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晉升領導,患得患失怕被撤。聚焦能力槓桿點,一招制勝不煩憂

全文共2450字/閱讀預計5分鐘

35歲晉升領導,患得患失怕被撤。聚焦能力槓桿點,一招制勝不煩憂

夢寐以求晉升為領導,卻打起了退堂鼓。

這就是發生在均瑤身上的故事。

1、35歲中年職場女性,晉升之路一波三折

均瑤35歲了,是一家企劃公司的總監。這個總監職位也是去年年底剛任命的。

說起這個職位,也是一把辛酸淚。

均瑤和丈夫都來自農村。畢業後,白手起家,在城市買了房。因為身負高額房貸,兩人傾力職場打拼,甚至連孩子也不敢要。

35歲晉升領導,患得患失怕被撤。聚焦能力槓桿點,一招制勝不煩憂

眼看著就要升職了,卻在這個時候有了孩子。因為身體不好,懷孕後只好回家休息。等到生完孩子,又全職帶娃一年。

到復出時,職場環境已經換了人間,找工作到處碰壁,誰也不願意要一個全職一年,孩子才一兩歲的女性。

好不容易找到現在的工作,她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三年下來,業績也獲得領導認可。就在去年底,終於任命為總監。本是高興的事,領導的話卻讓她很尷尬。

35歲晉升領導,患得患失怕被撤。聚焦能力槓桿點,一招制勝不煩憂

領導說,真論能力,她其實還不是特別勝任,但因為是老員工,也想給她這次機會,希望她也多提升自己的能力。

生活的壓力,讓她只能吞下彆扭,對領導立下軍令狀,感恩不盡。同時,內心裡也憋著一股勁,不想認慫,讓人看不起。

2、不甘人後,多頭並進,管理之路頻頻翻車

她梳理了一下自己當前職業生涯階段的任務,也發現自己確實要迫切做強個人能力,特別要提升的能力項就包括說服影響、決策能力、組織計劃能力。

35歲晉升領導,患得患失怕被撤。聚焦能力槓桿點,一招制勝不煩憂

為此,她制定了計劃,每天5點就起床看領導力、決策力相關的書籍。在工作中,開足馬力,積極組織推進部門成員工作。為了不負領導期待,加班、競標、出差,都毫無怨言,連孩子的學習都很少管。

原以為,多頭並進,各項能力一起抓,會進步神速,不料實際工作生活中卻翻了車。

首先,她經常加班,又要自律早起,時間一長身體根本受不了。

其次,在工作中,部門的員工並沒那麼配合,常常是敷衍了事,最終要她來收拾爛攤子。而她的決策又常常會被領導推翻,這就更降低她在下屬中的威望。

再者,因為常常顧不上照顧孩子,家人也諸多不滿。

35歲晉升領導,患得患失怕被撤。聚焦能力槓桿點,一招制勝不煩憂

一連串的挫敗,內外壓力的夾擊,她連續失眠。既不想拱手讓出好不容易打拼來的位置,又懷疑自己可能真的只是個“冒牌貨”,根本不適合做領導。這樣患得患失下,真是心生退意。

3、陷入“成功謊言”,喪失“關鍵問題”抓手

仔細分析均瑤的案例,她其實是陷入了“成功謊言”,所以生活工作都進入低效模式。

這些“成功謊言”包括:

35歲晉升領導,患得患失怕被撤。聚焦能力槓桿點,一招制勝不煩憂

01 每件事都很重要

平等只是一個謊言。80/20法則認為,80%的結果得益於20%的付出。無論你的待辦事項有多少,你都可以將其精減至一項。千萬不要認為所有的事情都要做完才行。

02 可以同時處理多件事

同時兼顧幾件事只是一個美好的謊言。同時做多件事,意味著注意力被分散。而分心會導致選擇錯誤,產生不必要的壓力。

03 平衡工作與生活

平衡的生活只是一種神話。平衡意味著平均,無法追求極致。若想面面俱到,必然每件事都會打折扣,達不到預期效果。

她相信成功人士可以同時處理好家庭與工作,而且各項能力可以同時提升。可是追求成功的習慣卻不是這樣的。

35歲晉升領導,患得患失怕被撤。聚焦能力槓桿點,一招制勝不煩憂

來看真正成功人士的模式:

