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走單騎33615391
曹髦此人也是個了不得的人物,從高貴鄉公到應皇太后召見,成為曹魏的皇帝,一步步的看來,就是知進退,明事理之人。
因此曹髦的選擇是迫不得已的選擇。從曹髦的上任皇帝曹芳被廢來看,曹魏宮廷已經被司馬家族全部掌握,更不用說鎮西北的郭淮,應該還是有一個朝廷內的文臣互為連襟,曹髦其時的地位宛若漢獻帝一般,但略比漢獻帝強一點。司馬昭在曹髦即位後,曾經連續幾年要求朝廷加封其為丞相,九錫之類的封賞,從曹魏歷史上看,當年曹操就是如此挾天子以令諸侯,更早的董卓和李傕等人也是如此。雖然,司馬昭都全部拒絕,只能說明曹家在朝廷內還是頗有實力的。而司馬昭其時已經獲得了隨意仗劍進出朝堂的權利,因此來看,每次都是有備而來,曹髦如果貿然下手,恐怕是未必能贏。
其率宮中之人親自攻打司馬昭的府邸,是用皇帝之名,震懾群臣,並希望各位臣子站隊,一旦站隊,則司馬昭的勢力土崩瓦解,即便如此名目張膽的攻打,則說明其以皇帝之名討伐臣子,司馬昭一旦反擊成功,也落得反叛的名聲,其勢力也大挫。事實上,即便曹髦死後,司馬昭確實也是在名望上大不如以前,如果不是討伐蜀國成功,恐怕禪位之說也就算了。曹髦繼承了他先祖們的性格,做事果敢不留後路,賭性很大,這就是其為啥不暗殺司馬昭,而是以飛蛾撲火的形式去作死的主要原因。
江琯
曹魏到曹髦時的國柄,已全部被司馬家和世家豪族瓜分了,迴天乏力,改朝換代已是板上釘釘的事。曹丕的兒子曹霖性情暴躁,卻生了一個知書達禮的兒子曹髦,少帝曹芳被牽入謀誅司馬師的案件被廢,原打算另立曹操的兒子曹據,郭太后說,如果立曹據,那輩份豈不是亂了?便改變曹髦,繼承曹睿香火繼位為帝。曹髦擅詩文,好儒學,一生心慕夏朝中興之君少康,被評為史上最有骨氣的皇帝之一。
看曹髦入宮繼位的動作,有以漢文帝為榜樣的跡象,他初入洛陽在西掖門南,群臣跪拜時,他也學劉恆以名份未正自謙不接受朝禮,並謹守臣禮和群臣步行見太后,只不過沒有漢文拒絕周勃私相授受國家的故事。(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當上皇帝后,他全力打理朝政,行善政以寬濟民,與群臣打成一片,多次舉辦大會,談詩論玄中才壓群下,應該從那時開始,曹髦就有意識在挽回曹魏傾頹的局勢了,十四虛歲的他,得到司馬家謀士鍾會的大為推崇,認為他“武類太祖,才同陳思”,或者因為這一評語,司馬兄弟一直不敢對曹髦掉以輕心。
255年發生淮南第二叛,鎮東將軍毋丘儉、揚州刺史文欽起兵反對司馬家弄權,司馬師親征,文鴦衝營,病中的司馬師驚得眼球掉落,平亂回師時死在路上,這是曹髦等來的第一個良機,其時曹髦當機立斷,命令副統帥尚書傅嘏“率六軍還京師”,司馬昭留在許昌聽封,沒料到傅嘏也是司馬擁護者,不但不聽旨意,還簇擁司馬昭率軍回朝,要曹髦加封司馬昭讓他弟繼兄職。無奈,曹髦只得聽從,從此大勢越來越被動,司馬昭對他的看管也越發嚴厲。(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如果曹髦打算在司馬昭晉見時再殺了他,一是沒有手下充當殺手,二是大臣幾乎無人會配合,一樣不會成功。其時,司馬昭已加九錫,擁有多種特權,諸如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出門隨身有虎賁衛士斧鉞護身。對於上朝,可能也不用去。(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從廢曹芳可見司馬家的勢力已達何種地步。司馬師要廢少帝曹芳,派手下一個官員郭芝進宮去跟郭太后“宣旨”,太后正和曹芳對坐。郭芝說“大將軍欲廢陛下,另立彭城王曹據”,曹芳只得順從離開。郭太后表示不悅。郭芝說,太后有子不能教,今大將軍意已成,又勒兵於外以備非常,但當順旨,將復何言!郭太后說要見大將軍講理,郭芝說,見什麼見?快把璽綬拿來,太后只得屈服。
