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鬆齡為什麼反奉?

搜不盡的經典


答:我看到很多人說郭松齡反奉,是因為和楊宇霆爭風吃醋,純屬軍閥內部的“黑吃黑”,止為爭權奪利。

這種說法百分百是錯誤的。

是的,郭松齡在奉系軍閥裡功勞很大、得到的封賞卻很不相稱,而且,他是和楊宇霆政見不同,有很多爭執。

但這決不是郭松齡反奉的根本原因。

郭松齡之所以反奉,原因很簡單:他不能容忍張作霖“賣國”。

郭松齡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民主革命者,他的軍事才能出眾,本來是可以在戰場上獲取自己更多的政治資本的。

在第一、第二次直奉戰爭戰爭中,他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但在1925年,張作霖在楊宇霆的慫恿下發動“第三次直奉戰爭”時,時任第三軍副軍長的郭松齡明對這種軍閥內戰已經心生厭倦。為了避免參戰,他假借養病與考察軍事為由,攜夫人韓淑秀前去日本。

在日本,郭松齡無意間與日本參謀聊天時發現了一個驚天秘密——張作霖已與日本人密約,目的是為了進攻馮玉祥的國民軍以及打“第三次直奉戰爭”,並以幫助落實袁世凱時期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為條件,以換取日本的軍火支援。

之前,郭松齡受楊宇霆排擠,他沒有發作;受張作霖冷落,他也沒有發作。

獨獨因為張作霖要幫日本人落實《二十一條》,他忍無可忍,反意萌生,最終徹底爆發。

他對當時同在日本觀操的國民軍代表韓復榘說:“國家殆危到今日這個地步,張作霖還為個人權力,出賣國家。他的這種幹法,我無論如何是不能苟同的。我是國家的軍人,不是某一個私人的走狗,張作霖若真打國民軍,我就打他。”

1925年11月21日晚,郭松齡發出通電:“為消弭戰亂、改造東省必須要求:一、反對內戰,主張和平;二、要求禍國媚日的張作霖下臺,懲辦主戰罪犯楊宇霆;三、擁護張學良為首領改革東三省。”

由此可見,郭松齡反奉的根本原因,就是不能容忍張作霖出賣國家主權!

不得不說,張作霖是個十足的利己主義者,在許多事情上,他都會先算計如何讓自己獲得最大利益。

有人說,說張作霖要幫日本人落實《二十一條》,其實,只是張作霖開給日本人的“空頭支票”而已。

的確,張作霖也經常靠這種手段戲耍日本人,給日本人吃“畫餅”,把日本人當槍使,耍得日本人團團轉。

但郭松齡不管,他眼裡容不下砂子,並且,張作霖在和直係軍閥作戰、一意擴大內戰是事實,所以,他就就跟張作霖幹上了。

另外,夫人韓淑秀對他的支持,也更加堅定了他舉兵反奉的決心。

韓淑秀是世間罕有的奇女子,她畢業於奉天女子師範學堂,任附小教員,聽說為響應武昌起義在奉天舉事的英雄人物郭松齡被清軍捕獲,她勇闖法場,拿著一份《盛京日報》,指著報紙上剛登出“清帝退位詔書”,挽救出了郭松齡。當日,為1912年2月12日(宣統三年農曆一九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郭松齡獲得重生,和她結為恩愛夫妻。

韓淑秀深明大義,她也清楚丈夫反奉勝利的希望不大,但抱定了殺身成仁的信念,全力支持丈夫。

郭松齡用兵一流,對東北軍的一切瞭如指掌,起事之初,勢如破竹,一度嚇得張作霖猶如驚弓之鳥,大失常態,“當即命令內眷收拾細軟轉移,府內上下手忙腳亂。10時檢點就緒,即以電車27輛,往返輸送(傢俬)南滿貨棧。然後令副官購入汽油10余車及引火木柴等,佈滿樓房前後,派兵多名看守,一旦情況緊急,準備逃跑時付之一炬”。

可惜的是,郭松齡看錯人了,他是聯合了馮玉祥起兵的。

但馮玉祥是個牆頭草,最不可靠,他為了控制直隸省,先是背後捅刀子,打跑了盟友、直隸督辦軍閥李景林;然後又順勢佔領了熱河省,抄了郭松齡的後路,斷絕了郭松齡的後勤補給。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日本和張作霖達成了協定,出動空軍轟炸,並派守備隊阻擊郭松齡。

這樣,郭松齡內外交困,陷入了絕境。

1925年12月25日上午10時,高金山將捉獲到的郭松齡夫婦押到離老達房5裡許的地方槍殺。

臨刑前,郭松齡求仁得仁,並無愧悔之色,對圍觀軍民說:“吾倡大義,出賊不濟,死固分也;後有同志,請視此血道而來!”

韓淑秀也從容就死,說:“夫為國死,吾為夫死,吾夫婦可以無憾矣,望汝輩各擇死所!”

……

郭松齡夫婦就義後,報上載文稱:“郭松齡之敗,非敗於張作霖,乃敗於日本帝國主義。”

補一筆:郭松齡實為唐朝名將汾陽王郭子儀的後裔,他和他的遠祖郭子儀一樣,同為著名愛國將領。郭松齡身材槐梧,卻常穿士兵粗布軍服,和奉軍中那些高大的白俄士兵相同,遂得綽號“郭鬼子”。

1981年,在紀念“九•一八”事變發生五十年時,在臺灣的張學良無限蒼涼地說:“如果郭松齡在,日本人就不敢發動‘九•一八’ 事變了!”

