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是誰的後代?

易恩易學


努爾哈赤是誰的後代要追溯到他們的祖先女真族

話不多說,下圖我親手畫的族譜僅供參考。


清朝皇帝的祖宗是一部分女真人的領袖。

女真人和蒙古人同屬於東胡。東胡又分為兩支,女真人屬於東支,蒙古人屬於西支。

女真人又分為兩種:未被遼朝通話、停滯在漁獵生活與遊牧生活的“生女真”;被遼朝通話、進步到定牧生活與耕種生活的“熟女真”。金朝皇帝的祖宗是生女真;清朝皇帝的祖宗也是生女真。

清朝的肇祖原皇帝孟特穆

明太祖滅掉元朝後他的兒子明成祖把三個生女真萬戶府改為若干“羈縻衛”,就是一種職稱,稱為(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都督僉事、都指揮使、千戶鎮撫等。首先在永樂元年被設立的是牡丹江流入松花江之處的建州衛,受封為指揮使的是阿哈出,九年以後,明成祖增設一個建州左衛,以斡朵裡部的頭人猛哥帖木兒為指揮使。這位就是清朝的肇祖原皇帝孟特穆。

斡朵裡部後來被“野人”侵逼,自己戰敗而亡,殘部由他的弟弟凡察和兒子董山率領,明英宗准許他們入境,並封凡察為右都督同知,董山為左都督同知。到了天順八年董山被升為右都督但是他私通朝鮮,明憲宗成化三年被逮捕正法。幾年後他的兒子脫羅被明朝招撫一步一步升官,最後升到了都督僉事,他病死後脫羅的兒子脫原保繼承了老爹的職位,脫原保以後明世宗嘉靖年間,左衛的都督僉事叫做章成古魯哥,這位是不是脫原保的兒子有待考證。

努爾哈赤太爺爺--福滿

脫羅的一個弟弟叫石豹奇,石豹哥的兒子叫福滿,這個福滿有六個兒子,每個兒子住在一個城裡當城主,就是電視劇中所說的貝勒爺。福滿的四兒子覺昌安最能幹,住在主城裡,其他幾個兒子分散的都比較遠。

努爾哈赤父親和爺爺之死

覺昌安有個孫女婿叫阿太,阿太的父親也是一個都督指揮使,他們家和明朝翻臉所以阿太父親被殺了,阿太就勾結其他部落去報仇。

覺昌安聽到消息便率領兒子塔克世和孫子努爾哈赤去勸阿太不要亂來,結果阿太尚在遲疑明軍就到了把他們都包圍了起來,覺昌安和塔克世就死在其中,只有努爾哈赤活了下來

從此努爾哈赤就記住了這個仇,由此開展了他的抱負四面征討打下一片江山,辛苦建立了汗國,以七大恨告天與明朝翻臉,後面就是大家熟知的故事了。

以上就是關於努爾哈赤的家族關係詳述哦,你怎麼看呢?


零零歷史


努爾哈赤的父親名叫愛新覺羅·塔克世,塔克世是明朝後期女真建州左衛的一個酋長,算是一個地方領袖。塔克世的父親也就是努爾哈赤的爺爺,名叫愛新覺羅·覺昌安,是明朝的一個邊關守將。



塔克世一共有三個兒子,努爾哈赤是父親塔克世與母親喜塔喇氏所生,是塔克世的長子,生於明嘉靖三十八年二月二十一日,還有次子舒爾哈齊,三子雅爾哈齊。

萬曆十一年,父親同祖父在勸降叛明的內地阿臺的時候,正趕上尼堪外蘭和李成梁率兵破城而入,父子二人被困與城中。父子二人與倭寇展開了殊死搏鬥,後來好不容易才殺出一條血路,總算是衝了出來。剛剛脫險的覺昌安獲悉到自己的一個孫女還被困在城裡,於是不顧旁人勸阻再次殺進城中,營救自己的孫女。覺昌安久去不歸,急壞了城外的兒子塔克世,於是塔克世也再次進城尋找自己的父親。不幸的父子二人不僅沒有找到孫女,而且還雙雙死在了城中。






努爾哈赤的祖父是在城中被大火焚燒而死,父親塔克世則是在亂軍之中被官軍所殺。


如果在往上追憶的話,努爾哈赤的曾祖父應該是愛新覺羅·福滿,福滿的父親是愛新覺羅·錫寶齊篇古,也就是努爾哈赤的第四世祖。在往上查就是努爾哈赤第五世祖愛新覺羅·董山,第六世祖董山的父親愛新覺羅·孟特穆,也叫猛哥帖木兒。孟特穆的父親叫揮厚母耶烏居,揮烏居大慨就是愛新覺羅家族的鼻祖吧!


