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300年前的努爾哈赤成功了,而100年前的張作霖失敗了?

The炎黃子孫


誠邀,如題。這話說的有點無禮,努爾哈赤可是一心想當皇帝的主,張作霖可從來沒有這想法,是以努爾哈赤創立後金成功了,但是張作霖剿滅東北土匪,遏制了日本和帝俄的在東北的勢力滲透,在亂世中穩定了東北局勢,也是非常厲害了



努爾哈赤的成功其實佔了歷史的便宜

明末清初,我國進入一個大動亂、大變革的時期。其時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樹立了後金政權,赫圖阿拉是一個山環水繞、氣候溼潤、土地肥沃的寶地,這裡有糧食、皮裘、人參、林木、礦藏,能夠構成一個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濟體系。此時的大明外強中乾,南有西葡萄牙,荷蘭侵佔寶島,東有日本虎視眈眈,內部的萬曆,天啟皇帝又不是精明強幹之主,是以努爾哈赤才能從亂世中乘機崛起


張大帥的成績卻是靠自己一刀一槍打下來的

張作霖一統東北的情況可是非常艱難的,張作霖自幼出身貧窮農家,參加過中日甲午戰爭,後投身綠林,實力強大,清政府無力征剿,就將其招安。張作霖協助清廷殲滅杜立三等土匪實力,後又消除蒙患,保護國家統一,逐漸提升,先後擔任奉天督軍、東三省巡閱使等,號稱“東北王”,

那麼張作霖有想過做第二個努爾哈赤嗎?

答案是否定的,據史料記載,一次張部將對其有推帝之意,張勃然大怒,大聲罵道:“稱帝?你也不看看當今世界的局勢,以帝制代替民主,這是逆歷史的潮流”。由此可見,張作霖還是很有時代眼光的,在他的老上司袁世凱都被皇帝寶座迷失心智的時候自己還能獨善其身,還是非常難得的。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張作霖在能力上是絕對不輸努爾哈赤的,張作霖生前取得的成就也是高於努爾哈赤的,張作霖是輸在了壽命上

張作霖的本事完全不遜於努爾哈赤,並且張作霖發跡的過程比努爾哈赤還要艱難!相比於努爾哈赤的官二代身份,張作霖是完全的白手起家,如同當年朱元璋一樣,或者僅比朱元璋強一點點。

(張作霖)

張作霖祖籍河北,出生於奉天省海城縣駕掌寺鄉馬家房村西小窪屯,早年間因為甲午戰爭導致奉天地區一片混亂,張作霖便投身綠林謀生。後來到義和團時期,他保境安民,開始聲名鵲起,很快被清廷招撫。

日俄戰爭爆發後,清廷在東北的統治再度崩潰,奉天成為日俄的主戰場,而張作霖則遊走於日俄之間,與日本人建立了聯繫。

日俄戰爭結束後,清廷廢除東北八旗將軍轄區,改設黑龍江、吉林、奉天三省,張作霖被任命為奉天巡訪營前路統領。

清廷滅亡之後,張作霖迅速投靠袁世凱,他被袁世凱任命為第二十七師中將師長,而他的把兄弟馮德麟則被任命為第二十八師中將師長。不過袁世凱對於張作霖並不放心,1915年張作霖任命段芝貴為奉天將軍兼署巡按使,凌駕於張、馮二人之上。

正當張、馮琢磨著怎樣趕走段芝貴時,袁世凱悍然稱帝,遭到全國聲討,而張作霖和馮德麟則利用袁世凱稱帝失敗的機會將段芝貴擠走,此後張作霖的主要對手就剩下了馮德麟一人。

1917年張勳復辟,馮德麟作出錯誤選擇,他親自前往北京表示支持清廷。而張作霖則敏銳的感覺到張勳沒有前途,因此沒有一起前往。結果復辟之舉果然是曇花一現,張勳被段祺瑞輕易擊敗,馮德麟也在天津被段祺瑞的軍隊逮捕。張作霖作為馮德麟的把兄弟,親自出面斡旋,把他贖了回來,但馮德麟自此喪失了權力,東北開始由張作霖一家獨大。

1918年張作霖被段祺瑞任命為東三省巡閱使,意味著北洋政府承認了他在東北的地位。

張作霖在掌控東北期間積極發展教育和工商業,東北地區工產業迅速發展,汽車、飛機、輪船都造了出來,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也使得奉系成為北洋時代最具實力的軍閥。

