亭長。確切來說,這是秦朝基層的一個小位置。秦律裡,十里為一亭,設亭長。但需要注意的是,這個“十里”不是說我們現在理解的十里路,這是個計戶單位,十戶為一里,設有里長。

  也就是說,這個亭長並不是最小的官吏,十戶一里,十里一亭,所這個亭長就是管著百十戶人家的一個官員,大約相當於現在半個村長。

  他投靠了一個當亭長的朋友,人家也不富啊,不要以為是個小官吏就富,劉邦也是這麼個官職,整天窮得賒人家寡婦的酒喝,最後沒錢還,只好酒債肉償……

  你要是去吃一頓兩頓的還行,要是整天在人家家裡吃,這誰也受不了啊,你吃飯幫人家幹活也算啊,吃的時候就來了,吃完就走,身上掛著劍,當自己是個貴族,貴族咋能幹活呢?可是古人講義,他這個朋友就是再難也不說啥,但朋友老婆受不了了,人家故意在他沒來時就做好飯先吃完,等韓信來了,人家刷鍋水都沒了。

韓信:絕世天才和幼稚的白痴!鐘聲震耳時,他沒明白喪鐘為誰而鳴

  韓信一看勃然大怒,吃你點飯咋了?吃你飯是看得起你,你不讓我吃,好!我不跟你玩了!《史記·淮陰侯列傳》說:

  始為布衣時,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又不能治生商賈,常從人寄食飲,人多厭之者,常數從其下鄉南昌亭長寄食,數月,亭長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時信往,不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絕去。

  怒,竟絕去!怒從何來?在人家家裡吃了幾個月飯,人家受不了了自己就怒了?這簡直莫名其妙,這是一件小事,但是司馬遷寫他的傳是以這件事為開端的,也就是說,從小處看人品,韓信看事情多從自己為出發點,他心中裝有驚天大志,但眼高手低,你縱然有絕世之才,也得先把自己養活了,要不然你餓死了,上哪裡去實現你的理想抱負去?

  韓信不這麼想,他就好比現在的一些人,困難時,一些從來不幫助他的人,他不怪人家,有個朋友幫了十次,有一次不幫就惹到他了,要跟人家玩絕交。他不跟人家玩兒了,他幹嘛去了?他沒有啥朋友,也掙不來錢,自己跑河邊釣魚去了。

  農村說一些懶人時就愛說釣魚摸蝦,懶惰敗家,這釣魚不用勞動,坐著就行。問題是他並不會釣魚,幾乎餓死。人家一個漂洗的老太太實在看不過去,就把自己帶的食物分給他一些。人家也是個窮苦人,老韓狼吞虎嚥,並且許下了以後報答的誓言。

  存亡兩婦人,這個存說的就是這個婦人。當然了,這位漂母給他食物時,根本沒想過要他的什麼報答,只是單純的可憐他,不忍心讓他餓死罷了。《史記》中說:

  信釣於城下,諸母漂,有一母見信飢,飯信,竟漂數十日。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

韓信:絕世天才和幼稚的白痴!鐘聲震耳時,他沒明白喪鐘為誰而鳴

  數十日啊!並且給他當頭棒喝。從這裡,我們又能看出韓信的另一個缺點,他是個生活上的巨嬰。

  社交上的巨嬰,生活上的巨嬰,還有他讓人驚掉下巴的三觀,就是既然是朋友,你就得全部為我著想,以自我為中心,恨不得全世界都得圍著自己轉的心態,一直伴隨了他一生,性格決定命運,在韓信身上得到了完全的體現。

  按照韓信的想法,他這是在蟄伏,自己之所以這麼窮,是因為沒有個好平臺,一旦有了好平臺,自己就會一飛沖天。不得不說,這是強大的自信,而自信在真正有才的人身上就是自信,在沒才的人身上是不折不扣的愚蠢。韓信毫無疑問是有才的。

  有才也得有好平臺,還得有賞識自己的人。但這個懷才就像懷孕,總是會被人發現和看出來的,韓信等到了機會,同時也趕上了展現才華的時代,始皇死,天下反,各路英雄梟雄紛紛扯起了反旗,神和仙鬥法,妖和怪打架,這是群雄逐鹿的時代,也是魑魅魍魎橫行的歲月。

  亂世要打仗,他有這個才,所以他註定不會平凡。但同時,想要找個賞識自己的領導太難了,相信這點韓信深有體會!