任馳贏天下


近來考古研究發現,現在生活在美洲的印地安人據考證是滿清皇族努爾哈赤的祖先後裔。若干年前,生活在北亞通古斯地區的印地安人渡過白令海峽到達美洲,或者是通過冰封的海峽大陸橋過去的,他們的另一分支則到達日本北海道成為今天日本的土著民阿依努族。從人類學的角度分析,印地安人是通古斯人種無疑,他們和滿清努爾哈赤皇族本一脈相承。努爾哈赤家族和印地安人都有著共同的信仰——薩滿教,都有著共同的圖騰崇拜,印地安語的圖騰和滿語的剔剔末在語音和語意兩方面都相同,滿語的剔剔末是指酋長的帽子,進而指部落的旗幟,是被人崇拜的對象,印地安人也和滿人一樣崇尚鷹、狼、熊、烏鴉。此外,印地安人的薩滿教的薩滿稱呼和薩滿教的行教過程也和滿清皇族的相同。



二姐正能量


1644年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年份,明朝宣告滅亡,清朝入關,開始確立對全國的統治。但許多人並不知道,明朝皇室與清朝皇室之間還存在著一絲親戚關係,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祖上居然是明朝外戚,他還是靠著明朝的勢力發展起來的。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事情還得從永樂元年說起,女真族首領、胡裡改部酋長阿哈出嚮明朝稱臣,他的一個女兒還嫁給朱棣。阿哈出到南京朝貢時,向永樂皇帝朱棣推舉了猛哥帖木兒。猛哥帖木兒姓愛新覺羅,名字也被翻譯為孟特穆,時女真族斡朵裡部的酋長,和阿哈出有親戚關係。永樂三年,朝廷派人招撫,猛哥帖木兒親自到南京拜見朱棣。

朱棣大喜,當即加封猛哥帖木兒為建州衛指揮使,賜予印信、金銀等物。大概也就是在這段時間裡,猛哥帖木兒成了明朝的外戚,他的姐妹嫁給了永樂皇帝朱棣,成為後宮妃嬪。當然這也是朱棣拉攏猛哥帖木兒的一種手段。那麼朱棣為什麼要拉攏猛哥帖木兒呢?原來除了明朝外,還有人想收服這位女真族首領。

朱棣的對手名叫李芳遠,是朝鮮李氏王朝的第三位君主。原來猛哥帖木兒祖上受元朝冊封,是斡朵裡萬戶。元朝末年,遼東地區陷入動亂局面,猛哥帖木兒率領部族南遷,一度進入朝鮮王朝境內。朝鮮李氏王朝利用女真人防倭,還授予他們萬戶的職務。後來猛哥帖木兒接受明朝冊封,這引起了朝鮮方面的不滿。

朝鮮方面希望通過招撫這些女真族首領,將東北地區納入其統治範圍,於是與明朝進行了一場明爭暗鬥。一方面,朝鮮王朝向猛哥帖木兒施加壓力,“以勿從朝廷(指明朝)使臣之命”;另一方面,朝鮮王朝還對歸順明朝的女真部族進行軍事報復。永樂八年,朝鮮吉州道察理使趙涓率軍對圖們江流域的女真人進行武力征討。

不巧的是,猛哥帖木兒沒有待在原來的駐地,因此斡朵裡部逃過一劫,但毛憐兀良哈部就慘了,其首領被誘殺,部族被屠戮殆盡。朝鮮的這場軍事行動激起了女真各部的強烈不滿,他們組成聯軍,對朝鮮進行了長達一個月的復仇行動,結果當然是兩敗俱傷。消息傳到南京,永樂皇帝龍顏大怒,他對朝鮮的行為非常不滿。