成功人士喜歡尋找關鍵問題,明確最重要的事是什麼。在生命的每個階段,都抓最重要的事來做。

<code>什麼是“關鍵問題”?
“關鍵問題”是,“我做了哪件最重要的事,才讓生活變得簡單或是讓其他的事都不再必要了”。
關鍵問題是大局和當前焦點的結合,大局讓你明白最重要的事是什麼,而焦點則關注目前最重要的事是什麼?/<code>
35歲晉升領導,患得患失怕被撤。聚焦能力槓桿點,一招制勝不煩憂

回到均瑤的問題,她當前最關鍵的問題就是,找到化解所有困境的一個抓手,而這個抓手就是明確自己的“能力槓桿點”所在,並以此撬動成功的連鎖反應之路。

4、抓住能力槓桿點,每階段依次突破

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動地球”。

所謂的“槓桿點”,正是這樣一個小小的“支點”。

35歲晉升領導,患得患失怕被撤。聚焦能力槓桿點,一招制勝不煩憂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這樣定義“槓桿點”:在系統中的某處施加一個小小的變化,就能導致系統的整體發生顯著的變化。

均瑤要找的就是這個槓桿點,只要提升這個,其他的問題就隨之相應解決。

35歲晉升領導,患得患失怕被撤。聚焦能力槓桿點,一招制勝不煩憂

均瑤所在的領導崗,需要她提升說服影響、決策能力、組織計劃能力。

但是,這幾種能力並不是應該同時突破的,而是應該依次逐項突破的。每個階段能撬動自己能力增長的槓桿點,都是不同的。

就像你剛開始做領導,和做了一段時間後,你當下需要的能力槓桿點是不同的。均瑤之前之所以做事一團糟,就是忽略這個“依次突破”的關鍵。

古典老師說:在變化很快而精力有限的高競爭環境,好的能力槓桿點,一定要同時滿足三個維度——對未來發展及其重要,馬上能起到顯著作用,以及有足夠多的資源來提升它。

35歲晉升領導,患得患失怕被撤。聚焦能力槓桿點,一招制勝不煩憂

5、利用cup工具

既然每個階段,能撬動個人能力增長的槓桿點不同,我們該如何依據自身發展階段,更好釐清自己的能力槓桿點在哪裡呢?

我們可以利用“CUP工具”來找尋。

<code>“CUP”是一個教練工具,可以幫助客戶澄清目標和夢想實現的可能性。
C代表Certainty確定性, 確定那些能力對自己職業發展更加重要。
U代表Urgency緊急度,思考發展這個能力的要求有多迫切,是今天不學明天就會出問題,還是長遠看起來重要,但並不解決當下的問題?
P代表Plan計劃準備程度,你關於這個能力提升,有多少資源可以利用?有多少學習資源、時間資源和利用機會?
這是個打分的工具,上面這三項分值1-10分。而三者的乘積就是你這個能力提升的CUP值。CUP值越高的能力就越容易成為槓桿點,越容易推動其他能力的提升。/<code>

均瑤運用這個工具的打分成績如下:

35歲晉升領導,患得患失怕被撤。聚焦能力槓桿點,一招制勝不煩憂

通過這三項分值比較,“說服影響”是當下最應該花大力氣突破的。

這也能很好對應了她當下的困境。

均瑤以前習慣了單打獨鬥,很少與同事分享她的想法,現在角色還沒完全轉變過來,也沒建立起比較好的影響力,這也直接導致她的工作無法順利開展。

35歲晉升領導,患得患失怕被撤。聚焦能力槓桿點,一招制勝不煩憂

經過這樣的梳理,她想清楚了,自己最核心的能力是先提高說服影響力。

在通過說服影響,建立自己在身邊人的影響力以後,積極提升組織計劃能力,然後再思考如何提升決策能力,以謀求更大的發展

至此,均瑤就到達了第一張多米諾骨牌的位置了。只要積累了一定量的骨牌之後,輕輕一觸就能激發出驚人的效力

35歲晉升領導,患得患失怕被撤。聚焦能力槓桿點,一招制勝不煩憂

做好一件恰當的事,其能量足以推動數件事,甚至更多。而找到“能力槓桿點”,就找到了夢想的觸點,後續將是從成功到成功的聚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