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奉第二次大戰大勝後,張作霖為何不給最大的功臣郭鬆齡升官?

木沐_Y


第二次直奉戰爭,張作霖獲得了大勝,也讓張作霖距離中國一哥的位置近了一步。在這次戰役中,郭松齡功不可沒,但是張作霖為啥沒有給郭松齡升官呢?

後來,郭松齡反奉,就是對張作霖不封官而耿耿於懷,最後下定決心,起兵反奉。

這次奉系內部爭鬥,損失巨大,傷了東北軍的元氣。

第二次直奉戰爭,郭松齡都幹了些什麼

第一次直奉戰爭後,不甘心失敗的張作霖積極整軍經武,並總結失敗教訓,重用楊宇霆、姜登選、韓麟春、郭松齡等新派軍人,整肅軍紀,訓練新軍。幸運通道(零三零九九七點抗)張作霖成立東三省陸軍整理處,張學良任參謀長,實際由郭松齡代理。張作霖將奉、吉、黑三省軍隊統一以“東北軍”的番號,取消師制,改為旅制。張學良的第三旅改為第二旅,郭松齡的第八旅改為第六旅,仍合署辦公。郭松齡憑藉張學良的支持,對二、六旅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使二、六旅成為東北軍的精銳。

1924年10月中旬,第二次直奉戰爭打得異常激烈。郭松齡率第3軍從正面的平地仰攻山海關,韓麟春、姜登選率第1軍從側面在山海關西南方的山地向長城各個隘口進攻。第1軍先傳捷報,攻入了九門口和石門寨。在軍事會議上,張學良提議暗中從山海關正面戰場調出5團精銳,由郭松齡親自指揮,增援石門寨側背戰場。姜、韓不願郭松齡來“搶功”,無奈這一決策既是正確的,又是張學良提出的,只好表示贊同。

會議結束時,韓麟春對郭松齡說:“這計謀好啊,你也好露露臉,也可以立功嘛。”郭松齡脾氣倔強,自尊心又極強,聽了韓麟春這句風涼話,臉色陡然大變,忿忿地說:“我郭某從來不沾別人的光,我還是從山海關正面打過去!”說完掉頭就走,衝動之下,他將帶來的5個團也撤走了。

張學良得知郭擅離職守後,連夜策馬加鞭追趕郭松齡。在九門口的一個小旅店,張學良追上了郭松齡。張學良來不及喘口氣,便對郭松齡說:“茂宸,咱倆到後院,我跟你說幾句話。”到了後院,張讓郭坐在一個板凳上,說:“茂宸,你要幹什麼?從前,我是你的學生,可今天不同啊,我現在是你的長官,沒有我的命令,你擅自率領部隊撤離石門寨,破壞了整個軍事部署,這怎麼行?現在,我身上什麼也沒帶,你要抗命,就開槍把我打死!不然,就得服從我的命令!”

郭松齡看著張學良,眼中慢慢流出了眼淚:“我違犯了軍法,現在只求一死!”

張學良提高了聲音:“你真願意死?你要給我爭臉面?這很簡單!那你上前線去死,何必讓我處死你!你率部跟敵人去拼,戰死不是比處死你好嘛!”張學良說著,自己也淚流滿面,拉著郭松齡的手,說不下去了。就這樣,在戰局緊要關頭,張學良重演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總算把固執的郭松齡追了回來。

郭松齡在憤激之下,置生死於不顧,督率所部,勇猛攻擊 一口氣打到了秦皇島。

張作霖為啥不給郭松齡當官

張作霖原先預定由姜登選去接江蘇,郭松齡去接安徽。不料楊宇霆也想要個地盤,結果楊去了江蘇,把姜登選擠到了安徽,郭松齡則落了空。郭松齡在此次直奉戰爭中功高而未獲賞,心中極為不滿 。

張作霖是一個很精明的人,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郭松齡的功勞 又那麼大,他為啥不給郭松齡當官呢?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在直奉戰爭中,郭松齡違背張學良的命令,竟然把部隊私自帶走,這對於軍人來說是最大的失職。雖然,通過張學良的工作,郭松齡已經取得了勝利,但是此事已經在頗於研究人際關係的張作霖所不齒,所以張一定要教訓下郭松齡,打擊其囂張氣焰,讓其知道軍人就是以服從為天職。

2、直奉戰爭結束後,郭松齡建議張作霖雄踞東北,發展壯大自己的實力,虎視中原。作為部下,一直讓公眾感覺才氣很高的郭松齡給張作霖提這樣的建議,張作霖聽著非常不順耳。對於這樣的部下,張作霖絕對不能讓其遠離自己的身邊,所以不給其升官。

3、第一次直奉戰爭後,奉軍內部逐漸形成了“老派”、“新派”。老派是奉軍中的實力派,絕大多數都是和張作霖一起出道的結拜兄弟,成員有張作相、張景惠、湯玉麟、孫烈臣、吳俊升,這些人在奉軍中都擔任軍政要職。新派分為“士官”派和“陸大”派,都是軍校出身的人,“士官”派大多是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的,以楊宇霆為首腦,成員有姜登選、韓麟春、於珍、常陰槐、王樹常、於國翰、邢士廉等人,這些人對楊宇霆甚為依賴,視楊為“智囊”、“精神領袖”。“陸大”派大多畢業於中國陸軍大學和保定軍官學校,以郭松齡為首。

郭松齡作為張學良的老師,從學堂到帶兵,兩人形成了亦師亦友的關係。而郭松齡和楊宇霆、姜登遠關係十分不睦,這樣把楊、姜調走,郭松齡帶隊伍可能會減少很多麻煩。

4、最主要的是,楊宇霆主動要官。少帥張學良器重郭松齡,老帥器重楊宇霆,當楊提出要到地方練習的時候,老帥肯定是首選楊宇霆。

郭松齡反水誘因

1925年10月初,郭松齡作為奉軍的代表去日本觀操。日本參謀本部一位重要職員去拜訪他,問他到日本是否還有代表張作霖與日本簽訂密約的任務。郭松齡才知道張作霖擬以“落實二十一條”為條件,商由日方供給奉軍軍火,進攻馮玉祥的國民軍。此事激起郭松齡的強烈義憤,郭便將此事告訴了當時同在日本觀操的國民軍代表韓復榘。郭對韓表示:“國家殆危到今日這個地步,張作霖還為個人權力,出賣國家。他的這種幹法,我無論如何是不能苟同的。我是國家的軍人,不是某一個私人的走狗,張作霖若真打國民軍,我就打他。”並請韓向馮玉祥轉達自己的合作意向。