之後張作霖還曾入關爭天下,自任北洋軍政府陸海軍大元帥,勢力一度遠波到上海。雖然後來他被北伐軍擊敗退回關外,但其成就已經很高了。(張作霖曾經當過北洋政府的國家元首)

說實話張作霖崛起的時候周圍環境並不好,當時南滿是日本的勢力範圍,駐紮在關東軍,北滿則俄國人的地盤。雖然俄國在爆發革命後曾短暫放棄了北滿地區,但蘇聯穩定局勢後,蘇軍又控制了中東路。這兩個國家別說張作霖了,當時整個北洋軍閥加起來也打不過,而張作霖能在這樣的情況下慢慢成長,實屬不易。

相比之下,努爾哈赤的父親就是建州女真的酋長,在其父死後他被明廷授予龍虎將軍,繼承了建州部,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官二代,他起兵反明是資本的。(努爾哈赤)

而且在努爾哈赤統一女真時,他周圍的對手都是一波廢柴,外加遼東總兵李成梁燈下黑,沒有對努爾哈赤引起足夠的重視,致使努爾哈赤在沒有外界干擾的情況下統一了女真諸部。

到他公開反明之前,女真族只有海西女真葉赫部未降,此時努爾哈赤手上已經有了六萬人,雖然八旗此時還沒有正式形成,但女真騎兵的戰鬥力已經被喚醒,努爾哈赤已經完全有實力和明軍一戰。而在之後的薩爾滸之戰中,努爾哈赤率領後金一舉擊敗的明軍,然後迅速席捲遼寧東部地區,穩住了腳跟。

總的來看,努爾哈赤的資源要比張作霖好上很多,他倆人都很厲害,但對於奉系而言,張作霖死的太早了。

1928年6月4日,張作霖乘火車回瀋陽時在途徑皇姑屯處遭日本炸彈襲擊,張作霖被炸成重傷,當日送回瀋陽官邸後即逝世,享年53歲,史稱“皇姑屯事件”。

說實話,張作霖走得太早了,這對於奉系非常不利,因為他還沒有來得及解決蘇聯和日本在東北的勢力就被暗殺了。而努爾哈赤死的時候是67歲,雖然努爾哈赤也是死於意外,但努爾哈赤要比張作霖多活了14年,期間努爾哈赤平定了整個女真內部,到皇太極繼位時,後金的後方是穩定的。

張作霖當年是靠著日本人起家的,但張作霖不想當賣國賊,他對日本人一直忽近忽遠,始終不肯把東北出賣給日本,這讓日本人很惱火。

但日本政府也不敢動張作霖,畢竟老張手下還有著幾十萬人馬,槍炮武器充足,真打起來關東軍不一定罩得住。於是日本人就企圖暗殺張作霖,然後渾水摸魚,趁亂拿下東北。

對於日本的想法,張作霖並非一無所知,但終究百密一疏,被日本人暗算了。

縱觀張作霖一生,審時度勢,很果斷很務實。可以說是入則周公、召公,出則方叔、召虎。如果老張能再多活十年,其成就必然更高。要知道終努爾哈赤一生,他連山海關的大門都沒摸到,而張作霖則是率領奉軍數次入關,論本事,老張不輸!


千佛山車神



原因沒那麼複雜,張作霖失敗的原因就在於奉軍戰鬥力真的不行。

張作霖一手創建的奉軍戰鬥力真的很差,別說老奉軍,就是郭松齡和張學良嘔心瀝血建立起來的新奉軍戰鬥力也非常差。

郭松齡反奉作戰,最重要的巨流河之戰,奉軍與反奉軍鏖戰一整天,甚至在反奉軍高層已經集體商量同意“反正“情況下,依然有部分反奉軍的部隊在進行抵抗,直到被奉軍擊潰。

光看上面的表述,是不是覺得這場戰爭非常慘烈?

