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共有12個人在月球登陸過,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垃圾留在月球?

墨魂解說


登陸過月球的確實有12位宇航員沒錯,留下了100多噸垃圾也沒錯……準確的說是181噸。

但是這181噸垃圾不能用我們平時生活裡的垃圾概念來衡量,不是瓜皮果皮包裝袋礦泉水瓶那樣的垃圾啊!更何況這些垃圾也不全是宇航員留下的。。。。

月球上的垃圾裡,包括了一些探測器以及在探測過程當中使用的裝備,這些東西就很重了!佔了這181噸重量當中的大部分!

並且這些探測設備不只是登月的宇航員帶去的,其他國家發射到月球的探測器,使用期限到了之後也無法回收,只能留在月球(想起了我們的月球車玉兔號T^T)。

當然也有登月宇航員留下的生活垃圾和一些雞毛蒜皮的小東西,比如70年代登月的獵鷹號,宇航員就把獵鷹羽毛、錘子之類的東西留在了月球上。

其他的登月行動中,還在月球上留下了太空靴、嘔吐袋等很多物品,甚至有幾隻尿罐子(嗯不是空的)……

留下這些東西,主要還是因為要減輕返回時太空艙的重量,畢竟少一點重量,就能節省一點燃料。

月球上的垃圾雖然多,但也不是毫無用處的。一些留在月球上的設備還能夠繼續使用,也可以通過研究留下物品的受輻射、受侵蝕的情況,讓科學家去探索更多的月球秘密。

而且這些月球垃圾的價值已經很高了,據說“阿波羅11號”的登月地點已經被美國加州宣佈成為歷史遺址了,垃圾也不能隨便帶走咯!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覺得有用的話就點個贊吧。


不吃腸的大腸


雖然直到現在,總共也只有12位地球人(分成六批次)有幸登陸過月球表面,但當時一起去月球的不只是12名人類,還有不少物體。那些物體不能全部被帶離月球,所以當年阿波羅載人登月任務總共就在月球上留下了多達181噸人造垃圾,這佔到人類在月球上留下垃圾總質量的96%。

阿波羅宇航員登陸月球表面後,會在上面開展一些科學實驗,所以有些設備就被留在了月球上,例如,用於研究月球內部結構的月震儀,用於研究下落速度跟物體的質量沒有關係的羽毛和錘子。隨著在月球上停留時間的增加,尤其是最後一次的阿波羅17號,在月錶停留了長達75個小時,即三天多的時間,宇航員在月球上生活也會產生不少的垃圾,比如食品包裝袋。

另外,在六次登月任務中,後三次都帶了一輛月球車上去,每輛月球車的質量為210公斤。當宇航員乘坐阿波羅登月艙上升級離開月球之後,登月艙的下降級就會留在月球上,每個質量可達10.15噸,所以僅登月艙下降級的質量就佔到垃圾總質量的三分之一。因此,6次登月任務,12名登月宇航員,總共給月球留下了將近兩百噸的垃圾。

按計劃,本來還有8名宇航員會登上月球,這意味著人類還會在月球上留下更多的垃圾。其中阿波羅13號中途出事故緊急返航,阿波羅18至20號缺乏經費而被取消掉。


火星一號


月球上確實留有很多人類的垃圾,這些垃圾基本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各國各種探月設備,一類是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後遺留下來的“垃圾”。

各種探月設備

雖然目前為止只有美國進行過載人登月,但是這並不能阻止其它國家對月球進行探測。因此有許多國家,例如蘇聯、中國等等。這些國家會發射大量無人探測器和月球軌道探測器,這兩種最終要麼著陸在月球上停止工作後變成垃圾,要麼最終也墜向月球。

其實仔細想想,這些垃圾跟我們日常所說的垃圾有很大不同。這些垃圾基本都是金屬儀器,本身對環境的影響就不大,其次考慮到技術和成本問題,再把這些東西運回地球是非常不划算的。

美國登月計劃

都知道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但是大多數人的感受就是插了個國旗。。但怎麼可能這麼簡單,單從發射過程來看登月計劃在1969年到1972年共進行七次,六次成功將12人送上月球。