張學良此語,史學界有很多人認同。


覃仕勇說史


郭松齡(1883-1925),字茂宸,漢族,出生於遼寧省瀋陽市東陵區深井子鎮漁樵村,是唐朝名將汾陽王郭子儀的後裔。奉系著名愛國將領之一。

郭松齡倒戈反奉原因有四:

一、與楊宇霆的私怨

奉軍新軍裡一直分為兩派,一派是郭松齡為代表,在國內陸軍學校畢業的陸大派,另一派則是在日本陸軍學校畢業的留洋派,像楊宇霆、姜登選、韓麟春都在此列,兩派因軍事理念的差異一直看對方不順眼。而且楊宇霆一直建議張作霖挺進關中,統一全國,迎合了張作霖的野心。而郭松齡卻希望奉軍可以好好經營東三省,國人不要自相殘殺。

第二次直奉大戰以奉軍大勝結束。張作霖把各個省封給手下,其中把安徽封給楊宇霆,山東封給張宗昌,把江蘇封給姜登選。而此戰最大的功臣郭松齡卻什麼也沒得到。趾高氣揚的楊宇霆和落寞的郭松齡,成了讓兩派的矛盾迅速激化的鮮明寫照。其實張作霖是把郭松齡與張學良捆綁一起。等張學良徹底接班那一天,郭松齡在整個奉軍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可惜他沒等到這一天。

二、奉系軍閥新舊兩派的矛盾

張作霖團隊裡有兩種人,一種是當年一起刀口舔血的把兄弟,這些把兄弟為張作霖的崛起提供了巨大的助力,深受東北王的信任。隨著歷史車輪的轉動,他們陳舊的作戰思路和帶兵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戰爭的要求了,第一次直奉大戰的潰敗就說明了這一點。

第一次直奉戰爭後,奉軍內部逐漸形成了“老派”、“新派”。老派是奉軍中的實力派,絕大多數都是和張作霖一起出道的結拜兄弟,成員有張作相、張景惠、湯玉麟、孫烈臣、吳俊升,這些人在奉軍中都擔任軍政要職。新派分為“士官”派和“陸大”派,都是軍校出身的人,“士官”派大多是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的,以楊宇霆為首腦,成員有姜登選、韓麟春、於珍、常陰槐、王樹常、於國翰、邢士廉等人,這些人對楊宇霆甚為依賴,視楊為“智囊”、“精神領袖”。

而新派則是張作霖蒐羅來的各處人才,以王永江、楊宇霆為代表。他們在軍事、政治、經濟各方面進行著革新,讓張作霖愈發器重。兩派的矛盾也在日益激化當中,不過郭松齡確是一個例外,他雖身處新派,但因其性格剛直、自尊心過強,落得個兩邊不討好,孤家寡人一個。

三、民族大義

郭松齡曾經參加過孫中山先生的隊伍,對三民主義很是認同。他的夫人韓淑秀也是同盟會會員。郭松齡有一顆救國救民之心,在得知了張作霖在日本大量採購軍火、準備大打內戰的消息後。郭松齡很反感。

郭松齡敢於起兵反奉,不僅因為他是一名民主革命者,與張作霖等舊式軍閥有本質區別,同時也與張學良的充分信任和縱容有著密切的關係。張學良秉承父親張作霖“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作風,對郭松齡有著超乎尋常的信任,這在奉系集團內部早已成為美談。因此當郭松齡“對張作霖的軍政措施,時常表示不滿”時,張學良對郭松齡則“每表同情”,並不加以制止。

四、性格偏激

郭松齡自尊心太強,不屑與人交往,被楊宇霆擠兌後,兩人關係變得勢如水火。張學良居中調停,請兩人坐下來一起吃飯,郭松齡聽說楊宇霆也要到場,不顧張學良的好意,憤然缺席。

後來直奉大戰,郭松齡在作戰部被姜登選擠兌,竟然違抗軍令,擅自帶走部隊。戰場抗命,已經形同造反,可以就地槍決的。不過張學良卻沒有處罰他,只是找到他讓他把作戰部隊帶回去。後來郭松齡在背叛奉軍以後,把姜登引誘出來殺害了。後來楊宇霆失勢,郭松齡手握7萬精銳的兵權。按理說應該大氣一點,他卻在火車站當面譏諷楊宇霆,像一個報復成功的孩子。

郭松齡的這場兵變,雖說出發點是為了救國救民,消滅內戰,不過不難發現雙方背後有日俄兩國的影子浮現。


水木快快刀


郭松齡反奉,有兩層原因。外因是中國共產黨的軍事統戰工作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內因是郭松齡一生追隨孫中山先生,他信奉三民主義,反對賣國投降,倒戈反奉是他愛國的生動詮釋。

導語

1925年11月22日,奉系軍閥將領郭松齡,在河北灤州發表通電,率領七萬精兵公開發動反奉戰爭,一路北進,直搗奉天

,意圖推翻張作霖的統治,坐鎮東北的張作霖,曾一度打算棄城而逃。但不料在關鍵之時,日本卻卻公然出面干預東北事務,出兵援奉。在日本的全面干涉下, 郭松齡兵敗被殺、曝屍奉天,馮玉祥敗歸西北、被迫下野。 反奉戰線徹底崩潰, 奉張借日援,起死回生,日本藉此進一步加深了對華擴張。

郭松齡反奉原因何在?