然而根據事後奉軍統計的傷員名單,是的,很遺憾,這場巨流河之戰,奉軍竟然沒有統計陣亡人數,只統計了傷員名單。

根據奉軍統計的傷員名單,巨流河之戰,奉軍傷員人數1500人,反奉軍不足900人,即使算上奉軍沒有救治的反奉軍傷員,反奉軍傷員總數也不會超過2000人。

而根據傷亡3:1的粗糙估算,巨流河之戰,奉軍陣亡人數應該不會超過500人,而反奉軍最多600人的樣子。

那麼,巨流河之戰,雙方總兵力是多少呢?奉軍45000人,反奉軍40000人。總共85000人“猛烈交火”一整天,死亡人數不超過1500人。

而1904年,日俄戰爭時乃木希典為了攻擊俄軍204高地,第一次攻擊,一天之內日軍陣亡15000人。

更令人驚訝的是作為反奉軍首領的郭松齡,一直到反奉軍高級軍官已經集體同意“反正”之後,才姍姍來遲到達反奉軍駐地新民。

難怪觀察了郭松齡反奉全過程的日本關東軍得出評價是奉軍全是一些“為了發財”、“為了自己利益”作戰的軍人。


好,這可以解釋為奉軍與反奉軍不願意“自相殘殺”,那麼在隨後奉軍與蘇軍衝突中,奉軍再次丟人,而且是嚴重丟人。

我這裡隨手舉幾個衝突時例子大家就知道奉軍戰鬥力有多差。

同江防禦戰,3000奉軍依託堅固的工事和火炮抵抗了蘇軍多久?不足三小時,就把同江防線拱手讓給了蘇軍,攻堅的蘇軍只陣亡了5人,而奉軍陣亡250人。

在滿洲里的決戰中,奉軍不但人數是蘇軍兩倍,有20000人,而且有完善的半永久工事、用108門迫擊炮、80門野戰炮,可以說在火力上不遜色於蘇軍,在人數上是蘇軍2倍,還有半永久工事。

結果,還是慘敗,蘇軍此役只戰死123人。就俘虜了8000奉軍,打死了1500奉軍。


順便說一句,若干年後諾門坎戰役,蘇軍在火力佔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傷亡人數超過了日軍。

好吧,蘇軍打不過情有可原,那麼奉軍對石友三怎麼樣呢?

在石友三叛亂過程中,奉軍表現的依舊很不堪,差點被石友三衝過保定,是奉系中的客軍于學忠部(吳佩孚部下)在保定堅決頂住了石友三的攻擊,這才讓奉軍整個戰線轉危為安,事實上石友三本人對奉軍戰鬥力評價也很低,石友三在於奉軍交戰後得出結論“外強中乾,各部均有慌亂之色。”

綜上所述,張作霖之所以不能學努爾哈赤統一天下,最本質的原因就是奉軍戰鬥力太差,根本支撐不起張作霖統一天下的野心。


蘭臺


據說努爾哈赤是陣前中了明軍的炮火而亡,張作霖是被日本人炸死,兩個人在死法上可說是難兄難弟。但若比較生前的成就,反而是張大帥佔優,老張已成為中華民國海陸空大元帥,實際上的國家元首,手握幾十萬雄兵,掌控整個東北以及大半個華北。而努爾哈赤不過是佔了關外一小片地,是個剛剛統一了整個女真部落的首領。


但是,努爾哈赤及其子孫命好,趕上了蒙古式微,朝鮮積弱,明朝衰落的好時代,他們的成功基本就是武力征服,與其他封建王朝建國相比,沒什麼特別之處。

相比努爾哈赤及其子孫,張作霖跟他的兒子們就苦逼多了!


生存環境複雜與生存時代鉅變是張作霖失敗的外因作用。

晚清至民國,俄羅斯推出“黃俄羅斯”計劃,是決心在佔領中國外東北以後繼續佔領中國東北!而日本在吞併中國屬國朝鮮之後,也是決心繼續吞併中國東北!因此在中國東北形成了日俄兩國的衝突、爭鬥和角力的局面。中國滿清及北洋政府利用日俄衝突,利用世界其他列強幹預,才沒有進一步丟失東北,但東北卻亂得複雜、亂得微妙。

張作霖就是在這種局面下在東北崛起的,他實際上一方面是日俄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代理人,一方面又是日俄侵佔中國東北的絆腳石。一方面依附中央政府,保持千絲萬縷的聯繫;一方面又高度獨立,有著實際上的對抗。一方面自身保持著濃重的封建思想,一方面又與清朝皇帝及政府進行了切割,對袁世凱也同樣陽奉陰違。一方面表面接受國民革命、三民主義的新思想,順應革命的大勢;一方面又奉行反革命、反統一的策略,逆革命的潮流。

相對於蘇聯或者日本,張作霖在東北的力量都是弱小的,沒有全國的支持,只要這兩個帝國主義任何一個出兵東北,張作霖都會分分鐘被滅亡。而在國內反割據、打軍閥的鬥爭中,張作霖跟其他任何一個軍閥也都沒有本質差別,他的幸運只是離北伐的國民革命軍遠一些而已。