在每次登月過程中基本只有環月的指揮艙最終帶著宇航員返回地球,而上下兩級登月艙最終都會被拋棄成為垃圾。

還有你可不要認為登月是觀光旅遊,上去插個旗再撿幾塊石頭這麼簡單,宇航員需要在月球上完成一系列任務,例如阿波羅17號,在月錶停留了長達75個小時,宇航員在月球上生活也會產生不少的垃圾,比如食品包裝袋。



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月球上的垃圾基本都是阿波羅登月留下的。大概能有181噸人造垃圾,佔到人類在月球上留下垃圾總質量的96%。

但是不要擔心垃圾會越來越多的。。。。


科學認識論


迄今為止,只有上世紀人類的阿波羅登月計劃實施期間,美國先後有6批次共12名宇航員登上了月球的表面。但為了這12個人的登陸,人類在月球上留下了接近200噸的物資,大部分是遺留在月球上登月艙的重量。

其實,也不好說這些留在月球上的物資像登月艙都算是垃圾。就像我國的首顆東方紅一號衛星早工作了28天就失去了功能,只能繼續靠慣性圍繞著地球飛行,你說它算不算太空垃圾?我們寧願認為它是我們兩彈一星的象徵,是人類留在太空中的文物。

就像題目所言,只有12個人登上月球,但為了這些宇航員的登陸,人類早就發射了各種月球探測器,對月球進行全面的勘測,很多最後都留在了月球上。而在阿波羅登月計劃的6次登陸中,由於返回艙承載有限,每次的登月艙以及各種科考設備後來都只能遺留在月球上,時間長了當然都失去了作用成了所謂的“垃圾”。

但現在月球還有一些可以使用的設備,例如人類在月球上放置了有5個激光反射器,以供地月激光測距使用,現在地球上的人們只要有大功率的激光發射器,就可以利用月球上激光反射器來測定地月距離。在美劇《生活大爆炸》裡,那幾個科學宅男就做過這樣的實驗。

\n

{!-- PGC_VIDEO:{"vid": "v02004790000bf7hrptp06vmkca8aoj0\

量子實驗室


人類到底在月球上留下了多少垃圾?

粗略估計,人類的各種月球探測器加上美國的登月計劃,總共在月球上遺留了大約181噸垃圾(181436千克),其中超過九成是美國的登月計劃留下的。理論上,登月計劃留在月球上的許多東西還能用呢。剩下的則是月球軌道飛行器的殘骸,這些繞月飛行的探測器,最終都會一頭撞在月球上,了卻餘生,月球又沒有大氣層,無法燃燒這些東西。

圖示:美國宇航員特地留在月球上物品中最著名的是一個“黃金橄欖枝”!這是阿波羅11號留下的,其寓意自然是表達和平。


為什麼登月計劃,會留下上百噸垃圾呢?因為很多東西帶不走。

返回地球的旅程很貴,是按重量來算錢的。所以,返回艙重量越輕越好。

圖示:當年登月的宇航員曾經在月球上重複了伽利略的比薩斜塔實驗。證明,如果沒有空氣阻力,那麼羽毛和鐵錘將同時落地,事實證明的確如此。但這個實驗用過的羽毛和鐵錘就留在了月球上,不可能帶回地球來。

  • 登月艙( Lunar Module,LM)是月球垃圾的大頭

此外,登月艙負責把宇航員送到月球上,然後再返回太空與飛船結合,但最終整個登月艙都會留在月球上。登月艙分成上下兩個部分,下半身(下降段)負責著陸同時還承擔著上半身(上升段)飛離月球點火的一個穩定平臺。而登月艙的上半身,與返回地球的太空飛船中樞會合後,登月艙的上半身就被拋棄,並不帶回地球,這也是為了節省寶貴的燃料。


每個登月艙的重量大概就有十多噸(阿波羅16號,15.2噸),美國發射了十個登月艙,有七個登上月球,但留在月球上的登月艙只有六個半,但這些登月艙的重量加在一起克就快一百噸了。從重量上看,月球垃圾中半數是登月艙構成的。

為什麼是六個半呢?