內因:張作霖內戰賣國的行為,深深激怒了這位愛國將軍

郭松齡於1905年秋,考入了奉天陸軍小學堂,加入過同盟會。1913年,考入中國陸軍大學,畢業後任北京講武堂教官。後來任東三省講武堂的戰術教官,少帥張學良也是他的學生。1921年張學良任第三旅旅長,郭松齡便被擢升為第八旅旅長,這兩個旅後來聯合組建了東北司令部,合稱為三八旅,張學良將一切軍事要務,都交由郭松齡主持。

在兩次直奉戰爭中,郭松齡治軍有方,指揮若定,

身先士卒,衝殺在前。奉軍將士對郭松齡心悅誠服,公認他為軍中猛將。然而,大帥張作霖卻聽信楊宇霆等一班人的讒言,對郭松齡是“敬而遠之”,因此郭也並未受到重用。

第二次直奉戰爭結束後不久,接受過“三民主義”思潮的郭松齡,多次勸說張作霖罷兵息戈,用心經營東北,救民於水火。然而,他的善意不但徒勞無功,反還被群小誣陷,這可令郭是苦不堪言。1924年11月,張作霖命郭松齡率兵攻打馮玉祥國民軍,郭松齡對此予以抵制,險些惹怒張作霖,幸虧張學良從中掩護,郭松齡才得以過關。

(張作霖)

1925年,日本邀請奉軍派代表去“觀秋操”(軍事演練),張作霖便派郭松齡前往。郭松齡在日本期間,卻意外得知: 張作霖為了得到日本軍火攻打國民軍,擬承認袁世凱當年與日本簽訂的,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並已與日方達成了密約,派於衝漢到日本簽字。這件事,可以說,是促使郭松齡起兵反奉的最直接原因。

郭松齡證實此事後,憤慨地說道:“國家危殆到今日這個地步,張作霖還不惜為個人利益,暗地裡出賣國家,他這種做法,我無論如何也不能苟同,我是國家的軍人,而不是某個私人的走狗,他若真打國民軍,那我就打——他!

當時,被奉系軍閥打敗的直係軍閥吳佩孚和孫傳芳,在全國人民討伐奉系軍閥的高潮中,發起了反奉戰爭。郭松齡在張作霖的催促下回到天津後,並沒按張作霖的吩咐到奉天聽候命令,而是稱病住進了天津的一家法國醫院。張作霖多次拍電報,命郭松齡將所部集結於灤州,立刻回奉天聽令。郭松齡知道事已十分危急,於是連夜決定聯馮反奉

1925年11月22日,郭松齡在灤州倒戈反奉。他連續發出通電,要求張作霖下野,請張學良接管奉軍,並宣佈停止對國民軍的戰爭。接著,郭松齡將其統轄的7萬人馬,改編為4個軍,揮師東進,直搗奉軍老巢。七萬鐵軍在郭松齡的指揮下,士氣旺盛,所向披靡,衝破了張作霖以4萬兵力精心佈置的連山防線,郭軍攻下錦州後,又佔領新民,矛頭直指奉天省城。

張作霖見狀,膽戰心驚,為了阻擋郭的東進,張以80萬元的獎金懸賞郭松齡的人頭。此外,張作霖一面勾結日本關東軍出面干涉,阻撓郭進攻奉天; 一面在準備逃往日本佔領下的旅順的同時,開會佈置下野及議和之事,張作霖玩的這一套把戲,可謂是有模有樣。

然而,就在郭松齡反奉戰爭的關鍵時刻,日本關東軍像幽靈一般的出現了,日本人到處製造混亂,從中獲取漁利。日本以調停人的身份兩邊斡旋,期間不斷討價還價。要求雙方各自承認“日本帝國在滿蒙的特殊權益”。如果誰不滿足他們的要求,他們就與誰兵戈相見。郭松齡面對日本人的威脅利誘,是嚴詞拒絕,並說道:“豈有此理,日本人算個什麼東西,這是中國的內政”,他日本管不著!而張作霖,卻不假思索地答應了日本人的“五項要求”,並在草約上籤了字。

張作霖還答應:“日本出兵4萬助張,日兵待遇及薪金,一如中國營長”。12月9日,日本關東軍司令部,下達了“扶張抑郭”的命令,關東軍和守備隊立即移兵奉天,和滿鐵要地皇姑屯、塔灣一帶。日本又將駐朝鮮的兩個師團調入奉天省和吉林省,加入奉軍防線。同時,日本還警告郭松齡:滿鐵沿線20裡以內不準中國軍隊進入。

日本的此等做法,使郭軍處於十分被動的地位。由於日軍的直接介入,郭軍不得已放慢了進攻省城的速度,這就為奉張贏得了集結兵力、組織反擊的時間。最終在日本人和奉軍的聯合夾擊下,反奉倒戈失敗,郭松齡暴屍奉天,一代名將,就此隕落!