張作霖勢力的封建性、非革命性、地域性、買辦性等幾個特點,是張作霖必將最終失敗的內因。這些特性決定:

  • 張作霖勢力在全國、在革命的大勢面前沒有號召力,缺乏影響力。
  • 張作霖勢力無法廣泛吸收人才,沒有代表性。
  • 張作霖勢力無法建立有效組織,從而對新舊地盤都沒有多少統治能力。
  • 張作霖勢力內部沒有多少凝聚力和向心力。張作霖死了就分崩離析,出現內鬥,很快衰落了。即使張作霖沒那麼早死,其內部也是派系林立,各方勢力的利益衝突同樣不斷。

所以,在內因、外因的共同作用下,張作霖勢力最終失敗是必然的。


東水西原


同是東北王,相隔200年努爾哈赤和張作霖誰更成功?看兒子就知道

有網友問,為什麼300年前的努爾哈赤成功了,而100年前的張作霖失敗了?

不得不說,努爾哈赤和張作霖這兩個東北王有很多共同點:

1,兩人出身都比較低。

努爾哈赤雖然是建州女真的小酋長,卻因為明朝東北的民族矛盾,並沒有過上養尊處優的生活,反而長期和弟弟舒爾哈齊自力更生,過著野人般的生活。野史中說努爾哈赤是李成梁的家奴,那是胡說八道。

張作霖出身更慘,爸爸是賭徒,媽媽在老爸死後嫁了木匠。張作霖青少年時期認了數十個乾爹乾媽,這些人從經濟上、技術上給他提供了很多幫助。張作霖才能夠活到成年,並且逐漸打出自己的事業。要不是這40多個乾爹乾媽,張作霖哪有後來的事情。

2,兩人都是"馬上皇帝"。

努爾哈赤以十三副鎧甲起兵,一刀一槍打下了大半個東北。最為厲害的是,努爾哈赤面對的是極盛時期的明朝,這樣的軍功,著實罕見。努爾哈赤,戎馬生涯長達44年,到病死時,後金政權已經得到了明朝東北的大部分土地,甚至蒙古都開始臣服於後金。

張作霖以一個村的保險隊起家,短短十幾年時間成為中國的東北王。張作霖勢力極盛時期擴展到了華北華東地區,掌握了大半個中國和北洋政權。從某種程度上說,張作霖的功績,相當於順治年間的狀態。

3,兩人都面臨著極其複雜的內外環境。

努爾哈赤面對的內外環境,相當複雜。女真內部,建州女真、野人女真爭鬥不休,建州女真內部互相還有世仇。女真之外,西面的蒙古,南面的朝鮮都是不可忽視的大敵,當然最可怕的是龐然大物明朝。

張作霖面對的環境比努爾哈赤有過之而無不及。東北軍閥內部,26師和27師鬥爭由來已久,鬍子出身的老派和軍校出身的新派,主張取天下的激進派和主張守東北的保守派,外部的俄羅斯和日本,中央的直系和皖系,甚至包括圖謀不軌的清朝殘餘勢力和蒙古復辟勢力,都讓張作霖萬分頭疼。

面對複雜的局勢,努爾哈赤只有一條——一力降十會!用戰爭征服他們!女真各部統一戰爭讓努爾哈赤在東北站穩了腳跟。皇太極時期對蒙古和朝鮮完成征服和和親,順治時期又基本完成入主中原的統一戰爭。

面對更加複雜的局勢,張作霖長袖善舞,利用日本人的勢力壯大起來,出賣部分國家主權經濟利權,張作霖建立起全國最強的地方經濟和地方軍事系統。國外的俄羅斯、日本、英美,國內的直系皖系和國民黨,再加上滿蒙獨立運動,甚至郭松齡的反叛,最後都成了張作霖發展壯大的有利條件。

不得不說,張作霖用僅僅28年時間,就從東北的小土匪變成全國的大元帥,各方之間找平衡,借力打力的功夫爐火純青,但這種發展方式本身就是飲鴆止渴。當張作霖無法滿足侵略者的胃口時,侵略者會滅了他尋求新的代理人。

反觀努爾哈赤,一刀一槍地幹,內部勢力和外部勢力不斷整合,雖然慢,卻因基礎堅固成就了268年的清王朝。

當然,張作霖和努爾哈赤最大的區別是,努爾哈赤留下了十幾個兒子,尤其是皇太極、代善等人,是當時世界的一流軍事政治人才;而張作霖,意外被炸死後,少帥實在沒能力繼續那種長袖善舞左右逢源的發展方式,必然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歷史知事