1969年5月,在阿波羅10號任務,為兩個月後的第一次正式載人登月進行彩排,無人登月艙著陸月球,它的下半身就此留在月球上,但其上半身,包括船員駕駛艙,並沒有被指令銷燬,而是進入了繞太陽運轉的軌道。而所有其他阿波羅登月艙的上升段其實都是被NASA故意摧毀,讓其墜入月球摧毀,大概是擔心蘇聯到太空來竊取這些飛船吧。這使得史努比成為唯一一個倖存的登月艙,雖然只有上半身。當年,執行這個彩排任務時,美國宇航局為了避免宇航員冒險登上月球,特地沒有給史努比裝滿燃料,如果宇航員坐在登月艙裡下去了可就上不來了。

如今,一些業餘天文學愛好者,正在嘗試尋找太空中的史努比。

新增一個阿波羅登月計劃的動畫解說。看看這個動畫,就明白為什麼登月艙為啥要留在月球上了。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40, "thumb_url": "1434300083bfff6bf71bb\

三思逍遙


這個問題怎麼說呢,就一些網絡數據來看,人類在月球留下的垃圾總量,大概接近於200噸重,但這些垃圾也不全是美國登月時留下的。

美國確實曾經6次登陸月球,這六次的登月過程中,美國丟過國旗,丟過錘子,丟過太空靴,丟過照相機,甚至還遺留了幾個宇航員的尿壺。

但美國登月丟下的這點東西,佔的總比例並不高,更多的則是一些月球探測器的殘骸,其實早在人類知道月球起,就對月球充滿了嚮往。

但過去人類沒有探索月球的能力,所以那時候月球還乾乾淨淨,最多隻有一些隕石罷了,直到人類發展出航天科技之後,月球就變成了一個垃圾場。



在過去的60年當中,有大量的探測器進入月球軌道,包括前蘇聯,美國,加拿大,歐洲,日本,中國等,幾乎有能力發射探測器的國家,都向月球發射過衛星或者探測器。

這些探測器的最終命運就是墜落在月球上,變成一堆無用的殘骸,於是在日積月累的時間作用下,月球上的人造垃圾越來越多,積累到如今的接近200噸。


按照這個趨勢而言,月球上垃圾會越來越多,隨著人類對於宇宙的探索,人類勢必會發射更多的衛星和探測器,月球作為外太空最近的天體,必然首當其衝。

而且在如今的人類社會當中,還有無數的國家沒有發射衛星的技術,一旦這些國家發展起來,進入月球的探測器將更多,而那時就不是200噸了,2萬噸都有可能……


種植恆星


除了美國的6次載人登月,中國、俄羅斯等國也有無人探測器登月,時間久了所有設備都失效了,這些登月的儀器設備就成了“垃圾”,總重180多噸。

美國當年登月的時候,除了設備儀器,確實往月球扔了一些垃圾。美國當年登月用的上下兩級登陸器,在上升級起飛離開月球的時候,因為採集了一些月球岩石,美國擔心運力不足,把載人艙內的一些物資扔在了月球上,這其中有部分是不再需要的設備,部分是生活物資。最主要的是,美國6次登月,在月球上留下了6個登月艙下降級,每個下降級十來噸,上升級留在月球軌道隨後紛紛撞擊月球,上升級重4噸左右。

在正式登月之前,美國也向月球發射了十數枚繞月、著陸探測器,登月實施後,還在月球放置了一些儀器。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美國之後前蘇聯、中國、日本、歐洲、印度都開展了自己的探月活動,其中我國和前蘇聯(後來的俄羅斯)發射的無人登月探測器較多,這些探測器在完成工作後都停留在月球上,成為了某些人口中的“垃圾”。月球“垃圾”其實都是一個個人類奇蹟。

未來人類要建設月球基地,那時候才會產生不少真正的垃圾,但估計會為了保護月球環境,所有垃圾得處理後才能排放,但用火箭運回地球的可能性也不太大,太費錢了。


來看世界呀


怎麼能說留在月球上的都是垃圾呢,那可是人類一次一次登月奇蹟的見證啊。



從1961年開始,到1972年結束,美國耗時11年,用了255億美元實現了人類歷史上的6次登月。在登月後返回地球過程中,部分登月設備被永久地留在了月球表面,其中包括各種探測儀器、一些廢棄的物資、登月用的登陸設備等等,這些東西林林總總加起來快有小100噸了。