由此可見,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屬官都如此張狂,至曹髦時,要殺死晉見的司馬昭已是不可能了。連曹髦認為可以密謀的王經王業王沈,話未說完,王沈王業已嚇到跑出去向司馬昭告密,何況其他人?形勢正如王經勸說一樣,權柄掌握在司馬家之手已經很久了,朝廷以及四方之臣都為司馬家效命,沒有人顧念大統和逆順之理,而且宮中宿衛空缺,兵力十分弱小,陛下憑藉什麼討伐他?可見,怎麼動手都是死或廢,不動手曹髦又忍受不了。
南方鵬
在那個時候,曹髦所率領的數百人並不全是殿中宿衛,更多的一部分是曹髦自己的奴僕,可能還有宦官、雜役等。
曹髦所能調動的部隊,不止人數少,而且完全就是一支雜牌軍。
曹髦為什麼不選擇在殿上解決司馬昭呢?原因有三
第一:曹髦在朝中根基尚淺,司馬家樹大根深。作為魏文帝曹丕的庶長孫、東海王曹霖的庶長子、少帝曹芳的堂兄,高貴鄉公曹髦的地位其實不算很高,又久居鄴城,不涉及洛陽權力中樞。曹髦雖然貴為皇帝,但在洛陽的力量卻遠遠比不上司馬昭。曹髦入洛陽時年僅十三歲,甘露之變時也不過十九歲,這樣一個剛成年的孩子,外無軍隊援助,內無宗室相幫,又能在朝廷裡培養出多少力量呢?
第二:刺殺必須要有勇士,總不能皇帝親自動手吧!曹髦在洛陽六年的時間,一直都在建築自己“聖君”的形象,刀兵劍客這些血腥的東西不是一個“聖君應該擁有的,這也導致了曹髦沒有培養出自己的私兵部隊,無法擁有自己的軍事力量。曹髦所率領的雜牌軍,剛碰上賈充帶領的正牌軍,一擊而潰。
第三:司馬昭非庸才。幾百年後,曹髦的粉絲——魏孝莊帝元子攸,就成功地擊殺了當朝權臣爾朱榮,成功地逆襲了傀儡皇帝的命運。可元子攸所擁有的要比曹髦多得多,不但有宗室元徽,朝臣高道穆、楊侃,最重要的就是得到了手握禁軍力量的武衛將軍奚毅的支持,元子攸才能最終成事。可回過頭來看曹髦呢?除了一個尚書王經之外,曹髦所看重的人,要麼明哲保身,要麼臨陣倒戈,還有甚者去向司馬昭通風報信,才逼得曹髦走上了兵變的險路。
況且司馬昭也非爾朱榮等武夫可比,他的心機城府絕不他父親司馬懿低多少。曹髦打得根本就是一場勝率幾乎為零的戰,賭輸是很正常,能贏才真的奇怪了。
狐史首丘
曹髦能夠登基為皇帝,是由司馬師廢曹芳後而立其為帝的,自登基的那一天起,就被司馬家族的勢力嚴密監視,難以施展小動作。從兩方面可以看出,司馬家族防曹髦是滴水不漏。
一是司馬師死後,把權力交給其弟司馬昭。此時曹髦也想利用機會重掌大權,下詔讓司馬昭率兵屯許昌以防東吳,支開司馬昭後準備整理一下朝廷。孰料,司馬昭卻不聽詔移兵洛水之南,兵臨都城,讓曹髦大驚而被迫封官許願,朝廷大小事情皆歸司馬昭,把曹髦結實的架空並監視起來。
二是在諸葛誕聯吳討伐司馬昭時,司馬昭卻帶上了曹髦,以御駕親征為由,把他帶在身邊,不給曹髦私下進行活動的機會。
曹髦被嚴密監視後,成了名副其實們傀儡,這是一個巨大的恥辱。最後,曹髦因不堪其辱而以卵擊石、以死抗爭。曹髦既然有這樣的血性,為什麼不利用帝位身份設計在覲見時擇機殺掉司馬昭呢?