早在永樂三年,明成祖就對李芳遠傳達過一段旨意,其中明確寫道:“猛哥帖木兒,皇后之親也。遣人招來者,皇后之願欲也。骨肉相見,人之大倫也。朕奪汝土地,則請之可也。皇親帖木兒,何關於汝乎?”所謂“皇后之親”可能是翻譯的錯誤,畢竟這段旨意是朝鮮使者帶回去,應該是“皇妃之親”。

對此孟森先生曾解釋道:“殆猛哥自有姑姊妹等亦入宮得幸矣”。後來明朝設立建州左衛,任命猛哥帖木兒為建州左衛指揮使。猛哥帖木兒一直為明朝效力,還跟隨朱棣北征蒙古,立下不少戰功。說了這麼多,還沒說猛哥帖木兒是誰,他就是努爾哈赤的六世祖。清朝建立後,以猛哥帖木兒為開山肇祖,追尊為大清肇祖原皇帝。


初酒


1644年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年份,明朝宣告滅亡,清朝入關,開始確立對全國的統治。但許多人並不知道,明朝皇室與清朝皇室之間還存在著一絲親戚關係,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祖上居然是明朝外戚,他還是靠著明朝的勢力發展起來的。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事情還得從永樂元年說起,女真族首領、胡裡改部酋長阿哈出嚮明朝稱臣,他的一個女兒還嫁給朱棣。阿哈出到南京朝貢時,向永樂皇帝朱棣推舉了猛哥帖木兒。猛哥帖木兒姓愛新覺羅,名字也被翻譯為孟特穆,時女真族斡朵裡部的酋長,和阿哈出有親戚關係。永樂三年,朝廷派人招撫,猛哥帖木兒親自到南京拜見朱棣。

朱棣大喜,當即加封猛哥帖木兒為建州衛指揮使,賜予印信、金銀等物。大概也就是在這段時間裡,猛哥帖木兒成了明朝的外戚,他的姐妹嫁給了永樂皇帝朱棣,成為後宮妃嬪。當然這也是朱棣拉攏猛哥帖木兒的一種手段。那麼朱棣為什麼要拉攏猛哥帖木兒呢?原來除了明朝外,還有人想收服這位女真族首領。

朱棣的對手名叫李芳遠,是朝鮮李氏王朝的第三位君主。原來猛哥帖木兒祖上受元朝冊封,是斡朵裡萬戶。元朝末年,遼東地區陷入動亂局面,猛哥帖木兒率領部族南遷,一度進入朝鮮王朝境內。朝鮮李氏王朝利用女真人防倭,還授予他們萬戶的職務。後來猛哥帖木兒接受明朝冊封,這引起了朝鮮方面的不滿。

朝鮮方面希望通過招撫這些女真族首領,將東北地區納入其統治範圍,於是與明朝進行了一場明爭暗鬥。一方面,朝鮮王朝向猛哥帖木兒施加壓力,“以勿從朝廷(指明朝)使臣之命”;另一方面,朝鮮王朝還對歸順明朝的女真部族進行軍事報復。永樂八年,朝鮮吉州道察理使趙涓率軍對圖們江流域的女真人進行武力征討。

不巧的是,猛哥帖木兒沒有待在原來的駐地,因此斡朵裡部逃過一劫,但毛憐兀良哈部就慘了,其首領被誘殺,部族被屠戮殆盡。朝鮮的這場軍事行動激起了女真各部的強烈不滿,他們組成聯軍,對朝鮮進行了長達一個月的復仇行動,結果當然是兩敗俱傷。消息傳到南京,永樂皇帝龍顏大怒,他對朝鮮的行為非常不滿。

早在永樂三年,明成祖就對李芳遠傳達過一段旨意,其中明確寫道:“猛哥帖木兒,皇后之親也。遣人招來者,皇后之願欲也。骨肉相見,人之大倫也。朕奪汝土地,則請之可也。皇親帖木兒,何關於汝乎?”所謂“皇后之親”可能是翻譯的錯誤,畢竟這段旨意是朝鮮使者帶回去,應該是“皇妃之親”。

對此孟森先生曾解釋道:“殆猛哥自有姑姊妹等亦入宮得幸矣”。後來明朝設立建州左衛,任命猛哥帖木兒為建州左衛指揮使。猛哥帖木兒一直為明朝效力,還跟隨朱棣北征蒙古,立下不少戰功。說了這麼多,還沒說猛哥帖木兒是誰,他就是努爾哈赤的六世祖。清朝建立後,以猛哥帖木兒為開山肇祖,追尊為大清肇祖原皇帝。