明末清初,努爾哈赤從東北起兵,先是統一女真各部,接著舉兵往關內進攻,最終佔領中原,統一全國。

清末民初,張作霖也在東三省強勢崛起。雖然東三省開始不只是張作霖一股勢力,但是經過張作霖的多方打壓拉攏,整個東三省最終實際上已經被張作霖完全掌控。而且張作霖還帶著整個奉軍,發動了與直系軍隊的兩次大戰。這兩次大戰,雖然第一次直奉大戰張作霖輸了,但是第二次直奉大戰張作霖卻贏了,而且還入駐北京,問鼎中原。那麼,為什麼最終張作霖卻並沒有成功呢?

(張作霖劇照)

我認為,張作霖沒有成功,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其一,時代不同。

努爾哈赤所處的是帝制時代。帝制時代的主題,就是打江山當皇帝。這一點,在所有人的心中,都是沒有疑慮的。

雖說努爾哈赤是後金,在中原民族看來,是異族。努爾哈赤進攻中原,屬於是異族入侵。但是,由於曾經有蒙古統一中國的先例,而且後金屬於金國的後代,而金國也在很長一段時間入主中原。因此,努爾哈赤及其後代打進中原並統一全國,慢慢地大家還是可以接受的。

但張作霖所處的時代不一樣。張作霖並不是處在帝制時代。雖然當時的中國,帝制時代結束後,想要建立的共和時代,並沒有建成。雖然沒有建成,但如果你想依靠帝制時代的那一套來行事,顯然是不行的。比如袁世凱稱帝,大家都不答應。張勳復辟,也就12天時間,大家都把他攆出北京城。

但是,若按照完全共和的方式,在當時顯然又不能成功。曹錕賄選,就是當時冒出來的極大的醜聞。

張作霖當時雖然沒有稱帝,但是他的作風,卻是帝制的作風。這種作風,讓他在當時被當作是反動的軍閥。而反動軍閥,只能搞軍閥混戰,顯然是不可能實現全國統一的,這就是張作霖思想和行為上的侷限。

(努爾哈赤劇照)

其二,後院不同。

努爾哈赤以及他的後人在往關內打的時候,他們先做過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交好與蒙古的關係。而且他們這種交好,是以聯姻的方式,和蒙古結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親聯盟。

努爾哈赤及其後人這樣做,有一個優勢,就是毫不違和。在那一片土地上,本來是蒙古人的天下。不過,蒙古人已經沒落了,後金崛起。後金雖然崛起,但是沒有往蒙古的縱深裡發展,沒有想過試圖取而代之,而是友善這個沒落的部落。這樣一來,他們就獲得了整個北方部落的支持,不但不用擔心後院起火,而且還可以團結這些部落,集中往中原打來。

張作霖當時也有後院,就是日本人。張作霖遇到了日本人的入侵。張作霖在處理日本人的問題上,非常微妙。因為日本人完全是異族,是侵略者,與努爾哈赤遇到的蒙古人是不一樣的。因為日本是侵略者,因此如果張作霖想交好日本人,必然遭到全國人民的譴責聲討。但如果想強硬地與日本人作戰,那麼,單憑張作霖的力量,他根本就不可能是日本人的對手。

所以,張作霖真算得上是左右為難。而他的這種左右為難,表現在行動上,也讓他成為一個譭譽參半的人物。有人說他是賣國賊,和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也有人說他是硬漢子,堅決不向日本人投降。而最後,張作霖也因為不屈服於日本人,被日本人炸死。

總之,如果張作霖想稱王,搞帝制的方式,他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做好。唯有放棄他的私心,不稱王稱霸,顧全大局,共同抗日,才能戰勝日本。但如果是這樣,也就不是張作霖了。

(張學良劇照)

三、兒子不同。

努爾哈赤有皇太極這個好兒子,皇太極的政治手段,各方面都要強於努爾哈赤。皇太極也成為滿清打進關來的最重要的那個人物。皇太極不但在交好蒙古上做了最重要的事情(比如他的幾個老婆都是娶自蒙古),而且在籠絡關內將士上,也花了大量的功夫(比如籠絡洪承疇、祖大壽等),這讓他顯得卓有成效。

不過張作霖的兒子張學良卻沒有皇太極那樣的本事。最終,張學良把東北三省全部丟給了日本人,而張學良也沒能守住他父親的基業,最後東北易幟,張學良加入到蔣中正的集團中了。