(倒戈英雄——郭松齡將軍)

此外郭松齡倒戈反奉,也還受共產黨勸說的影響。

郭松齡早年跟隨於孫中山先生,信奉三民主義,他相信只有三民主義才能挽救中國,挽救於天下百姓。

1924年1月,國共統一戰線正式建立,中國共產黨便以全部精力,與中國國民黨共同致力於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從創辦黃埔軍校、培養軍事人才到平息商團叛亂、討伐陳炯明;從改組大元帥大本營,到組建廣東革命政府;從東征、南征到統一廣東。經過兩年生死與共的浴血奮戰,終於為國民革命打下了一隅江山,為北伐戰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廣東成為國民革命的根據地。

中共北方區委的李大釗,十分重視從內部分化和瓦解,奉系軍閥張作霖的隊伍, 1925年8月,李大釗派中共黨員任國楨,和國民黨員錢公來、朱霽青等,到奉天與奉軍將領郭松齡聯繫,爭取他加入到反奉、反帝戰線中來。任國楨等人在奉天與郭松齡的接觸,無疑是加強了郭松齡“倒戈反奉”的決心。


文史議春秋


郭松齡是近代民國時期奉系軍閥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和張學良的關係尤其親密。但是由於他在關鍵時刻發動了反對張作霖的起義,最後功敗垂成,結果被張作霖所殺。

要知道郭松齡一直是奉系的重要人物,張作霖和張學良可謂都是比較信任他的,給予他高官厚祿。那為何郭松齡非要最後起來造反,導致自己無法得到善終呢?這其中很大一個原因是因為郭松齡和楊宇霆的矛盾。因為在奉軍中有兩派勢力互相鬥爭,郭松齡屬於國內陸軍學校畢業的,而楊宇霆等人屬於是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的,雙方的理想,目標還有治軍理念都有相當大的差別。

再就是奉系老大張作霖對這些人厚此薄彼,最終惹惱了郭松齡。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奉系軍閥取得了很大的勝利,其中郭松齡在其中立下了非常大的功勞。但是事後張作霖卻賞罰不公,把山東封給了張宗昌,安徽封給了楊宇霆,而作為最大功臣的郭松齡,卻什麼也沒有得到。而郭松齡本人的性格也有很大的問題,他過於自傲,不屑與人交往,本來張學良多次想緩和他和楊宇霆的緊張關係,可是一直不能成功。

郭松齡在開始起兵反奉的初期,形勢還是非常有利的,當時他還聯絡了馮玉祥等軍閥一起反奉。可惜後來馮玉祥等人也並不是真心為郭松齡出兵,所以打著打著他們就退縮了。而奉軍畢竟是張家的軍隊,多年來一直奉張家父子為主,所以在張學良出面之後,郭松齡的軍隊就不再那麼受郭松齡的控制了。而在關鍵的時刻日本人也出手,最終導致郭松齡功敗垂成。本來張學良還想保住郭松齡的命,但是張作霖卻搶先出手,殺掉了郭松齡夫婦。

所以郭松齡反奉主要是因為自身比較偏激,再加上張作霖賞罰不公,同時作為新派軍隊也不願意在參加軍閥之間的混戰,搞得民不聊生。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在東北王張作霖的奉系裡,張作霖,張學良,郭松齡三人可以說是關係極為親密的三人,其中張學良待郭松齡更是親如兄弟,在郭松齡起兵之後,更是蝴蝶效應改變了中國的近代史。

當時在郭松齡的手中握著的是張作霖東北軍中最精銳的七萬大軍,一個地方的軍閥,將手中最精銳的力量交付到了外姓人的手中,對於他的信任可以說是推心置腹了。

在當時郭松齡與張學良的關係中,張學良對於郭松齡也是親如兄弟,郭松齡的反叛也讓心思焦慮的少帥張學良從那時候起就抽上了大煙,張作霖更是被迫與日本簽訂了“高利貸”條約,給以後的皇姑屯事件埋下了伏筆。

郭松齡有一個外號叫做“郭鬼子”因為郭松齡的身材高大,而當時的東北駐有俄國與日本的駐軍,被當地人不喜,統統的稱為俄國鬼子,而郭松齡與當時的俄國士兵相似,就被取了一個郭鬼子的外號。

張學良與郭松齡兩個人的關係也可以從很早說起,張學良在小時候就已經見過郭松齡,那時候的郭松齡也為張學良講解了自強救國的路線,後來張學良進入了奉軍自辦的陸軍學校講武堂學習。緣分讓張學良與教官郭松齡又一次見面了。

在講武堂裡,郭松齡不但教給少帥先進的軍事知識,還給他灌輸救國救民的道理。

而張學良本身就對於西方的思想並不是很排斥,於是兩人漸漸的發展成為亦師亦友的關係,同時張學良的夫人于鳳至和郭松齡的夫人韓淑秀也變得情同姐妹,韓淑秀遇到經濟上的困難,于鳳至也都會用自己的私人財產幫助她。

在講武堂中,郭松齡對於所有的學員都是一視同仁,張學良身上的少爺脾氣也很快的就被消磨掉,也學會了很多的知識,在畢業之後也將郭松齡調到了自己的“新軍”上任職,一起操練新軍整頓軍紀,這隻軍隊也很快的成為了東北軍的精銳。

隨著張作霖實力的日益強大,他的目光也望向了關內,很快就發動了第一次的直奉戰爭,但在直系軍隊的先進戰術以及大炮轟擊下,張作霖的軍隊也是節節敗退,甚至差點被直系軍隊端了老窩,最後在山海關前,還是張學良和郭松齡的三八旅最後頂住了進攻,最後直奉議和。