1925年10月24日,郭松齡應張作霖的電召回到奉天,隨後被派到天津去部署進攻國民軍。郭到天津後,代表張學良組織第三方面軍司令部,他緊緊抓住這一時機,安置親信,與馮玉祥頻繁聯繫,為武裝反奉作準備。

1925年 11月13日,張學良在天津召集郭松齡、李景林等將領開會,傳達向國民軍進攻的密令。郭在會上公然抗命,痛切陳述不可再戰。此時,張作霖也察覺出郭有異心,遂發急電令郭調所部集中在灤州,回奉聽候命令。郭於是立即派人攜帶一份密約去包頭與馮玉祥接洽,雙方議定由馮玉祥據西北,直隸、熱河歸李景林,郭管轄東三省,馮、李共同支持郭軍反奉。

1925年11月21日晚,郭松齡發出討伐張作霖、楊宇霆的通電,提出三大主張:一是反對內戰,主張和平;二是要求禍國媚日的張作霖下野,懲辦主戰罪魁楊宇霆;三是擁護張學良為首領,改革東三省。

這場戰爭以郭松齡失敗告終,但是傷害了奉軍的元氣。


蘇昂


第二次直奉大戰中,郭松齡立下汗馬功勞。可是戰後,張作霖並沒有獎賞郭松齡,這也造成了郭松齡後來的“反奉”。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郭松齡劇照)

郭松齡是正規軍校出身,不論治軍還是打仗,都有很強的能力。不過,由於他籍籍無名,出身綠林的張作霖認為他書生氣重,起先對他並不感冒。

好在,郭松齡在東北陸軍講武堂擔任戰術教官時,他的軍事才能和政治抱負得到了張學良的欽佩,兩人在校期間便亦師亦友,很談得來。

張學良畢業後,擔任東北軍第三混成旅第二團團長,郭松齡也在他的極力舉薦下,被張作霖委任為衛隊旅參謀長兼第二團團長。

走馬上任後,郭松齡對軍紀散漫的衛隊旅進行了軍事整治。經過一年的時間,衛隊旅軍紀作風煥然一新,戰鬥力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這讓張作霖對郭松齡有了初步的認識。

隨後,郭松齡奉張作霖的命令,協同張學良到吉林剿匪。他身先士卒,又很有謀略,在他的指揮下,很快就肅清了吉林一帶的土匪。自此後,他便開始得到張作霖器重。

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中,郭松齡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當時,直軍火力強大,奉軍潰敗而逃。唯有郭松齡指揮的三八旅,不僅撤退有序完整,還以少勝多。憑著頑強的戰鬥力,將直係軍閥的兵力攔在了山海關內,最終讓他們攻取奉天的計劃泡湯,同時還護衛張作霖全身而退。

戰爭失敗後,郭松齡幫助張作霖訓練新軍,針對奉軍的弊病,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特別是三八旅,經過他的訓練,很快成為奉軍中的威武之師。

他因治軍有方,獲得了“大公無私、量才使用、信賞必罰、甘苦與共”這樣的美譽。

(張作霖劇照)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戰爭再次打響。

郭松齡被張作霖任命為第三軍的副軍長,和張學良互相配合,與第一軍將領姜登選和韓麟春成為奉軍主力。

在這次征戰中,郭松齡依然沒有辜負張作霖父子的厚望,浴血奮戰,屢獲戰功。特別是山海關大捷,讓他更是名聲大振。

第二次直奉戰爭結束後,志在奪取天下的張作霖,對參與戰爭的部下,自然要論功行賞。

本來,張作霖打算讓姜登選接管江蘇,郭松齡接管安徽,張宗昌接管山東。

誰知道楊宇霆橫刀奪愛,非要做江蘇督辦。

楊宇霆可是奉軍中的核心人物,他不僅是張作霖的智多星,還為擴大奉軍實力作出了許多貢獻,比如建立海軍、修建鐵路、搞土地改革,鼓勵農民墾荒,發展東北經濟等等。最重要的是,他督辦東北軍工廠,製造了大量槍支彈藥,為奉軍做大做強,提供了強有力的武器保障。

所以,當楊宇霆向張作霖提出要做江蘇督軍後,張作霖經過權衡答應了他。

這樣,楊宇霆接管了江蘇,姜登選改為接管安徽。

可這樣一來,立有大功的郭松齡,則啥好處也沒得到。

(楊宇霆劇照)

那麼,張作霖為什麼什麼也不給郭松齡呢?是因為分封的不夠嗎?顯然不是。張作霖不獎賞郭松齡,其實另有原因。

其一,目無軍紀。

二次直奉戰爭中,張學良和郭松齡分別擔任第三軍的軍長和副軍長,他們負責從正面進攻山海關。

當時,姜登選和韓麟春負責的第一軍則從山海關側面進攻。

誰知直係軍閥在山海關的正面增派了巨大的兵力,所以激戰了很久,第三軍都無法突破。

此時,九門口和石門寨一帶眼看就要攻下來,張學良為了早日攻下這兩個地方,把幾個將領召集起來開會。會上他說,想讓郭松齡從第三軍中抽出五個團,增援第一軍。

儘管姜登選和韓麟春都認為此舉有搶功之嫌,可這個決策也是取勝的良策,所以他們只得同意。

會議結束後,韓麟春對郭松齡說,這個計策不錯,你又可以露臉又能立功。

郭松齡一向驕傲自負,根本瞧不上韓麟春等人。聽他這樣一說,臉色一沉,表示他絕不會沾別人的光,還是按原計劃進攻。

說完,他未經張學良同意,便衝動地把精銳部隊撤走了。

姜登選見此,連忙說,這樣不服從上級指令,完全打亂了原定計劃,實在太膽大妄為了。於是到張學良那裡告了郭松齡一狀。

最後,還是張學良將郭松齡給追了回來,才沒有節外生枝。

(張學良劇照)

