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齊都城在河北,為何帝王多死在太原?

獨行客地圖帝


晚唐詩人李商隱,有兩首著名的詠史詩,既《北齊二首》。這兩首詩各有名句,《其一》有“小憐玉體橫陳夜,已報周師入晉陽。”《其二》有“晉陽已陷休回顧,更請君王獵一圍。”

兩首詩都提到了一個地名——晉陽。北齊亡於北周,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晉陽失陷。晉陽在北齊的地位,不是正式國都,卻比正式國都更加重要。晉陽在哪?就是現在的山西省省會太原市,別稱龍城。

咱們看歷史地圖,無論是高氏實際控制的東魏,還是取代東魏的北齊,國都都標註為“鄴”,今河北省邯鄲市磁縣南、河南省安陽市北。但在北齊高氏皇室心中,晉陽才是他們真正的國都。於是,北齊正式定都於鄴,但北齊皇帝們沒事就往晉陽跑,有的乾脆就住在晉陽。鄴的國都地位,變得有名無實。北齊為何會出現如此奇怪的現象?這既有歷史原因,也有地理原因。

北齊開國皇帝實際上是一代梟雄高歡。北魏末年,北方大亂,出身寒微的高歡想建功立業,苦無財資。在娶了婁昭君之後,高歡才有了馬匹,風雲際會之時,一飛沖天。高歡本屬爾朱榮部,爾朱榮被殺後,高歡瞧不上爾朱家首領爾朱兆,陰欲圖之。爾朱兆的大本營就在晉陽,高歡早就看中了晉陽,認為這裡是圖王之地。北魏末年,高歡平定幷州,佔據晉陽。

高歡被魏帝封為大丞相,但他顯然不可能住在已成四戰之地的魏都洛陽。高歡尋找一塊自己的根據地,晉陽再合適不過了。高歡決定在晉陽興建大丞相府,作為自己的根本之地。高歡給出的理由是:晉陽處在四塞之地。

山西省的地形條件比較複雜。山西省西邊,是滔滔黃河,隔黃河與陝西省相望。山西省東邊,是巍巍太行,隔太行山與河北省為鄰。山西省南部是中條山、王屋山,與河南省隔著黃河相望,山西省北部與內蒙古相鄰。

而在山西省內部,黃河以東,從北至南是呂梁山脈。而在呂梁山脈與太行山之間的,是著名的汾河。汾河發源發於呂梁山與雲中山之間,然後向南流去。經過太原(晉陽)、祁縣、平遙、介休、靈石、臨汾、新絳等地,在河津匯入黃河。汾河兩岸地勢較低,形成了狹長的谷地,適合居住與耕種。狹長的汾河谷地,又被分為北邊的太原盆地,南邊的臨汾盆地。兩個盆地之間,介休與靈石之間,地勢比較高。

晉陽四面為高山環繞,在軍事地理上屬於典型的易守難攻。高歡控制的東魏,包括山西省、河北省、京津二市、內蒙古中南部、遼寧省西部、山東省、河南省東北部、江蘇省西北部(後地盤擴張至長江北岸)。除了山西省,剩下的區域多以平原為主,這就決定了晉陽具有居高臨下的地理優勢。如果高歡居守平原地區的鄴都,不易於防守,很容易遭到攻擊。而守在晉陽,即使有敵軍,也很難輕易殺進汾河谷地,相對比較安全。高歡居守晉陽,對鄴都有居高臨下的戰略優勢,一旦鄴都有變,高歡可輕易平定。但如果居守鄴都,一旦晉陽有變,高歡就鞭長莫及了。

黃河以西,是西魏地盤,由另一個梟雄宇文泰控制。就軍事指揮能力而言,宇文泰要略強於高歡,雙方多次大戰,宇文泰勝場居多,可為明證。所以站在高歡的角度,寧可讓西魏軍攻佔鄴都,也不能讓西魏軍拿下晉陽。在冷兵器時代,居高臨下的戰略地理優勢及因此而形成的心理優勢,是不能忽略的。