而張作霖在稍作休整之後,也很快就發動了第二次直奉戰爭,簡稱復仇之戰,在這次戰爭中,郭松齡率領著新軍一鼓作氣打到了秦皇島,這場戰爭以奉系的勝利結束。

而這兩次大戰也奠定了郭松齡在東北軍內的地位,也得到了張作霖與張學良兩人的器重,張學良人前常說郭茂辰就是我,我就是郭茂辰,足見其厚愛(郭松齡字茂辰)。

甚至張學良還為郭松齡爭取到了指揮權,在張學良不在天津的時候,這隻七萬人的精銳部隊郭松齡一個人說了算。

不過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郭松齡最後也在種種原因下打出了清君側,擁立張學良的口號徹底的背叛了奉軍。

1:與楊宇霆的私怨

這個恩怨還要說到當時的“復仇”之戰,在當時楊宇霆就迎合了張作霖挺進關中統一全國的思想,而郭松齡當時卻希望奉軍可以好好的經驗東三省,不要自相殘殺。

後來第二次直奉大戰以奉軍大勝結束,張作霖也開始大封有功之臣,把安徽封給楊宇霆,山東封給張宗昌,把江蘇封給姜登選,可作為“復仇”之戰最大功臣的郭松齡卻什麼都沒有得到。

所以在當時的奉軍內部,以楊宇霆為代表的“留洋”派總是在郭松齡為代表的“本土派”面前趾高氣昂,以現在的看法來看待這件事情,想必也是張作霖想要將郭松齡與張學良徹底的綁在一起,好給張學良鋪路。

2;中間人“兩邊沒逢源”的郭松齡

張作霖作為從老牌軍閥一直到新式軍閥,他的隊伍中有兩種人最為多見,一種是當年刀口舔血的兄弟,這些人為張作霖的崛起提供了巨大的幫助,深受張作霖的信任,而另外的一群人則是張作霖蒐羅來的各種新派。

但新派與舊派兩撥人經常的因為作戰思想與帶兵方式之間產生很多的矛盾,在形式的逼迫下,張作霖也越來越信任新派,所以兩派的矛盾也在日益激化中。

而在這兩派中,郭松齡卻是一個“異類”,因為性格剛直、自尊心過強,落得個兩邊不討好,成為了孤家寡人一個。

3:民族大義

郭松齡曾經參加過孫中山的隊伍,對於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也是相當的認同,他的夫人韓淑秀也是同盟會會員。

這樣的郭松齡在軍官學院的時候,也時常的會拉張學良兩個人一起討論強國之路,而郭松齡在得知了張作霖準備大打內戰消息的時候,也是頗為反感。

不過郭松齡的那場兵變,雖然出發點是救國救民,但不難發現雙方背後國外勢力的影子,並且在那場事變中,張學良也使用飛機散發傳單“吃張家飯,不打張家人”也在郭松齡的部隊中產生了一定的反戰情緒,這些事情疊加起來,也註定了郭松齡的敗局。


瘋狂青史


郭松齡外號郭鬼子,此鬼非日本鬼,乃白俄鬼。

因為他身材像白俄兵一樣高大,又常穿普通士兵們穿的布軍服,遠遠看起來像白俄兵,人們對各國侵略者都沒好感,以“鬼子”稱之,所以他得了這麼個外號。

和大家所想的不同,郭松齡之所以反奉,既不是為了民族大義,也不是為了個人私慾,純屬理念不同,派系之爭。

張作霖的奉系軍閥,組成相當複雜,有當初跟著他當土匪的結拜兄弟們,也有系統學習過現代軍事的新式人才。這兩類人之間存在著深深的矛盾,一派以元老自居,一派覺得自己才是奉系的未來,彼此看不慣。

那麼張作霖支持哪一派呢?哪派都支持,等於哪派都不支持!事實上他對此喜聞樂見。

這是中國古代帝王術的一種體現,讓“大臣們”相互制衡,“龍椅”才坐得穩,要是部下全都一條心,他張作霖就該犯嘀咕了。

第一次直奉戰爭後,“老派”和“新派”明確形成。

而“新派”還細分為留洋派和本土派。留洋派大多是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的,以楊宇霆為首;本土派大多畢業於中國陸軍大學和保定軍官學校,以郭松齡為首。

這兩人理念不同,楊宇霆主張帶著奉系向中原地區發展,圖謀統一中國;郭松齡則主張“精兵強卒、保衛桑梓、開發東北、不事內爭、抵禦外侮”,意思是東北自保,關內那堆事就別管了。

對於有雄心壯志的張作霖來說,楊宇霆的理念顯然更符合他的心思,郭松齡的則過於保守了。於是對楊宇霆信任看重,視他為得力助手。

那奉系二把手張作良是個什麼意思呢?他沒有明確的看法,可能覺得都有理吧。但因為楊宇霆仗著張作霖的信任囂張跋扈,都快不把他放眼裡了,所以他對楊很不滿,站到了郭松齡那一邊。

張家父子雖然對一些事物的看法不同,依然父子情深,郭松齡和楊宇霆卻已勢同水火。

雖然有著少帥的支持,畢竟老帥才是掌控一切的那個人,因而郭楊之爭中郭松齡受到了楊宇霆的打壓排擠。

楊宇霆性格不好,郭松齡情商也不高。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凡事特別愛較真,數次落於下風,讓他不但厭惡楊宇霆,也恨上了張作霖。

第二次直奉戰爭後,奉系內部爆發嚴重的地盤之爭,立下大功的郭松齡什麼都沒爭到,簡直要氣死,攛掇張學良篡了張作霖的位自己上臺!