曹髦雖有血性,但不是心思縝密之人,更不會隱忍擇機,更關鍵的是無識人用人之能力。在重重監視之下,曹髦不是沒有機會,只是需要智慧的較量。
朝廷內外,忠臣總是有的,如文臣王經、武將諸葛誕,都是忠於魏國的人才,而曹髦卻沒有仔細的用好這些人,以至於各自為戰、單打獨鬥而逐一被滅。
曹髦身邊聚不起人,不能怪司馬昭盯的緊,只能怪自己太無能,既忍不下氣又無長遠對策,那就甘心任人宰割。當皇帝而沒有帝王心術,那怨不得別人。從曹髦聲明要殺司馬昭時,身邊人王沈、王業卻去向司馬昭報告去了,可以看出曹髦當皇帝很衝動很失敗。沒有心腹之人,就是曹髦在司馬昭覲見時有心殺他,也沒有執行之人。
曹髦率烏合之眾明殺司馬昭,算是還有點血性,他以卵擊石的做法,唯一的目的就是想讓世人看清司馬昭之心!
星下靜思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先介紹一下曹髦和司馬昭
曹髦,字彥士,三國時期曹魏第四位皇帝(公元254-260年在位)。魏文帝曹丕之孫,東海定王曹霖之子,即位前封為高貴鄉公。嘉平五年(254年),司馬師廢齊王曹芳後,曹髦作為曹丕庶長孫被立為新君。
司馬昭(211年—265年9月6日),三國時期曹魏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為晉宣帝司馬懿與宣穆皇后張春華次子、晉景帝司馬師之弟、晉武帝司馬炎之父。
權臣與君主之間的鬥爭,自古以來都是你死我活的戰鬥,勝者王,敗者寇。在曹髦之前有,西漢霍光與漢宣帝,王莽篡漢,東漢董卓,曹操,三國司馬懿,諸葛恪(諸葛亮之侄,諸葛瑾)等例子,各有勝負,有的君主勝利,有的權臣勝利,但是另外一方都是下場不太好。
選擇率侍衛攻打司馬昭的原因
第一,當時宮內侍衛都是司馬昭的心腹,如果要是在覲見的大殿動手,那無異於以卵擊石,只能是自取滅亡,更何況,曹髦沒有自己的勇士,只能自己親自動手,當時也不能培養自己的心腹軍隊武士,被司馬氏監視,攻打帶領的還是烏合之眾,包含自己身邊太監,幾個大臣府兵加起來,根本沒有戰鬥力。
第二,曹髦是魏文帝曹丕在世諸孫中的庶長孫、東海王曹霖的在世庶出長子,沒有成長在皇宮中,是在外藩(鄴城)長大,在宮裡面沒有根基,長期在外藩成長,在當時魏權力中樞洛陽,根本沒有接近,更何況,當時司馬師廢曹芳,立曹髦就是看他沒有根基,容易控制,還有當時曹魏的大臣基本上倒向司馬氏。
第三,當時曹氏親貴被司馬懿政變清算,有權勢的基本上被清理完,同時在曹丕時代,曹丕為了平衡,打壓宗親實力,再加上曹髦只是個孩子,這樣既沒有宗親實力幫忙,又沒有自己大臣軍隊支持。同時,司馬昭不管是軍事才能、軍事謀略、還是政治手段等都很強。
因此,只能曹髦自己親自上,帶兵攻打司馬昭。
歡迎評論交流,關注一下“歷史的吻痕”,謝謝
歷史的吻痕
路遙lgy
