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35歲職場“生死線”?

用戶68839978


“北京最大的一個養老院倒了。”


就在幾個月前,僅次於微軟的世界第二的軟件公司甲骨文“全球裁員約14000人”的消息讓世界為之震驚。其中,僅中國區就將裁減1600名工作人員,大部分是平均年齡在37歲左右的程序員。


中年失業,頓時成了無數職場人的一個噩夢。年齡似乎成了阻礙他們事業發展最大的攔路虎,可是,導致一個人丟了工作的罪魁禍首真的是年齡嗎?


雖然就某些行業來說,年齡有時的確會削弱一個人的職業競爭力。但本質上,失業與年齡並無必然的聯繫,能力與年齡的不匹配,才是導致大多數人失業的最根本原因。

職場人究竟該怎麼做,才能避免中年失業?分享3點不成熟的小建議:


1.保持學習的熱情:建立核心競爭力

真正會失業的,並不是只有中年人,而是沒有一技之長,缺乏核心競爭力,卻又不願意學習的人。


2018年1月中旬,阿里巴巴曾以年薪40萬招聘60歲以上的員工,短短半個月的時間,就收到了3000多份簡歷,很多七八十歲的老年人都去報名,而且個個還身懷絕技,有會做PPT的,有熟練掌握PS和office辦公軟件的,還有精通網購的....


如果這些七八十歲的老人都能找到工作,那麼30多歲的中年人有什麼理由失業歸結於年齡呢?


所以,要想避免中年失業,職場人只有保持終身學習的理念,儘快建立自己的優勢和專長。


現代職場人的生存法則:打造個人品牌

美國作家凱文·凱利的暢銷書《技術元素》中有這樣一段話:


“保守假設,鐵桿粉絲每年會用一天的工資來支持你的工作。這裡,”一天的工資“是一個平均值,因為最鐵桿的粉絲肯定會遠遠比這花得更多。

再假設每個鐵桿粉絲每年在你身上消費100美元。如果你有1000名粉絲,那麼每年就有10萬美元的收益,減去一些適度的開支,對於在多數人來說,足夠過活。”


鐵桿粉絲是指無論你創造出什麼作品、產品,他都願意付費購買,但前提是你已經擁有了個人品牌。

如果不想朝九晚五,不想在大齡的時候被無情拋棄,那麼就一定要重視個人品牌建設。


你一定要記住,再普通的人,都可以在短時間內打造自己的品牌,擴大影響力。


無論是寫作也好、設計也好、哪怕是做手工,只要能夠找到自己的定位,明確自己能為他人提供的價值,然後不斷地強化它,讓這項能力成為你個人最鮮明的標籤,並努力讓別人記住你。


比如我的一個朋友,兩年前還是學校的美術老師,但因為審美品位好,而且擅長做手工,各種包包、旗袍每次一發朋友圈都被搶購一空,現在她不僅有了自己的原創設計品牌,而且在商場也有了自己的專櫃,收穫了一大波忠實粉絲,從美術老師成功轉型為手作達人。


有人說,十年後,讓你失業的不是機器人,而是沒有個人品牌。


個人品牌建立得越早,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中,你的生存能力也就越強。


提高風險防禦能力:養成理財習慣

俗話說,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一世窮”。

這裡的“吃”和“穿”指消費,“算計”指家庭收支計劃,就是理財。


關於理財,《富爸爸窮爸爸》中有句話我一直印象深刻:賺錢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為錢工作;另一種是讓錢為自己工作。上班是為錢工作,而理財則是讓錢為自己工作,讓錢生錢。

如果一個家庭所有的收入都只來自於並不保險的工資,那麼當危機來臨,比如說遇到失業這種情況,一家人很快就會失去經濟來源,生活也會陷入困境。


儘快制定理財計劃,將每個月收入的一部分用於理財不僅能夠讓自己掌控金錢,更能提高對危機的防禦能力。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是這些,如果覺得對你有用,可以點個贊或者關注我哦!我是笑薇——一個從帝都回歸四線小城,靠讀書寫作月入過萬,實現自由生活的姑娘。

笑薇讀書


35歲,這樣的年紀大多數人是處於“上有老下有下,跳槽嫌你老,退休嫌你小”的尷尬狀態。所以很多人把35歲當成一個“生死線”。

我一個姐姐85年,算起來,虛歲35,剛好符合題目。現在是上司公司的一個部門經理,以她的故事來講講怎麼避免35歲職場“生死線”。

這是個普通人逆襲的故事,希望對你有用。

17歲的時候姐姐讀完中專就跟著家裡一個親戚到了深圳。幹過很多活,做過車間流水線工人,做過文員,最窮困潦倒的時候做兩份工,白天在廠裡上班,晚上在大排檔兼職。她能做到經理的位置,離不開她自己的努力,她身上有以下幾點特徵。