韓信:絕世天才和幼稚的白痴!鐘聲震耳時,他沒明白喪鐘為誰而鳴

  二、亂世群雄揭竿起,蒼涼大地逐鹿忙

  韓信太難了!

  他先是投靠了項梁,也就是項羽的叔叔,但卻在項梁這裡連個水花都沒有打起來,聲名不顯,就是個普通的小兵。但在這裡,我們要說一下項家這邊隊伍的組成。

  項梁是項燕的兒子,而項燕是楚國貴族,秦滅楚時,他為保楚國而戰死。這麼一個貴族之後,不管是項梁還是項羽,其實都繼承了項燕的政治遺產,很多人一直都圍繞在他們身邊,起兵後更是如此。他們的隊伍裡,原貴族居多。

古代那些貴族,傲慢是真傲慢,但那時候的貴族是非常有血性的,他們的傲慢使他們不會看得起韓信,加上韓信整天一副我最牛的樣子也不招人待見。所以過了一段時間後,就把他打發到自己侄子哪裡去了。

  項羽雖然跟他叔叔有著相同的毛病,但畢竟是年輕人,給了他一個小官,就是站崗,在項羽的帳前站崗,這可不是韓信的目的,他多次向項羽提意見獻計策,想得到重用,但是項羽不搭理他。老劉先入咸陽差點被弄死,幸好裝孫子求得了項羽的原諒,但卻被打發到蜀地去了,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他去投奔了老劉。

  在這裡,我們能看出一個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韓信的果斷和奮發的決心。老劉入蜀時,項羽給自己弄了個震天響的名號叫霸王,這天下諸侯都歸他封,儼然成了以前的周天子,而老劉卻去了交通困難的蜀地,這讓任何人看來都是前途渺茫,他這個時候能去投靠,說明不甘心不願意整天在軍中當個混日子的兵油子,項羽這裡能人太多,而且排外,他在這裡沒有出頭之日。於是他果然的投靠老劉,這裡他有寧為雞頭,不做鳳尾的心思,這是個優點。

韓信:絕世天才和幼稚的白痴!鐘聲震耳時,他沒明白喪鐘為誰而鳴

  但到了老劉這裡,他還是沒有得到重用,這心理落差可大了去了,於是整天陰陽怪氣,成了個刺兒頭,結果跟別人一起犯了罪,差點被殺了,臨死時喊了一嗓子,算是把自己給救了,還得到一個看管糧食的小官。

  《史記》中說:

  漢王之入蜀,信亡楚歸漢,未得知名,為連敖。坐法當斬……滕公奇其言,壯其貌,釋而不斬。與語,大說之。言於上,上拜以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平平無奇,雖然活了下來,但還是個小官,韓信都快鬱悶死了。而這個時候,他的貴人出現了,那就是蕭何。蕭何這個人打仗不行,但眼光毒辣,這從他在劉邦還是個普通人時就一直跟隨就能看出來,他看出韓信不是平凡之輩,於是就經常跟老劉推薦,說這個人可不簡單。而且在這個時候,張良也推薦過他,張良和蕭何的看法都差不多,整個漢軍中,能真正將兵打全局戰爭的,唯韓信一人。

  說得多了,老劉就動了心,心說老蕭和老張都說這個人不簡單,那就給他個大點的官吧,蕭何說不行,要給就給最大的。這點跟項羽大不同,項羽是握著官職不捨得給人,彷彿這些官都是他自己家的,給了別人就跟挖他肉似的,所以常常是隻許不真正給。那老劉可是實打實的給,這其實是個有趣的現象,老劉的心思就是原本我就是個窮人,現在跟著一幫窮哥們兒鬧事兒打天下,還不知道成不成呢,張嘴封個官這算什麼?