當然了,雖然說張學良沒能繼承他老爹的事業,沒有把他老爹的事業發揚光大。不過,他這樣做,也算是歷史的進步吧。

(參考資料:《清史稿》《奉系軍閥》)


張生全精彩歷史


我們不一樣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境遇

一句歌詞就總結了兩者的不同,他們都是叱吒風雲的歷史人物,都從東北出來,其實努爾哈赤也沒有真正的走出東北,但他的子孫後代統一了華夏大地;而同樣從東北崛起的張作霖卻沒那麼幸運,他只在北京當了一年的陸海軍大元帥,就黯然退回東北。

為何兩人會有如此差距,可以從內因和外因上分析。

一、內因

努爾哈赤在先後征服了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以及一些蒙古部落後,於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在赫圖阿拉稱“覆育列國英明汗”,國號“大金”(史稱後金),成為後金大汗,年號天命。此時的努爾哈赤已經攻佔了大部分女真部落。並在天命三年(1618年),正式向大明王朝發動戰爭,開始了統一東北的征程,在他去世之前,已經控制了東北的絕大多數地區,此時的後金是一個欣欣向榮的國家,努爾哈赤雖然在寧遠大戰中受重傷並因此死去,但他所建立的帝國延續了下來,並最後重新統一了華夏。努爾哈赤的帝國整體非常穩定,內部也算是比較和諧,即便沒有制定合法繼承人,也沒有出現大規模的內訌情況,這是非常難得的。

張作霖,出身草莽,20歲的他娶了張學良的生母趙氏,倒插門到了趙家廟村。後來在岳父的幫助下,張作霖組織了一個小型的地方武裝“保境安民”。直到盛京將軍增祺在東北推行“化盜為良”的政策,張作霖抓住這個“招安”的機會,才順利將他的隊伍轉變成為朝廷承認的巡防營。從此他在日俄之間左右逢源中逐漸崛起,在大清滅亡之後,在混亂的局勢中逐漸控制了東北。這裡要說的是,張作霖的崛起是和日本的支持分不開的,尤其在日俄戰爭後,日本絕對是張作霖最大的股東。既然是股東,那麼就要利益,但此時的張作霖還是比較有民族大義的,沒有給日本人有可乘之機,但也遭到了日本人的暗算。應該說,張作霖雖然勢力很大,但在東北,日本人才是幕後的老闆,張作霖在北京失勢後的第二年,就被暗殺,理論上他沒有真正的控制東北,沒有中原逐鹿的堅強後盾。

二、外因

努爾哈赤的崛起是在明朝的萬曆到天啟時期,這時的明朝雖然還頑強的活著,但對於東北逐漸失去控制,努爾哈赤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崛起的,他利用李成梁操控女真內部矛盾的政策,逐一收服各部,尤其在李成梁被劾罷後,努爾哈赤擺脫了明朝的控制,在東北做大做強。當時的明朝內部腐敗極其嚴重,邊備廢弛已久,若不是李成梁可能東北早就發生戰爭了。而在李成梁後,無人能應付東北的局面,在努爾哈赤向大明開戰後,只能頑強的防守來支撐。所以說,努爾哈赤的成功離不開對手的逐漸衰弱。

張作霖呢?在他在東北慢慢一家獨大的時候,關外的各路軍閥也沒有閒著。他們背後同樣有外國勢力的支持,都是雄霸一方的割據勢力。從1920年起,兩次直奉戰爭相繼爆發。戰後,張作霖的奉系已經完全控制了北洋政府。1927年,張作霖如願以償地當上了北洋陸海軍大元帥,成為當時中華民國的最高統治者,他的地盤從東三省擴大到半個中國,張作霖的勢力在那個時期達到了頂峰。但是,樹大招風,1928年,北伐戰爭開始,目標直指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與此同時,閻錫山、馮玉祥等實力派紛紛響應,吳佩孚、孫傳芳等節節敗退。眼看著北伐軍直逼京津,張作霖見好就收,準備回到關外,後來在皇姑屯被炸成重傷致死。可以說,張作霖在東北可以稱王,但出了關,未必能執牛耳,最重要的是,當時的中國勢必要結束軍閥混戰的局面,統一稱為唯一的選項,張作霖無法逆時勢而動。而就在同年底,張學良發表通電,宣佈東三省及熱河省服從南京國民政府,這就是“東北易幟”。中華大地重新歸於統一(雖然是名義上的)。

由此可見,努爾哈赤和張作霖這兩個從東北走出來的梟雄,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境遇完全不同,是沒有可比性的。