曹魏第四代皇帝曹髦,一個執政時間並不長的君王,卻也是曹氏歷代皇帝中最具有血性的皇帝,在自己成了孤家寡人大權旁落的情況下,企圖以最後僅剩的人氣和家族的血性來做拼死一搏,雖然迅速失敗橫屍街頭,但卻沒有辱沒曹氏家族的名聲,曹髦在歷史上雖然沒有作為,但他的血性和勇氣完全不亞於他的祖先曹操。
相信很多人也在想這樣一個問題,既然曹髦選擇拼死一搏,他為何選擇要發動一場由烏合之眾組成的軍隊的奪權戰鬥,畢竟以太監和少數宮廷衛士組成的所謂軍隊根本沒有戰鬥力,理論上用這樣一支軍隊去戰鬥毫無勝算,如果曹髦選擇在朝堂上突然襲擊,將上朝或者進入朝堂參加活動的司馬昭刺殺,是否可以真的能改變歷史呢?畢竟在同一時代,東吳就是採用同樣手段殺死諸葛瑾。
以筆者的個人看法,曹髦最終的選擇也許是他不得已而為之的軍事行動,他根本沒有別的選擇,想在朝堂上刺殺司馬昭,基本沒有成功的可能,甚至連動手的機會都很難存在。
在曹髦發動兵變之前,京城的局勢早已被司馬昭控制,各處兵權盡歸司馬昭以及他的死黨所擁有,即便在宮廷相應的警衛部隊也在司馬昭的控制之下,曹髦對司馬昭的行動,在第一時間就會得到司馬昭軍隊的反撲,更別說在這一關鍵的時間節點,早有奪位想法的司馬昭更會做好相應的安全防範,斷不會給曹髦下手的可能,想在宮廷內私藏甲士和武器?在司馬昭嚴密的防範下,這種想法和計劃恐怕只能被當成天真。
但除此之外更讓曹髦尷尬的,恐怕還是宮廷內的朝中大臣,絕大部分早已投靠司馬昭,一有點兒風吹草動司馬昭就會得到舉報,即便是後來發動的軍事行動,在曹髦還沒有開始之前,得到消息的大部分臣子就立刻向司馬昭告密,自己幾乎是孤家寡人,又拿什麼與司馬昭拼死一搏?
曹髦唯一能夠做的,就是憑藉著曹氏皇帝最後剩下的威望,來進行一次公開的反擊,希望藉著皇帝的名頭儘可能的拉動其他力量的參與,即便很多人不想參與,也希望憑藉著皇帝的身份,讓他們不敢公開出來作對,至少對於頭腦清醒的人,對於曹髦這個真正的皇帝還是會有一點顧忌的,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司馬昭的兄弟司馬伷率軍最先趕到現場,但在皇帝面前絲毫不敢動手,直接掉頭而跑,隨後趕來的司馬昭的死黨賈充也不敢有所做為,但偏偏在這個時候跳出一個沒心眼的成濟,以事後被誅滅三族為“獎賞”,直接將屠刀刺向曹髦,曹氏家族最後的一次反擊,就這樣宣告破滅。
遼寧資深球迷
說到這個問題,我們首先我們要知道曹髦這個人,曹髦是魏文帝曹丕的庶長孫、東海王曹霖的庶長子、少帝曹芳的堂兄,而曹髦又是司馬昭特意從藩地找的一個皇帝,可以說對曹髦而言,他是孤身進入了一個陌生的地方,而四周,還都是司馬昭的心腹。
所以在我看來,曹髦的這個舉動確實是情理之中,首先司馬昭在曹髦繼位後一如當年曹操對漢獻帝般,而曹氏宗族的人又確實不給力,曹氏後期僅有的幾個人才說得出的就是曹爽,夏侯玄、夏侯霸。可這也是矮個裡面挑個高的,曹氏宗族的人才確實沒落了,你看比如曹爽帶著文武百官跟皇帝,司馬懿僅僅依靠5000人馬和一個都城就逼得曹爽投降,讓人難以置信,接著呢,夏侯玄總督雍涼兵馬二十萬,在司馬懿篡權的時候,不但沒有撥亂反正,反而被一個調令就乖乖的回了洛陽。