張作霖得知此事後,對郭松齡這種目無軍紀的行為非常不滿。所以,他覺得有必要打壓一下郭松齡。這樣,等張學良接班後,才有可能駕馭得了他。

其二,政見不同。

第二次直奉戰爭勝利後,郭松齡見張作霖雄心勃勃,準備繼續攻打其他各省。他非常不贊同張作霖這種軍閥行為,因此一再請求張作霖“退回關內,保境安民”。

這和張作霖的想法相背,自然讓張作霖不高興。再加上郭松齡和其他將領關係處得不是很融洽,因此有人趁機對他大加構陷,張作霖愈發認為他不忠。

正是出於這種種考慮,張作霖最終沒有封賞郭松齡。

然而,讓張作霖萬萬沒想到的是,這竟讓郭松齡大為不滿,最終對他倒戈相向,從而造成奉軍內部一次最大的分裂。

(參考史料:《張作霖傳將軍》《張作霖傳奇》)


張生全精彩歷史


提起“東北王”張作霖,大家都知道他是一個農民出身的草莽英雄,軍閥混戰時,盤踞東北地區,在當時是一個舉重若輕的大人物。但是,每個人都有過去,張大帥也不是出生就是東北王的。

郭松齡是張作霖手下的一員虎將,是張作霖和張學良父子極為倚重的心腹。不過雖然張氏父子對郭松齡寵愛有加,把他從一介白丁提拔為東北軍高級將領。但在1925年,郭松齡卻突然反水起兵反奉,差一點要了張作霖的老命。郭松齡反奉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郭松齡率領奉軍主力浴血奮戰,立下大功,但戰後論功行賞的時候張作霖卻讓郭松齡坐了冷板凳,連個督軍的位置都沒給他,讓郭松齡懷恨在心。那麼張作霖一向大公無私,為何論功行賞卻沒有郭松齡的份?

第一,奉系集團雖然是張作霖當家,但實際上是張作霖和一群結拜兄弟組成的聯盟,張作霖論功行賞不得不考慮其中的利害關係,用地盤和利益來籠絡那些結拜兄弟。說白了,大家都是原始股東,公司有利潤了股東們自然要分紅。郭松齡雖然是經理級別,職位很高,做出的貢獻也很大,但畢竟只是個打工的,沒有分紅也很正常,只是郭松齡一直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

第二,郭松齡是個難得的人才,是張作霖給張學良安排的首輔之臣。但張作霖知道兒子不爭氣,根本駕馭不了郭松齡,郭松齡也不是那種甘為人下的角色,所以張作霖故意壓一壓郭松齡,也借其他幾方勢力牽制一下郭松齡。只是張作霖沒有想到,郭松齡心量狹小,竟然公然起兵反奉奪權。

第三,張作霖把督軍之位給了楊宇霆、姜登選等人,有為張學良清除異己、幫兒子鋪路的想法。就像任命結束後,張作霖對郭松齡說的一樣:我把他們都打發到南邊去了。張作霖把最有威脅的幾個大佬都趕到了南方,為張學良和輔助他的郭松齡大展手腳創造一個好的環境。否則這些大佬留在身邊,張學良根本駕馭不了他們,必然寸步難行,可以說張作霖用心良苦。只是郭松齡心太急,也沒有看透老帥的心思。其實等到不成器的小六子接班,還不是任由他折騰。

郭松齡反奉,在近代東北是一個重大的事件,是清朝滅亡辛亥革命以來,東北波及面最廣、影響最大的一次戰亂,影響極其深遠,對張作霖和奉系集團是個沉重的打擊,勢力也大為衰落。

在奉系所有人的眼中,郭松齡就等同於張學良。現在最恩寵、最信任的人反了,也為後來奉系埋下重重危機,等於在張作霖心中剜了狠狠的一刀,也讓他在所在人面前都覺得抬不起頭。

在處理郭松齡反奉的善後會議上,也難怪張作霖氣得破口大罵:“我姓張的用人,向來一秉大公,賞罰分明,並不是我自己養出來的都是好的。小六子(張學良)這個損種上了郭鬼子的賊船……郭鬼子這個鱉羔子,到瀋陽來,打個行李捲,只有兩個茶碗還有一個沒把的。小六子說他是個人才,能吃苦耐勞,我一次就給他兩千塊大洋,給他安家。那時候他感激的把他媽給我當老婆他都願意。他自以為有功,在座的誰不比他資格老?湯二哥和我穿一條褲子,出生入死,現在和郭鬼子拉平輩。小六子上了賊船,郭鬼子教他學李世民……”

張作霖一生崇信關羽,講究忠義,對所謂的離經叛道、忘恩負義深惡痛絕。

沒想到郭松齡這一刀子,來的如此突然,捅得如此之太狠,即使這樣一向氣度大量都東北王,也疼徹心扉,事後將郭松齡不僅處決,還在小河沿曝屍三日,並將其慘象拍成照片分發東三省全境。

當年很多人為郭松齡反奉大唱讚歌,罵張作霖這行為太過殘忍。當然也有另外一種聲音,似乎更多地代表普通民眾對郭松齡為人的認識,在《盛京時報》則登有一副對聯:“論權、論勢、論名、論利,老張家哪點負你;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爾夫妻佔得完全。”


鐵桿軍迷



第二次直奉大戰,奉軍徹底打敗了吳佩孚,正式入主關內。戰後,張作霖冊封群臣,就連張宗昌這種大老粗都被封山東,但是唯獨少了立下最大戰功的郭松齡。郭松齡何許人也?北洋時代的韓信也不為過。很多人說這是張作霖的帝王之術,效仿李世民貶謫徐茂公,為的是更好地讓郭松齡輔佐張學良。本人並不認同這個觀點。

李世民貶謫徐茂公時年事已高,並且預計到自己年數不多了,而當時李治懦弱,也並沒有與所謂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有太多交集,,李世民下此決定。但是張作霖還非常健壯,並且郭松齡是張學良的老師,關係那是相當好。所以此舉並沒有必要。