01 投資自己是最大的投資

剛工作第一年的時候,姐姐覺得自己賺了錢很開心,覺得自己能給父母工資了也很了不起。但是沒想到,當她把攢下的錢給她父母的時候,她父母卻把她教育了一頓。“我以為你賺了錢會把自己捯飭好,你以為你給我這些錢我就很開心麼,女孩子自己都捯飭不好,賺這些錢用來幹嘛的?家裡窮,也不用你一個女孩子養。”


聽了這一頓話後,姐姐的思維就不再侷限於賺錢養家了,而是投資自己。


所以後面工作幾年,她開始學買衣服,學穿衣打扮,還報了不少課程投資自己。工作中,考了會計資格證,後面考了大專,再到後來專升本。一路以來不斷學習,而和她一起出去的那些人,還是中專學歷,還在抱怨學歷低。


02 堅韌不屈吃苦耐勞,讓她熬過了最困難時期也獲得職業新機會

最困難的時候,身上沒錢,沒地方住,就連著幹了兩份工作,白天一份晚上一份。從早上8點幹到凌晨一點。


姐姐在每一份工作的都很勤奮,在辦公室做文員的時候,每天都早起,第一個到達公司。處理公司的衛生問題,當時公司小,這些事情都沒人幹,但是姐姐每天都堅持幹。正是因為這樣的勤奮,讓姐姐被領導注意到了,領導覺得她有更大的潛力。然後就把她調到身邊,一路帶到主管的位子,最好領導離職了,姐姐變成了經理。


有人說姐姐是運氣,遇到了好領導,可是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現在的人可能會說學歷是敲門磚,不會有這樣的好事了,但是事情並非如此。很多公司內部有內聘的情況,即使是流水線員工,都有機會轉變成辦公室白領。然後再一步步往上走,這樣的人我也見過,就我們以前公司一個部門的主管,就是從產線文員做起的。


所以說35歲,到底應該怎麼樣避免職場危機?如果不知道遠方怎麼樣,那就關注好現在的工作,做好每一天,有時間多提升自己,以不變應萬變。萬變也不離其中,勤奮+投資自己,再哪個時期都是好方法。


李照淺語


我先來講個故事:
我閨蜜的老公張強,一畢業就進了某世界500強單位。當時,他們單位那個福利真是好。只要去應聘的,不管你有沒有通過,公司都會報銷車費。當年,張強花了2塊錢公交車去面試,人家就發了100塊錢給他。
聽說,其他外地過去面試的,只要成功的,都安排住五星級賓館。張強在這家單位一干就是10來年。他積累的經驗越來越多,職位也越升越高。但因為行業不景氣,導致單位一年不如一年,早已退出500強了。去年,他們公司裁了上百號人。所幸,員工工資還是照常發,數量也沒有減少。只不過,張強好幾年沒有漲工資了。
今年初,公司又開始大裁員,張強也想被裁,然後拿一筆補貼,出去重新找。鬱悶的是,公司並不裁他們這些真正能做事的。
工資又不漲,總熬著也不是辦法。張強幹脆不要這筆補貼了,直接跳槽了。當時,很多留下里的人勸他不要貿然行動。這樣,不但虧了不少補貼費不說,還不容易找到新工作。
張強沒有聽別人的勸,直接辭職了。這一年他35歲。他不僅換單位,還換領域了。從原先的變壓器行業直接轉行去做建築了。而且工資還翻了一番。聽說,他現在已經是公司的骨幹了。
你可能好奇,完全沒有任何經驗,陌生領域,他怎麼還能幹得這樣好呢?
原來,他在幾年前就給自己留了一手。他利用業餘時間,自學考取了建築行業的註冊證書。同時,在這兩年,他也不間斷地學習建築行業的各種規範,看書、聽講座。反正一有時間,他就開始學習。就連出差,他的包裡也都隨身帶著各種規範和手冊。
進了新單位,雖然沒有工作經驗,但他理論基礎也是相當紮實了。然後,他一邊工作,一邊向前輩們請教,還經常去施工現場實地學習。所以,成長得特別快。
35歲對於他來說,不但沒有成為“職場生死線”,反而成就了他職業生涯的規劃升級。
因此,限制我們發展的從來不是年齡。只要你有再學習的能力,哪怕是45、55、65……又如何?
“得到”的創始人羅振宇,也是35歲辭職的。他當初離開的可是很多人羨慕的央視。當時,他父親很擔憂他的前程,問他“一個月能賺到一萬嗎?”。當時,羅振宇也不知道,他說自己的內心是惶恐的。但是,好在他有謀生的本領。
之後,他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就去給一些機構講課,當主持人。然後,慢慢從幕後走到臺前。這期間,他沒有任何過渡上的不適應。
這是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他從來沒有停止學習,一直都有“死磕”的精神。
現如今,一步步走來,他的身價已經達到幾十億,甚至可能超百億。但他仍然堅持和自己和困難死磕到底。
所以,不管做什麼,能不能成功?很大程度在於我們有沒有去做。而不是,停留在“想”的層面。
因此,在積累現有經驗的基礎上,不斷保持一顆學習的心,試著去挑戰一些新的領域。在不斷試錯的過程中,我們就能慢慢積累起一身過硬的本領。到時候,就不是我們愁如何找工作,而是很多工作和機會自動送上門了。