張學良嚇了一跳,他可從沒這麼想過,當然不同意,於是郭松齡對他也有了不滿,產生了反奉的念頭。

而導致他真正反奉的則是這麼件事:1925年10月初,郭松齡作為奉系的代表去日本觀操,忽有個日本的重要參謀問他此次來日本是否代表張作霖簽訂前約?

郭松齡一頭霧水,詢問之下才知道張作霖以落實二十一條為條件,要求日方供給奉系軍火,入關進攻馮玉祥的國民軍!

此事徹底激怒了郭松齡,他本就不願出關作戰,只願偏安東北,再一想到哪怕打贏了自己也沒啥好處,索性一不作二不休找上了馮玉祥,雙方結成同盟。

11月21日晚,郭松齡發出了反奉的通電,有三個主張:一是停止內戰;二是張作霖下臺,嚴懲主戰罪魁楊宇霆;三是張學良上臺,改革東四省。

張作霖都懵了,雖然他看重楊宇霆,對郭松齡其實也是很信任的,壓根想不到他會造反!還以為是張學良想逼宮篡位,差點沒把他給殺了。

張學良也懵,自請去和郭松齡商談退兵,但郭松齡鐵了心要反奉,當然不聽他的。

除了馮玉祥,郭松齡還有另一個同盟:奉系實權人物李景林。

(郭松齡夫婦被曝屍)

三方加在一起看起來聲勢浩大,張作霖都讓家人收拾細軟準備逃跑了。

但軍閥同盟因利而來,也因利而散。李景林不斷撬郭松齡和馮玉祥的牆角,馮玉祥趁郭松齡和奉軍打得火熱,出兵佔領了熱河。

日本人也在其中插了一腳,先拉攏郭松齡,表示可以幫他一把,只要戰後給出國家利益,郭松齡拒絕了;又去找張作霖,張作霖同意了——也不是真心同意,只是想糊弄小日本,後來反悔了,這也是日本人非要弄死他的原因之一。

郭松齡孤立無援,戰敗身亡。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縹緲峰下一粒沙


郭松齡反奉是民國軍閥混戰中的一件大事,此事不光影響了奉系軍閥興衰,也直接導致東北的走向。那麼,郭松齡作為奉系軍閥的醫院,為什麼卻要反奉呢?

(郭松齡劇照)

我認為郭松齡反奉有六方面原因:

一、郭松齡看不上張作霖。

郭松齡生於亂世。日俄戰爭時,家鄉成為交戰區,房屋盡毀,百姓傷亡慘重。郭松齡目睹慘狀,毅然投筆從戎,先後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將校研究所和中國陸軍大學。經過專業的軍事學習,成為正經的軍事高材生。

張作霖是土匪出身,雖說壯大成一方軍閥,但他是個利己主義者。在許多事情上,他都會先算計如何讓自己獲得最大利益,甚至不惜和日本人打得火熱,利用他們達到自己的目的。

因此,有理想有抱負的愛國青年郭松齡,壓根看不上張作霖這樣的草莽英雄。

二、郭松齡對作張作霖有意見。

郭松齡在遇到張作霖之前一直混得不好。他先是投靠四川巡警道朱慶瀾出任連長職務,後來受保路運動影響,四川將領發動兵變,紛紛獨立。朱慶瀾被迫離職,郭松齡也不得不離開四川,回到了奉天。

當時,郭松齡已是同盟會中的積極分子。他信奉三民主義,支持共和,支持革命。武昌起義爆發後,他在奉天積極響應,與革命者們密謀武裝起義,結果受到張作霖的鎮壓,被逮捕入獄。後來幸得韓淑芬“美人救英雄”才得以揀回一條命,也就是此時他認識了張作霖。

隨後,郭松齡又滿懷革命熱情,南下廣州追隨孫中山,投身護國運動。結果再次以失敗告終,只得重返奉天。

正好,張作霖重開東三省講武堂,郭松齡通過陸大同學的推薦,成為其中一名戰術教官。

張作霖有一次看到郭松齡,當著眾人的面拍著他的肩膀說,你不是那個同盟會成員嗎?怎麼到我這裡來了?

郭松齡是個心高氣傲的人,認為張作霖有嘲諷之意,從此對張作霖心存偏見。

(張作霖劇照)

三、有功無賞,待遇不平。

郭松齡在做教官時,張學良也在講武堂學習。

郭松齡和張學良亦師亦友,他在張學良的舉薦下,成為衛隊旅參謀長兼第二團團長。

此後,郭松齡接連在戰場上立下戰功,成為張學良的副手。而張學良出於對他的信任,又將精銳之師三、八旅所有事務都交給他負責。

兩次直奉戰爭,郭松齡憑著過人的指揮才能,都取得了極大的功勞。然而,功勞最高的他,卻獨獨不在封賞名單內。看著那些沒有做出大成績的人又是提拔又是賞賜,驕傲的郭松齡,再次心生不滿。