我認為,之所以張作霖不冊封郭松齡就像當年宋高宗殺岳飛一樣。你岳飛想的是收復失地,迎回徽宗。我高宗想的是偏安一隅,做我的江南皇帝,你岳飛想革我的皇位,我先把你的命革了。

同樣,你郭松齡理想遠大,什麼共產主義,三民主義樣樣精通,你想讓東北變個樣,甚至你還想讓中國變個樣,我老張是個大老粗,啥文化也沒有,我就想當我的皇帝,享受我的榮華富貴,誰敢動我的地盤,我就打誰,我把槍桿子拿在手裡,在軍閥混戰的民國我稱霸一方,我要啥有啥。你郭鬼子想借我的兵實現你的理想,你也不打聽打聽東北姓啥。

總之,郭松齡軍事才能無敵,但是總體上政治理想和老張不一樣,本質上不是一路人,郭松齡替老張打下北京已經夠了,老張已經把能給他的都給他了,但是你郭松齡想改造東北,對不起,不可能。

對於為什麼張作霖把老郭安排為少帥的老師,可能就是張作霖預感到郭的政治理想會在以後變成現實,但是老張可能覺得自己活不到那個時候了,所以讓郭好好輔佐少帥,可能期望少帥在以後有一番大的作為,不是像他一樣,打了一輩子,不過最後是個土皇帝,中國早晚要統一。統一後真正的大人物正是郭這樣的人。老張也是在期望小張能成為蔣毛那樣的人吧。可能有點誇張了..

個人愚見。


小寧說古今


我是長安視界,我來回答:

瞭解張作霖,瞭解奉系的人都知道張作霖的拜把子以及他手下的五虎將,這裡面就要說到郭松齡的資歷問題了,郭松齡是在1921年才在奉軍有點名聲,在1922年第一次直奉大戰中嶄露頭角,在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戰中建功立業,整體來說,並沒有什麼出色的表現,一個將領僅僅三四年的時間就可能成為奉系的五虎將,要麼說郭松齡不夠格,要麼就是奉系這個五虎上將整體都是水貨。

郭松齡灰暗的前半段人生

郭松齡是遼寧瀋陽人,據說是唐朝名將郭子儀的後裔,真假就不知道了,反正到了郭松齡這輩,妥妥的三代貧農,年少時候的郭松齡還需要幫工種地,直到他父親找到一份工作,郭松齡才有了學習知識的機會。從學歷上來說,郭松齡也算是清末一代較為有軍事儲備的人才,1905年清政府在奉天大北關設立奉天小學堂,郭松齡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隨後被選入奉天陸軍速成學堂,郭松齡畢業之後擔任盛京將軍衙門衛隊哨長,得到朱慶瀾賞識,後來朱慶瀾到四川駐防,也將郭松齡帶在身邊,武昌起義後,非四川籍將領被迫離開四川,郭松齡只得返回奉天。

由於早先已經參加同盟會,回到奉天之後郭松齡參加了反清起義,但是遭到清政府的逮捕,據說當時是韓淑秀冒死攔截刑車,聲稱郭松齡是其未婚夫,並未參加革命,總而言之,郭松齡神奇的撿了一條命,還撿了一個媳婦。

1913年郭松齡考入中國陸軍大學,這個學歷在當時中國已經是能夠排的上數的,但是畢業之後郭松齡沒有死心塌地的給北洋政府賣命,在北京講武堂擔任一段教官後,得知孫中山組建了護法軍政府,1917年郭松齡就到廣州投奔孫中山,支持護法運動,郭松齡能夠有這樣的思想,也跟郭松齡早年參加同盟會有關,可以說,郭松齡一直是一個擁有革命思想的新式將領。

然而護法運動失敗,郭松齡只得再次返回奉天,當時郭松齡在東北逐漸站穩腳跟,郭松齡本身是瀋陽人,又有很多同學,經人介紹最後投入奉軍陣營,以郭松齡的“黑歷史”,張作霖能夠留下,還是看重郭松齡的學歷。

當然以郭松齡這樣的人才,張作霖一直都是即想要,要不想重用,當時張作霖正在發展軍備,十分缺乏優秀的中下級軍官,1919年3月,張作霖開辦東三省陸軍講武堂,

對於郭松齡這個從中國陸大畢業的“人才”,就讓郭松齡在東北講武堂擔任戰術教官。

郭松齡作為奉系五虎上將夠不夠格?

郭松齡在東三省講武堂擔任戰術教官期間,脾氣極為暴戾,很大一部分原因還是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導致的,作為一名高材生,在當時的成就應該不僅僅於此,如果僅僅當一個戰術教官何苦要等到1919年,郭松齡在陸大畢業的時候就是了啊!

這麼多年兜兜轉轉,為的是什麼?

如果不是遇到少帥,估計這輩子都很難出人頭地,少帥作為東北講武堂第一期的學生,能夠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這裡面少不了郭松齡的“幫忙”。

正因為如此,兩個人的歡喜好到了一定程度,少帥逢人邊說:我即茂宸,茂宸即我。

用張作霖的東北話說,兩個人穿一條褲子都嫌肥。

張作霖當時也有意培養少帥,因此將郭松齡當作託付之人,讓郭松齡擔任少帥的副手,將奉系精銳交給少帥的三八旅。

在1922年第一次直奉大戰中,奉系一敗塗地,三八旅在山海關阻擊直系的追擊戰績中,算是露了臉,但是並沒有起到扭轉戰局的作用。後來奉軍“整軍經武”,在軍備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於1924年再次發動直奉大戰,此時的郭松齡竟然成為奉系五個軍中的一個副軍長,這種升遷的速度,簡直令人咋舌。

在這次戰爭中,郭松齡雖然立功,但是個人表現也不突出,在戰場上還違抗軍令,差點帶兵撤退,還是少帥前去追回,所謂的軍事指揮能力也並沒有表現出多少。

郭松齡再一次帶兵打仗,就是率領奉系七萬精銳進行倒戈,除了倒戈前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對奉系進行偷襲取得勝利外,僅僅持續一個月的時間就完犢子了,郭松齡反奉失敗的原因固然是複雜的,但是這絕對掩蓋不了郭松齡在軍事領導上無能的表現。

不行的人,永遠都是不行!