  這是一種氣量,更是一種氣魄,還是一種管理方式,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老劉貫徹得很徹底。於是聽從了蕭何的建議,拜韓信為將!

  王許之。諸將皆喜,人人各自以為得大將。至拜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

韓信:絕世天才和幼稚的白痴!鐘聲震耳時,他沒明白喪鐘為誰而鳴

  原本是個管糧食生產的人,突然成了三軍總司令,別人能不驚呀嗎?而且這可是把軍隊的指揮權給了韓信,老劉這份氣魄,這份胸懷,簡直就是大海一樣。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老劉有這樣的優點。韓信也不負老劉所託,他的軍事天才得到了全部的釋放,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出兵涵谷關,聯合齊趙軍隊一直打到彭城。這是項羽的老窩,所以老劉敗了,但韓信卻在索亭穩住了局勢,形成了拉鋸的局面,使漢軍得到了休整。在這其間,韓信克魏國,摧毀代國,一仗仗的打得是非常漂亮,韓信的軍功是這樣一點一點的累積起來的。

  此後,韓信又在井陘口佯敗得手生擒趙王歇,不出一兵收服燕國。韓信的功勞越來越多時,他開始犯毛病了,親自請老劉封張耳為趙王,老劉沒有拒絕,但心裡不舒服是肯定的,該封時我會封,用得著你來邀買人心?可惜的是,韓信沒有意識到,反而有點擁兵自重了,感覺他是不能少的人物,事實上也的確是。可萬萬沒想到老劉在滎陽大敗,成皋脫困後,二話不說到修武軍營裡奪了張耳和韓信的軍權。

  這是個極為危險的信號,說明老劉已經非常不耐煩了,可是現在是用人之際,他不耐煩也得忍著。韓信沒有覺察出異常,還是我行我素,目中無人。老劉收了他的兵權後讓他去打齊國,但同時兵分兩路還派了說客去遊說,韓信還沒有趕到,人家就已經說服了齊王歸順。按道理說,韓信這個時候就該等老劉的下一步命令了,可是他沒有。齊國這邊本來都已經準備投降了,可是韓信大軍突然殺到,惱羞成怒的齊王認為這是用的一計,先用說客使自己不設防,再用兵攻自己個冷不防,一怒之下把說客給煮了,然後就是殊死反抗。

韓信:絕世天才和幼稚的白痴!鐘聲震耳時,他沒明白喪鐘為誰而鳴

  楚國派龍且帶領二十萬大軍和齊國形成了聯軍形勢,雖然最後全部被韓信打敗,但韓信沒明白這一場仗原本是可以避免的,原本是可以兵不血刃的。非但沒有意識到錯誤,還洋洋得意的給老劉去了信,說齊國人奸詐,得有個人鎮著他們,不如封我個假齊王吧?

  韓信的幼稚在於,先是為張耳求王,繼而為自己要封

,這是人臣之大忌,可惜韓信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沒有想過,自己在一步步的向火坑裡走。憤怒的老劉還是封了,可以說從這個時候起,他的命運就已經註定,他在老劉心裡是個狂悖之人,老劉有肚量,有肚量的人都喜歡秋後算帳。

  《史記》中記載這件事:

  漢四年,遂皆降平齊。使人言漢王曰:齊偽詐多變,反覆之國也,南邊楚,不為假王以鎮之,其勢不定……漢王亦悟,因復罵曰: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乃遣張良往立信為齊王,徵其兵擊楚。

  悲哉韓信,假如有反心,就此反了老劉,脫出他的陣營倒也罷了,韓信沒有反心,但卻有不尊之意,他是那麼能打仗的人,古來多少善於將兵者命運悽慘他會不知道?功高震主的事他會不明白?所以說他是個政治上的白痴。這些舉動,跟他以前在朋友家吃飯時的憤怒何其相似?就是我行我素,你們得圍著我轉。