四、政見不合,受人排擠。

直奉戰爭勝利後,膨脹的張作霖決定趁勝追擊,繼續攻打南方國民軍,完成一統天下的大業。

然而,耿直的郭松齡卻堅決反對,並主張“精兵強卒,保衛桑梓,開發東北,不事內爭,抵禦外侮”。張作霖正自信滿滿,對他而言,郭松齡無異於潑冷水,這讓他很不高興。那些本就妒忌郭松齡的將士們趁機大進讒言,對他處處排擠。

(張學良劇照)

五、妻子推波助瀾。

張學良心裡很明白郭松齡受到不公待遇,於是讓他偕夫人韓淑芬前往日本考察軍事。

郭松齡在日本考察期間,卻發現張作霖為了得到日本人軍火上的支持,竟和日本人談妥賣國的“二十一條”。

郭松齡憤怒了,他覺得國難當頭,張作霖竟還為一己之私,出賣國家,還準備自己人打自己人,這直接成了他反奉的導火索。

韓淑芬早就不滿郭松齡在奉軍中所受到的不公待遇了,另外她也是個進步青年,一直痛恨軍閥戰亂給百姓帶來的痛苦,因此她極力贊成郭松齡反奉。

六、與馮玉祥結為聯盟。

郭松齡雖說掌握著奉軍7萬精兵,但想要攻打勢力強大的張作霖,卻並無勝算。為了加大籌碼,他又與直隸督辦李景林和國民軍聯軍總司令馮玉祥達成共同反奉的聯盟,並確定由李景林控制直隸、熱河,而郭松齡則做反奉先鋒,馮玉祥負責接應。

為了鞏固盟友關係,郭松齡、李景林和馮玉祥還做了詳細的地盤分化:反奉勝利後,郭松齡雄踞東北、李景林佔據熱河和直隸、馮玉祥則雄霸西北。

然而,就在三人密謀反奉計劃時,張作霖卻發電報要郭松齡速回奉天議事。郭松齡擔心老奸巨滑的張作霖已經察覺了他的行動,倉促之間,他舉起了“反奉討張”的大旗,這天是1925年11月22日。

(參考史料:《郭松齡反奉見聞》)


張生全精彩歷史


我們知道,郭松齡作為張作霖的五虎上將,郭松齡是其中比較有軍事能力的一個人,看過李雪健老師主演的《少帥》的人都知道,郭松齡在一出場就和我們的少帥張學良攪在了一起,這也是張學良為什麼那麼信任郭松齡的原因了,而郭松齡最後的軍事權利也是非常大的,直接做到了軍團長的位置,那麼,為什麼張作霖給了郭松齡那麼大的軍事權利,郭松齡還是要率領自己的部隊反奉呢?

有以下幾個原因,首先就是郭松齡作為辛亥革命的殘餘的勢力,對於張作霖的統治自然是看不下去的,張作霖作為晚清時期出生的人,滿腦子想的都是統一中國自己當皇帝,而郭松齡就不一樣了,作為接受過新思想的人,郭松齡滿腦子想的都是解放東北進而解放全國,把人們從大清帝國的思想中解放出來,正是因為思想上的不統一導致了郭松齡要反叛的主要情緒!

其次就是張作霖對於直奉戰爭後的利益分配不均,我們知道,在第二次直奉戰爭過後,郭松齡作為戰功最大的人,按理說得到的利益應該是最多的,但是張作霖卻因為郭松齡是自己兒子的人,所以並沒有分給郭松齡更多的利益,原本屬於郭松齡的江蘇省督辦最後卻跑到了奉軍的總參謀長楊宇霆身上,這也是導致郭松齡叛變的主要原因之一!畢竟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最後卻讓人家當了皇帝,讓誰誰心裡也不爽!所以郭松齡的心理很不是滋味,最後還是決定要反叛張作霖!

然後就是郭松齡的實力已經膨脹到了一個無法企及的地步!我們知道在,東北的講武堂建立之後,郭松齡在擔任講武堂的總教官之後,為奉軍培養了一大批軍官的同時,還為自己暗中培養了很多的勢力,而在郭松齡反奉之前,他就提前做好了準備,把自己的心腹都一一提拔了上來,更是有的人直接連蹦三級。把自己的心腹提拔上來之後,郭松齡就開始準備下一階段的工作!郭松齡的反奉,跟他們有很大的關係!

還有就是張學良的不成熟和媳婦的蠱惑了,郭松齡作為新思想的傳授者,對於張作霖這樣的奉軍的老派人物當然是勸說不動的,所以郭松齡的妻子就建議郭松齡把目光放在張學良的身上,但是無奈張學良成長得太慢了,跟郭松齡的預期差距太大,郭松齡當然是等不及了,再加上妻子在耳邊不停的絮叨,所以最終郭松齡才下定了反奉的決心!

當然了,郭松齡反奉事件是以郭松齡失敗而告終的,對待郭松齡這樣的白眼狼,張作霖並沒有心慈手軟,抓到郭松齡之後就直接就地槍決了!而這也是郭松齡的最後的結局,其實小編認為,對待郭松齡這樣的人,唯有先殺之而後快,雖然張作霖做了東三省的老大,但是他並不像其他軍閥一樣魚肉百姓!相反的,張作霖還為東北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所以,作為這樣的一個老大是很得民心的,郭松齡在民心方面就已經輸了!