高歡控制東魏,本想定都洛陽,但洛陽大亂之後殘破,又地近西魏,只好遷都於鄴。鄴都從某種角度上,更像是高歡軟禁東魏傀儡皇帝元善見(東魏靜帝)的大監獄。高歡本人多數時間都住在晉陽,手握重兵,向西防著宇文泰,向東防著元善見。由於晉陽與鄴都的地理距離不算太遠,高歡經常從晉陽出發,去鄴都拜見他操縱的木偶元善見。事畢,高歡千騎如雲,返回晉陽。公元547年,高歡死於晉陽。

高歡死後,晉陽始終是北齊高氏的根據地,高歡長子高澄本人也是在晉陽遇刺身亡。高家兄弟分工很細,高澄坐鎮根本重地晉陽,二弟高洋坐鎮次一級的重地鄴都。高澄死後,高洋就是在晉陽震服了之前瞧不起高洋的元老重臣。高洋在位十年間,雖然經常外出,但事畢後,還是回到晉陽。高洋也是在晉陽駕崩的。之後的廢帝高殷、文昭帝高演都死於晉陽。只有武成帝高湛例外,他死在鄴都。但是高湛在當皇帝及太上皇期間,也常去晉陽。高湛喜歡折騰,但他不傻,丟了晉陽,高家的天下就要塌掉一半,誰也不敢馬虎。後主高緯更不用說了,在位十二年間,高緯沒事就往晉陽跑。

作為北齊的死敵,北周宇文氏自然知道晉陽在北齊的地位,只要拿下晉陽,北齊無險可守,必亡。然後就是著名的“小憐玉體橫陳夜,已報周師入晉陽。”周軍拿下晉陽,佔據河東(山西省)形勢之地,北齊滅亡,不可避免。

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地圖帝


北齊(550-577)雖以鄴城為都,但因晉陽是高氏的創業基地,立國之前已佔據晉陽十八載,再加上吸取北魏歷帝長期受制於晉陽的教訓,所以把晉陽立為“別都”(一說別宮)。傳位的6個皇帝(幼主高恆除外),不厭其煩地長年往來於晉陽,鄴城之間。北齊開國帝高洋在位10年,前期對舊政進行過一些改革,又重用楊愔制定《齊律》,分民戶為上、中、下3等,富戶稅錢,貧戶出力;下沼減免百姓田租,其中太原8三年,其餘各免一年或二年;頻頻出動大軍,南征北戰,擴展地盤;為防禦北方遊牧民族入侵,不惜民力大修長城。高洋在晉陽先後修建開化寺、崇福寺、童子寺、開鑿蒙山大佛和龍山大佛,在天龍山鑿石窟,又命境內道士全部剃髮入沙門。北齊天保十年(559)十月,高洋暴卒於晉陽南宮德陽堂,發喪於宣德殿,時年31歲。

廢帝高殷是高洋的長子,天保元年(550)被立為皇太子,時年六歲。高洋死後,高殷於天保十年(559)十月即位於晉陽宣德殿,改元乾明,又大赦因犯,內外官員普遍加級,以六皇叔常山王高演為大承相。北齊乾明元年(560)三月下沼,令軍國之政,皆申報晉陽,由大丞相高演規劃施行。同年八月,“太皇太后令廢帝為濟南王,令食一郡,以大丞相、常山王演入篡大統。”“高殷繼父親當皇帝,僅僅10個月便被高演奪走皇位;時隔不久,又被高演殺害於晉陽。

孝昭帝高演,是高歡的第六子,與文宣帝高洋一母同胞,素為婁太后所鍾愛。高演從小愛讀書,極有才幹,亦頗盡孝道。有一次,居住在南宮(春秋董安於所築小城中宮殿)的婁太后生病,而居住北宮(高歡所築晉陽宮)的高演不顧身體有疾,面色憔悴,頭重足輕地去近視母親,“……殿去南宮五百餘步,雞鳴而去,辰時方還,來去徒步,不乘輿輦。” 文宣臨終時讓高演照看幼子,高演信誓旦旦地答應輔佐少帝(侄兒),但還不到一年,便將親侄兒“扼而殺之”。廢帝高殷死後,高演亦病,常在睡夢之中看見文宣帝之鬼崇,不久便馳馬墜地傷肋臨終時將帝位傳給其弟長廣王高湛,遺言“宜將吾妻子置一好處勿學前人也”。”高演即位於晉陽宣德殿,駕崩於晉陽宮,才當了一年零二個月的皇帝,死時27歲。