當然,郭松齡不行還能擔任五虎將,總體上來說,還是奉系五虎將太渣,五虎將除了郭松齡外,還有姜登選、韓麟春、張宗昌、李景林,姜和韓是日本陸士畢業,軍事教育方面應該是比郭松齡要好一點,在奉系內部是與楊宇霆交好,憑藉實力得到重視的,他們向來瞧不起郭松齡以太子洗馬的方式上位。而張宗昌和李景林則是以草根的方式在奉系逐漸站穩腳跟的,以軍事才能來說自然是不如郭松齡的。

由此也可以看出,郭松齡能夠成為奉系五虎將,本身自己能力一般,而整個五虎將也比較水。

我們可以看出,郭松齡儘管有一定的學歷,在當時已經是炙手可熱的人才,但是仕途卻屢屢碰壁,最終能夠在奉天出人頭地,還是因為當時張學良在講武堂學習,郭松齡在結識了張學良後,才在奉系內得到重用,但是就資歷和戰績來說,稱其為五虎上將,還是表明奉系人才匱乏。

歡迎關注長安視界。更多紀錄片、知識推送給您


長安視界


官還是給升了的,張學良是京榆駐軍司令,郭松齡作為張學良副手,也升任副司令,這沒毛病。藉此說張作霖一碗水沒端平,給後來郭松齡反奉找藉口不合適。每個人在團隊裡的角色要有清醒認知,說起來大家都是奉軍五虎,但張宗昌、楊宇霆他們是獨立帶兵的諸侯,郭松齡一直是張學良的副手,是張學良這一系的人,分地盤張學良分到的是北京直隸,沒道理再給郭松齡單獨分一塊地盤。


正職張學良的能力怎麼樣,那是另外一回事,但他就是少帥少東家。郭松齡是軍校教官,因為被張學良看中,才獲得帶兵機會,張作霖也知道老兄弟帶的部隊有問題,才建軍校,準備把部隊朝正規化靠攏,這一部分任務,是交由兒子張學良負責的,也就是新組建交給郭松齡的八旅,和自己帶的三旅。正因為知道練兵非自己所長,又信任郭松齡,才把新建部隊都交由郭松齡編練,郭松齡也確實把部隊練的比奉軍老部隊要強,第一次直奉大戰,奉軍被吳佩孚打的很慘,也就是張學良、郭松齡帶的這支新部隊能雖敗不亂有所抵擋,致使玉帥吳佩孚突破山海關後也沒能有什麼拓展,算是幫奉軍保住了底線。第二次直奉大戰,也是以這支部隊為班底組建的第三軍的一點突破,加上馮玉祥在背後給吳佩孚捅刀子,形成全面開花,直系北方部隊完全崩潰,奉系不但奪得京畿重地,還一直把勢力擴大到長三角地區。這裡面作為日常主管負責第三軍部隊的郭松齡功勞大不大?

當然很大,可問題在於他功勞再大,他也是張學良這山頭的二把手,論功行賞,張作霖已經把京畿重地的駐軍權都交給兒子的山頭了,老頭自己也在京城參與核心決策層,周邊當然就是心腹部隊,張家父子一家人不說兩家話,張學良手底這支部隊肯定不能像外放去山東、江蘇督軍的部隊那樣成半割據半獨立狀態,軍頭本人更是如同節度使一樣,握一省軍政大權。因為這整幅家當,將來都是小六子的,人家起點層次更高,不在乎、不眼紅這一省一地的權力。可是這就苦了這山頭上老二郭松齡了,老子立那麼大功,屁也沒撈到,就升個副司令?!從這一點看,這人本來也是心懷異志,本來他安安心心繼續張學良副手職位,到頭他可就是奉軍老二,多半還是專門提小六子主管負責軍權的,他那麼急著要地盤幹嗎?!很簡單,他顯然一直打著借張家的窩,孵自己的蛋的主意,奉軍二梯隊新軍編練,他確實花費心血不少,功勞很大,但是正職的張學良,不插手、不干涉,給他提供一個沒有制肘的舞臺,難道不是他成功的基本條件?
張學良這個人,我也覺得德不配位,但在當時這些二代裡面,小六子已經是知道好歹輕重,有相當氣量的一個人了。張學良本身的少帥身份,在二梯隊新軍建設上,雖然他沒插手具體事物,可是隱性的資源傾斜,軍資糧餉不愁,沒人刁難沒人剋扣,這些難道是郭松齡可以靠個人努力能得到的?張宗昌獨立帶軍,最後督軍山東,仗打得怎麼這麼先別說,他的人馬可是他自己一手拉扯出來的,郭松齡借張家東風,編練的部隊,可是張家自己組建起來的,沒郭松齡什麼事,打天下時跟著打工,分果子時,想跟合夥人一樣分錢?


李三萬的三萬裡


瞭解張作霖,瞭解奉系的人都知道張作霖的拜把子以及他手下的五虎將,這裡面就要說到郭松齡的資歷問題了,郭松齡是在1921年才在奉軍有點名聲,在1922年第一次直奉大戰中嶄露頭角,在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戰中建功立業,整體來說,並沒有什麼出色的表現,一個將領僅僅三四年的時間就可能成為奉系的五虎將,要麼說郭松齡不夠格,要麼就是奉系這個五虎上將整體都是水貨。

郭松齡灰暗的前半段人生

郭松齡是遼寧瀋陽人,據說是唐朝名將郭子儀的後裔,真假就不知道了,反正到了郭松齡這輩,妥妥的三代貧農,年少時候的郭松齡還需要幫工種地,直到他父親找到一份工作,郭松齡才有了學習知識的機會。

從學歷上來說,郭松齡也算是清末一代較為有軍事儲備的人才,1905年清政府在奉天大北關設立奉天小學堂,郭松齡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隨後被選入奉天陸軍速成學堂,郭松齡畢業之後擔任盛京將軍衙門衛隊哨長,得到朱慶瀾賞識,後來朱慶瀾到四川駐防,也將郭松齡帶在身邊,武昌起義後,非四川籍將領被迫離開四川,郭松齡只得返回奉天。