以上是我的觀點,希望對你有幫助


這個時代,只有不斷學習的人才能逆風成長。不管是在職場打拼,還是在家做全職主婦,學習永遠是不可丟的一件事。

讀更多的書,結識更多的人,體驗不同的人生,讓自己的每一天都多姿多彩。

歡迎關注@魚豐徐徐,一個既工作,又帶娃,還寫作的職場寶媽;一個靠不斷學習,努力靠近夢想的新時代斜槓青年。

如果大家還有不同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魚豐徐徐


職場是一個博弈場。在這裡,只講實力,不相信眼淚。

一、35歲人群

35歲以上的人群中,有兩類極端的案例:

一類是已經做到一定級別,在公司具有一定地位,手裡有大量資源、人脈,年薪不少於幾十萬的人;

另一類是工作多年,依然掙扎在底層,無論是職位和薪資,都沒有起色,輕易就能被年輕人替代。

對企業而言,如果兩個應聘者能力相當,剛畢業的大學生總好過職場老油條。

前者不僅成本較低,而且精力旺盛,聽話辦事,領導安排的工作全盤照收,只要一點雞湯就能熱血沸騰,而後者不僅要求的薪資高,衝勁和幹勁大不如前。

二、如何贏在“生死線”

01. 認清自己

生活中看清別人容易,看清自己難。

正確的認識自己就是找到自己的優勢,清楚自己的能力和潛力,確認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這些都需要在找工作前完全弄明白,不然很容易進一行厭一行,或者渾渾噩噩、頻繁跳槽。

職場當中,高估自己就會容易迷失,就會被現實一一戳破。這個社會很浮躁,與其高談闊論,不如腳踏實地。

一個人只有認清了自己,才會有清晰的定位。職場中切忌高估自己的能力,眼高手低。

02. 提升自己

在工作中,能力就是一切,不要再沉湎於幻想,不如用來提升自己。

掌握相應的技能,特別是你嚮往工作的核心技能,必須要掌握,而且要牢牢的掌握,畢竟你要靠它來體現你的價值。

另外,培養一門拿得出手的興趣愛好,可能在你應聘時發揮意想不到的作用。

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要放棄學習,現在這個社會,知識更迭如此頻繁,停下學習的腳步只會讓你迅速落後他人。

03.鍛鍊自己

不為體型,只為健康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成年人的身體總是在走下坡路,鍛鍊是為了身體在報廢的路上走得慢一點。

年輕的時候,可以拼命工作,但也別忘了要努力鍛鍊身體,不是為了保持好有型的身材,而是為了健康,為了有體力過好人生的下半場。

我是@莫言莫道,專注職場,關注我,一起探討職場!


莫言莫道


35歲的確是職場“生死線“,很多用人單位招人,年齡要求是35歲以下。

而這個年齡,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家庭兩頭顧,精力上也不如年輕人。

所以,很多人恐慌,如何應對35歲職場“生死線“。針對這個問題,建議如下:

一、活在當下,做好每一件事

無謂的焦慮解決不了任何問題,與其無休止焦慮,還不如把當下的每一件事情儘可能做好。

當我們做好當下每一件事情,就是在做能力儲備。當我們沉下心來,把每一件事做精,危機來臨時,有技能傍身,也不怕遭到淘汰。

所以說,活在當下,做好手頭事情,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二、接受正能量,拒絕販賣焦慮

俗話說,積極的人生像太陽,走到哪裡哪裡亮,消極的人生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

擁有積極的人生態度就是在給自己賦能,讓自己擁有正能量,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態。

同時,也要拒絕接受“販賣焦慮“。因為,焦慮除了增加負能量,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那些真正強大的人,都是把時間和精力放在解決問題上。

三、刻意練習,完善自身能力

不管什麼時候,讓自己擁有一項核心技能,才是生存、發展的硬道理。

生活中,有很多返聘的例子。過了退休年齡,由於業務能力特別出眾,又被企業、單位返聘。

所以說,不斷打磨自身技能,才是當前要做的重中之重。


阿伽陀藥


35歲確實是人生的一道坎!爬過來就好了!如下建議:

第一、把握好人生的第二個黃金十年,我們還年輕不能帶著養老的心工作!

