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上,項羽為何輕易放過劉邦?

鴻門宴上,項羽為何輕易放過劉邦?

歷史上的鴻門宴廣為流傳,鴻門宴在現在被指作是不懷好意的宴會。公元前206年,兩支抗秦軍隊的領袖項羽和劉邦在秦朝都城咸陽郊外的鴻門舉行宴會,表面上這是兩軍領袖聯繫友情、交流反秦經驗的一次酒局,實際上暗藏殺機。古往今來,不乏歷史學者發出嘆息,倘若項羽在鴻門宴殺了劉邦,那麼中國歷史將改寫。

鴻門宴上項羽為何不殺劉邦

鴻門宴上,項羽為何輕易放過劉邦?

1.樊噲的勸說

瞭解鴻門宴的人可能會問,為什麼項羽不聽范增的話,除掉劉邦呢?很多人因此而覺得項羽只有匹夫之勇,而沒有才智。如果這麼認為肯定是錯誤的,史記上記載了:"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

那麼既然項羽是有勇有謀的君主,為什麼鴻門宴上不殺劉邦?項羽開始沒有阻止項莊,其實也是有要殺劉邦之心的,正是看出了情況不對,張良才出去找樊噲的,也正是由於樊噲的一番話,打消了項羽殺劉邦之心。

此時天下諸侯都依附在項羽麾下,如果除掉劉邦,天下諸侯會怎麼想?項羽今為咸陽而亡漢王,他日是否為王天下而殺我等?這個時候諸侯雖然依附項羽,但其實還是各自領兵掌權的,故而項羽不是不想殺漢王,而是顧忌良多也。

鴻門宴上,項羽為何輕易放過劉邦?

2. 英雄惜英雄

中國有句老話叫英雄惜英雄,年輕有為的項羽就是一位英雄,在項羽的骨子裡同樣有這樣的情感。在鴻門宴中,劉邦的示弱讓項羽有了一絲的不屑,讓項羽有了輕視之心,劉邦也不過如此,亞父為何如此看重劉邦?

3. 中國傳統道德"道義"

自從孔子創立"儒家"以來,中國傳統道德觀中的"禮義廉恥"就一直在中國知識分子與傳統貴族的骨子裡根深蒂固,出身楚國貴族的項羽同樣如此。如今劉邦又主動上門賠罪,在眾諸侯面前反覆申辯自己沒有背叛項王,而自己又答應自己的叔父不再與劉邦為難,如果自己現在對劉邦下手,既不"義"也不"信"。就算真如亞父所言,未來成為自己最大的敵人,那自己也願在戰爭上與劉邦一較高下,而不是使用這種下三濫手段

鴻門宴上,項羽為何輕易放過劉邦?

4. 年輕與性格使然

由於國仇家恨,項羽從小就被灌輸反秦的思想,本是楚國貴族,卻被大秦大軍踏遍國土,這種仇恨一直被強加在項羽的童年之中。此後,在大秦的統治下,項羽又眼見秦朝的暴政,年輕的項羽在雙重仇恨的影響下,性格必然受到影響。

從這幾方面看,我們還是不難看出,項羽是個真英雄,他沒有用這種卑鄙的手段除掉自己的對手,而是選擇放過他,也可能是項羽本身就看不上這樣的做法,贏要贏得光明正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