由於早先已經參加同盟會,回到奉天之後郭松齡參加了反清起義,但是遭到清政府的逮捕,據說當時是韓淑秀冒死攔截刑車,聲稱郭松齡是其未婚夫,並未參加革命,總而言之,郭松齡神奇的撿了一條命,還撿了一個媳婦。

1913年郭松齡考入中國陸軍大學,這個學歷在當時中國已經是能夠排的上數的,但是畢業之後郭松齡沒有死心塌地的給北洋政府賣命,在北京講武堂擔任一段教官後,得知孫中山組建了護法軍政府,1917年郭松齡就到廣州投奔孫中山,支持護法運動,郭松齡能夠有這樣的思想,也跟郭松齡早年參加同盟會有關,可以說,郭松齡一直是一個擁有革命思想的新式將領。

然而護法運動失敗,郭松齡只得再次返回奉天,當時郭松齡在東北逐漸站穩腳跟,郭松齡本身是瀋陽人,又有很多同學,經人介紹最後投入奉軍陣營,以郭松齡的“黑歷史”,張作霖能夠留下,還是看重郭松齡的學歷。

當然以郭松齡這樣的人才,張作霖一直都是即想要,要不想重用,當時張作霖正在發展軍備,十分缺乏優秀的中下級軍官,1919年3月,張作霖開辦東三省陸軍講武堂,

對於郭松齡這個從中國陸大畢業的“人才”,就讓郭松齡在東北講武堂擔任戰術教官。

郭松齡作為奉系五虎上將夠不夠格?

郭松齡在東三省講武堂擔任戰術教官期間,脾氣極為暴戾,很大一部分原因還是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導致的,作為一名高材生,在當時的成就應該不僅僅於此,如果僅僅當一個戰術教官何苦要等到1919年,郭松齡在陸大畢業的時候就是了啊!

這麼多年兜兜轉轉,為的是什麼?

如果不是遇到少帥,估計這輩子都很難出人頭地,少帥作為東北講武堂第一期的學生,能夠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這裡面少不了郭松齡的“幫忙”。

正因為如此,兩個人的歡喜好到了一定程度,少帥逢人邊說:我即茂宸,茂宸即我。

用張作霖的東北話說,兩個人穿一條褲子都嫌肥。

張作霖當時也有意培養少帥,因此將郭松齡當作託付之人,讓郭松齡擔任少帥的副手,將奉系精銳交給少帥的三八旅。

在1922年第一次直奉大戰中,奉系一敗塗地,三八旅在山海關阻擊直系的追擊戰績中,算是露了臉,但是並沒有起到扭轉戰局的作用。

後來奉軍“整軍經武”,在軍備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於1924年再次發動直奉大戰,此時的郭松齡竟然成為奉系五個軍中的一個副軍長,這種升遷的速度,簡直令人咋舌。

在這次戰爭中,郭松齡雖然立功,但是個人表現也不突出,在戰場上還違抗軍令,差點帶兵撤退,還是少帥前去追回,所謂的軍事指揮能力也並沒有表現出多少。

郭松齡再一次帶兵打仗,就是率領奉系七萬精銳進行倒戈,除了倒戈前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對奉系進行偷襲取得勝利外,僅僅持續一個月的時間就完犢子了,郭松齡反奉失敗的原因固然是複雜的,但是這絕對掩蓋不了郭松齡在軍事領導上無能的表現。

不行的人,永遠都是不行!

當然,郭松齡不行還能擔任五虎將,總體上來說,還是奉系五虎將太渣,五虎將除了郭松齡外,還有姜登選、韓麟春、張宗昌、李景林,姜和韓是日本陸士畢業,軍事教育方面應該是比郭松齡要好一點,在奉系內部是與楊宇霆交好,憑藉實力得到重視的,他們向來瞧不起郭松齡以太子洗馬的方式上位。

而張宗昌和李景林則是以草根的方式在奉系逐漸站穩腳跟的,以軍事才能來說自然是不如郭松齡的。

由此也可以看出,郭松齡能夠成為奉系五虎將,本身自己能力一般,而整個五虎將也比較水。

我們可以看出,郭松齡儘管有一定的學歷,在當時已經是炙手可熱的人才,但是仕途卻屢屢碰壁,最終能夠在奉天出人頭地,還是因為當時張學良在講武堂學習,郭松齡在結識了張學良後,才在奉系內得到重用,但是就資歷和戰績來說,稱其為五虎上將,還是表明奉系人才匱乏。


史論縱橫


郭松齡是一位信奉三民主義的奉系將領。據考證,他是唐朝名將郭子儀的後代,不過,到他們這一代,家族已經衰落,父親一心求官,失敗後做了一名私塾先生,母親是一位純樸善良的農婦。

儘管家庭貧困,郭松齡依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因為,父親希望郭松齡能夠完成自己的心願,謀個一官半職,步入仕途。

1903年,郭松齡進入奉天省城董漢儒書院學習,希望開啟仕途之路,在這裡,他接觸到了西學。

學習了兩年,日俄戰爭爆發,家鄉成了主戰場,郭松齡目睹國家貧弱的慘狀,決定棄筆從戎。


1901年,義和團之亂結束,慈禧從山西迴鑾,決定在全國範圍內操練新軍。

1905年,盛京將軍趙爾巽在奉天建立陸軍小學堂,郭松齡找親戚擔保,考入了陸軍小學堂,後來又轉入陸軍速成學堂,在這裡,他認識了當教官的同盟會成員方聲濤,接受了“三民主義”思想。

1907年畢業以後,在盛京衙門結識了陸軍統領朱慶闌,成為其部下。

1909年,朱慶闌入四川駐防,郭松齡跟隨入川。

1911年,四川保路運動爆發,四川當地將領鼓動軍隊兵變,郭松齡無法在四川立足,回奉天老家發展。在奉天老家,郭松齡參加了同盟會成員張榕領導的起義,必敗後被捕,幸虧未婚妻韓淑秀以回家結婚為由向趙爾巽力爭,郭松齡獲救。