黑水布衣


其實,兩人結局不同的核心原因還是因為政治環境不同。



兩個人的能力不用質疑,甚至個人認為張作霖能力更勝。

我們可以看看張作霖在東北做的事就能明白,日本人始終沒有前進一步,所以才如此恨張作霖,從而暗殺了他。

說說具體原因

先說努爾哈赤時代,也是底層出身,憑藉自己一點點的奮鬥,統一了女真各部,實現了東北地區的統一。

但是努爾哈赤終其一生也沒能入關,但是他的後代入關了,這就是努爾哈赤成功的地方。

因為當時多爾袞面對的大明朝搖搖欲墜,後來被幾個農民起義團隊給消滅了。

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打仗毫無章法,全憑人多,怎麼可能勝得過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八旗軍隊和吳三桂的部隊。

多爾袞能夠入關,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對手太弱,而且,敵對政權很單一。


來看張作霖

張作霖的本事可以說是比努爾哈赤要大的多,畢竟張作霖拿下了北京城,控制了偌大的地盤。

但是張作霖面對的對手可就不一樣了,強敵太多,內有強敵,外有猛虎,可以說是時局為艱。

張作霖面對的強敵太多,哪一個不是割據一方的大軍閥,一個一個打下來,太不容易了。

而且,外邊更有日本人的虎視眈眈,時刻準備搶奪東北地盤。

最終,千防萬防,張作霖還是死在了日本人的手裡。

另外一點,繼任者能力問題。

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不僅打仗勇猛,還把後金改為大清,奠定了國本。

可是張大帥的兒子呢?一槍未開,把東三省拱手讓人,還是讓給了日本人。你說可氣不可氣,自己的老爹死在了日本人手裡,還把地盤讓給了日本人,哪怕把東北軍拼光了,國人也會支持。

所以,並不是張作霖能力不行,而是當時的政治環境,已經不是張作霖能夠左右的了。再加上後來者太軟弱,導致了東北軍的全面失敗。


觀復一鑑


一位為大清王朝的開國皇帝努爾哈赤,另一位為北洋軍閥末期民國初期的東北王張作霖,兩人雖然不同時代但是同從一個地方(東北)舉兵興國但一個成功一個失敗。

張作霖出身為土匪,所行之事也的確是散發土匪之氣,故雖為民國海陸軍大元帥憑實力攻進北京城但還是失敗;而努爾哈赤便是遊牧馬上的貴族,幼時習武精通兵法,故以輕甲騎兵並且以少勝多,其後人將繁稅負重、酷刑嚴法的明朝推翻,努爾哈赤成為清朝的奠定之人。

成敗不在得失,而在於民心所向,民心所向之處,便可披靡無敵。

一、努爾哈赤依靠民心,張作霖欲借力打力。

努爾哈赤便是利用明朝末期宦官當道,貪官執權,百姓苦不堪言的時局,以救助百姓為藉口發動戰爭,藉此機會來建立受人擁護的政權,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而以蔣介石為反例,其在日本侵華戰爭中,沒有第一時間下定決心趕走外來侵略者,反而提及“攘外必先安內”之謬論,以內戰為國民黨的首要任務。故屬下張學良,楊虎城等人不從便暴動“西安事變”,蔣介石被迫同意與全國人民並肩作戰一同抗日,但此刻的國民黨已經失去民心,故可想而知我軍為何會勝利,因為我軍時刻以人民利益為第一,以為人民服務為終生理想,再次驗證民心所向天下所歸。

反觀張作霖由於抵制日本人拉攏,拒絕簽訂賣國條慘遭日本刺殺,後不治身亡,舉國悲嘆一名愛國之士犧牲。張作霖聰明之處便是被刺殺之事不公佈,不舉喪,直至張學良穩固東北後沒有日本人可乘之機時才可以宣佈此事。但其前期在日俄戰爭中先為俄國效命,見俄國將要失敗,便向日本效命,之後不聽從日本安排,便成為被刺殺的對象被人譴責。但此舉實在是其無奈之舉,如不助日本人勝利戰爭,那麼借日本之財趕走所有外來列強計劃便無力可施。故其在後期向日本借錢發動戰爭,並且其所統領軍隊軍紀渙散,劫掠百姓,增加賦稅,欲將此禍嫁禍於日本,以此激起民憤一同抗敵。然其難得民心,或者是百姓不知其意,張作霖便借力打力之計劃失敗。