武成帝高湛,是高歡的第九個兒子,孝昭帝同母弟。高湛從小就衣帽端正莊重,神情閒靜深遠,很得父親鍾愛。高湛即位於晉陽南宮,改皇建二年(561)為太寧元年。北齊太寧二年(562)四月,高湛之母,皇太后婁昭君死於晉陽北宮,青州刺史上書說黃河與濟水變清,高湛遂改太寧二年為河清元年,並不同程度減輕罪犯的刑罰。北齊河清三年(564),北周軍隊攻晉陽,在城西擺開陣勢,北齊精銳軍隊悉眾而出,北周的援軍突厥畏其強盛避上西山,北周軍潰敗從蒙山逃走;死去的士卒和牲畜,數百里不絕。北齊河清四年(565)正月,武成

帝高湛移晉陽縣治於汾東(一說北魏長安縣),在晉陽城中新置龍山縣。同年四月,“太史奏天文有變,其佔當有易王······乃使太宰段韶兼太尉,持節奉皇壘侵傳於皇太子。高湛傳位給太子高緯後,各王公奉尊號為“太上皇帝”,軍國大事均要呈奏。高湛稱帝4年,天統四年(568)崩於鄴城乾壽堂,時年32歲。

後主高緯,是武成帝高湛的長子,出生於晉陽宮耶。高緯即位於晉陽宮,改河清四年(565)為天統元年。高緯是個昏庸之君,在位10餘年,被老百姓叫作“無愁天子”,他喜聲色犬馬,以窮奢極欲而著名。後主隆化元年(576)十月,北周大軍攻伐北齊,高緯卻與寵妃馮小憐圍獵行樂。十二月,周軍兵臨晉陽城下,後主夜出五龍門從晉陽逃往鄴城,在面臨亡國之時傳位於高恆。

縱觀北齊27年,別都晉陽是當時實際上的政治、軍事中心,其地位在國都鄴城之上。


談晉陽


這裡要從北齊軍事集團的建立說起,北齊創建人高歡最早屬於爾朱榮的部將,六鎮之亂後,邊鎮湧入大量胡人,爾朱榮家族於平亂中崛起,而身為軍中將領翹楚的高歡當時也具有一定的號召力,征伐平亂中形成了自己的羽翼,在爾朱榮被北魏皇室剪除之後,高歡不甘屈居於新任領導爾朱兆之下選擇自立,在內鬥中最後得到了勝利,順理成章的繼承了爾朱家族的勢力,也成為後來控制北魏的政治資本。

在北齊和北周鬥爭的過程中,雖然元氏的影響力在減弱,但還是有不少地區存在著相當實力的北魏貴族暗中支持,高歡掌權是會影響到他們的利益的,所以雖然都城在鄴城,卻不是高家完全掌控的地方,行事作風肯定沒有在自己的老窩鄴城來得踏實,這樣促成了高氏一族常年盤踞晉陽,高歡選擇鄴為東魏都城,其實也就是為了便於在晉陽遙控指揮,有特別的事才回去鄴城,而帝王之死涉及到繼位傳承這樣的大事,肯定是在晉陽更為保險安全。

從地理軍事角度來說,晉陽確實是四賽之地,屬於防守型城市,對於從邊鎮武裝崛起的高家來說具有大本營的性質,北齊北周常年有戰事往來,如果勢力重心在鄴城,征伐途中可能後方就會出現問題,這裡可以參照三國時曹操出征時後方叛亂,所以軍事起家的高歡為了規避這種風險,自然會建立一個自己絕對信任的軍事據點,保證出徵時無後顧之憂,然後讓自己的心腹在鄴城坐陣處理日常事務就可以了。

所以綜上來看,北齊的帝王是把太原當做自己家族的核心來運營的,而別都的意思是另一個都,並不是附屬意義上的陪都性質,在政治上能保證家族的安全,在軍事上能快速對北齊、鄴城甚至南梁的行動作出反應,所以北齊的皇帝大多時間都是在太原的,而且北齊的宗廟也在太原,這樣來說死在太原也就可以理解了。


藤藤菜講文史


大家好,這裡是小青春,一個熱愛文史的小青年!

