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烟下的军与民——读张恨水《虎贲万岁》

“ 弹尽,援绝,人无,城已破;荒芜,硝烟,血雨,战到底。”

武陵虎啸,一声长啸镇守常德。8000虎贲力挽狂澜、扭转乾坤,使国旗在血雨腥风中依旧升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虎贲万岁”的呼喊中飒飒作响。

硝烟下的军与民——读张恨水《虎贲万岁》

1943年常德会战,日寇不分昼夜疯狂进攻,常德城守军第74军57师代号“虎贲军”的8000人在援军未如期到达的情况下死死据守城西南一角,57师战况惨烈、伤亡惨重。在城破被占、处于败势的情况下,师长余程万率仅生还的83人突围并与援军取得联系,最终形成合围之势逼退日军,重新夺回常德。

这本书记述了这场非败非胜的惨烈大战,即使这是一本军事纪实小说,描述国民党军队抗战正面战场的小说,但读来并不单一。作者将军人之间的情感、人性与军民的坚韧穿插其中,场面描写细腻,意在还原战争的真实,又恰到好处凸显情感。使之读起来既血腥、凄绝,但不尽然。

硝烟下的军与民——读张恨水《虎贲万岁》

“镇定是对付敌人扰乱城区秩序最好的一个对策”。睿智冷静如余程万,面对呼啸而过的敌机、密集波形进攻阵、迫击炮与山炮的轮番轰炸,他自守着一部电话、手拿一杆笔、平铺一张五分之一地图分析着战局和下达各个据点的命令。弹尽粮绝之际,军队在他有利的指挥下拖延着敌军。

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正是虎贲军每个人的写照。在城破被日军占领之时,仅余的一百来人是死守一角与敌人同归于尽,还是弃城“出逃”、联系友军?作为将领的余程万该如何抉择?一面是与军队共存亡、城败,一面是如若未联系上友军,他弃城而走该怎么面对城内7000多亡魂。纵使背上“弃城而逃”的骂名,他毅然决然地率一百零八名士兵踏上联系友军引其入门的艰程。

硝烟下的军与民——读张恨水《虎贲万岁》

战场中的1000元。开战之际,城内居民纷纷撤离,一对黄姓母子却答应商铺老板开出的条件并未离开。帮老板守店,守一日一千元,并可以住到店子里,拿钱守店亦或是保命撤离似乎在当时日军肆虐的情况下前者是个不错的选项,保命撤离,到处是日军,出去逃难估计是死,留下来在战争中看店可能也是死,但尚且可以住好的地方享几天福。无奈、绝望中“看淡”生死。

患难中真情与抉择。一场三个人的爱情,该如何抉择?一位是未婚妻,一位是在战争中共同历经生死、互扶互倚的有情人。“程参谋长望着刘小姐的背影茫然了,但耳边对他和未婚妻的祝福声依旧。”

与其说是“天不亡我军”、天意如此,不如说是人心所为。大战前,疏散城里人,军队上下严于律己,渡百姓过江、帮居民挑行李;大战中,百姓自发送饭送热水、组成担架队,群员皆兵——警察、伙夫、勤务兵组成杂兵团迎战;大战后,军与民同庆,“万岁”的呼声响彻整个常德城的上空。

战火下的军与民,军亦民,民亦军,只为一个“守”字,紧紧相拥!

疫情期间匆匆读了这本《虎贲万岁》,写下自己翻阅一遍后的个人的感悟,仅个人见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