熱血方圓


首先,東北王是印證北洋軍閥封建統治的稱呼,當時張作霖的稱呼其實是陸海空大元帥,東北保安軍總司令,冷不丁聽起來是管理保安的!

其次,張作霖雖然稱雄東北,卻是從底層摸爬滾打走向權力之巔,用了近三十年,從清末成為民團防練,直到皇姑屯事變,東北也並不全都是張氏一家之言!

如馮德麟,吳俊生都擁有自己的勢力,張作相,李景林也都各懷鬼胎並割據一方,只是張作霖代表的張氏,是其中勢力最強大,經濟實力最雄厚的!

張作霖善於籠絡人心,也善於經營產業,在各方勢力的角逐中成為東北的代表,和各方利益的庇護者!

郭松齡雖然在直奉大戰獲得奇功,被張學良委以重任並推薦為封疆大吏,但東北各方勢力錯綜複雜,因此張作霖並未完全滿足郭松齡的期望!

郭松齡反奉倒張,最開始是以張學良的名義,挾持部將回師東北,卻在勝利之時踢開張氏,而宣言民主主義思想!

東北軍中家眷皆在東北,錢糧供應全靠後方支援,奉系又有日本人的支持,郭松齡最終戰敗被殺!

但郭松齡的影響巨大,首先是東北軍中少壯派被大規模清洗,使得東北軍戰鬥力大幅削弱!

其次危難之時使張作霖求助日本關東軍,令日本對東北的滲透更加合法化!

此外東北多年未經戰事,此戰令奉系從軍事,政治,到經濟各層面都遭受重創,所以至今東北老人都對郭松齡不滿!為個人野心付出東北!


多臻貴


郭松齡是一個典型的“理想主義者”!



他厭惡張作霖無利不起早的匪類本性,他渴望奉系軍團成為抗擊日本侵略者的中流砥柱。

但天不遂人願,奉系軍團的所作所為一次一次的讓郭松齡失望。

“不在沉默中爆發,便在沉默中滅亡。”



郭松齡選擇了爆發,他反奉的目的並不是奪權,而是為了把沉睡的東北軍叫醒。

往事悠久豪情壯,桃花飛舞父母鄉

郭松齡的父親是一位飽含詩書的私塾先生,從小父親便教導他,何為“民族大義”,何為“家國天下”。

他的母親是一名勤勞樸實的東北婦女,雖然容貌普通,但是心地善良。



他的家境並不富裕,但父母卻省吃儉用,時常接濟窮人,父母對郭松齡的影響十分巨大,

長大後的郭松齡胸懷著一顆悲天憫人的心投筆從戎,以報效國家為理想,不求高官厚祿,只求無愧於父母的教誨之恩。

國破家亡山河碎,星垂平野天蒼蒼

日俄之間的戰爭,毀滅了郭松齡心心念唸的家鄉。



一個人沒有了故鄉是什麼滋味?“悽清如許…從此天涯孤旅。”

沒有人知道郭松齡的心中揹負著多麼大的傷痛,我只知道,從那之後,他從一介酸腐的文弱書生,變成了一位不苟言笑,殺伐果斷的軍人。

報國從軍黃粱夢,心途遙遠路難尋


加入奉系軍團的郭松齡從嚴治軍,從寬治民,幫助窮苦的東北百姓解決了不少實際問題,軍民們愛戴他,同僚們羨慕他,東北王張作霖賞識他,可郭松齡卻並不快樂。

郭松齡發現,張作霖發動戰爭的目的並不是抗日救國,而是拉山頭、搞領土擴張。

並且張作霖在軍閥混戰時,為了得到日本的支援而犧牲了東北的權益,導致了東北地區被日本瘋狂蹂躪的慘狀。

我就是東北人,聽老一輩人說,遼寧省以北、以西的一些小城鎮,在抗戰時期遭到過日軍慘絕人寰的屠殺,甚至出現過一個村只有十幾個活口的現象。

改革開放之後,大量的山東人、河北人遷入遼寧省之後,遼寧省的人口才有所回升。


張作霖在部分東北人的眼中,其實就是個土匪頭子,他剝削百姓,威脅商會,假仁假義,唯利是圖。

不要被電視劇所欺騙,他只是一個發國難財的軍閥,並不是什麼“東北英雄”,死在他手裡的中國百姓,並不比死在日本人手裡的少!

郭松齡正是看清了張作霖的貪婪的本質,心中才逐漸產生了反抗張作霖的念頭。

今生男兒鎮殺場,來世再報父母恩。


第二次直奉大戰後,張作霖有意入主南方,將奉系軍團的地盤擴張至江蘇、江西一帶,郭松齡極力反對張作霖的做法,並苦口婆心的建議張作霖退出關內,發展東北,保境安民。

夢想著成為第二個袁世凱的張作霖自然不會放棄向南方擴張的機會,由於郭松齡和張作霖的政治理念不和,郭松齡在奉軍中漸漸被孤立。


1925年,張作霖用大肆剝削貧苦百姓得來的錢,在日本購買武器。

忍無可忍的郭松齡憤慨至極,決定起兵反奉,同年11月,郭松齡率七萬大軍在灤州起兵,向遼東進發(遼寧省東部),但無恥的張作霖勾結日本人,對郭松齡的反奉軍形成了雙面夾擊之勢,郭松齡無法以一敵二,最終兵敗將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