北齊都城在河北境內的鄴城,但皇帝大多卻都住在了太原,死在了太原,這一個特殊現象,就足夠說明了太原地區對於北齊的重要程度!北齊亡於北周,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晉陽失陷。晉陽在北齊的地位,不是正式國都,卻比正式國都更加重要。晉陽在哪?就是現在的山西省省會太原市,別稱龍城。




北齊的開國皇帝是一代梟雄高歡!他特別重視晉陽地區,認為這裡是龍興之地!而晉陽四面為高山環繞,在軍事地理上屬於典型的易守難攻之地。當時高歡控制的東魏,包括山西省、河北省、京津二市、內蒙古中南部、遼寧省西部、山東省、河南省東北部、江蘇省西北部(後地盤擴張至長江北岸)。除了山西省,剩下的區域多以平原為主,這就決定了晉陽具有居高臨下的地理優勢。如果高歡居守平原地區的鄴都,不易於防守,很容易遭到攻擊。而守在晉陽,即使有敵軍,也很難輕易殺進汾河谷地,相對比較安全。高歡居守晉陽,對鄴都有居高臨下的戰略優勢,一旦鄴都有變,高歡可輕易平定。但如果居守鄴都,一旦晉陽有變,高歡就鞭長莫及了,所以,在晉陽城是最全面的地方!


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討論,記得加個關注哦,謝謝您!


史料小王爺


縱觀北齊二十八年、共六位皇帝,其中有三位在晉陽稱帝,有三位在晉陽死亡。北齊諸位皇帝常年往返於鄴城、晉陽之間,而在晉陽的時間遠遠多於在鄴城。這幾位帝王的種種操作足以表明晉陽城在高氏心目中的超高地位,遠遠高於國都。

無論是東魏的霸府還是北齊的別都,晉陽城都是核心。那麼晉陽城到底有何與眾不同之處,竟然在北齊扮演瞭如此重要的角色呢?

晉陽東有太行山,西有汾河、呂梁山,北有雁門關,南有霍太山、高壁嶺,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四塞之地。正因為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晉陽城向北可以出擊漠北,向南可以爭霸中原,向東可以出井陘、擊遼東,向西可以渡汾河、擊東魏,作為天下之都或有不足,但作為一個別都綽綽有餘。

“地形者,兵之助也”,晉陽的地形決定了這是一座易守難攻的城池,是一座“金城湯池”。在此基礎上,高歡還在晉陽一帶駐紮大量兵馬,更將原屬鄴城的外兵曹、騎兵曹遷到晉陽,派親信掌兵,以便調動全國大軍。

晉陽處於耕種文化和遊牧文化的交界地帶,經濟不如長安、洛陽這些城市發達,但也因此有了一個特點——商業發達。晉陽是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重要節點,是漠北進入中原的第一個中轉站。大量胡人絡繹不絕地從北方草原而來,帶來了大量西域商品,在此完成貿易,並以此為中轉,將商品向東帶入高句麗、百濟、新羅等地區。在後來出土的各種墓葬壁畫中,還可以依稀看到千年前的晉陽盛況。同時他們也帶來了宗教、服飾、音樂、繪畫等西域文化,讓晉陽與吐谷渾、波斯、柔然、粟特、突厥的交流十分緊密,一度成為國際大都市,所以,晉陽在北齊各代帝王眼裡,都是極其重要的大本營,呆的時間遠遠超過都城,最終多數死在晉陽也就不奇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