於璟璇


大約是在唐朝時期,設北庭都護府,管理西伯利亞一帶,當時通古斯一帶住著長尾巴的,在慢慢的接觸中,知道南方有花花世界,逐步南遷。先是認室韋為父,後來女真崛起,改認生女真為父。為了證明它們也許有南方漢家血統,造謠說自己是宋家皇帝在北國當俘虜的後代。等到室韋強大,稱為蒙古族時,還想再改認回來,不想蒙古族不讓認,又趕回通古斯。等到蒙古敗北,韃靼,瓦剌雄起,又冒稱女真回了大興安嶺一帶,沒法立足,只好認李成梁為父。自稱建奴。其實就是通古斯的長尾狗。

有證據的,1908年通古斯大爆炸,1910年滅亡。


堇行小築


努爾哈赤的祖先是愛新覺羅·孟特穆(1370年-1433年)。又名猛哥帖木兒,明朝建州女真人,明代斡朵裡部首領。宣德八年,楊木答兀勾引嫌真兀狄哈首領弗答哈殺死猛哥帖木兒和長子阿古等人。作為清王朝的開山肇祖,孟特穆被稱為清朝肇祖原皇帝加以尊奉。

在諸多清史書中,均定論猛哥鐵木爾(又稱“孟特穆”)是清王朝的開山肇祖,被稱為“大清肇祖原皇帝”加以尊奉。“肇祖原皇帝”的諡號,不是史官們隨便封的,而是清朝順治皇帝“根據”猛哥鐵木爾的卓著貢獻尊諡為清王朝的“肇祖原皇帝”。

擴展資料

清王朝發祥的一個不容忽視的過程就是“建州女真斡朵裡部的南遷”。沒有女真的“大遷移”,就沒有猛哥鐵木爾的子孫發跡,更沒有努爾哈赤展示雄才大略的舞臺,於是就不會有清王朝。從這一點來看,應當肯定“建州女真南遷”的歷史性作用。

六世祖猛哥帖木兒其子是董山,董山的長子脫羅及其子妥義謨,先後襲職,多次進京朝拜明帝。董山的第三子愛新覺羅·錫寶齊篇古,是努爾哈赤的四世祖。錫寶齊之子福滿,後被清朝追尊為興祖直皇帝。福滿第四子覺昌安是努爾哈赤的祖父。


口水雜談


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愛新覺羅為滿清皇族姓氏;愛新意為“金”,覺羅意為“姓”),其先人為女真金人餘部,始祖為布庫裡雍順;直系先祖是六世祖猛哥帖木兒,故努爾哈赤是女真布庫裡雍順及猛哥帖木兒的後代。

清朝為滿族所建立,滿族源自女真金人餘部,世居黑龍江北,漸次南遷於白山黑水間。努爾哈赤始祖為布庫裡雍順,因定三姓之亂,被三姓人奉為國主(貝勒);布庫裡雍順號其部為滿洲。而其有據可查的祖先,應是六世祖猛哥帖木兒。

為了加強對東北地區的統治,明廷將生活於東北地區的女真人分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與野人女真三大部。建州女真的生活區域大體上西起今遼寧撫順市以東,東達鴨綠江中朝邊境,北抵牡丹江與綏芬河流域;海哥女真居住於松花江沿岸,明中葉以後南遷;野人女真分佈於松花江中游與黑龍江下游,東達日本海沿岸及庫頁島,是明人對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以外眾多散居女真人的泛稱。女真三大部中,建州女真部同明中央政府關係最為密切,實力最為雄厚。

努爾哈赤六世祖猛哥帖木兒(亦作孟特穆,清建國後尊為“肇祖”),初居於斡朵裡(今黑龍江省依蘭縣附近),明太祖中期南遷朝鮮北境之鏡城(今圖們江南岸朝鮮會寧城。其後幾經輾轉,於明英宗時定居於蘇子河畔(今遼寧新賓縣西)。猛哥帖木兒接受明廷招安,任明建州左衛指揮使。

1433年六月,猛哥帖木兒遇難,其子董山(五世祖,又名童倉)繼任建州左衛指揮使。董山之後,又經歷脫羅(四世祖)和福滿(興祖)兩代,指揮使傳到努爾哈赤祖父覺昌安(福滿四子,景祖)手裡。