只有一個夏侯霸看情況不對,逃亡蜀國。所以曹髦在繼位之後是很清楚的,宗親的力量是幫不上他的。而從另一個角度看,曹髦的上任皇帝曹芳被廢,可見曹魏宮廷的禁衛軍已經被司馬氏掌握,所以說此時的曹髦其實是出於一個外無宗親呼應,內則盡是司馬朋黨。而他的前車之鑑漢獻帝才剛剛禪讓幾十年,曹髦是很清楚時間拖得越久,對司馬氏越有利,所以只有兵行險著。
但曹髦的這個舉動是不是作死,毫無勝算呢?我覺得這個確實不一定。如果謹言慎行、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說不定確實能再造曹魏。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曹髦以皇帝之身在大庭廣眾之下親自誅殺司馬昭。有四個好處。
- 第一是震懾群臣,哪怕你是司馬昭的朋黨難道你要在大庭廣眾之下對抗皇帝?
- 第二是給中立勢力以及心懷曹氏的人一個機會,希望他們能一起站出來討伐司馬昭。
- 第三,是賭司馬昭不敢公然對抗王師,不敢以臣弒君。否則必然為天下公敵。事實上曹髦的想法並不能說不對,但很可惜的是古語有云。臣不密則失身君不密則失臣。而曹髦則是典型的君不密則失其國了。曹髦識人不明,侍中王沈、散騎常侍王業貪生怕死,曹髦卻將這等大事告訴他們,導致他們提前給司馬昭通風報信。讓司馬昭有了準備,否則說實話,曹髦說不準真能贏。而後面的情況也證實了,司馬伷以及賈充哪怕提前得知趕到,直面皇帝,也是一個轉身而走,一個不敢妄動。可見天子威嚴。要不是司馬昭提前知道消息,安排了成濟這個憨包。說不準真能讓曹髦上演絕地反擊。
- 當然了,最後一個好處就是失敗了也撒司馬昭一身汙泥,最起碼不像漢獻帝,窩窩囊囊幾十年,最後還免不了失國禪讓。皇帝親自除賊被殺,天下不管是誰都會明白司馬昭是什麼樣的人,說白了就是哪怕我輸了你也別想裝什麼忠臣了。又想要權勢又想要名聲最後還三請三讓才改朝換代?這一套我曾祖父跟我爺爺當年就是這樣玩的。寧可玉碎也不瓦全。
文淵君
司馬昭當時已經權傾朝野,黨羽遍及宮廷內外。曹髦如果想要在司馬昭覲見時埋伏兵丁殺他而不走漏風聲,是很難的。
何況司馬昭也不傻,在主持廢掉了前任皇帝后,肯定會對曹氏現任皇帝有所防範。涉及自身的安全問題,你說他會不加倍小心嗎?司馬昭覲見皇帝時肯定會留有後手的,甚至會帶兵士隨行護衛。
當然,選擇率宮中侍衛去攻打司馬昭,這屬於曹髦主觀選擇的做法,他想這麼做所以做了,並不是所有人做事都能選到最佳方案。
我是安文,以上是我對於本問的回答。歡迎交流,感謝各位的評論、點贊與關注。
安文話史
凡是政變,殺重臣都得一定的機會,計策。如沒做好完善計劃反而會招來殺身之禍。反想,當時司馬兄弟撐大權:有軍隊為什麼不殺曹髦呢?也是一樣的道理,等到曹爽即位才撐握了切好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