郭松齡獲救以後,考入了北京將校研究所和中國陸軍大學,系統的學習軍事知識。

1911年,護法運動爆發,郭松齡南下廣州,投靠孫中山。護法運動失敗後,郭松齡第二次回到了奉天。

在奉天,經過陸軍大學好友推薦,郭松齡進入東北陸軍講武堂,擔任戰術教官一職。當時,張學良正在郭松齡所教班級學習,二人從此結識,亦師亦友。

畢業以後,張學良把郭松齡推薦給了張作霖。張作霖為了考察郭松齡,安排他和張學良二人去吉林剿匪,結果,匪患很快被肅清。張作霖對郭松齡刮目相看。

在第一次直奉戰爭前,張作霖把郭松齡的八旅和張學良的三旅合併為第三軍,張學良任軍長,郭松齡擔任副軍長。

1922年,第一次直奉大戰爆發,由於張作霖的部隊大多數是綠林武裝改編而來,雖然裝備精良,但是在訓練、指揮和單兵素質均不是直系的對手,被直系軍隊打得大敗而歸。只有郭松齡、張學良率領的東路軍頑強的阻擊住了吳佩孚的軍隊,粉碎了吳佩孚攻破山海關,奪取關東的企圖,並護送張作霖全身而退。

經此一戰,張作霖讓郭松齡幫助訓練軍隊、整肅軍紀。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戰爭打響,這次張作霖吸取了上次的教訓,改為軍事進攻和政治伐交相結合的策略,他聯合了廣州護法軍大元帥孫中山和皖系的段祺瑞,以及直系猛將馮玉祥組成反直聯盟,再加上幾十萬訓練有素的奉軍正面強攻,終於打敗吳佩孚,奉系的勢力一度擴展到山東、安徽、江蘇等省份。

在這次直奉戰爭中,郭松齡、張學良率領的三軍取得山海關大捷,立有大功。

戰爭結束後,張作霖打算讓一軍的姜登選主管江蘇、郭松齡出任安徽督府、張宗昌出任山東督府。

不料,張作霖的老班底,智多星——楊宇霆蹦出來,願意出任江蘇督府。這樣一來姜登選改任安徽督府,張宗昌依然主管山東,沒有了郭松齡啥事!

立大功而無寸賞,郭松齡極為不滿。那張作霖為何不給郭松齡另外安排一個職位呢?因為張作霖有意打壓郭松齡。

首先,由於郭松齡是正規科班出身,而張作霖是一土匪出身。兩人的教育和經歷不同,自然相互看不上眼。

其次,郭松齡愛國,主張在關內養精兵,保邊衛民,抵禦外辱。而張作霖在老班底人物湯玉麟、姜登選、韓玉麟、楊宇霆的挑唆下,瘋狂打內戰,搶地盤。政見不合,自然有嫌隙。

再次,楊宇霆是張作霖的老部下,跟隨自己多年,創建海軍,修建鐵路,創建奉天兵工廠,為奉軍的做大做強立有汗馬功勞。他想要當江蘇督府,張作霖自然不肯博了他的面子。而姜登選、張宗昌二人又都是張作霖老部下,張作霖自然要讓郭松齡讓位。

而郭松齡呢,早年曾經參加過起義,後來經過張學良大力舉薦,混到了副軍長的位子。結果,張學良是一個甩手掌櫃,郭松齡大權獨攬。要知道,張學良、郭松齡的第三軍是奉系中的精銳。張作霖恐怕自己死後張學良駕奴不了郭松齡,而楊宇霆等人雖然大權在握,但是人家聽話,好掌控。

張學良知道郭松齡受到排擠,就安排他們夫婦二人去日本考察。結果,在1925年的秋天,郭松齡在觀摩日本軍隊舉行的秋季演習時,知道了張作霖獲得日軍資助軍火,同意“新二十一條”——《新五路協約》的事情。

郭松齡徹底憤怒了,你張作霖不僅打內戰,還賣國啊!準備反奉。

雖然郭松齡手裡有七萬精兵,但是和幾十萬奉軍對抗,沒有勝算。於是,郭松齡聯合了直隸督辦李景林和國民軍司令馮玉祥,簽訂密約,聯合倒奉。

1925年11月22日,郭松齡率先起兵,輕鬆佔領山海關、錦州等地,兵力直指瀋陽。

此時,日軍公然干涉,馮玉祥背棄密約攻打李景林,李景林以為馮、郭二人聯合滅自己,於是進攻郭松齡部。

郭松齡部面臨日軍、張作霖、李景林三部圍攻,終致失敗。

郭松齡夫婦兵敗被俘,被楊宇霆殺害。


品讀春秋001


從表面看,這個問題回答起來似乎很容易,但深入下去,這卻是個連張作霖本人都未答好的問題。

而如果站在當下的角度來審視,這個問題依舊具有很強的啟示意義,所以咱們有必要來答一答,擺一擺。

首先明確一個前提,從具體戰場層面,也可以說是業務層面,郭松齡的確是二次直奉大戰最大的功臣,雖然在過程中他有不顧大局,個人主義的過失,但戰場業務能力以及運氣最終幫助了他,過失沒有釀成壞結果,反而成就了好業績。

但很顯然,這不是張作霖不給他升官的原因。

那張作霖為何不給這位戰場最大的功臣升官呢?

當時的奉系無異於一個龐大的勝利集團,分蛋糕要考慮的因素可以說是錯綜複雜。

國人論功行賞,首先講究的是忠誠度,其次才是能力,然後還有基於各種因素以及心理的平衡,其中任何一個環節考慮的不周全,或者有閃失,都有可能埋下禍根。

因為在龐大的利益集團內,一個人從來不是一個人,而是一方勢力。

拿當時的奉系來說吧。二次直奉大戰奉系大勝,戰功主要在新派年輕將領那裡,老派將領已分享了奉天的蛋糕,所以這次關內分蛋糕主要是在新派將領中間。當時,有資格分關內蛋糕的都有誰呢?主要有口碑將領姜登選、首功將領郭松齡、大帥眼前紅人楊宇霆以及路子野也很賣命的張宗昌,李景林因為在直隸有既成事實,所以直隸這一塊蛋糕算是已經切出,可以暫且不算。