二、努爾哈赤謙卑善待人才,張作霖傲慢固執。

努爾哈赤從不以自己為首領,與將士同甘共苦,披荊斬棘;身先士卒,奮勇殺敵。70多歲仍然上馬應敵,對待士卒親如兄弟,對待有才之人虛心請教,處理事務公正無私。而且還有一位賢妻,在其離去,幼年的皇子由賢妻輔佐,竟無人起兵造反,可見其不僅深得民心,而且德服眾臣。

而多年為匪的張作霖,其子張學良評價為“有雄才,無大略。”這便提及其只顧眼前利益,假意討好日本人以求軍費,對待下屬嚴酷至極,未成為海陸軍大元帥之時便以帝王身份命令將帥,對待百姓以土匪之氣搶奪為主。可見其劣性不改,而且固執己見,對新思想無情殺戮,殘害李大釗等救國救民於水火的思想家,故其張作霖失敗成為一種必然事件。

三、時代背景不同

努爾哈赤時,西方正在進去拼命搶奪世界各地那些尚未被開發的土地,諸如美洲等地,加上當時西方還沒有進行工業革命,蒸汽機還沒有運用,因此當時的西方對於明、清這樣的龐然大物還是心存忌憚,也還無暇顧及。但是到了張作霖時代,西方列強已經遠遠領先於當時的中國,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在國內扶持了大批的軍閥。

同時,由於受到西方思想的衝擊,民智逐漸開放,對於中國的未來是一個什麼樣的未來,很多有識之士已經開始探索和思考,像張作霖這樣的舊時代軍閥想要統一全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小鎮月明


努爾哈赤成功了什麼?努爾哈赤的成功,在於後金勢力攻陷山海關,如今華夏大地,大舉入侵中原,而一百年前的張作霖又失敗了什麼?國民政府開始北伐以後,各系北洋軍閥紛紛潰敗,即使是當時最強大的奉系軍閥也是如此,但張作霖可並非是“失敗”了。

不同點

努爾哈赤與張作霖的身份不同,相對而言,努爾哈赤是整個大明王朝的敵人,而張作霖呢?很明顯張作霖不是,張作霖是一箇中國人,而努爾哈赤卻是異邦,儘管後金曾經隸屬於大明朝,但在後金叛亂以後,大明朝早已喪失了對後金的控制權,而奉系軍閥則不一樣,當時的中國已經四分五裂,奉系也不過是其中之一而已,從歸屬來說,後金實際上相當於中原東北方向的遊牧民族,而奉系軍閥則不然,奉系軍閥還是中國的一部分。

中原王朝與努爾哈赤的戰爭,實際上相當於中原王朝與東北遊牧民族之間的戰爭,而張作霖的奉系軍閥,尚且隸屬於中原王朝。

相同點

當然,努爾哈赤與張作霖之間也有共同點,兩者皆是盤踞東北,三百多年前的努爾哈赤與張作霖在控制土地面積上實際上是很相似的。

努爾哈赤出身貧賤,張作霖也好不了多少,兩人都是出身卑微之人,從無到有一步步慢慢發展,最終走到東北王的地步。

為何努爾哈赤能夠成功,而張作霖卻不能掌控全中國?

首先,要從兩人的後輩來看,努爾哈赤去世以後,雖然後金軍隊仍未攻入山海關,但皇太極即位以後,東北邊防一日日更加危急,隨時都可能崩塌。

反觀張作霖,即使當時已經拿下北京,但在北伐軍的影響下,張作霖被迫收縮防線,雖然前線戰事頻繁失利,但那都不是張作霖的精銳部隊,可以說張作霖並沒有失敗,只不過是收縮防線而已。但自從張作霖被炸死皇姑屯,張學良繼承了東北軍政,東北就一日不如一日,張學良沒有張作霖的左右逢源,早早與蔣介石成了拜把兄弟,從此東北更是不得安寧。

從歷史格局來看,後金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李自成,李自成曾經率領農民軍攻陷北京,那時候,無論是闖王大軍,抑或是明君,盡皆因為頻繁戰事損失嚴重,而這時候後金突然插手,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後金成了最大贏家。

而張學良統治時期的東北卻未戰先降,直接倒向了國民政府,成為了國民政府的一部分,從結局上來看,和平統一,奉系並非失敗。

後金的勝利,少不了天時地利,而奉系軍閥的失敗,卻也是因為少了天時地利,努爾哈赤的子孫後輩盡皆非省油之燈,相較而言,張學良卻像個愣頭青一般,這也是兩者結局大不相同的重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