第二、多和比自己優秀的人一起,多啟發式的發問,鎖定人生方向的時間節點到了!

第三、制定一個運動計劃,這個年齡段的人身體開始走下坡路了!

第四、要麼成為行業的專家,要麼努力提高自己的情商和財商!

第五、多讀點育兒方面的書,想想如何處理好家庭老人和孩子的關係!

第六、好好說話,好好聽話,做一個百歲人生計劃!

第七、要麼出來實現自我,要麼學會投資!不創業,必投資!

35歲是一個分水嶺,愛學習規劃的人已經找到方向,但作為我們普通人可能更多的是迷茫。迷茫不要緊,就從今天開始,尋找方向!

人生不在意做多少事,只要找到一件正確並且適合自己的事長期做下去,就是成功!

借用網上的一句話,有的人35歲已經死了,因為他已經不想再學習了!

35歲不可怕!可怕的是沒能終生學習的習慣!可怕的是沒有目標的人生!

希望能幫助您!




一個平凡的跑者


35歲的職場人,大都上有老下有小要養育。

工作家庭要兩頭顧,精力卻不如年輕人。

最近許多職場人都開始恐慌人近中年,如何避免35歲職場“生死線”?

我認為要有以下3點,有其一便可不恐慌。


1.人脈

人脈可提供工作崗位給你,或直接上崗,或優先給你面試機會。

人脈分為親戚關係,先天帶來的。

還有就是學習、生活、工作中認識的。

我們後天得來的人脈,大都是靠人際溝通、社交換來的。

有些人認識的人有很多,但能幫忙的人脈卻極少。

如何把認識的人,轉化為人脈?——幫助他人

社交的本質就是不同的形式來幫助他人。共享出你的知識與資源、時間與精力、朋友與關係、同情與關愛,從而持續的為他人提供價值,並提高自己的價值。

2.能力

溝通能力、工作能力都是你的立腳點。

如果你覺得自己是有能力的人,但還是覺得恐慌,我只能說,那是你的能力一般,容易被人學會,容易被取代。

不能輕易被替代的工作能力,才能使你人近中年不恐慌。

多多觀察40歲左右的職場人,分析學習他們所具備的能力,為將來的自己做準備。

3.存款

金錢、房產、車子……當然,有的人身價上億還是會恐慌,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恐慌,但找到原因也是能夠避免的。

人正是有了恐慌的督促,才會一直努力,使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人脈、能力、存款 擁有了這三點,能有效緩解大部分人的恐慌。

答主介紹:文若河,張嘴就來演講力訓練專家,北大、清華、浙大、復旦、廈大等高校總裁班、EMBA班演講力講師,常年在北大、復旦、浙大面向社會開設演講力訓練課程。著有《競聘演講輕鬆過關》《會說話,得天下》《我最想要的口才指導》等暢銷書籍。

更多信息,請點贊後,點擊上面的“關注”,可私信與文老師溝通交流。


文若河演講力訓練


保持對新事物的敏感性,提高學習能力,打造自己競爭壁壘!

首先,不存在"職場生死線"這麼個概念,不要自我束縛,30-40歲是一個人精力旺盛,經驗豐富的時候,是成就自己一番事業的時候,理論上,30-40歲的職場人士,基本上是每個企業的中堅力量,在公司中處於中高層位置,這些精英有以下幾個特點:

1,經驗豐富。這些人工作經驗基本上在10年左右,大風大浪都經歷過,職場中常見的一些問題,基本都面對和解決過。

2,進取但不失穩重。沒有職場新人的那種冒冒失失,也沒有工作20多年後那種過度謹慎。既有冒險精神,又有清醒的頭腦,所以很多互聯網企業高管都是這個年齡。

3,壓力大,動力強。房貸,車貸,孩子教育,父母贍養,還要和同齡人比出息,和年輕人比加精力。30-40歲的壓力不是一般的大,所以,這個時間段男人愛脫髮,女人易衰老,公司最容易出成績的就是這些人。