1583年二月,明總兵官李成梁討伐建州右衛首領阿臺於古埒城(右衛治所,今撫順鼓樓村東北)。破城後,明軍大開殺戒,濫殺無辜,城中二千三百餘人悉數被殺,覺昌安與塔克世(亦稱他失,努爾哈赤父親,顯祖)也不幸罹難(阿臺為覺昌安的孫女婿,覺昌安父子是入城探親;一說是入城勸降;一說是援助;一說為明軍作嚮導)。

明軍的誤殺,激怒了努爾哈赤,為大明王朝帶來滅頂之災。

1616年正月初一,努爾哈赤於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縣)稱汗建國,國號“後金”。1635年十月,皇太極規範族名,下令改舊族名“諸申”(女真)為原族名滿洲,後稱滿族。1636年四月,皇太極即皇帝位,將國號“後金”改為“大清”。1644年夏,清人入據北京;九月,清順治帝遷都於北京,入主中原。


風光藝境


公元1583年(明萬曆10年)生活在遼東地區山海關外的女真部落即滿族人,他們屬於明朝皇帝的臣民。明朝在公元1409年山海關外東北地區設立努兒幹都指揮使管理女真各部落事務,後來設立了遼東總兵府,但其治下的女真各部落,經常受明朝官兵掠奪與欺凌,故此女真部落反抗逐漸強烈起來,古埒城主阿臺起兵造反了,明朝皇帝命令遼東總兵府的總兵李成梁率兵彈壓古埒城主阿臺,遼東總兵派當時任職官至建州女真左衛都指揮使的覺昌安和自己的兒子塔克世勸降孫女婿古埒城主阿臺,(覺昌安是努爾哈赤的祖父塔克世是努爾哈赤的父親,這件事是明朝滅亡直接導火索,趁著古埒城混亂尼堪外蘭殺死了覺昌安和塔克世父子,當然這是李成梁默許了)。

我接著為大家道來,父子兩人前往古埒城,此時任職於總兵府校尉努爾哈赤也接到李成梁的命令,圖倫城主尼堪外蘭此時已經投降明朝,李如柏李成梁之子,他把自己的父親推風口浪尖上嚮明朝上奏摺嚮明朝萬曆皇帝明神宗朱翊鈞稟報了古埒城阿臺造反之事。李如柏想帶兵出去平亂建功。圖倫城主尼堪外蘭也想建功,主動向李成梁請纓要求平息叛亂去剿滅古埒城主阿臺,(女真各個部落並不合他們都想壯大自己勢力尼堪外蘭,此時他也是藉機壯大自己實力所以主動向李成梁請纓的)。李成梁命令努爾哈赤去接應山海關外的李如柏。

此時覺昌安與兒子塔克世率兩千人趕到古埒城勸降古埒城主阿臺(實際上覺昌安與塔克世父子作為李成梁的內應),塔克世就是努爾哈赤的父親,努爾哈赤的外祖父是建州女真部落首領

王杲(?-1575

滿語名為阿突罕,又名阿古,姓喜塔喇氏。明朝末期的建州女真頭領。同時也是清太祖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的外祖父)。可是後來王杲卻背叛了大明。


小龍教育平面設計交流


努爾哈赤文韜武略、驍勇善戰,成為大清王朝第一個皇帝。那麼對於他的祖先大家知道多少呢,讓我們從下面的故事中瞭解一下吧!

愛新是族名,覺羅是姓氏,後來合為一個姓氏,意思是像金子般高貴的覺羅族。

這個布庫裡雍順目送母親飛天之後,立刻找了一葉小舟,順流而下,終於找到有人煙的地方。這個地方叫鄂多理城。

布庫裡雍順一來就看到他們互相廝殺。布庫裡雍順一看,果然如母親說的,這地方的人特別混亂,得好好治理他們。布庫裡雍順坐在一個地方,後來有人看他非常奇怪,一直端坐著擺姿勢,那時人們很少見到擺酷的,便過來問他,你是誰,從哪裡來,往哪裡去。布庫裡雍順說:“我從雪山來,我叫愛新覺羅,我是來拯救你們的,從此以後你們要跟著我,不要再互相仇視,要和和睦睦。”這地方的人可能智商不夠發達,聽他這麼一說,就相信了他,還擁戴他為國王。