張作霖起初打的算盤是,忠誠度高能力也很強的姜登選去江蘇,郭松齡去安徽,楊宇霆留在身邊,張宗昌先預支山東這塊蛋糕。

不管是從事前看,還是從事後看,這個分配方案都是很明智的,也很平衡。

壞就壞在半路殺出個楊宇霆,他想過過封疆大吏的癮,換是別人可能攪不了這個局,但楊宇霆卻有這個能力,嫡系心腹,身邊紅人,大老闆對這種人有時候就是情感大於理智。

其實就因為一個容易犯大忌的字,寵。

經楊宇霆這麼一攪局,張作霖再一重新考量,郭松齡就越發讓大帥心裡有疙瘩了。

其實一開始讓他去安徽,張作霖主要也是從平衡角度考慮的,楊宇霆這麼一要,等於給了張大帥拒絕的理由。

從本質上,張作霖一直不喜歡郭松齡這個人,加之此人早年又有參加南方革命黨的經歷,屬於放出去不能徹底放心的主,所以張作霖動了把蛋糕從郭松齡手裡拿回來的念頭。

難道張作霖就不怕他不服嗎?

這一點張作霖其實也是有考慮的。在張大帥看來,郭松齡是遲早要分小張大蛋糕的人,所以此時分不分不至於那麼要命。

然而張作霖忽略了一個問題,跟無法和你默契的人談默契,結果只能是苦心白搭。

所以說,跟心胸明顯窄很多,境界明顯低很多的人談默契,一定要悠著點。

正是因為有這種想拿掉,拿掉對方也應該能理解的考慮,郭松齡最終出局了,大蛋糕的分享者成了楊宇霆和姜登選。

但郭松齡是個什麼反應呢?

此時跟他談未來小張的大蛋糕那是枉然,他就記住了楊宇霆是小人,張大帥更任人唯親——

如此一來,來日反叛就此埋下了很快就能發芽的種子。

客觀地講,此時的張作霖是渾然不知的,因為在他的胸襟以及境界下,他覺得郭松齡那裡根本不會有問題。

可以說,這個時候的張大帥犯了一個錯誤,他過高地估計了郭的胸襟和境界。

此外,他也過高的估計了小張對部下的掌控能力。


黑句本


第一次直奉戰爭,奉系慘敗。好在張作霖擁有東三省這個大本營,因此退回山海關外,養精蓄銳,以待雪恥。

1924年秋,張作霖馬鞭一揮,兵強馬壯的奉系如虎狼入關,與曹錕和吳佩孚執掌的直係軍閥,展開了第二次大戰,即第二次直奉戰爭。

這一次,奉系大勝。

奉系之所以大勝,除了因為直系大將馮玉祥臨陣反戈外,更因為郭松齡和張宗昌的部隊打得好。

張宗昌咱就不多說了,重點說一下郭松齡。

當時,郭松齡任奉系第三軍的副軍長,軍長則是他的學生張學良。郭松齡名為副軍長,其實就是軍長。第三軍的一切指揮,全聽郭松齡的。

而在整個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奉系第三軍的軍功最大,他們啃的全是硬骨頭。同樣立功巨大的張宗昌,其實撿了第三軍的很多便宜。

可是,戰後論功行賞,張宗昌大受張作霖封賞,成了獨霸一方的諸侯,而真正立下大功的郭松齡,卻被一筆帶過。

張作霖為什麼這樣做呢?

原因有二。

第一,派系之爭。

在奉系內部,一直存在著三大派系。

一個是跟隨張作霖打江山的元老系。這些人都是大老粗,打仗的水平也不高,但因為與張作霖的感情深厚,又對老帥忠心耿耿,因此深得張作霖信任。元老系的代表是張作相。

第二個派系是士官系。整個派系以楊宇霆為代表。楊宇霆是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高材生,深受張作霖重用。奉系的很多作戰方針、內政外交策略,悉數出自楊宇霆之手,楊宇霆因此被稱為張作霖的大腦。

因為楊宇霆得勢,因此吸引了一大批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的少壯派軍官圍繞在他身旁,形成了士官系。

第三個派系呢,就是陸大系。陸大,即陸軍大學。陸軍大學也是一所著名的軍校,它的前身就是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陸大系的代表人物,是郭松齡。

在奉系內部,元老系是逍遙系,靠著老資格,以及與張作霖的特殊感情,擁有誰也無法撼動的地位。

而士官系,是奉系年富力強的當紅派,深受張作霖的重用,一邊瞧不起元老系,一邊打壓、排擠陸大系。

而陸大系呢,因為沒有出現深受張作霖重用的拔尖人物,因此一直受到士官系的欺凌、排擠。

當士官系和陸大系發生矛盾時,張作霖一直站在士官系一邊。

而第二次直奉戰爭後,郭松齡之所以有功而不賞,也與士官系的楊宇霆等人從中作梗有關。

第二,張作霖老謀深算,把郭松齡留給張學良使用。

郭松齡因為受到排擠,一氣之下去軍校做了教官。沒想到,他在軍校遇到了自己的貴人——少帥張學良。

送張學良進入軍校,是張作霖培養張學良接班的一步妙棋,為的是讓張學良在軍校內培植自己的親信、勢力。

小張做的不錯。不但在同學中發展了很多鐵桿,還把自己的老師郭松齡發展成了良師益友。

張學良畢業後,郭松齡也就跟著張學良一路高升了。表面上看,他一直給張學良做副手,其實小張啥都聽他的。

郭松齡這個人呢,打仗也確實有本事,讓張學良很佩服。

但郭松齡有個毛病,特別驕傲。

張作霖曾經告誡張學良:你跟郭鬼子好得都穿一條褲子了。

張作霖雖然出身草莽,但很懂得御下之術。他不賞郭松齡,一來是為了替張學良打壓一下郭松齡的心高氣傲;二來,也是為了把他留給張學良提拔,讓他對張學良感恩戴德,因此忠心耿耿。

沒想到的是,郭松齡受不得委屈,不願意等到張學良接班的那一天了,提前發動了叛亂,結果被殺。

對於這件事,張學良是耿耿於懷的。但他不記恨郭松齡,而是恨逼反郭松齡的楊宇霆。後來小張掌權後,殺楊宇霆,也有部分這方面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