除了人類登月留下的設備外,還有一些無人的月球探測器也最終留著了月球上。這其中就有蘇聯在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之前的探測器,美國的無人探測器以及部分中國的探測器。例如我國的嫦娥三號在月球登陸後,開展了快3年的科學任務之後退役,永久地留在了月球。這些探測器雖然停止了工作,但是它們卻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見證,不能說是垃圾。



或許未來地球重啟文明的時候,下一代地球文明生物再次降臨月球后,神奇地發現了原來月球上已經有了高科技物件了,而這些物件就是我們這代文明的見證,永不磨滅。


科學探秘頻道


美國從1969年阿波羅11號第一次登月開始,到1972年阿波羅17號結束,前前後後一共6次行動把累計12名宇航員送上了月球併成功返回,堪稱人類向太陽系擴張的第一步。


美國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能完成載人登月這種高難度任務其實並不奇怪,因為當時美國擁有馮.布勞恩這位天才,他一手設計出了人類歷史上最強大的土星五號運載火箭,高達110米的土星五號可以輕鬆的把45噸載荷送往月球軌道並且成功返回,美國正是靠著土星五號運載火箭把載人登月的全套設備一次性送到了月球,實現了載人登月。


美國當時的登月計劃是分成好幾個階段的,當巨大的土星五號到達月球軌道後,兩名宇航員就會乘坐登月艙到達月球表面,而另一名宇航員則留在月球軌道的指揮艙內,當登月的兩名宇航員任務完成之後,由於登月艙太小,因而需要把絕大部分設備都扔在月球上,只有兩名宇航員和月岩標本駕駛登月返回艙和月球軌道上的服務艙進行對接,最後由服務艙帶著三名宇航員和標本返回地球。

其實宇航員們在月球上扔下的不全是垃圾,也有很多紀念品和科研設備,另外月球車因為質量太大並且沒什麼用所以也扔在了月球上,但是月球上質量最大的垃圾是土星五號的分離出來的一部分,總共加起來得有50噸了。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總共有12個人在月球登陸過,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垃圾留在月球?

假如要來統計垃圾的話,首先要來確認下垃圾的定義:它是不被需要或不能使用的固體、流體物質!那麼我們就可以來看看為什麼只有十來個人上過月球,卻會留下那麼多垃圾.....

從阿波羅11號開始到17號,總共6次....不是7次嗎?欺負我不會小學數學?抱歉阿波羅13號半路上氧氣罐爆炸了.....所以沒去成,不過他們成功的回來了!!

其實在登月任務中真正稱得上垃圾的並不多,也就幾個袋子而已,那麼長啥樣呢?宇航員在月球用的袋子?

這應該算得上名副其實的垃圾,請注意上圖中黑色的登月發動機噴口!

但宇航員在月面任務結束後,留下的大部分設備就成了垃圾,當然還在正常工作的月面設備仍然不算,因為它們只是被放置在那裡接受人類的任務.....不過當這些設備的壽命到期失效後也就成了垃圾,而登月任務已經過去40多年,除了激光反射測距的儀器之外,相信絕大部分設備都已經失效了,那麼我們幾乎就可以認定,所有跟登月相關人類遺留在月球表面的,統統稱之為“垃圾”!

登月返回時的重量都是精確計算過的,所以能丟的都丟了....因為還要帶回月岩!那麼人類總共丟了多少玩意兒在月球上呢?阿波羅載人登月任務總共在月面上留下了超過180噸的垃圾,而人類總共在月球上則留下了超過193噸廢棄物!因為還有前蘇聯和中國以及歐盟等國家和地區也往也往月球表面丟垃圾了....

美蘇登月競賽時的登陸點,成功的和失敗的,當然只要往月球上降落了,無論成功或者失敗,最終都將成為垃圾!

而這四處飛散的.....就肯定是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