傳說中的這個布庫裡雍順就是清朝的始祖。布庫裡雍順雖然能力非凡,但是生的後代卻很不爭氣。由於這些敗家的子孫“前仆後繼”地努力,國家終於發生動亂,家裡只剩下一個小兒子僥倖逃脫。

這個小兒子叫範察,他逃到荒野中,但是後面的人緊追不捨。範察靈機一動,反正現在夜色黑暗,不如裝成一段枯木。於是,他蹲在地上,好比一段枯木。突然,喜鵲飛了過來。喜鵲對愛新覺羅家族確實很眷顧,為了迷惑追兵,喜鵲故意落在範察的頭上。

追兵們找不到範察,只好打道回府。範察逃出去以後,對自己的子孫後代留了一道祖訓:“不可以傷害喜鵲,喜鵲是神鳥,是我們愛新覺羅的福星。”

範察逃走之後,終身隱姓埋名,是個膽小怕事的主。這個傳說不外乎是告訴人們,努爾哈赤的先祖們得到神的庇佑,另外也證實了滿族人優待喜鵲並非空穴來風。

範察有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孫子,叫孟特穆。孟特穆這人很了不起,有勇有謀,把仇人引誘到蘇克素護河呼蘭哈達山下一個叫赫圖阿拉的地方,然後殺一半,留一半。後來,孟特穆定居在赫圖阿拉;再後來,他的氣消了,把另外四十多人也放走了。

孟特穆在明朝和朝鮮的官方文書中又被寫作“猛哥帖木兒”。這個孟特穆確實是個有腦子的人,他為子孫後代選擇了一個好地盤。赫圖阿拉這塊地方無論是從富庶還是風水的角度來說,都是一塊寶地。

所以,有許多風水大師說,清朝之所以能入主中原,就是因為祖先選的地方好,找準了龍脈。後來清朝追尊孟特穆為肇祖原皇帝,說明他們看到了孟特穆的重要性。孟特穆是努爾哈赤的六世祖。後來,為了躲避戰亂,孟特穆帶著家眷們投靠朝鮮,和朝鮮宮廷關係密切。直到明成祖朱棣的時候,孟特穆還活著,當時朱棣下詔安撫女真各部,希望流亡在外的女真族都回到大明帝國的懷抱。

朝鮮國王李芳遠對孟特穆也非常重視。就在孟特穆舉棋不定的時候,朱棣點名讓孟特穆回國。可惜,朝鮮那邊不願放行,他們說:“所有女真人都可以放行,就是孟特穆不行。”孟特穆也很識抬舉,盡心盡力為朱棣辦事,所以君臣之間關係非常不錯。孟特穆對朱棣的忠心到了什麼程度呢?可以說到了家破人亡也要赴湯蹈火的地步。

在斡木河之變中,孟特穆聽從朱棣的命令,去招撫一批不太聽話的女真族。招撫沒有成功,雙方大打出手,這是孟特穆沒有料到的,他沒有想到還有人敢跟大明作對。後來,迫於明朝這個大帝國的壓力,“叛徒們”不得不歸還孟特穆的長子董山。董山本以為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沒想到回來後,沒法繼承父親的職位。為啥呢?叔父凡察在那兒霸佔著,這樣一來,家庭不和諧,一場鬥爭是免不了的。

明朝為了緩和這對叔侄之間的矛盾,給董山升職,讓他和叔叔平起平坐。明朝決定將建州一分為二,左衛由董山掌管,右衛由凡察掌管。這樣一來,各有各的地盤,井水不犯河水,矛盾才得以緩解。

董山與明朝的關係不太好,勢力強大之後,經常在邊境處打砸搶。董山的三兒子叫錫寶齊篇古,錫寶齊篇古只有一個兒子福滿。福滿就是努爾哈赤的曾祖,後來被追尊為興祖直皇帝。

福滿有六個兒子,第四子叫覺昌安,是努爾哈赤的祖父,後來被追尊為景祖翼皇帝,居住在赫圖阿拉。覺昌安的第四子塔克世被追尊為顯祖宣皇帝。

最後,我們為努爾哈赤的直系祖先編一條線索:布庫裡雍順——範察——孟特穆——董山——錫寶齊篇古——福滿——覺昌安——塔克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