當然,這一代中青年最大的挑戰在於:

社會發展太快,新事物層出不窮,想跟上這個時代的腳步太困難。

曾經在圓桌派上看到一段話:現在需求度最高的前十名工作,在十年前都沒出現過,我們現在在培養未來還不知道會幹什麼工作的學生,他們在未來會用我們現在還不知道的技術,去解決我們現在還不知道的問題。

所以這個時代,最難能可貴的是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和對新事物的敏感性。

持續保持自己對新事物的敏感性,鍛鍊自己的學習能力,你的職場生涯沒有生死線。











職場專家


Carrie 妞 喜歡➕關注



90年出生的我們,已經蒼茫的邁入了30歲的中年。我們沒有80後的那樣願意吃苦耐勞的精神,也沒有現在00後優越的生活條件。也許有很多人跟我一樣,從畢業到現在一直是迷茫中去選擇,去前行,不知道自己前方的路有多遠,有多寬?有沒有山峰?有沒有懸崖?幸運的人會由好的父母給做指引,為未來的路做好鋪墊;缺少那一份幸運的我們只能靠著自己的腳一步步的,在泥濘中行走。要肩負家人的期望,要為自己的未來尋找一份光明。


我不知道我35歲的時候會怎麼樣?但是我知道我的30歲已經來了,我害怕,我恐懼,看著銀行卡里的餘額,我不知道我會撐到哪一天?家人的無休止的埋怨,夫妻之間的不理解,嗷嗷待哺的孩子在哭泣。有時候,會發現,活著好累啊。但是又不敢停下來,所有的壓力轉換成所謂的動力,可是,只有嚐到過生活辛酸的人就會知道,沒有什麼所謂的動力,只是我們沒有退路而已。


30歲之前的我,年輕氣盛,不懂得規劃自己的未來,包裝。已經嚐到苦頭的我們,為什麼不從現在開始,為5年後的自己去添彩呢?而去糾結“避免”呢?


➡️我想要什麼樣的生活?

➡️我該怎麼規劃我的未來?

➡️現在的我該怎麼做?


我該如果面臨即將到來的35歲?我會做到這幾點,也許很潦草,很簡單,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堅持下去,總會坦然的面對35歲的“生死線”。

提高在領域裡的專業性;

提高英語口語及書面能力;(在外企尤其重要)

多讀書,考相關的資格證書;

堅持健身,開展多種多樣的文娛活動;

提高審美能力,學習演講;

學習投資理財,掌握金融知識;

開展有效復業;

等等。。。。。


年齡從來不是界限,除非你自己拿來為難自己,願你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無論何時,年華都盛開。



carrie妞


並不是每一個行業,都不用中年員工,有的行業是存在越老越吃香的情況的,比如:老師、醫生、律師等,隨著你的經驗越成熟,收入反而越高,所以這些行業的,不需要擔心35歲的職場生死線。


其他大多數企業在招人的時候,或明或暗的規定了,年齡必須在35歲以下,中年的職場人,上有老,下有小,工作還不能輕易丟,壓力是相當大的。正如動物為了過冬會及早的囤積事物,我們想要順利度過職場中年的冬季,也需要做一些準備。


一、離開基層,成為領導層

那些不要35歲以上的規定,基本上都是針對基層員工的,基層員工做的事簡單,可替換性強,企業當然偏向找那些沒那麼多生活瑣事,薪資要求還少的年輕人,而成為一個領導,不僅意味著你離利益中心更近,也意味著,你進了一扇旋轉門,只要自己不作死,就很難被踢出局了。一個真正有經驗的領導,60歲都還能給企業當顧問,根本不用擔心35歲這道坎。


二、具備獨當一面的能力

企業招聘員工,終究還是一個性價比的問題,也就是如何用更少的錢,招聘到更合適的員工,所以,把我們工作技能突破到一個較高的水平,就不容易被替換掉。甚至在精通某個業務板塊以後,還可以自己創業,自己接單做這方面的業務。


三、打造其他的收入渠道

這個年代,光有一份工資,是很難過上高水平生活的,所以,除了主業以外,我們可以結合自己的能力和愛好,再開拓一個副業,從而增加收入,現在的機會那麼多,找個副業每個月多賺幾千塊是很容易的,萬一副業火了,收入超過主業,就更不用擔心職場大齡被裁員了。所以,不能把所有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能賺錢的計劃越多,抗風險的能力越強。


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每個人都會迎來自己的職場中年,越早的做好準備,就越不容易被職場新人代替。


關注蝦餃,職場路上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