  天下大定之時,必是韓信就死之日。

韓信:絕世天才和幼稚的白痴!鐘聲震耳時,他沒明白喪鐘為誰而鳴

  三、富貴貧窮一知己,生死存亡兩婦人

  項羽在垓下兵敗自殺,老劉又一次用突然襲擊的方法奪了韓信的兵權,改封他為楚王。韓信仍然沒有醒悟,奪他兵權是為了什麼?是怕他擁兵而起,說明老劉已經嚴重不相信他了,況且現在大漢已經立國,你再怎麼能打仗,無仗可打時,就成了一顆定時炸彈,老劉恨不得馬上讓他死。

  韓信如果這個時候低調做人能逃過一劫嗎?事實上是不能的,老劉對他早晚要動手,別人舉報韓信謀反也不過是投其所好罷了,韓信被騙,沒用老劉費一兵一卒就被捉,帶回京都,貶為淮陰侯,其實等於是軟禁了起來。

  韓信這個時候如果學張良,從此在京城當個糊塗侯爺,那麼禍事也許會遠離他,可是他不服啊,認為自己功勞很大,老劉這麼做是兔死狗烹,是對不起自己,所以他陰陽怪氣,鬧情緒,耍小脾氣,看不起這個,看不起那個。人家樊噲看見他客客氣氣的跟他打招呼,他卻張嘴羞辱人家,說想不到我韓信竟然淪落到跟樊噲這種人為伍了!

韓信:絕世天才和幼稚的白痴!鐘聲震耳時,他沒明白喪鐘為誰而鳴

  這簡直莫名其妙,樊噲怎麼了?他是老劉起兵的元老,也是老劉的發小,還是呂稚的妹夫,人家客客氣氣的跟你打招呼,你羞辱人家幹啥?你有功,別人就沒有功嗎?

  所以他這個性格就是作死的性格。如果只是發發牢騷,陰陽怪氣的耍耍小脾氣,也許還不那麼糟糕,但他越想越不服,等到陳豨叛亂時,他準備裡應外合反漢。於是就發生了開頭的一幕,被蕭何騙進宮,遭呂稚殺害。

  韓信謀反是真的嗎?這兩次應該都是假的。第一次有人投其所好,老劉正好軟禁他,他在京城得罪了太多人,大家都巴不得他死,於是有人藉著發揮了第二次。

  當時老劉沒在京城,這可這件事他事先知道嗎?他是肯定知道的,韓信如此功臣,呂稚不能說殺就殺,不請示、不回報,抓了就殺,這不可能,這應該是老劉和呂稚定好的計謀,老劉沒有揹負殺他的罪名,老劉回到京城聽說這件事後是什麼態度?

  高祖已從豨軍來,至,見信死,且喜且憐之。

  威武我太史公,短短五個字,把老劉的心思全寫明白了,且喜且憐之,心裡高興,又有點可惜。他到死也沒有明白自己為何而死,這裡面的確有老劉無情的帝王心術,也的確有冤屈,但是你韓信生活的時代不允許你陰陽怪氣的發牢騷,你又到處得罪人,人人慾誅之,而且自己臨死時又把蒯通給賣了。這個蒯通勸過韓信自立爐灶,但那時楚漢爭霸的時候,沒有什麼道德負擔,人家既然是你的謀士,這樣勸也是盡忠。可是你臨死時這麼喊一嗓了,這不是把人家向火坑裡帶嗎?

韓信:絕世天才和幼稚的白痴!鐘聲震耳時,他沒明白喪鐘為誰而鳴

  所以,韓信到死沒有活明白,他就是個政治上的真正小白。還感嘆死於女人之手,他沒有想明白,這個女人背後是什麼,是至高無上的皇權,是遍佈人間的人情世故,是廟堂,也是江湖。

  一代天才,少時貧窮,一生奮鬥,戎馬倥傯,漢初三傑之一,到了享受果實的時候,卻沒能守住自己的富貴,這裡面固然有老劉的不念舊情,但你死我活的政治鬥爭中,哪裡有情份可言呢?

  韓信之死,死在天真、死在無知、死在自大、死在不謀自身。他是個軍事上的天才,是個生活上的白痴,更是政治上的白痴 ,生逢亂世可為將,生在治世則為賊!但我們不能說他咎由自取,對於這樣一個不世同的天才,我們只能嘆之、憐之、惜之、悲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