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青年如果都不返城的話,現在的農村該是啥樣子呢?

北大荒人108769822


知識青年如果都不返城,一直留在農村到今天,現在的農村會是什麼樣子?

有句諺語說的好,叫環境改造人。知識青年如果都不返城,現在的現實就是,農村會接受時代的改造,變成如今的模樣;知識青年會接受農村的改造,變成如我這般模樣。也就是說,一直在農村的知識青年,會在農村環境的改造薰陶下,成為如我一般純粹的老農民。

知識青年如果都不返城,當年那些混得好的,當了幹部已經退休的,現在正在頤養天年。閒暇之餘,會發揮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充實自己的生活。一直當農民的,也會如我一般,在農村娶妻生子。因為年邁,做農活已經不適應,只能做一些不是太耗費體力的農活和家務。孩子們混得好的,老知青也會如我一般,會在家帶孫子,享受天倫之樂。

年紀大了,這個時候一切都看淡了,一幫老傢伙會偶爾聚在一起,喝喝小酒,暢想當年的青蔥歲月,說到高興處,大家都會笑得前仰後合。我們深知,自己這一輩子的交響樂,已經奏響尾聲了,希望是下一代人的。

農村的田塍地頭,有知青灑下的汗水,知青在改造農村,農村何嘗又不是在改造知青!在時代、農民、知青的共同改造下,農村成了如今的模樣。


老牛愛遛彎


如果知識青年不返城的話,農村會發展的很慢。就不是現在這個樣子。 為什麼呢?因為知識青年下鄉時,他們把城裡的科學,知識,和新的生活觀念帶到了農村。所以現在農村發展的很快。和知識青年下鄉是分不開的。因為當年知識青年下鄉時,和農民的孩子結婚。就留在了農村。他把城裡新的生活觀念帶到了農村。還有的知識青年。回到城裡以後,又帶來了新的科技和學識來幫助農村。就像現在我們這兒還有上海和北京來的知識青年,來幫助過,以前幫助過他的農民。但是他們歲數已經很大了。所以現在農村的發展和當時知識青年下鄉是分不開的。


林區大明


我父母都是知青,六八年下鄉,六九年結婚,八一年返城,在鄉下一住就是十四年。父親三年前去逝,看他日記,從日記上的文字上看,那時他下鄉是自願的。

到了農村,生活了幾年後,就心有悔意了,農村真的苦,那時還沒有機械化,農藥也缺。用牛犁地,用鋤頭除草,兩肩被烈日曬得爆了皮。

三間土坯房,數九寒冬,炕是熱的,平躺向上看,棚頂掛著白霜,炕簷旁放著個泥制火盆,將爐內燃得正旺的炭取出,放在炕上取暖。

父親老三屆畢業生,才高八斗,在農村做會計,教書。回城後,燒鍋爐,閒暇寫小說,寄到出版社,石沉大海,原稿都未退回。心灰意冷之餘,鑽研起周易來,找他取名算卦的人絡繹不絕。

如果父親留在農村,自少是大隊會計,或許較回城要好多。可是世事難料,選擇真的改變命運。

時事造英雄,有一點,要看你是不是英雄。英雄大可噴雲吐霧,小可隱跡藏形,能屈能伸。

我大姨夫,土生土長的農村人,上學到初二輟學,一年後,去中學執教。親朋好友就說,這孩子有出息,中學未畢業交中學生。兩年後,入公社革委會,十九歲那年,職務為革委會副主任,然後主任。二十八歲,入縣農機公司,當經理,三十二歲為菸酒公司經理,三十六歲任商業局局長兼黨委書記。

他與我父親境遇完全不同,所以說,知青返城與不返城真的不能決定什麼,不能說好,也不能說不好。


管錢莊


知識青年下鄉就是大家理解的知青,知青對農村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只是那個年代僅憑一部分知青是改變不了太多農村那個時候的面貌的,改變農村面貌的主要還是依靠幾億農村人的妻離子散般的進城打工,賺錢後回家蓋蓋房子,靠的是國家各方面政策對農村發展的支持,靠的是一部分企業和個人老闆對農村的投資等等,順勢而為一點一點讓農村更美的,從知青一直到現在國家持續扶持三農,都在改變著農村,單看一部分人群,只能說,都有貢獻,貢獻最大的還是我們的國家,我們國家的整體政策大力支持。


山野e家


如果當年知青都不返城到現在,那就無法估計了。首先肯定一點那就是,能有傑出作為者也不多,那得是門子相當硬的或真有才學者,絕大多數會成為默默無聞,終老一生的人。或者也許能給農村帶來一些文化方面的變化?不敢遐想也。


葛振勝1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是把城裡的困難轉到農村,首先他們不會安心在農村生活,知青是無可奈何,農村人也是有苦難言。經歷過的人心裡最清楚。評論這些事已經沒有意義了。


五更六出


當時的知識青年大部分人都是初中畢業生,集中或者分散在農村廣闊天地裡。數量上相對幾億農民來說。佔比不大,對農村作用不大。多一部分農民而已,不會改變農村現狀的。


陽光234231735


現在也是農民工。農村原來就勞動力不缺。當時特殊年代大批知青在城市安排困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